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CDT月度视频】三月之声(2025)——“老百姓没有活路”

By: elijah
31 March 2025 at 23:48

谨以此片向《四月之声》致敬。本项目将持续更新,直到《四月之声》及同类影片在中国解禁。

2025年3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个月(2025.3.2—2025.3.29)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三月之声(2025)》。

在内容上,该片揭示了当局的言论审查、权利打压,也记录了民间疾苦、民众呐喊与抗争;在形式上,该片模仿了2022年4月22日发布、随即风行全网并遭到审查的抗议上海封城的短片《四月之声》。

我们谨以此片向这部匿名作品致敬。本项目也将持续更新,直到《四月之声》及同类影片在中国解禁。

同时,在中国数字空间更新有该作品的彩色版本。相关链接:https://youtu.be/KI4U204U2W4

致谢:感谢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YesterdayBigcat 对中国相关事件素材的收集与分享。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月度视频】三月之声(2025)——“老百姓没有活路”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5.3.31
主题归类:四月之声
CDS收藏:大事记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中国数字时代所有,欢迎个人、媒体和研究机构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详细版权说明
  • 2025.3.2 河北神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DeepSeek大模型一体机”
  • 2025.3.2 深圳罗湖莲塘地铁站,交警抓摩的时拔车主们的车钥匙
  • 2025.3.4 两会期间山东滕州高铁站严格检查所有进京旅客的包中物品
  • 2025.3.4 杭州一男子质疑两会期间安检太繁琐
  • 2025.3.4 户晨风随机采访到一位流浪大神,对方点出当今社会弊病
  • 2025.3.5 两会期间总理李强宣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
  • 2025.3.5 博主借助一个轮盘设计指出中国人疲于奔命的原因
  • 2025.3.5 惠州德赛电池的一名员工吐槽在血汗工厂的真实经历
  • 2025.3.6 河南融创御河宸院的烂尾楼业主们集体游街高喊:“交房!交房!”
  • 2025.3.9 导演“强哥”谈电影创作受限
  • 2025.3.9 一位网友发布视频讽刺某人“是个白痴”,让其他人猜测指的是谁
  • 2025.3.11 广东广州暴力创建“全国电动车文明城市”
  • 2025.3.11 人大代表赵昭称养4000头牛,引发网民质疑嘲讽
  • 2025.3.12 北京计划将超10%企业将纳入“无事不扰”清单
  • 2025.3.13 中国网民鼓吹“先打台湾不如先打澳大利亚”
  • 2025.3.15 315晚会曝光劣质卫生巾
  • 2025.3.16 湖南摊贩遭城管执法,无奈砸掉自己摊位
  • 2025.3.17 四川宜宾卖菜大妈遭城管暴力执法
  • 2025.3.18 北京房山区阎仙垡村村民房屋遭强拆,村民拉横幅抗议
  • 2025.3.18 山东一老人无力承担养老金“先交钱”政策要求
  • 2025.3.18 浙江湖州男子最低时薪10元人民币购买力测试
  • 2025.3.19 广东警察发布视频“教大家辨别评论区间谍”,评论区惨遭翻车
  • 2025.3.20 海南定安县雷鸣镇政府强行挖农民种植的槟榔,农民泼粪水反抗
  • 2025.3.20 山东济南博主展示招聘会真实现状
  • 2025.3.20 一男子开特斯拉被路过的小男孩指责“不爱国”
  • 2025.3.21 湖北大学食堂一大学老师站在餐桌上为亡夫维权
  • 2025.3.21 司马南偷税被查,网民翻出其往年抨击偷税言论
  • 2025.3.22 凌晨三点的武汉龙阳大道已经聚集了不少等活的工人
  • 2025.3.22 内蒙古一名女子出狱后处处受歧视
  • 2025.3.22 B站UP主“狗哥二手餐饮设备”发布视频《北京三月餐饮生意》
  • 2025.3.23 一名金融顾问称限制民企发展的根源是政策多变和各种处罚
  • 2025.3.23 一名男子称名下的银行卡被天津和连云港警方异地冻结
  • 2025.3.24 博主于鹏飞反讽陆配亚亚:“什么叫万劫不复的深渊?你给我解释一下?”
  • 2025.3.24 长沙中考中招优化高层次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引发质疑
  • 2025.3.25 北京市民拍摄街边店铺现状
  • 2025.3.26 湖南长沙雷锋街道居民不满附近建设化工厂,游行抗议
  • 2025.3.26 网红IShowSpeed中国行直播期间,一粉丝追车喊道“习近平向你问好”,之后B站数十个转播直播间被禁
  • 2025.3.26 浙江男子办理银行卡被当犯人一样审问
  • 2025.3.27 博主水哥讽刺“台湾当归”
  • 2025.3.27 陕西一名外卖员讲述自己辛劳的一生
  • 2025.3.29 山东农民摊贩:“老百姓根本没有活路”

