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谨慎升级!iOS 18 会对二手 iPhone 零件进行保护和验证,华强北炸了锅

By: 周奕旨
12 September 2024 at 11:37

随着 iPhone 16 的发布,iOS 18 系统也做好了准备,将在下周更新正式版,其中有些功能,是发布会中并没有提到的。

比如,苹果在今年四月提起过的维修助理。

昨天,因为这个功能的悄悄上线,华强北炸了锅。

事情是这样的,如果以往维修过的 iPhone 中,有二手的苹果零件,并且这个零件是来自他人遗失或被窃取的 iPhone 时,更新了 iOS 18 系统的 iPhone 就会警告更换的零件已与物主锁定。

▲ 图片来自微博 @偷故事的宇宙人

相信不少有些年头的 iPhone 用户,都经历过一个两难的境地——当手上的 iPhone 出现问题时,苹果 Genius Bar 官方售后的价格属实不低;

而在第三方进行维修的话,更换部件中类似 Touch ID、Face ID 与原彩显示或是电池健康度等需要与系统联动的功能常常不能正确运行,同时不停报错。

这是因为当 iPhone 在苹果 Genius Bar 进行维修时,有一个必须遵循的流程:系统先将零件上的序列号与 iPhone 序列号进行配对,然后才能正常识别和使用。

所以,如果用户选择的是第三方服务,由于缺失这个配对过程,哪怕使用的是二手正品零件,iPhone 也会不断地报错:

无法验证新安装的部件。

由于给维修造成了阻碍,知名的科技拆解媒体 iFixit 曾将 iPhone 14 的可维修性从 7 分降到了 4 分。

在今年四月,苹果终于同意让用户更容易用二手的原厂配件维修 iPhone,同时保证功能的正常运行,为此,苹果专门于 iOS 18 系统中添加了维修助理。

在维修助理的帮助下,零件与 iPhone 序列号的配对的流程变了:

对正品苹果零件的校准,无论是全新的还是二手的,将在零件安装后在设备上进行。

也就是说,曾经验证的流程从更换零件前移到了更换零件后,维修助理会自动帮你匹配 iPhone 与换上的零件,并正确配置好零件的功能。

比如你的 iPhone 屏幕出现了损坏,通过第三方维修服务更换了一个苹果原厂、但二手的屏幕,维修助手将会帮助你的 iPhone 配置好它,保证原彩显示、自动亮度与其他功能可以正常使用,而不是那样缺失了前置流程,一切都行不通。

苹果表示,维修助手以后还将支持使用过的生物识别传感器,如 Face ID 或 Touch ID。

但是,维修助手还有另一个功能:将 iPhone 与手机里的零件进行绑定。

众所周知,iPhone 的安全措施做得非常好,当 iPhone 意外遗失或被盗窃后,别有用心的获得者几乎没有办法依靠软件或物理手段破解你的 iPhone。

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这台 iPhone「肢解」,通过售卖零件获得非法收益。

而现在,在维修助手的帮助下,iPhone 的零件也有锁了,这个功能会在匹配 iPhone 与维修更换的零件时,验证第三方维修提供的这些或新或旧的部件究竟是否有正规的来源。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更新了 iOS 18 的 iPhone 一旦测试到你曾经维修使用的零件来自于他人已挂失的 iPhone,系统就将报错,并将零件的功能全部锁定,无法正常使用。

这个功能,旨在降低 iPhone 遗失后被拆解组件的风险,让你的 iPhone 离开了你,成为一块真正的砖头。

该功能支持 iPhone 12 系列以及更新的机型,将随 iOS 18 正式版于 9 月 17 日一同推出,而最新推送的公测版中也支持了这个功能,如果你的 iPhone 在第三方维修过,并且不确定零件的来源,请务必谨慎升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刚刚发布史上首台 AI iPhone,最大亮点是按键

By: 莫崇宇
10 September 2024 at 06:23

Good Morning!库克又一次在 Apple Park 讲出这句经典开场白。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库克首次在发布会开场同时提到 Apple Intelligence 和 Machine Learning 这些词汇,由此可见今年苹果对 AI 的重视。

全新 iPhone 16 系列,也是苹果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AI iPhone。

对于 iPhone 16 大家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我们这次准备了一个快问快答环节,以最简洁、直接的方式给你一个实用指南,无论你是对新功能感兴趣,还是在犹豫是否升级,都能快速获取答案。

Q:iPhone 16 Pro 怎么看起来和 15 没太大区别?
A:屏幕尺寸更大、全新配备「相机控制」、更窄边框

Q:iPhone 16 标准版外观最直观的变化是什么
A: 摄像头从之前的「浴霸」对角线排列变成了纵向排列,梦回 iPhone X

Q:iPhone 16 系列有什么新配色?
A:iPhone 16 新增白色、深青色、群青色,iPhone 16 Pro 新增沙漠色钛金属配色

Q:新增的「相机控制」有啥用?是 Pro 系列独占吗?
A:全系支持。它除了能充当快门键,呼出相机的变焦、景深控制、拍摄风格等参数,还能通过启用视觉智能。

Q:iPhone 16 全系支持 Apple 智能吗?
A:支持,但更多 AI 功能没那么快用上

Q:iPhone 16 系列价格与上一代比相差多少?
A:不变

Q:iPhone 16 系列预购和发售时间?
A:9 月 13 日晚 8 点起接受预购,9 月 20 日发售。

爱范儿首席内容官何宗丞已经在现场第一时间体验了 iPhone 16 在内的一系列新品,更多发布会没提到的细节,我们将在今天后续的文章中与你分享。

史上首次,第一台为 AI 打造的 iPhone

新一代 iPhone 彻彻底底为 Apple 智能打造。

库克这句话,将载入苹果发布会的史册。

作为 iPhone 16 系列上的最大亮点,没有如期推送的 Apple 智能将于下月推出,短期内仅限于美国英语地区。

苹果表示,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将逐步支持更多语言。

在今年 12 月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和英国等地的英语方言将率先使用 Apple 智能,而苹果计划在 2025 年逐步增加对中文、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等其他语言的支持。

至于中国用户,无论你是否在中国大陆购买的 iPhone,也不管你的 Apple ID 国家/地区是否设置在大陆,目前都无法使用 Apple 智能

,直到 Apple 智能在中国大陆推出时才能激活。

上个月已经有不少海外网友体验到了 Apple 智能部分简单的系统级功能,比如写作(校对重写内容)、文本总结、邮件回复等,但更多的 AI 功能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

换言之,这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 ChatGPT 集成服务、Image Playground 图像生成功能,以及 Genmoji 表情符号生成功能的推送时间依然是个谜。

距离苹果在 WWDC 许下 AI 承诺的进度条似乎还不到一半,而苹果又在本次发布会上公布了更多关于 AI 的功能/消息。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相机控制」来启用视觉智能。

比如,当你看到一家餐厅,你可以通过按压「相机控制」拍下餐厅,然后就能通过 Apple 智能实时获得该餐厅的营业时间以及好评率,从而查看菜单或预订餐厅。

看到有趣的传单,采取类似的操作就能添加活动日历以及地点,详细了解这次活动的细节,又或者看到可爱的小狗,轻轻一拍即可识别狗的品种。

甚至该功能也可以和第三方 APP 联动,看到心仪的自行车,只需点击搜索 Google,即可快速入手类似的自行车。

iPhone 16 Pro 影像加「外挂」, Pro Max 屏幕史上最大

先看看最重头戏的 Pro 系列。虽然外观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影像和性能上,依旧保持了 Pro 系列「牙膏挤爆」的高水准,亮点如下:

  • 全新配备「相机控制」,Pro 版用上四棱镜长焦
  • 4K 120 fps 杜比视界视频拍摄 + 4 个录音棚级别麦克风
  • 全球最窄手机边框,屏幕尺寸更大
  • A18 Pro 强悍性能
  • 新增「沙漠钛」配色
  • 价格不变,Pro 版国行起售价 7999 元,Pro Max 版起售价 9999 元

更专业的影像,还有「外挂」加持

每一年 Pro 版 iPhone 影像能力方面的升级,苹果都绝对不含糊,今年更是三个摄像头一起升级,不仅仅更能拍出好照片,苹果强项视频拍摄更是再一次「遥遥领先」。

再看看三个后置摄像头的升级。主摄为 4800 万像素「融合」摄像头,搭载第二代四合一像素传感器,支持 4800 万像素 ProRaw 和 HEIF 照片拍摄,并实现零快门延迟。

比较大的更新给到了超广角镜头,像素从 1200 万像素升级至 4800 万,不仅配备带自动对焦功能的四合一像素传感器,光圈还从 f/4.4 升级到 f/2.2,提升了暗光环境下捕捉更多光线的能力,扣了一波「高光时刻」的发布会主题。

长焦镜头这边,iPhone 16 Pro 看齐 Pro Max 版本,用上了同款「四重反射棱镜长焦」镜头, 支持 5 倍光学长焦,像素保持 1200 万,光圈为 f/2.8。

想拍出惊艳的大片,单纯依靠硬件参数可不够。iPhone 影像的第一个「外挂」,就是全新的「摄影风格」功能。

苹果为 iPhone 16 Pro 系列准备了一系列的新风格。这可不是单纯在成片上加一个滤镜那么简单,而是通过机器学习,针对拍摄对象进行实时调色,并且由于强大的芯片性能,这些风格化的拍摄效果都能在相机中实时预览,还能允许用户调整具体风格表现。

而苹果的强项,也是打动不少专业人士的视频拍摄能力,在 iPhone 16 Pro 上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更强大的镜头、处理器还带来了对 4K 120fps 杜比视界视频格式的全新支持,视频画面更加清晰、细腻,120 FPS 的帧率在拍摄动态场景时,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减少模糊或卡顿感,而且还能够拍摄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慢动作视频。

照片 app 也支持对 4k 120fps 杜比视频的编辑,不仅能够逐帧进行「影院级画质」调色,还能将正常速度的视频放慢至 24fps 播放,提供了极大的后期空间。

配套视频拍摄能力一同升格的,还有 iPhone 16 Pro 的音频录制能力。iPhone 16 Pro 内置四个录音棚级麦克风,提供三种「混音功能」:

  • 取景框内:拍摄期间,即使镜头外有人说话,也只收录画面内的人声。
  • 录音室:让视频里的人声,听起来就像是在带有隔音墙的专业录音棚里录制。
  • 电影效果:收录周围的所有人声,整合混音后投向屏幕前方,就像电影中的声音处理效果。

摄像头已经全副武装,苹果这次还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摄影交互「相机控制」,堪称 iPhone 16 系列拍摄的物理「外挂」。

在 iPhone 锁屏键下方,多出了一个类似相机快门的按钮。有了这个「相机控制」,你就可以轻松玩转:

  • 按下呼出相机应用
  • 单击可实现快门
  • 长按开始拍视频
  • 轻按+滑动可进行变焦
  • 轻按两下可切换其他相机设置:曝光、景深、相机、风格、色调

除了能在 iPhone 自带相机应用使用,「相机控制」也支持第三方应用调用。

性能更强,功耗更低的 A18 Pro

今年处理器方面有一大变化,那就是标准版和 Pro 版都同时用上了苹果最新的 A18 处理器。

不过,没人比苹果更懂「刀法」,GPU 和 CPU 双满血的 A18 Pro ,才是苹果顶级性能的真正代表作。

A18 Pro 保持了 6 CPU 核 +6 GPU 核的配置。 6 核心的 GPU,比起 A17 Pro 性能提升 20%,硬件加速光追能力最快可达上一代两倍,要知道 A17 Pro 的光追性能已经足以运行大型主机级别游戏。

