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22 October 2025Main stream

竹不倒|“进口药”活不下去了,这次却没人叫好了?

22 October 2025 at 17:44

file

相关阅读:成都下水道|多款知名进口药将退出国内市场

“多款知名进口药将退出国内市场”又登上热搜了,看着涉抗过敏、降糖及肿瘤药的多款进口药离开国内市场,不少人唉声叹气……除了叹气,还能咋呢。

img

img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进口药”活不下去了,这次却没人叫好了?
作者:有竹不倒
发表日期:2025.10.22
来源:微信公众号-竹不倒
主题归类:进口药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去年一部分进口药生存不下去,退出国内市场的时候,叫好的人,今年不说话了。我看了一些评论区,内容很多都在问自己吃得那一款还有没有,没有可怎么办。当初喊着支持国货,让洋药滚出去的人,可能没想到世间大潮翻覆,自己并不是那万里无一的幸运儿。

我还是去年的看法,把原研药赶走,自己的东西,质量能上来吗?如果质量能上来,那应该支持啊,毕竟直接把药卖给老百姓吃,不给中间商赚差价,是个好事儿。

但显然很难。本来在药效上就是同样的配方,不同的作用。何况有强烈的竞争对手都摆烂,没有对手了,那还不彻底躺平。

都知道,为什么要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是为了压价。进口药对病人来说确实很贵,医保也得跟着买单。比如在欧洲最不值钱的阿司匹林,几毛钱一个,卖到我们手里少说翻十几倍。

可原因并不在外企的药厂身上,而在于流通过程中的层层加价、回扣盛行,甚至还有医院的提成。

这些毛病,整又整不干净,拿医院也没办法,于是开搞“集采”:中央直接和药企谈,以超高的数量来换取极低的价格,减少医保压力。

后果自然有好有坏,好处是普通人买到便宜的药了,医保的压力缓解了。但坏处也很明显,原研药被“价格战”逼退场了,同时“便宜的药”质量频频曝出问题。

也因此,这回看到更多进口药退出中国市场,一些患者开始急了,开始失望。有些东西,没有对比的时候,不知道差别。一旦有了对比,那感触就非常深刻了。

而且另外一些问题也很明显,比如网友们所关注的:既然本意是为了降低价格,那为什么又把大量价格不菲的中成药纳入医保,这岂不是与初衷背道而驰,其中又有多少利益寻租?

很多网友都遇到过这种问题,去药店去医院,一开全是中成药,比原来反而更贵了尚且不说,效果还极为不稳定。比如有人就一个感冒去医院,给他开了700多块钱的中成药。

这成本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img

img

另一点则是质量,更准确的说是效果。同样都是药,一个便宜,一个贵,但如果便宜的吃了没有效果,那老百姓会选择什么?

说到这个问题,大v“成都下水道”引用了章蓉娅医生讲过的话,成分一模一样,剂量一模一样的药,集采的就是没效果,原研的就是有效果,这是药物之间的巨大鸿沟,想要轻而易举的越过去,怕是还需要不少的时间。

有个偏远地区的进修大夫来中国顶级医院进修,发现某病用某药效果特好,他们医院有这个药,但是之前没有这方面的治疗经验,就把治疗方案带回当地。结果呢?成分一模一样,剂量一模一样,却一丢丢效果都没有。

进修大夫不解,打电话来询问,顶级医院的知名专家也找不到原因——诊断,没问题;药物,没问题;药物剂量、用药频率、疗程天数,都没问题,但就是没效果。

后来专家没办法,就在自己医院开了药,给进修大夫寄回去,再让病人吃,真是神了,寄回去的药就有效,同样的药物成分,不同厂家而已。

——章蓉娅医生

所以讲到这里不得不再提一句题外话,有些贵,除了中间商、医院、销售吃下去的回扣之外,剩下的是在为创新和研发买单。而如果一味的通过量换价,换来的可能只有短期利益。药企更愿意转向成本低、周期短的领域,而真正高技术、高成本的药物,尤其是创新药,很大概率会被迫“留在国外市场”。

img

最后再讲个这两天自己的亲身体会吧。这不是一夜入冬,温差跳的太快给我跳感冒了么,鼻塞、喉咙痛,于是前两天去药店买点药吃吃。第一次去没注意,直接给我拿了好几盒中成药,不便宜。不想浪费钱,吃了大概两天后,症状毫无缓解甚至加重。于是又去,这次我事先问好了人,要买哪几种西药吃会更有效。结果去药店,连报3个名字,都没有。最后在我强烈坚持下,拿了一盒治干咳的西药给我,结果还硬配一盒中成药。不要的话得争半天,因为中成药温和,有调和的作用。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说,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说千百次都比不上人们用一次。什么博大精深,什么传承,现在呢?当国外的原研药退去,网络上一大片哀嚎。而另外一些说得天花乱坠的东西,连捆带绑,却需要硬塞着逼迫着让你买。

唉,说一千道一万,这世间的讽刺,压根不需要记载,它就已经凭空出现在了正常人的内心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