6 核心的 CPU,比 A17 Pro 性能提升 15%,同时耗电量还降低了 20%,苹果直接表示:「任何智能手机上最快的 CPU」。

为 AI 而生的 A18 Pro,还搭载了 16 核神经网络引擎,运行 Apple 智能的能力比上一代提升了 15%。

以往的 iPhone 总因为散热能力的短板,无法持续发挥芯片的强悍性能,而今年 iPhone 16 Pro 系列采用了金属散热结构和玻璃背板的优化。苹果宣称,比起 iPhone 15 Pro,带来了高达 20% 的持续性能表现提升。

更大的尺寸,更强的续航

还有一些细节也值得关注。

两款 Pro 版的屏幕尺寸都迎来了提升:iPhone 16 Pro 从 6.1 英寸扩张到 6.3 英寸,iPhone 16 Pro Max 从 6.7 英寸扩张到 6.9 英寸,成为「史上最大」。

配合上进一步收窄的边框,iPhone 16 Pro 的显示效果更惊艳。

Pro 系列传闻中的新色「沙漠色钛金属」也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比以前的「香槟金」颜色更深一点,接近棕色或深卡其色,堪称苹果最为低调奢华的金色系,也是今年 iPhone 16 Pro 的主打色。

内部空间经过优化后,iPhone 16 Pro 能塞入更大电池,加上 A18 Pro 芯片优化了能效表现,iPhone 16 Pro Max 视频播放时间最高达 33 小时,iPhone 16 Pro 则达到了 27 小时。

加量不加价,近几年来最值得买的标准版 iPhone

在聊标准版 iPhone 16 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关键特点:

  • 首次引入空间视频录制和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 首次配备「相机控制」,支持微距拍摄
  • 处理器从 A16 升级到 A18,采用第二代 3 纳米工艺
  • 后置镜头从对角线设计回归垂直排列的双镜头设计
  • iPhone 16、16 Plus 国行起售价依次为 5999 元,6999 元

如果说往年的标准版 iPhone 总是以 Pro 版「小弟」的形象示人,那那么今年 iPhone 16 则是要用过硬的性价比翻身做主人,同时手握苹果未来生态的敲门砖,具有更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首先体现在对自家 AI 功能的支持上。

今年标准版 iPhone 16 弥补了 iPhone 15 的遗憾,成功搭上了 Apple 智能的快车。

而为了能「变聪明」,iPhone 16 运存处理器也实现了越级,从 iPhone 15 的 A16 芯片升级到今年全新的 A18 芯片。

相比于去年在 A17 Pro 上使用的 N3B 工艺,今年第二代 3 纳米工艺在提升能效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神经引擎速度提升两倍,内存子系统升级,带宽增加 17%。

并且,A18 拥有 6 核 CPU,包含 2 个性能核心和 4 个效率核心,比 iPhone 15 中的 CPU 快 30%,而在同等性能下,功耗可以减少 30%。

甚至能跟高配的台式 PC 一较高下。

得益于 A18 加持,iPhone 16 支持光追,玩起此前只有 iPhone 15 Pro 能运行的 3A 游戏也游刃有余。有趣的是,RPG 游戏《王者荣耀世界》也在发布会亮相,算是一个小彩蛋吧。

影响一台手机使用体验的部分很多,但是最底层的处理器、内存更新,依旧是手机「保质期」的重要决定因素。

屏幕方面,今年的 iPhone 16 采用 6.1 英寸屏幕,iPhone 16 Plus 采用 6.7 英寸屏幕。

在坚持了三代正方形和对角线摄像头模组之后,今年 iPhone 16 再次回归垂直排列的双镜头设计,好不好看见仁见智,至少和旧款比拉满了辨识度。

想必会有小伙伴调侃「垂直改对角线,对角线改垂直,又是一年创新」,但今年 iPhone 16 回归垂直排列,其实也和「战未来」有关——带来了去年 Pro 独占的空间视频拍摄能力。

改成和 iPhone 15 Pro 一样的超广角、主摄垂直排布后,iPhone 16 也拥有了空间视频的拍摄能力,进一步降低了这种「记录魔法」的门槛。

和 Pro 步调一致,标准版的影像能力提升主要集中在超广角镜头。

镜头光圈也从 f/2.4 升级为 f/2.2,能够让传感器捕捉更多光线照射,从而改善在暗光环境下的拍摄效果,扣住了一波「高光时刻」的发布会主题。

另外,不用眼巴巴地看着 Pro 版的「微距拍摄」,现在该功能在 iPhone 16 上虽迟但到,能够拍摄更近距离的物体、如花朵、昆虫、纹理等,为摄影爱好者提供更多创作空间。

前置镜头则保持不变,依旧是 1200 万像素规格。

配色方面,今年 iPhone 16 分别支持五种颜色:黑色、白色、粉色、深青色、群青色,并且采用具有磨砂效果的彩色背板玻璃,不容易沾染指纹,耐脏又耐看。

比起风格偏「小清新」的前代,iPhone 16 上的蓝色、绿色都要更浓郁一点,而重新回归的白色版本,预计将成为最抢手的颜色。

到了公布价格的环节,标准版 iPhone 彻底「加量不加价」,iPhone 16 的国行起售价为 5999 元,iPhone 16 Plus 国行起售价为 6999 元,9 月 13 日晚 8 点起接受预购,9 月 20 日发售。

Apple Watch:屏幕尺寸增大,全新惊艳外观

Apple Watch Series 10 将迎来了全新设计——更纤薄的机身(9.7mm),更大屏幕(有史以来最大)。

至于有多大?比 Apple Watch Ultra 都要大。

除了变得更大,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之外,这块屏幕还是 Apple Watch 首款广视角 OLED 屏幕,把 Series 10 倾斜角度的观看亮度提升最高达 40%。

颜色方面,新增的「亮黑色」非常眼熟,如果你当年很喜欢 iPhone 7 的亮黑色,那么我猜这个颜色你也会一见钟情?

苹果表示,有 80% 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没有得到诊断。

为了检测睡眠呼吸暂停,Apple Watch 使用加速感应器,配合机械学习和大量临床级睡眠呼吸暂停测试数据集来完成监测算法,来监测睡眠过程中一项叫做「呼吸紊乱」的新指标。

每 30 天,Apple Watch 就会分析用户的呼吸紊乱数据,若是存在呼吸暂停问题,手表将会及时提醒。除了 S10 以外,S9 和 Ultra 2 都将会支持这个功能,这个功能本月将会在超过 150 个国家和地区推出。

此外,Apple Watch Ultra 2 也迎来了「全新的惊艳外观」,推出华美缎面质感的黑色款。

Apple Watch Series 10 国行售价 2999 元起,Apple Watch Ultra 2 售价 6499 元起。

AirPods 4 支持降噪了

全新 AirPods 4 到来,和之前的 AirPods 耳机一样,目的都是打造一款自然贴合各种耳形的耳机。

全新的 AirPods 4 使用了 H2 芯片来驱动,点头和摇头就可以完成 Siri 的互动。 有史以来最小巧的 AirPods 耳机盒可以带来总共 30 小时续航,而且使用 USB-C 连接,还可以使用 Qi 无线充电和 Apple Watch 充电器来充电。

更重要的是,AirPods 4 支持降噪,加入了自适应降噪和通透模式。这个额外的「降噪版本」国行价格 1399 元,不支持降噪的版本价格 999 元。

AirPods Max 则推出了全新配色:午夜色、星光色、蓝色、紫色、橙色,支持 USB-C 连接,价格保持 3999 不变。

AirPods Pro 2 则获得「史诗级软件更新」,不仅可以进行听力测试,还带来了嘈杂环境中提供被动降噪的「听力保护模式」,以及临床级非处方助听器功能。

iPhone 的新周期,靠什么 ?

如果说去年的 iPhone 15 最大更新毫无疑问是 USB-C 接口,那么今年要问 iPhone 16 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恐怕很难有个脱口而出的统一答案。

除了拍照按键和更窄的边框,新 iPhone 硬件形态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AI 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苹果从发布会一开始就几乎直白地告诉你,这就是第一代 AI iPhone。而 iPhone 16 也和 15 一样,不是通过什么翻天覆地的形态变化带来惊喜。

虽然新增的拍照按键,让不少人期待已久的一体化无开孔 iPhone 渐行渐远。但随着苹果展示它还能作为 AI 功能的快捷键,也解答了我们在发布前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在 iPhone 15 Action 按键学习成本已经够高的情况下,苹果依然还要推出一个拍照按键?

这颗按键能够降低对 Apple 智能的操作门槛,毕竟无论是苹果还是其他模型的 AI 功能,依然有一定学习成本,甚至和原设备和系统的使用习惯相悖。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按键培养用户形成一种新的交互习惯,一拍即答,一个让 iPhone 开启 AI 之眼的简易操作,就像乔布斯当年展示的滑动解锁,希望给用户带来自然本能的操作体验。

硬件形态上不再有大变化的 iPhone,要能靠什么迎来新的周期?其实在今天的发布会前,库克已经在多个场合给出了答案:Apple 智能。

有分析师甚至认为 iPhone 16 会迎来一个 AI 驱动的超级周期,2025 财年的 iPhone 销量可能会超过 2.4 亿台。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历代销量最高的 iPhone 6 系列卖了 2.2 亿台。2.4 亿的销量意味着,苹果得在换机周期最长、全球宏观经济还在复苏的时期,创造一个新的销售神话。

看到这里你大概率会迷惑,对于大多数只在发布会和媒体报道中看到过苹果 AI 功能的用户,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很难想象到底什么 AI 功能有这样的魅力。

实际上苹果如果要为 iPhone 开拓新的周期,AI 的确就是最大的 X 因素,AI 硬件的核心也在于软件和硬件如何嵌合。

苹果在 WWDC24 发布苹果智能后,我们就提出一个观点,这场没有硬件的发布会,却可能会对硬件带来很大的影响。

苹果智能展现的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一个支持多模态交互的系统,就是属于人类自然语言的 API,允许操作系统通过模型操作调用 API,根据用户查询需求协调工作,以高度无缝、快速、始终在线的方式运行

而这样系统集成式的 AI,也是我们将 AI 视作产品还是功能的分水岭。包括 ChatGPT 在内的大部分大模型应用,或者一些 AI 硬件,本质上还是以一种功能呈现给用户。

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厂商已经证明, AI 手机能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端侧模型的进展已经在悄悄超出预期,6 月份苹果工程师曾表示苹果智能用的目前最好的端侧模型,但前几天国内的面壁智能已经发布了 2.2G 内存就能移动设备跑 ChatGPT 的端侧模型。

当然苹果现在只是勾勒出草图,苹果 AI 的终极形态也不太可能在这两代 iPhone 就发育完成,而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乔布斯的预期,这是他在 1983 年的一段演讲:

我认为,当我们展望未来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候,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开发出能够捕捉到某种潜在精神、原则集合或看待世界的潜在方式的机器,那么当下一个亚里士多德出现时,也许如果他一生都随身携带这样的机器,并输入所有这些内容,那么也许有一天,等这个人已经死去,我们可以向这台机器询问:​「嘿,亚里士多德会怎么说?这方面有什么想法吗?​」

也许我们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但也许我们会。这真让我感到兴奋。这也是我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原因之一。

乔布斯也不会想到,我们现在就能在屏幕前这样和他交流了。

本文由李超凡、苏伟鸿、莫崇宇合写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Phone 16 Pro 最大的更新,背后是苹果设计哲学的摇摆

By: 周奕旨
21 August 2024 at 18:02

时间临近九月,人们开始期待一张来自加利福尼亚的邀请函——历年的邀请函上,都会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当年 iPhone 的新特性。

而今年,所有爆料中最显眼的消息,就是新 iPhone 的机身上,将会出现一枚拍照按键。

在机身上增加按键,尤其是拍照按键,这并不少见,诺基亚 Lumia 系列的标志之一,就是保留机身右侧的拍照快捷键。

从 iPhone X 开始,iPhone 的形态已经维持了 7 年,看起来没有什么大变化,但苹果想要改变机身按键这件事,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了。

iPhone 15 Pro 的 Action 键,为什么很少人用

在 iPhone 15 Pro 与 Pro Max 上,从 iPhone 诞生便延续至今的静音拨杆变成了一个可自定义功能的 Action 按键。

起初我很感兴趣——作为一位摄影师,不用解锁手机就能唤醒相机,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

于是我在第一时间把它设置为相机,然后,我遇到了使用这颗按键的第一个问题:人体工学设计的不合理。

随着大家对于显示效果的需求提高,手机屏幕也随之增大。

但人手的宽度是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横向空间中增加显示面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纵向空间,于是,手机越变越长了,iPhone 也不例外。

这颗 Action 键接近手机左侧的顶部,在狭长的机身上,我的左手手指很难直接够到它。

想要从容地长按,我必须将手掌往上移动,握住接近手机中部的位置才行——这已经偏离日常使用手机的姿势了。

原本,这个位置是属于静音拨杆的,在切换静音状态后,我基本没有迫切的后续操作需求,可以稳扎稳打地将握姿调整回来再使用手机,但摄影功能不一样——在唤醒相机后,我需要尽快将手稳定下来防止画面抖动。

无独有偶,这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努比亚 Z 系列的手机上。

努比亚也为机身设置了一个亮眼的滑杆,在默认设置下,只需要轻轻滑动,即可呼出相机,依旧存在同样的问题。

不死心的我,打算接着使用一段时间,于是出现了第二个问题:

在之后的一周中,我几乎没有用过它,还是下意识地唤醒屏幕,从锁屏界面打开相机。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这颗按键的设计实在是太不直观了——一颗位置处于音量键上方的按键,我很难第一时间想到它代表的是拍照。

所以我常常在拍完照后才一拍脑门地懊悔:为什么又忘记了专门设置的「快捷键」。

但这种懊悔完全不影响我下次还会忘记。

这并不是个例,在 Reddit 上,忘记这颗按键的人有很多,有位用户在回答「你是如何使用这颗 Action 键」时写道:

我设置了手电筒,然后忘记了它。

迅速调用相机只是这颗新 Action 键的功能之一,只要你需要,它还支持自定义许多其他功能与快捷指令帮助你扩展它的使用边界,以应对各种各样的使用环境。

在放弃唤醒相机以后,我又尝试了一度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快捷方式。

它具体的操作方式是这样的:当你触发这颗 Action 按键时,手机会根据目前的状态调用不同的功能,比如手机屏幕盖住时,Action 键控制的是静音切换;当手机横着举起时,Action 键唤醒了相机;当手机朝上放置,唤醒的是付款码。

这听起来很美好。

不过实操起来,场面却略为尴尬:要么拿出手机,在众目睽睽下拉开了阵仗,再去按 Action 键等待功能的触发——这个操作流程有莫名其妙的阻塞,导致空档时间总需要我或者与我正在互动的人等待,但也不是不能克服。

更要命的问题是我常常忘记我需要的功能对应什么形态,每次需要某种功能又忘记时,按下 Action 键就像在玩俄罗斯转盘那般刺激。

在手机历史上,多功能按键其实也不算少见。

早在小米 4 推出的时候,就有一个可以插入手机机身上 35mm 耳机接口的特殊的外设:Mi Key

这个金属按键结构十分简单,一头是标准的 3.5mm 耳机插头,另一头只是一个稍微突出的按键,将它安装在手机上后,只要轻按,即可唤醒提前设置好的相应功能。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外置的 Action 按键。

但 Mi Key 与 iPhone 15 Pro 的新 Action 键一样,让人产生困扰:可自定义与快捷方式让我们可以赋予一个按键无限的可能性,但也让我们搞混了按键本身存在意义。

类似于这种交互的混乱,在近年其实不少见。

现在的部分耳机,就很难第一时间摸清楚它的交互区域在哪里,需要用户花上不少的时间。

例如索尼的 WH-1000XM3,它的降噪功能键与开关机按键都处于耳机的左侧,且都是长条型状,才上手的时候,我每次使用它都像在赌博。

Don Norman 是一位深耕于人机交互领域的科学家,苹果曾在 1993 年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职位「用户体验架构师」,通过认知科学的视角帮助改进苹果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

在离职后,他在自己的著作《设计的本质》(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1988) 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直观的,它会让人感觉像是自己身体的自然延伸。
When the solution is intuitive, it feels like a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 person using it. That’s good design.

好的设计应该让用户不假思索地使用,当反复迫使用户进行思考和适应、提醒自己它的功能时,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个设计已经失败了。

这句话跨越二十几年,用来批评 iPhone 上的这颗新 Action 按键,也毫不过时。

所以在使用不久后,我就放弃了这个略显「花哨」的快捷方式,依旧退回了静音切换。

▲ 和我做同样选择的人不在少数

把一个简单的按键搞复杂,这是苹果在 iPhone 15 Pro 上做的事。

但有趣的是,让手机按键大幅度变简单的,也是苹果。

苹果设计哲学的摇摆

手机机身的工业设计,从千奇百怪到大一统,走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其中有一道明显的分水岭。

千禧年后的手机市场以功能性为主,机身布满各种各样的物理按键,这些按键主要用于承担拨号、挂断、文字输入以及各种便携操作的任务——这就给厂商留下了许多发挥空间。

在「经典之作」诺基亚 3310 上,除了基本的数字键盘、通话键外,还设置了一枚中央导航键,可以轻松浏览菜单、选择功能并进行确认操作,以便用户快速导航复杂的菜单结构。

▲ 诺基亚 3310 上的菜单按键

除了基础功能外,各家也会将自己的特色功能展现出来,设计成机身上的固定按键。

比如索尼爱立信推出的 Walkman 系列手机,就将播放/暂停、音量调节与曲目跳转做成了物理按键,分布在手机的正面以及侧面,以便用户更方便地享受音乐;

还有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黑莓,借助手机正面的数字和符号按键,研发了一套独特的「全键盘输入」功能,成为那个时代商务人士的心头好。

▲ 2006 年黑莓推出的 BlackBerry 8100

功能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按键,除了厂商的差异化竞争路线外,更多是系统的原因:无论是当时主流的塞班系统,还是独特的 BlackBerry OS,都普遍不支持触屏,操作界面也不够直观,因此每个功能键的设置都在努力简化用户操作,成为手机好用的必要条件。

历史的车轮滚滚,一台跨时代设备的到来将大部份实体按键送进历史。

2007 年,旧金山的莫斯康展览中心里的每个人都屏息凝神,他们目光聚集的舞台中心,乔布斯正向所有人宣布:

我们要重塑手机。我们要做一款跨越式的产品,它比任何移动设备都要智能,而且超级易用。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掉所有这些按钮,只保留一个巨大的屏幕。

苹果推出了初代 iPhone。

苹果凭借当年领先所有操作系统的 iOS,将绝大多数功能都塞进了那块「无所不能」的屏幕里,只需要用手指点击几下屏幕,即可输入文字、拨打电话,甚至拍照与收发邮件。

「Less but better」,这个德国设计师迪特·拉姆斯提出,并影响了无数产品设计的理念,终于在科技前进的脚步下,开始落实在移动终端上。

▲ 代表着「Less but better」理念的 Braun Studio 2

转眼十七年过去,乔布斯与 Jony Ive 的发言还在耳边回响,苹果却已经连续换掉了两位掌舵的设计师——从 iPhone 系列诞生开始的话,现在已经是「三代目」了。

这三次换血,都象征着苹果设计团队的理念转变——初代的 Jony Ive 是一位秉持「Less but better」的设计师,主导了无数经典又惊艳的苹果产品设计。

但当设计盖住功能性后,就会出现「蝶式键盘」、「梦幻单管压 i9」这样的失误。

在 Jony Ive 离开苹果,自立门户后,Evans Hankey 挑起设计大梁,上任之初就大刀阔斧,将 Macbook 上的 TouchBar 改回了按键。

这一举动广受好评,被视为苹果的设计理念开始真正回归「功能性」大于「设计性」的道路。

不过没过多久,Evans Hankey 也离开了苹果。

从 2019 年 Jony Ive 离开开始,苹果设计团队高频率的换人,设计理念多次调头。

iPhone 15 Pro 系列上这颗 Action 键,就是摇摆之下的产物。

如今,在 Ive 时代就在苹果从事设计的 Molly Anderson 开始领导苹果的设计团队,她一度被视为 Jony Ive 与 Evans Hankey 设计理念的结合者,兼具设计美学与生产力属性。

她最新的作品,是不久前发布的「史上最薄」iPad Pro M4,虽然一度刺激了 iPad 系列的销量,但对于这个「薄」,大家褒贬不一。

而在 iPhone 上,人们还没有习惯 iPhone 15 Pro 的 Action 按钮,她又准备携新的拍照按钮登上舞台。

比起十七年前苹果的果断和笃定,这一次,苹果似乎还在「设计」与「实用」间犹豫。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内含大量保密数据的 iPhone 原型机流入二手市场,旧手机怎么处理才安全 | 附教程

By: 周奕旨
21 August 2024 at 16:31

五年前,苹果发布了史上第一支关于「隐私保护」的宣传片《Privacy Side》。

影片内容非常简单直白,总时长 45 秒的广告中,前 30 秒都在重复一件简单的事:阻碍别人的视线,给「你」留下隐私空间。

▲《Privacy Side》

为了这件简单的事儿,苹果可谓是绞尽脑汁:在硬件中引入了安全芯片,例如 Secure Enclave 与 T2 芯片,就专门用于加密储存指纹和面部识别这样的敏感数据;

▲ Mac 上的 T2 安全芯片

同时,在系统中提供软件保护支持,比如 Safari 的无痕模式、要求 app 在跟踪用户数据前必须征得用户同意,否则不许上架 App Store,以及邮箱隐私保护功能等。

不过,如此视隐私如命的苹果,却在二手市场上翻车了。

二手市场泄露事件

近日,一位独立的安全测试员陆续从全球的二手市场里发现了苹果公司或与苹果公司相关的组织使用过并淘汰下来的设备,并从设备中里找到并恢复了大量的机密数据。

事情细细讲来,是这样的:

这位名为布莱恩特的研究员用十几部破旧的第二代 iPhone SE 串联在一起,利用 Live Text 字符识别功能来查找二手市场中的照片,识别商品名称与商品照片中可能存在的库存标签、条形码或企业标签,如果发现可能是企业淘汰的设备,布莱恩特就会收到警报,凭借这个识别系统,他曾成功以 165 美元收购到一台 iPhone 14 的原型机。

苹果公司允许少数研究人员使用一些设备的原型机,以便对新设备和系统进行测试。

这些原型机是相当诱人的宝藏,丝毫不亚于沉入海底的黄金,因为 iPhone 的原型机是安全研究人员与黑客梦寐以求的东西——它们通常搭载着特殊版本的 iOS 系统,开放性与调试性远高于消费版本的手机,对于深入研究该系统非常有价值。

理想状态下,这样的设备应该严格看管,有着周密的处理流程,但事实是,搭载着特殊系统的原型机就这样流通于二手市场,任何人有机会轻松得到它。

不仅手机,在二手市场上,类似的其他硬件也屡见不鲜——识别系统帮布莱恩特发现了一台位于英国的 Time Capsule,这台设备上写着「Property of Apple Computer, Expensed Equipment(苹果公司资产,已支出的设备)」。

布莱恩特花了 38 美元将它买下,还付了 40 美元的邮费。

收到设备时,里面是空的,但对硬盘进行恢复后,布莱恩特发现了很多东西:

硬盘里的文件虽然已经清空,但当我研究它时,发现里面绝对不是空的,这里有你能想象到的一切:一个数据库,似乎是 2010 年代欧洲所有苹果旗舰店的主备份服务器的副本。这些信息包括服务单、员工银行账户数据、公司内部文件和电子邮件。

AirPort Time Capsule 发布于 2008 年,用于储存 Mac 的备份,苹果的欧洲旗舰店从那时候起一直在使用这台「自家设备」,于是,大量保密数据与隐私文件都存进了这台设备中。

在 2018 年停产后,这台老旧的设备也许没过多久就被清空并扔进了仓库,里面的数据也随着整个 AirPort 系列隐入时代的烟尘中,直到机缘巧合下飘洋过海落到布莱恩特的手里。

▲ AirPort Time Capsule 内部的硬盘

这下,Time Capsule 真成为名副其实的「时间胶囊」了,所幸,打开它的是一位专门从事安全研究的「正派」人士,他在与苹果公司联系后,将这台 Time Capsule 寄回了苹果伦敦安全办公室。

至此,布莱恩特还不过瘾,他又将识别系统瞄准了设备的生产与组装厂——组装线上的设备特别容易暴露问题,而且有机会在二手市场上找到,尤其是在中国的平台上,因为许多电子产品都是在中国组装的。

如其所愿,他找到了一台贴有大量富士康标签的 Mac Mini,这台电脑似乎曾在富士康的质量保证测试线上使用过。不过,这台 Mac 机身上有一个显眼的钻孔,所以被标记为零件。

在研究了各代 Mac Mini 的结构后,布莱恩特猜测钻孔也许并未摧毁储存数据的硬盘。于是他冒险从中国购买了这台伤痕累累的「富士康零件」,并在亲自检查后认为数据保存完好的可能性极大。

最终,洛杉矶的一家取证实验室帮他恢复了 Mac mini 中的所有数据:

一份苹果公司在工厂生产线上用于测试的内部软件,包括与原型机和 QA 设备通信的特殊接口,还包含富士康的凭证和日志。

布莱恩特再次联系了苹果公司,并将 Mac Mini 退还了回去。

事情到这里,就可以看出端倪了:以苹果为代表,这些成熟的商业硬件公司有一套完善的流程管理各种各样的设备,但几乎所有公司的设备在淘汰后,总有一小部分会流入到二手市场中——先后被找到的 AirPort Time Capsule 与 Mac mini 就足以证明。

布莱恩特也是这样的看法: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他们使用过的产品最终都会出现在 eBay 等网站或其他二手市场上,哪怕这家公司是世界 500 强企业,我想不出有哪家公司的某件设备没有在我的系统中出现过。

买到企业淘汰的设备,不算什么大事,真正重要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这些设备看似清理干净了,实则只需要简单的恢复,就可以轻松窥探这些设备曾经承载的任何数据。

想要数据安全,反复覆盖是关键

商业公司的隐私泄露,可能影响的是企业声誉或是系统安全,而普通消费者的隐私要是落到有心人手里,可能就是一把隐藏在暗处的匕首,特别是大多数二手交易都是点对点的形式,买家几乎可以轻松确定你是谁。

显然,不少的朋友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不知道该如何去捍卫自己的数据安全——这不,「旧手机你都如何处理」这一话题就登上了科技数码热榜。

将旧设备淘汰之前,我们最熟悉的操作是进行「格式化」。

格式化后的设备看起来就像与我们第一次见面一般——空空荡荡,但这是一种错觉,大多数数据其实都还老老实实地待在原本的位置上,只是不显示了而已。

你可以理解为「格式化」就像是在搬家前给房子做了一次大扫除,表面上看,所有的家具都清理得干干净净,房子也显得空空荡荡,仿佛刚刚装修好一样。但实际上,所有的东西还都留在房子的暗角落里,只不过是用布盖住了,看不见而已。

只要有人愿意掀开那些布,原先的东西就会再次显现出来。

如果不想旧手机的数据被恢复,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反复覆盖硬盘空间即可:

通过下载大体积的视频文件(比如下载电影、连续拍摄高规格视频),将手机内存装满,随后全部删除,并多次重复这个步骤(一般两到三次)。

旧设备除了手机,也别忘记个人电脑——在旧电脑上,除了五花八门的软件和反复下载大体积文件外,也有更直接的办法去尽最大可能地提升数据恢复的难度:
(请注意,这样的办法会导致数据几乎无法恢复,请不要轻易尝试!!)

在 Windows 上使用 cipher 命令:

Windows 系统自带了一个名为 cipher 的命令,可以用来多次覆盖已删除的文件所在的磁盘空间。

操作步骤:

  1. 打开命令提示符(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2. 输入以下命令,并根据你想清理的文件路径替换:

cipher /w:DRIVE- LETTER:\FOLDER-PATH\

DRIVE- LETTER 代表驱动器盘符,FOLDER-PATH 代表着文件夹路径,分别指定即可;

在 macOS 上使用 diskutil 和 dd 命令:

macOS 提供了一些工具来清除磁盘数据,其中 diskutil 和 dd 命令可以用来覆盖数据。

操作步骤:

  1. 打开终端(Terminal)。
  2. 运行以下命令来列出你的磁盘

diskutil list

  1. 找到你要清除的磁盘的设备名称(如 /dev/disk2)。
  2. 使用 diskutil 来擦除整个磁盘并覆盖数据:

diskutil secureErase 3 /dev/disk2

secureErase 后的数字 3 表示使用 35-pass 写入随机数据进行覆盖。其他选项:
• 0: 快速擦除(不覆盖数据)
• 1: 一次覆盖数据
• 2: 三次覆盖数据
• 3: 35 次覆盖数据

与揣在兜里的家门钥匙不同,信息时代的隐私钥匙,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遗落在外。

哪怕诸如苹果、谷歌等厂商为此不断缝合口袋中的漏洞,企图帮用户保留住隐私钥匙,但要是用户过于马虎,把口袋直接敞开——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双向奔赴,才是描述隐私保护这件事,最美好的词。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被曝正开发 AI 智能眼镜,便宜版 Vision Pro 或将明年推出

By: 王萌
12 August 2024 at 18:39

Vision Pro 已经开售半年,尽管市场反响并未像 iPhone 发售时那么热烈,但苹果的 Vision Pro 团队仍在多管齐下地开发一系列新产品——目前已经被曝出来的有三款。

根据彭博社 Mark Gurman 的爆料,苹果 Vision 团队正在继续试验几种不同的穿戴式 VR/AR 眼镜产品,其中包括更平价的 Apple Vision 头显,第二代 Apple Vision Pro,以及一款类似 Ray Ban Meta 的智能眼镜。

自苹果在去年 WWDC 2023 亮相之后,Apple Vision Pro 凭借突破性的空间计算能力和沉浸式体验,迅速吸引了业界和用户的广泛关注。

可尽管技术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其过高的价格却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发布一年来无论口碑还是销量仍然出现了高开低走的态势。

根据 IDC 最新数据显示,Apple Vision Pro 仅在发售时引发短暂热潮,但购买热情未达预期,单季度的销量均未达到 10 万台,今年第三季度在美销量与第二季度相比或将下降 75%。

不过苹果方面并未受到 Vision Pro 销量放缓的影响,负责头显设备的 Vision Products Group 事业群依然在探索不同的产品。

其中平价版 Vision Pro「最早可能在明年推出」,此前 The Information 曾报道苹果从 2022 年开始,就在计划开发一款内部代号 Project Alaska、标识为「N109」的平价头显。

它保持了 Vision Pro 的高分辨率显示屏及外观,手势 + 眼动追踪的互动方式也不会有太大差别,但重量也会有所减轻,价格也将会是现在 Vision Pro 的一半,有望被更多人接受,进而成为扩展 Vision Pro 生态的新机遇。

苹果公司据称还在开发第二代 Apple Vision Pro,或将于 2026 年正式发布。

此前曾有韩国媒体 Sisa Journal 报道,三星和 LG 已经采用串联 OLED 技术制作出 micro-OLED 显示屏的原型。而 Vision Pro 使用的正是 micro-OLED 技术,正如他们所说——「为 Apple Vision Pro 设备未来型号采用该技术铺平了道路」。

苹果在此前发布的 iPad Pro 就已经使用了这项串联 OLED 显示技术,将两个发光层堆叠在一起,与单层 OLED 相比能够有效提高亮度、功效,延长使用寿命,带来更好的沉浸感。

不过,Mark Gurman 还是表达了对 Apple Vision Pro 的前途的担忧:

重点是什么?这类设备尚未吸引消费者的想象力,而且很难说什么时候会发生。如果更便宜的型号不低于 1,500 美元,那么 Vision 设备可能仍然是小众产品。

另一方面,Mark Gurman 表示苹果团队在试验没有配备显示屏的智能眼镜,类似 Meta 与雷朋合作推出的智能眼镜。

这款产品的用户主要通过自带的摄像头及 AI 大模型加持的语音助手进行互动。

▲ 图为 Ray Ban 眼镜

今年 5 月,苹果就曾申请过一项专利,据称具有三重显示系统、精准定位、个性化的服务与交互等特点,利用了「主辅双屏幕+LED 阵列」设计,使其具有三重显示功能:

  • 主显示器以高分辨率占据用户主要视野,用于浏览图片、观看视频以及进行复杂的交互操作;
  • 辅助显示器分辨率较低,负责初步展示虚拟对象,并可以在用户需要与特定对象进行深入交互时,由主显示器接管;
  • 第三级显示器以 LED 阵列形式围绕眼镜内框,提供基本的提醒和指示功能,并能根据应用场景变换颜色与闪烁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智能眼镜领域的探索并非孤军奋战,Google、三星、Meta、HTC、华为、高通等巨头目前都已入场。市场已存在如 Meta 雷朋等智能眼镜产品,它们以轻量化设计、语音助手功能和 AI 辅助查询为特点,而且价格更低。

不久前 Meta 也被被曝在申请一项涉及 AR 眼镜的新专利,内置多个高清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等传感器,还能接收来自「智能手杖」、假肢或手套的手势及触觉反馈,建立多维度感知网络,并利用机器学习、预训练的 AI Agent 等技术进一步增强用户的感知能力。

而这与 Vision Pro 在交互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颇有些「抢占先机」的意味:

这一系列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输出体验。无论是轻松阅读路边的指示牌,还是精准感知空间的深度与广度,乃至即时识别环境中的特定对象,都将成为可能。

此前在扎克伯格和黄仁勋的对谈中也曾提到,全系眼镜离我们不会遥远。Omdia 也曾预测,到 2028 年,XR 设备出货量将会达到 1.39 亿台,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入口,空间计算设备俨然已经日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价格更亲民的平价版 Vision Pro 和苹果智能眼镜,会是苹果空间计算战役的转折点吗?

投票:
你更看好哪个产品?

第二代 Apple Vision Pro

平价版 Apple Vision

Apple 智能眼镜

其他品牌(评论区见)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OS 18 大改的新相册,为什么遭嫌弃?

By: 苏伟鸿
12 August 2024 at 18:29
要说 iOS 18 中改动最彻底的部分,那可能非「照片」应用莫属。
但这个大改的用户满意度,或许并没能达到苹果的预期。

在社交媒体上键入「iOS 18 相册」等关键字,就会发现前两个联想为「怎么用回以前的排版」和「难用」,而下面则全是询问某某功能和某某相册在哪。

看来,这个本意是给用户呈现更多美好回忆的新照片应用,正在创造更多糟心的体验。

并不简单的新设计

随着照片 app 的功能越来越多,照片 app 的体积也在增加。所以我们创造了一个基于深度智能的简单、流线型的单一视图照片体验,旨在移除使用中的阻塞感。

关于新照片应用设计的出发点,苹果高级人机界面设计团队的总监 Billy Sorrentino 这么表示。

具体来说,苹果将旧版的 4 个不同的页面合并在一起,把曾经分属于「为你推荐」和「相簿」标签中的所有内容,塞在了图库的下方,用户要找什么主题和类型的相簿,就只能不断往下滑。

而以下的几个改变和功能,或许就是苹果眼中的「简单、流线型」。

首先,在图库中,全新的筛选功能可以直接显示特定的媒体类型,例如截图、视频、自拍等等,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点击相簿页面寻找媒体类型,还能把截图从图库里筛去。

然后是图库左右滑动的「轮播」,用户可以在上面固定自己更喜欢的相册,例如收藏和旅途,这样就不用往下滑动寻找了。

而在图库下方的各种相簿和主题,则支持自定义,用户可以选择板块进行显示,也能排序这些板块。

听着好像很自定义很利好用户,但是几乎被全网吐槽的情况说明了一切。

首先,所有板块都堆在图库的下方,导致单一页面显示的内容过于臃肿。新的 UI 需要用户不断往下划动,整个过程对用户来说几乎是未知的,用户不知道究竟还要划多久,才能划到自己想要的板块。

每个板块还显示着预览图,整个页面因此像一个长长的清单,想找什么很难一步到位。

板块顺序自定义或许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用户未必会记得自己设置的顺序,很多不常用的板块,在需要用起来的时候,又让寻找变得充满未知。

在图库部分水平划动而出现的轮播功能,不仅与下面的「固定的相册」功能有点重叠,在图库区域左右划动的交互也不太直观,有时候用户不小心滑进了轮播中的其他板块,未必知道要怎么返回主图库。

「好看」了,难用了

2002 年,乔布斯在 MacWorld 活动中正式发布了照片管理程序「iPhoto」,可以让用户一键导出相机中的照片,形成一个易于管理的图片资料库。

更加梦幻的是,用户轻点鼠标,就能制作出配上 BGM 的照片艺术幻灯片,甚至只要把排版做好,苹果还能给你打印出一个实体的相册。

当时,产品经理 John Santoro 表示,iPhoto 的目的是让所有人成为图书出版商,用相簿去诉说自己的故事。

时过境迁,iPhotos 和苹果的照片打印服务都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但是苹果从来没有放弃用「照片」来讲故事这个理念。

只是,「出版商」从用户变成了设备本身。现在的 iCloud 图库,不仅能自动按基础的时空间信息归类好照片,还能根据主题智能生成「回忆」,为你精选美图,替你述说故事,还配好 BGM,照片应用越来越像一本个人风格浓厚的「杂志」。

▲ 图源:Apple Insider

这些功能在 iOS 10 就有了雏形,但随着 iOS 14 支持桌面小组件,其价值得以进一步体现。

可以轮换显示「回忆」和「精选照片」的照片组件,就像是真的在现实世界摆放了一个会呈现各种照片的魔法相框,当你偶尔看到它精选的那些美好瞬间时,总忍不住点开仔细回味。

▲ 图源:Apple

我和身边不少 iPhone 用户选择在桌面上放置照片小组件,甚至还有从不使用 iCloud 图库的小伙伴,为了这个小组件和精选照片功能购买云端存储空间。

而 iOS 18 新照片应用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把小组件塞入到了图库之中,目光所及都是幻灯片。

像是媒体类型这种「硬分类」,如果不进行自定义,都位于类似「回忆」、「人物」、「精选照片」板块的下方。

也就是说,新照片 App 中属于「创作工具」的功能和板块,都被精简化、边缘化,属于「内容观看」的功能成为了主角。

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举一个例子可能就非常明白了:抖音。

一打开抖音,90% 的界面都是视频画面,就算是点开账户界面,下方的视频预览画面也占了大头,而创作工具的入口则被最小化成一个「+」号,藏在了二级页面。这和抖音作为内容消费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创作者工具的定位一致。

而点开 iOS 18 新的相簿板块,你会发现有一个占据了过半空间的预览窗口,循环播放着相簿中的内容,大大降低了相簿点开时的照片密度。而且想要快速筛选照片,你需要把注意力从这个大窗口重新集中到下方小预览图。

而且每个相簿中的小预览图排列默认会以不同尺寸的照片显示,本意是想凸显出更精美的照片,先不说苹果这个自动挑选眼光如何,在需要进行多张照片快速筛选时,这种「好心」反倒成了干扰。

并且,以前的标签页模式,能够让用户快速在「图库」和「相簿」中往返操作,而现在两者都在一个界面之中,往返变得非常困难。

图库中「日」视图与「最近项目」合并成的「最近的日子」也是一个吐槽的重灾区。这个新的板块,没有「最近项目」那么便于大批量管理照片,前几个测试版还不会显示用户在外部修好导出的照片。

从 iPhotos 到 iOS 18 新照片,苹果的相册应用还是充满着人文感,用各种方式为用户呈现美好的回忆和记忆。

只是二十年间,用户与相机、相册的关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都能用手机进行创作。

iPhone ,特别是 Pro 系列,也在向成为专业创作工具而努力。即使不是专业的摄影发烧友和自媒体,普通用户用 iPhone 拍 VLOG、照片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 有不少歌手都用 iPhone 来拍 MV

对不少人来说,快速管理、筛选出可用的素材,然后进行多个平台的分发,比照片应用会自动生成幻灯片要更刚需、更重要。

传统相册只能自赏,而现在我们更愿意把美好的事物和他人分享。iOS 18 这个新照片应用,并没有捕捉到这种时代脉搏。

工具和人文的平衡点

上面一通吐槽过后,可能会有的小伙伴觉得有点太「唯工具论」,缺乏温度,似乎和苹果新照片应用的人文初衷背道而驰。

其实我并不反对这些精选照片、回忆的功能,甚至觉得它们非常有意思,我相信不少觉得 iOS 18 照片难用的小伙伴也有同感。

苹果 CEO 蒂姆·库克说,不少消费者在试用 Vision Pro 头显的时候,总会被「空间照片」这个功能所触动。当看到已经不在身边的亲人照片,以一种栩栩如生的形式再现,使用者的双眼总会充盈泪水。

而 iOS 18 的「照片」虽然不能实现 Vision Pro 空间计算的效果,但能够整理好你和亲朋好友的温馨合照,等待有一天被发掘重温。

▲回忆满满的一次远足

智能照片精选本身不是原罪,问题是这些功能挤占了照片应用界面的大量空间,并变更了原本效率为主的操作逻辑,和用户真正的需求发生错位。

别忘了,苹果大改照片应用的一个本意,也是为了能让用户更好管理日益庞大的照片图库。

像是增强的搜索功能则可以说「方向对了」,不仅搜图更准确,还开始能搜视频;同样好用的筛选功能则能够快速把截图直接从图库中筛走,不仅让图库看起来更赏心悦目,还能单独筛选「已编辑」的素材,利好创作者。

经过几个测试版本迭代,苹果也开始「迷途知返」,删掉了其中一个大槽点「轮播」功能;新的图库中也能显示外部保存的图片,有点改了回去,但也算是众望所归。

或许在不断调整中,苹果最终能找到那个「工具」和「人文」的平衡点,让照片应用成为一个「中转站」——用户既能在其中重温过往美好,也能更好地创造美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整点报时

By: dimlau
12 August 2024 at 10:22

不记得为什么把Apple Watch丢在床头有一阵子没戴了,所以当它轻轻震动,我抬起手腕却没看到有新消息的时候,大脑用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然后一瞬间仿佛穿越了时间,回到小时候——某个下午,和煦的阳光穿过玻璃打到窗台边兰花的半边叶子上,像有重量似的,压得一根兰花叶子上下摆动;我盯着那叶子出神,渐渐才听到钟表滴答走时的声响;转头望室内看,靠墙的条案上摆着座钟,条案旁是歪着头靠在沙发上打盹的外公;我侧耳听他的呼吸,平稳而轻柔;突然座钟深处一阵齿轮的咔哒咔哒声打破了安静,接着是咚的一声,我看向表盘……下午一点半,手表沿袭了座钟的整点和半点报时功能,但可能永远也无法像座钟那样,在那一瞬间把周遭人全都连在一起。

fin.

Mac mini 十四年来最大更新要来了,将成为史上最小苹果电脑

By: 苏伟鸿
9 August 2024 at 17:43

两年没更新的 Mac mini,原来是憋了个「小」的。

据科技记者 Mark Gurman 报道,即将亮相的全新 Mac mini 不仅只是常规「换芯」升级那么简单,还将时隔 14 年迎来全新设计,尺寸「比迷你更迷你」。

至于发布时间,据悉供应商将在这个月向苹果发货 M4 基础芯片版本,今年晚些时候正式发布;M4 Pro 版本则要等到 10 月才会准备就绪。

真·mini 来了

目前 Mac mini 的外观,基本沿用着 2010 年版的设计,因此,Mac mini 也是当今苹果在售产品中为数不多保留原汁原味乔布斯风格的产品。

▲ 2010 款 Mac mini

虽然这个铝制外壳的设计,在当下看来依旧可圈可点,但是在 Apple Silicon,也就是 M 系列芯片入主 Mac 产品线后,基本所有 Mac 产品都有了新外观,Mac mini 也是时候换新颜了。

况且,14 年前可以说还算小巧的 Mac mini,和现在的不少迷你 PC 一比,反而是庞然大物了。

▲右为 GEEKOM 迷你 PC,搭载一颗英特尔酷睿 i9 处理器,图源:Luke Miani

由于 M 系列芯片低功耗、高集成的优势,M1 系列的 Mac mini 主板已经比英特尔的旧型号小了几圈,只比一台 iPhone 13 略宽 。外网有人尝试魔改 Mac mini,把整个主机体积缩小到只有原本的三成左右。

▲ 上面的就是用户魔改版 Mac mini,图源:Snazzy Labs

那么,新的 Mac mini 大概会有多小呢?消息人士表示,宽度将更加接近 Apple TV 电视盒子(9.3 厘米),几乎只有目前 Mac mini(19.7 厘米)的一半,也就是说,平面尺寸大概为现在的四分之一;不过机身会更厚,超越现在的 3.58 厘米。

▲ 左为 Apple TV 机顶盒,图源:Unboxingalism

在接口方面,据悉目前正在测试的型号至少带有 3 个 USB-C 端口、一个电源线接口和一个 HDMI 接口。没有提到的 3.5 毫米耳机接口不清楚是否会保留,因为目前还没有砍掉这项「外星科技」的 Mac 产品。

▲ M2 版本 Mac mini 的接口

至于目前版本还配备的 USB-A 接口和以太网口,很大可能会跟随旧模具一同成为历史。

缩小的机身是否会看齐 MacBook Air 砍掉风扇,也暂时未知。

有消息人士透露,苹果设计新款 Mac mini 的思路,可以简单理解为将 M4 芯片的 iPad Pro 给「塞进」一个新机身内。新的设计会降低生产成本,但这不意味着消费者能买到更便宜的 Mac mini。

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一台更小的 Mac mini 。有些用户认为,目前较大的 Mac mini 机身刚好可以为 M4 芯片提供更多的空间进行被动散热。小机身不仅砍了接口,散热也可以预料会进一步弱化。

▲ M2 版本 Mac mini,内部肉眼可见还有空间,图源:iFixit

并且,虽然机身平面尺寸更小,但是更厚的机身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更好融入环境。

▲ 不少用户喜欢把 Mac mini 竖着放,也能节约不少空间,图源: Reddit@wiz_security

但对于苹果来说,为 Mac mini 瘦身不仅是产品变革的大势所趋,也很可能是产品战略布局的一步棋。

新设计将重整 Mac 产品线

Apple Silicon 为 Mac 产品线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单个产品性能本身,可以说整条 Mac 的产品线都被打乱了。

比如 iMac 系列,这个一体机产品曾经能够选配更大的屏幕,更强悍的硬件,以应对更专业的任务,但是最新的 iMac 仅能选配最基础的 M3 芯片,并且取消了 27 寸屏幕的版本。

▲ 全新设计的 iMac

更多彩的新设计虽然养眼,但也象征着 iMac 变成了中低端产品线,因为苹果的 Pro 级产品,往往总以最朴素的黑白灰配色呈现。

Mac mini 的全新设计可能也暗藏了这么一点小心思。

Mac mini 的定位一直是苹果的最入门级别,作为苹果尺寸最小的台式电脑,不管是和曾经高端大气的专业级 iMac,还是超大机箱的性能怪兽 Mac Pro 对比,一眼就能看出并非为了硬核任务而生。

▲图源:Apple Track

但如果把 Mac mini 和高端新秀 Mac Studio 摆在一起,你会发现,两个产品明明定位分布在两极,撞脸程度却宛如亲兄弟。

▲ Mac Studio(左)和 Mac mini(右)宽度一致,图源:Apple Insider

产品尺寸的大小,能给消费者很强烈的第一印象,我们都知道厚重的游戏本象征着强悍的性能表现,而轻薄本小巧的身型自然意味着性能上有所取舍。

因此,如果把 Mac mini 进一步缩小,在视觉上和 Mac Studio 拉开更多的差距,消费者也能一眼看得出,这个小巧可爱的主机要更适合日常使用,而另一个大块头明显是为了更复杂的任务而生。

据消息人士爆料,新的 Mac mini 还会保留和以前同款的铝制外壳,依我看,如果能和 Mac Studio 在配色上也做点区分会更好。

根据多方报道,M4 芯片将会今年和明年出现在目前所有 Mac 品类上,也就是说,自 Apple Silicon 诞生以来,Mac 整条产品线第一次进行全面更新。

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苹果重新梳理一下目前比较混乱的 Mac 产品线,所以 Mac mini 的全新设计,来得恰逢其时。

最后附上 Mark Gurman 爆料的最新 M4 Mac 时间表:

  • 最早今年推出的:Mac mini、iMac 和 MacBook Pro
  •  明年春季:MacBook Air
  •  明年年中:Mac Pro 和 Mac Studio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Phone 新增「灭霸」功能,想把被分散的注意力还给你

By: 周奕旨
8 August 2024 at 14:49

一个稍微有些年头的梗: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最小的粒子是夸克,在互联网出现之后,最小的粒子是广告上的那个叉。

现在,苹果打算将网页里的一切安上一个放大的「叉」。

在今天凌晨发布的 iOS 18 Beta 3 公测版中,Safari 浏览器中出现了一个新功能:分心控制。

这个功能可以帮助你使用浏览器时将任何不需要的模块化成「飞灰」。

在 Safari 浏览器中打开任何网页以后,我们可以从底部导航栏左侧二级菜单中发现这个名为「Hide Distracting Items」的新功能。

点击这个功能,画面会回到我们的网页上,看起来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实际上,这个时候你已经成为这个画面的主宰者,所有元素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不见的模块,只需要你轻轻点击屏幕,它们的边界就会显出原形。

在元素模块的正中间,有一个蓝色的隐藏按钮,这个按钮可比广告上重重遮掩的「叉」直观多了。

只需要轻点「隐藏」,你选中的模块就会彻底消失。

为了提高模块消失的感知,苹果还为这个过程贴心地制作了一个动画:被选中的模块将会分解成粒子,消散在你的屏幕里。

这个动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复仇者联盟中的灭霸,在一声响指后,半个世界灰飞烟灭。

在更新以后,我也迅速对「灭霸的响指」进行了多场景测试:

搜索引擎作为浏览器最常用的使用场景之一,是新功能「大展拳脚」的好地方,每个搜索结果呈模块排布,正好可以测试识别准确性。

▲ 从左往右:百度、搜狗、必应、谷歌

在数个常用搜索页面中,「分心控制」都能牢牢锁定我们想要选中的模块,并做到准确隐藏,并将后续搜索结果提前,填补掉隐藏后的空白。

有趣的是,你甚至可以隐藏掉搜索框。

不用担心这种调皮操作会给网页浏览带来麻烦——隐藏后的内容并不是真的从网页上消失了。

在导航栏左侧,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小眼睛,只需要打开二级界面,点击「Show Hidden Items」按钮,隐藏的所有内容都会还原回来。

▲ 谷歌搜索框回来了

除了搜索引擎,我还检查了分心控制的连续性。

比如在看新闻时,广告常常会占据一部份画面,时常将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本来就不大的手机屏幕更加紧凑,这时候,分心控制就会派上大用场,但在需要经常跳转另一篇新闻的时候,广告还在吗?

▲ 在前一个新闻中被移除的广告,在下一个新闻界面中依然保持移除状态

除了章节的跳转外,刷新页面、或是关闭页面后重新打开也能保持模块的消失,除非你手动还原。

▲ 刷新页面后,去除的元素也没有恢复

分心控制并不单是个广告屏蔽功能,而是能够让你完全控制页面上的一切元素,无论是广告,还是其他。

比如我有清理 iCloud 云文件的习惯,我会定期登陆 iCloud 的网页版去检查自己的文件,但 iCloud 主页巨大的动画基本占满了整个屏幕,登陆下方的文字被阻挡,这对于我来说十分难受。

但现在不再是问题,分心控制能帮我直接把整个动画模块化成飞灰,并且每一次打开都保留这个干净的样子。

也就是说,只要有你认为这个页面里,存在影响到你的元素,都可以将它去掉。

灭霸的一声响指,将世界上的生灵消灭了一半,图谋的是宇宙发展更多的可能性;而分心控制,将干扰你的信息消灭掉,牟取的是为你节省不必消耗的注意力。

在 iOS 15 版本中,苹果引入了通知摘要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将低优先级的通知汇总并在合适的时间推送——这让用户不必被频繁的杂乱信息打扰,从而更专注于手里的事情。

之后,苹果持续从系统层级引入专注模式、自动堆叠、iMessage 信息优先级排序等可以自定义的新功能,期望通过这些功能,将杂乱消息「过筛」,以提高用户处理信息的效率。

现在轮到浏览器了。上网冲浪,这可能是我们消费内容最多的场景之一,但网页越来越复杂的页面,也在不经意间攫取了我们的注意力。

这些更新也许在手机与系统的大迭代中显得毫不起眼,但积跬步以致千里,从细微之处节省的时间与注意力,已经可以极大地提升我们的效率。

苹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终端公司,全球有数十亿用户,用技术捍卫用户的注意力,是这家公司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也是沉甸甸的责任。苹果 CEO 蒂姆·库克曾表示,把注意力还给每一个 iPhone 用户:

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被无休止的信息打断。

至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我想应该与这些更新的功能一样:由你定义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第一款 M4 Mac 要来了,外观可能有新变化

By: 周奕旨
6 August 2024 at 10:07

在今年的 WWDC 上,苹果时隔 18 个月更新了 iPad Pro。这台新 iPad 除了是历史最薄外,也是苹果首次在非 Mac 设备上首发桌面级处理器 M4。

而现在,搭载 M4 芯片的 Mac 即将登场。

据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爆料,苹果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搭载 M4 芯片的 MacBook Pro。如此一来,M3 也许会成为苹果最短寿的芯片之一,发布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被 M4 芯片取代。

▲ Apple M 系列芯片发布时间

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搭载 M4 芯片的还有 iMac,上代 iMac 搭载 M3 芯片,在去年的 10 月 31 日与 M3 MacBook Pro 一起发布。

这两台设备除了处理器升级外,不会有太大变化。

除此之外,Mac mini 在今年晚些时候迎来迭代,它的上一次更新是 2023 年 1 月发布的 M2 Pro 型号,这次更新将直接越过 M3 芯片,搭载最新的 M4 芯片。

而 MacBook Air、Mac Studio 与 Mac Pro 的升级可能需要等到 2025 年。

有趣的是,在这次的爆料中,Gurman 还带来一个消息:至少有一款设备将会得到更明显的变化。

将目光看向 Mac 系列设备的外观,在 2020 年苹果发布 M1 芯片后,大多数外观都得到了重新设计:

MacBook Pro 与 MacBook Air 由于实用性问题,放弃了「楔形」机身、取消了 TouchBar、缩减边框,并出现了刘海;iMac 更是摆脱了 2012 年就开始使用的设计,将屏幕大幅度变薄,并取消了背部曲线,加入了多种颜色。

▲「楔形」机身消失

到目前为止,Mac 家族只有 Mac Pro 与 Mac mini 还保持原有设计,Mac Pro 的上一次外观更新是 2019 年,而 Mac mini 则从推出以来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变化。

▲ 这个小盒子从推出以来一直没有变化

从这个线索来看,Gruman 所指的「更明显的变化」也许会出现在 Mac Pro 与 Mac mini 上,不过 MacBook Pro 的设计也已经使用了近四年,不排除有换代的可能性。

这次爆料,其实不难看出 M4 芯片的特殊之处:一方面,苹果要保证 M3 芯片的寿命至少得到一点延续,快速又突然地更迭会影响用户的忠诚度;

另一方面,目前的 AI PC 已经将总体算力堆到了 30-40 TOPS 这个级别,比如 Intel Core Ultra 就提供了 34 TOPS 的算力,但 M3 芯片主要着重于 CPU 与 GPU 性能,只能提供 18 TOPS 的算力支持——这几乎无法面对 AI PC 强势算力的威胁,也不利于未来 Apple Intelligence 端侧 AI 大模型的部署。

内忧外患之下,长久没更新的 iPad 家族成为了救命稻草。

将 M4 芯片首发于 iPad 这一招的确有效,在苹果最新的财报中显示,新款 iPad 的推出帮助该类别销量增长了 25%;同时,新 iPad 的表现也将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去,给 M3 芯片续命了一段时间,哪怕只有小半年。

与 iPad Pro「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的尴尬处境不同,Mac 家族一直是核心用户的可靠生产工具,备受用户关注。不久后,可以提供 38 TOPS 的 M4 芯片终于要登上 Mac,苹果的 AI PC 之路也许才刚刚开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如果 MacBook 要搭载触摸屏,可能怎么做?

By: Steven
17 January 2023 at 17:32

问题来源:苹果或将在 2025 年推出触摸屏 Mac,此前其一直抵触触摸笔记本设计,如何解读这一改变?

我的观点是:

媒体们捕风捉影的思路错了,克雷格可没有说是什么形态的 MacBook 啊。

我们假设苹果真的要推出触摸屏笔记本,那么:

1、手臂悬空地在屏幕上点点划划,这是人体工学的死穴,体验极差,所以触摸屏的笔记本一定需要搭配外翻折的结构,折过去变成平板电脑才堪可用;

2;苹果自家目前有着全球最好用、市占率最高的平板电脑 iPad,那么一个带触摸屏的外翻折笔记本可以给公司提供什么「价值」呢?有两个,一是冲击平板的销售,二是让 MacBook 变成另一个装了妙控键盘的 iPad Pro。可见,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对公司的经营都没有好处。

既然触摸屏 MacBook 不应该是 iPad Pro 的平替,那么如果非要做,可以怎么做呢?一个比较正常的产品思路是,跳出去,成为另一个东西,例如:

《设以观复 vol.14》视频位置 33:31 点击截图播放视频

图中自左向右的白块分别是:Apple Watch、iPhone、iPad 和 iMac

那么,如果苹果需要打造一款搭载触摸屏的 MacBook 的话,更好的做法一定不是直接在笔记本上装一块触摸屏,因为一款既不好用又影响销量和品牌声誉的产品,百无一用。但是,如果跳出笔记本现有形态的固有观念,在 iPad 和 iMac 之间仍然存在一个有待开发的产品形态:

《设以观复 vol.11》视频位置 13:04 点击截图播放视频

也就是说,这块可能存在的触摸屏不是给现在这个形态的 MacBook 使用的,而是为折叠屏形态的 MacBook 去准备的。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克雷格说的「谁说得准呢?」,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至少这么理解比较符合商业公司的基础利益逻辑,做一个世人都知道不合理的产品,它图什么?

从近几年的消息和产品更新来看,苹果正在全力打造 AR/VR 产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只是发布时间在何时了;与此同时,各个产品线的更新一方面在性能和芯片上开始疯一般堆料,另一方面开始在交互设计上有各种动作,无论是AOD、台前调度、灵动岛、悬空的笔尖操作,都在指向那个万众瞩目的 AR/VR 产品方案。

一头是打破产业困局的新形态产品,是引领全新交互设计的探索;另一头是早已完整的旧形态的非必要、高争议、不赚钱的更新。但凡是个正常脑回路的产品经理,都不会选后者。

何况现在公司的精力都在 AR/VR 和汽车这两件生死攸关的事情上,哪还有多余的研发力量折腾这种没钱途的东西?简单算一下投入产出,这项目就当场黄了。

*本篇内容为应 巫冬 邀请所写

传明年 iPhone 用上苹果自研基带,这次能摆脱高通吗

By: 苏伟鸿
26 July 2024 at 08:04

这几年一直在传的苹果自研 5G 芯片计划,又迎来了新的进展。

分析师郭明錤昨晚发文表示,苹果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推出 iPhone SE 4,届时将首次搭载苹果自研 5G 芯片,然后明年第三季度的 iPhone 常规更新,传闻中比 Pro Max 更贵的超薄 iPhone 17 Slim 也会单独搭载自研 5G 芯片,其他 3 款 iPhone 或许继续搭载高通芯片。

虽然乍一看只在 iPhone SE 4 和 iPhone 17 Slim 这两个型号上首发自研基带有点莫名其妙,但这两款机型预计不会成为销量主力,很适合拿来「试水」,也说明苹果也对自家自研基带信心是没有那么足的。

▲ 有传闻称,由于自研基带进度落后,iPhone SE 4 的发布从今年推迟到了明年,图源:Wccftech

苹果在自研处理器上硕果累累,但是在基带芯片领域,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在 2022 年就有消息称,苹果将于 iPhone 15 系列中推出自研基带,结果去年苹果和高通再次续约至 2026 年,传闻中的苹果基带芯片也并未如期而至。

一次一次延期的背后,也正好说明基带芯片开发的难度之大,这也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讨论。简单来说,这个负责蜂窝数据连接的小芯片,要能够实现和全球数百家通讯运营商无缝连接,适应各种通讯频段。

而高通凭借着专利和技术,成为了基带供应中最强的存在,苹果在 iPhone 7 时代曾经试图投奔英特尔,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iPhone 开始和「信号差」这个印象绑定。

▲ iPhone 7 上混用了英特尔基带,性能远不及高通,图源:Chipwork

最终苹果在 2019 年妥协,再一次与高通达成协议,但同时用十亿美元收购了原英特尔基带团队,加速研发基带芯片。

据彭博社去年的报道,苹果已经在基带研发上烧了几十亿美元,投入了上千人的团队,但进度仍然落后于高通,因此一直推迟相关芯片的推出。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iPhone 用的是哪家 5G 芯片并不重要,更核心的问题永远是体验:换上自研基带,iPhone 的信号能变好吗?

▲ 图源:Apple Insider

对此,我并不持乐观态度,至少对前几代来说是如此。

原因很简单,高通就是目前基带供应的龙头,苹果在已经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想要绕开高通的专利和技术,从本身就技不如人的原英特尔团队上打造出基带芯片,想必也很难企及高通的高水平。

有一位苹果员工就向彭博社吐槽:

为什么我们认为自己可以从英特尔那里继承一个失败的项目并以某种方式取得成功,这是一个谜。

如果苹果明年真的于明年在这两款 iPhone 上试水自研基带,很难不会和其他几款继续搭载高通基带的型号进行比较,堪称「公开处刑」。

但对于苹果这种非常重视一体化体验的公司来说,自研也是必然的道路,高度集成也是苹果产品体验一直能受到世人青睐的重要原因。

▲ 苹果自研的 M1 芯片开启了 MacBook 的新时代

自研这条道路本质也属于是「开头难」,相关产品正式推出后,像苹果这种自产供自用的公司,可以通过庞大的硬件销量来弥补研发成本,并将盈利投入到下一代芯片的研发当中,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而如果结合前几天的「小折叠 iPhone 即将推出」的传闻来看,苹果或许正在向提高 iPhone 利润率的方向努力。

这也符合 Counterpoint Research 对未来智能手机趋势的预测,即手机出货量增长会进一步放缓,与之相对应的是,智能手机单机的利润率会更高,智能手机厂商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会快于销量。

像是超薄和折叠屏,都是一种通过打造高端化提升利润率的方式,而采用自研基带则能直接省下高额的高通技术和专利费,直接带来更多的利润。

明年的 iPhone 是否会搭载自研基带芯片,其表现能否如其他苹果自研芯片一样再次惊艳世人,这些答案只能等待明年苹果亲自为我们揭晓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折叠手机专利曝光,可能更耐摔?

By: 周奕旨
18 July 2024 at 15:02

2024 年,是折叠手机迈向成熟的一年——三星、vivo、荣耀、小米陆续推出折叠手机,让折叠手机的市场又炒热了起来,竞争愈演愈烈。

但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显然都无法忽视 iPhone 的入场时机——苹果也确实一直在为此准备着。

▲ 折叠 iPhone 概念图

就在不久前,苹果再次取得一项名为「具有耐用折叠显示器的电子设备」的专利,旨在提高折叠屏的耐用性。

▲ 专利示意图

在这项专利中,苹果描述到:在沿着弯曲轴延伸的玻璃层中可以形成一个凹槽,凹槽可以在玻璃层中形成一个柔性的局部变薄部分,使玻璃层可以围绕弯曲轴弯曲。

苹果在专利中讲到:
为了确保显示屏覆盖层在跌落过程中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抗冲击性,在前面提到的减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特别是角落部分和其他边缘部分可以提供更大的厚度。

▲ 专利中的细节,显示折叠屏中需要薄化玻璃的位置

也就是说,苹果同时描述了两种可行的方案:一是将需要弯曲或交叉的部分的玻璃做得更薄;二是把其他部分的玻璃加厚。这并非两种冲突的方案,而是苹果眼里的协同合作。

在设备跌落地面时,更多时候是以一个边缘或者角落落地,苹果提出的方案就是以应对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已经不是苹果今年第一份折叠屏专利报告了,在今年春季,苹果也曾获批了数项有关于折叠屏的专利,包括适用于更大设备的折叠铰链与适用于掌上设备的折叠方式。

▲ 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专利

不过,苹果每年都会申请数千项专利,即使这项专利通过,也并不意味着并不意味着很快就有产品会落地。

2016 年,苹果首次发布与折叠屏有关的技术专利,这项专利描述了一种使用柔性 OLED 显示屏和铰链金属支撑结构的手机,这部手机可以水平对折。这条消息引起了全球数码爱好者的议论,两年后,苹果再次发布用于折叠屏的屏幕涂层专利,当时每个人都以为,我们很快能看见苹果的折叠设备问世。

▲ 曾经大家设想的折叠屏 iPhone

在此之后近十年过去了,三星已经将 Galaxy Z Fold 推到了第 6 代,国产厂商也紧跟着在横向折叠与纵向折叠的设备上耕耘探索,各自迭代了数次。在这期间,苹果每年都会因其不断发布的折叠屏专利引发广泛讨论,可惜除了各种第三方爆料与不断积累的专利外,我们至今还未看到苹果给出的任何确切的折叠屏发布信号。

这种持续的专利申请和市场猜测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赛博狼来了现象:希望看到苹果带来点新东西,给愈发乏味的 iPhone 一剂新的活力,但每次爆料都没有了下文,于是人们在期待与失望之间不断徘徊中,逐渐失去兴趣。

但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已经在这个领域积攒了足够多的专利与方案,并且持续为折叠屏的出现做着准备,最近也有消息称苹果正在与至少一家亚洲组件供应商讨论为各种尺寸的可折叠 iPhone 采购零件,探索多种可折叠模型。

你会愿意买一台折叠屏的 iPhone 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停车转 AI 将引发人才大震荡

By: Steven
28 February 2024 at 20:16

1、没有 AI 的汽车、手机、电脑、平板等,将是一堆废铁;

2、一家公司的核心战略不能同时放在两个大方向上。

综上,停下造车全攻 AI 是非常明智的。

连键盘侠都知道「不难」的造车,没造出来不是造不出来,是制定的目标太远太高。苹果之前想一步到位搞出 L4 的移动座舱,但现阶段的人类还没有办法,这太难了。在他们之前的设想中,自动驾驶的汽车和 Apple Vision Pro 是可以放在同一个场景里的。但很显然,这个步子太大了。用新势力们的方式当然可以,但那不是苹果想做的。

最关键的是,AI 的大爆发是此前大家都没料到的。没有这事儿,车还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这一波爆发的 AI 不是资本热潮,而是实打实的浪潮了,此时不全力转向,是真的会死的。况且苹果并不是没有在 AI 上投入的,这些年一直都在积累,只是权重还没拉到那么高。现在切方向,即是大势所趋的必须,也是归拢资源的必要。

过去 Jony 可以对供应商说,这里有一桶取不完的钱,你能做到你就能拿走,以此把工业设计拉高到一个令人望尘莫及的程度;今天的苹果比二十年前拥有更多的现金,有自己的芯片和庞大的人才库,有海量的设备和训练数据,可以说:

比起造车,AI 才是更适合苹果干的事;

干好 AI 所需的人才、数据、算力,也是他们的优势。

以苹果的财力,下这样的决心,恐怕要出现一次人才流动的大震荡。

原文发布于知乎提问:

苹果取消探索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 AI,原因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影响?

免费将MP3文件设置为iPhone的电话铃声

By: qiaodahai
11 January 2024 at 00:08

1、发送MP3文件到微信/VLC等任何可用App。
2、在MP3文件上长按,选择共享。
3、点击储存到文件。
4、打开库乐队软件,点加号新建一个项目,点击一个乐器就可以看到左上角有一个墙一样的图标。
5、点击右上角的小圆圈,最下面有一个浏览文件App中的项目,点开它,可以看到刚才保存的音乐片段,点击它,然后回到刚才的页面,等一下就会出来。
6、最后长按要的音乐,拖动想到的位置,这样就成功的把音乐导入到了库乐队。
7、返回我的乐曲,在生成的文件上长按,选择共享,电话铃声,输入电话铃声的名称,点击导出。(提示:铃声长度限制30秒之内)
8、选择“将铃声用作”,“标准电话铃声”即可。

Unity + AR 体验记

5 March 2018 at 10:18

在 iOS 11 发布时,作为其重磅功能之一的 ARKit 就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在最初的 beta 版本放出后,我就第一时间下载更新,并开始研究它的应用方法。

那段时间我正好也对著名的游戏引擎 Unity 很感兴趣,不满足于制作小游戏的我便开始琢磨如何将 iOS 的 ARKit 和 Unity 结合在一起来实现 AR(即 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效果。这时我发现了 Unity 的 ARKit 插件,它让开发者可以很方便地调用相关 SDK。借助小时候掌握的建模技能和这么些年来的编程经验,轻松实现了这样的 AR 效果:

由于不久后我的兴趣点又被吸引到了物联网智能家居上,那一次 AR 探索也就浅尝即止了。最近几天,来自瑞典的一位设计师 Peder Norrby 实现的幻象应用 TheParallaxView 走红网络,他除了用到上述的 Unity ARKit 插件外,还结合了 iPhone X 的 TrueDepth 传感器进行面部追踪,根据眼睛与屏幕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来调整 Unity 场景的相机,由此实现虚拟的 3D 立体视觉效果。

完整视频:秒拍 | YouTube

这个应用最初只是在国外的开发者圈子里流传,随后经过微博科技圈几位博主的转发,在国内也成为了热门,许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想亲身体验它的效果。我此前就已经在 Twitter 上关注了作者,这次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过交流之后,借助他提供的设计思路和源代码,我也在自己的 iPhone X 上实现了这个效果。

虽然原作者正在尝试将这个应用上架 App Store,却在审核环节遇到了些麻烦,目前不知何时或能否成功上架。我本想写一篇教程告诉想马上体验的朋友们我是如何自己实现的,转念一想这需要安装 Unity 和 Xcode 这两个大型软件及各种插件,还得自行配置开发环境和编译源代码,其中环节和变数太多,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朋友们可能并没有太大帮助。所以我打算将自己编译的版本通过 Apple 官方的软件测试平台 Testflight 与大家分享,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本文的评论处报名并留下自己的邮箱,若报名的人数足够多,我会在征得原作者的首肯之后申请 Testflight 并向大家发送邀请和安装方法。

后续我也会找时间来进一步研究 AR 方面的技术,并尝试将 Unity + ARKit 与 Cinema 4D 和 Asset Forge 等建模工具结合来实现更多酷炫好玩的东西,有新发现时我会第一时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

💾

HomeKit 智能家居深入体验

8 August 2017 at 16:55

作为一个从小就爱捣腾数码产品的人,我对智能家居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家里重新装修,便换上了批智能家居设备,我也借此机会对这个新兴领域深入研究了一番。

我觉得智能家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起来要比传统的控制方式更方便。这听起来像是废话,可实现起来却并不太容易,毕竟绝大多数所谓“智能家居”配套的 App 都非常非常非常难用,比如下图这种画风……即便难得遇到些好用的,想控制不同厂商的设备还得打开不同的 App 也是挺傻的一件事。

还好 Apple 去年发布了 HomeKit 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不同厂商的智能家居设备聚合在一起显示和控制,并且深度集成到了 iOS 系统里,在锁屏状态下都可以直接控制所有智能家居设备,完全不需要打开厂商提供的 App;甚至可以不碰手机,直接喊 Siri 帮你控制即可,非常方便(逼格也不知要高到哪里去了);配合 Apple TV 或 iPad 作为控制中枢还能实现人不在家时的远程遥控和自动化控制等等。

然而 HomeKit 虽然已经发布了一整年,硬件的支持情况却并不理想,在国内更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标榜智能家居的厂商甚至不知其为何物。无奈之余,我也本着极客精神,开始研究自行接入的方法。

梳理一下我家的电器设备,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原生支持 HomeKit 的设备,如 Philips Hue 系列灯具等;
  2. 完全不支持通过网络控制的传统电器,比如空调、新风系统和电动窗帘;
  3. 可以通过网络控制,却未提供原生 HomeKit 支持的设备,比如米家系列、Sonoff 开关和 Dyson 风扇。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研究(折腾)经历,看看我是如何把它们统统加进 HomeKit 里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本文仅为个人经验分享,并不是教程,所以一些细节问题我就不展开了。相信网上已经有了不少相关教程,若有需要可自行搜索,也可以在这里评论与我交流。

原生支持的设备

这里是指生产商官方提供 HomeKit 支持的设备,普通用户就能开箱即用。然而所支持的设备并不多,我手头只有 Philips Hue 系列灯具和 OPSO 的智能插座等。

添加 Hue 灯具的方法非常简单:把 Hue 网关用网线接到路由器上,在官方 app 里根据提示搜索并绑定网关,然后添加灯具即可,完成后扫描一下网关上的序列号,所有灯具都会自动同步到 HomeKit 里。

不得不说,Hue app 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是我所用过的智能家居类应用里最好的。不过把灯都加进 HomeKit 之后,这个 app 也就没太大用处了。

接下来是 OPSO 的智能插座,这是 Apple Store 官网上的唯一一个支持 HomeKit 的国产设备,产品包装很有苹果风,做工也不错,只需在 iOS 自带的 Home app 里扫描设备上的序列号即可使用,非常方便。不足之处是有点不太稳定,使用几天后出现掉线的情况,需要重置设备后重新绑定才能用,希望可以尽快通过固件更新解决。

添加之后默认显示的是插座图标,不过可以手动将它修改成一个灯泡

这就是目前作为普通用户所能体验到的 HomeKit,但我并不会止步于此,下一步将会用些非常规的技术手段把那些并未提供原生支持的设备也加进来。

要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借助一个名为 Home Assistant 开源平台(下面简称 HA),它运行在基于 Linux 的系统上,可通过 Web App 和 API 来访问,接入不同的模块即可控制局域网内的各种智能家居设备。

搭建 HomeAssistant

首先需要一个基于 Linux 系统的设备来运行 HA,由于它需要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所以我选择了超低功耗的第三代 Raspberry Pi(树莓派)。它虽然才一个巴掌大,本质上却是个功能完善的、基于 ARM 架构的电脑,USB、HDMI 和网线等接口一应俱全。

考虑到这台树莓派主要用于运行 HA,我选用了 HA 官方提供的 hassbian 系统。从 HA 官网下载 hassbian 镜像,在电脑上用 Etcher 写入到空白 TF 卡中即可。

安装完成后,将 TF 卡、电源线和网线都插到树莓派上就可以开机了。首次启动时 hassbian 会自动安装和配置所需环境,等待一两分钟后,在局域网内的其他设备上访问 http://hassbian.local:8123 就可以进入 HA 的 Web App 主界面。

这里可以看到 HA 已经自动识别了 Philips Hue 网关和局域网内的两台 Apple TV。这里的 Hue 是可以一键配置的:点击 Configure 再按下 Hue 网关上的实体按钮即可将所有相关灯具都自动添加进来。虽然 Hue 灯具本身已经可以用 HomeKit 控制了,但在 HA 中可以实现更多有趣的玩法,比如自动循环变色等等。

接入传统遥控设备

下一步开始接入那些不能通过网络控制的传统电器,这里需要用到另一个硬件:可以联网的万能遥控器。经过一番比较,我选择了对 HA 支持较好的 BroadLink,它可以发射用于控制空调等电器的红外射频信号和窗帘电机的 FM 433Mhz 信号。

单从硬件角度来看 BroadLink 非常不错,但是它配套的 iOS app 实在是……太!差!了!还好它对 HA 有着良好的支持,所以用这个 app 把它连上 Wi-Fi 之后就可以果断删掉了。

按照官方文档中的说明将 BroadLink 的 IP 和 MAC 地址等信息填入 HA 的配置文件后,在服务列表里就可以看到它了。通过 HA 调用 learn_command 指令,BroadLink 将会进入学习状态。此时用空调遥控器对着它按下开机键,HA 首页便会显示遥控空调开机的指令代码。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指令代码按照官方文档的格式复制到 HA 的配置文件里,并给它设置一个名称。用同样的方法配置关机键后,重启 HA 即可在首页看到空调的开关。在 Web App 上点击开关,HA 便会读取这个指令代码并通知 BroadLink 对着空调发送与普通遥控器相同的控制信号,达到通过网络控制电器的目的。

窗帘电机、风扇和空气净化器等其他有遥控器的电器设备也用同样的方法设置之后就都可以通过 HA 来控制了,下一步是将 HA 接入到 HomeKit 上。

连接 HA 与 HomeKit

这里需要用到一个叫做 Homebridge 的工具,它可以在树莓派上调用 iOS 的 HomeKit API 虚拟出一个网关来,然后再用它的 HA 插件将之前添加过的电器都同步到 Homebridge 即可实现操作。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参考这几篇官方教程即可:

Homebridge 的 Github 主页
https://github.com/nfarina/homebridge

在树莓派上安装
https://github.com/nfarina/homebridge/wiki/Running-HomeBridge-on-a-Raspberry-Pi

与 HA 建立连接
https://github.com/home-assistant/homebridge-homeassistant

安装完成之后就可以在 iOS 设备上的 Home app 里添加 Homebridge 了,这里与原生支持 HomeKit 的硬件相同的添加步骤完全相同,只不过设备名称和设备序列号都可以在配置文件里自定义,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到“厂商名”处的感觉还是挺好玩的。

至此,HA 上的所有电器设备就都可以直接通过 HomeKit 来控制了。下一步接入能通过网络控制但未提供原生 HomeKit 支持的电器,比如小米家居(米家)系列。

接入无原生支持的设备

我家的绝大多数单联墙壁开关都是米家的 Aqara 系列,经由米家多功能网关控制。使用 homebridge-aqara 插件即可将小米网关添加到 Homebridge 上。

插件安装完成后,需要在配置文件里填入网关的协议密码和 MAC 地址,获取这些信息需要用到一个小窍门:首先打开米家 App(iOS / Android 版本均可)并绑定网关之后,点击网关界面右上角的 ··· 按钮进入“关于”界面,接着快速连续点击界面底部的空白区域,直到列表中出现“局域网通信协议”和“网关信息”的选项;接下来进入通信协议界面,打开上面的开关即可看到协议密码;MAC 地址则藏在“网关信息”界面里的那堆 JSON 格式的信息中。将这些信息一起复制到插件的配置文件里,保存并重启树莓派即可。由于之前已经将 Homebridge 添加到了 HomeKit 里,现在新加入的米家设备都会自动同步过来。

至此,我已经可以用 HomeKit 控制我家几乎所有的电器了,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 iOS 11 的发布,HomeKit 平台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相关协议也逐渐公开了,相信以后会变得更智能、更好用。借助 HA 和 HomeKit 这两个强大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实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玩法。例如配合人体感应器实现走进房间时自动开灯;通过设置情景模式实现跟 Siri 说“我要去洗澡了”即可自动关窗帘和开浴室灯等等;此外,我还用 Sonoff 智能开关、淘宝二十元买的电磁水阀和五金店买的几截水管 DIY 了一个自动滴灌系统,出门在外时也可以远程操控它给家里的花花草草浇水。

题外话

除了 HomeKit 外,HA 还能配合 IFTTT 和 Workflow 等效率工具以及各种开源项目实现更高级的用法,以及通过 RESTful API 实现与各种编程语言的双向通讯,使自己编写家庭控制程序成为可能,即使你没有 iOS 设备也可以愉快地玩耍。

比如我就随手写了一个 Linux 的 HA 客户端,当我想在 macOS 上关闭卧室空调时只需输入如下命令即可。由于我经常开着 Terminal,所以用这个比打开浏览器再进入 HA 的管理页面控制要方便得多(同时还附带满分装逼效果)。

我还更进一步,用 Python 写了个小程序来实现更智能的自动化功能,它除了有根据实时天气自动调整室内的灯光之类的基础功能外,还可以和我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连接起来,比如当我的网站或者 Vary 的服务器出现异常时,会将我房间的灯全部调成红色以作警示;当手机定位我和家人都不在家,但人体感应器又检测到有人活动的时候(有贼!)就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改成阴森昏暗的蓝绿色……由于本文是以 HomeKit 为题,这些高级玩法就不详细展开了,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就找时间再单独写一篇文章谈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