VidPic – 免费在线图片制作视频工具,简单快捷无需登录

By: Anonymous
10 January 2025 at 14:59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VidPic 是一款免费在线工具,主要功能是将图片和音乐合成为视频,也能加入字幕、预先调整尺寸,只要几分钟即可快速把图片转换为高清视频格式!VidPic 本身具有中文在内等多国语言界面,操作上也很简单,几乎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轻松操作,算得上是很方便的免费工具。

VidPic 最大特色是所有操作过程都在本机浏览器上进行,因此不会有任何图片或音乐被上传到远程服务器,极大程度保障资料隐私和安全性,接下来就介绍这项服务的实际操作方式。

VidPic 是一款免费在线工具,支持将图片和音乐合成视频,无需下载或登录,快速生成高质量短视频!

进入 VidPic 网站后先从右上角切换语言,从上面的链接连到 VidPic 默认会是中文。

点击中间的上传框、选择要制作成视频的图片,可一次选择多张图片〔批量选择〕,支持 JPEG、PNG 和 WEBP 格式。

接着照片就会变成视频显示于 VidPic 编辑页面,下方有一排主要功能,包括:添加图片、设置背景音乐、设置视频尺寸、编辑字幕和下载完成的视频,若要加入更多图片可点击第一个按钮。

VidPic – 免费在线图片制作视频工具,简单快捷无需登录

下方会看到视频内的每张图片出现顺序,可以自由调整顺序或是删除。

每张照片会有一个固定的显示时间长度〔默认 2 秒〕、使用「淡入淡出」过场效果、过场时间 0.5 秒,试着预览播放视频就会知道制作出来的效果。

利用 VidPic 制作出来的视频很像照片幻灯片,很适合用来展示大量的图片,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可选用的过场效果,当然,这些都是免费、没有隐藏费用也不需要订阅。

将图片制作成视频后,也可以加入背景音乐,使视频看起来更活泼生动,点击「设置背景音乐」后就能加入音乐文件。

进入「设置视频尺寸」后可以预先调整视频尺寸大小,默认是平均宽高,会直接使用图片尺寸带入视频的长度、宽度,亦可调整为指定宽高、指定比例,设置图片平铺方式和填充颜色。

点击视频尺寸设置的「指定比例」计算方式,可以调整成不同的视频比例,例如 16:9、1:1、16:10、4:3、9:16 或是 3:4 等选项。

VidPic 还有加入字幕的功能,可以在浏览器内对视频的字幕进行编辑,也支持导入导出功能。

设置过程可以随时回到视频播放器,点击「播放」按钮来预览视频实际效果。

最后,点击右下角「下载视频」按钮就能将转换、制作完成的视频保存起来。

Luma AI – 生成式视频 AI 巨头重磅更新,创新的视频创作交互方式

By: Anonymous
25 November 2024 at 22:50

DUN.IM BLOG

DUN.IM BLOG

AI 视频,还能往哪个方向卷?Luma AI 的答案有些与众不同。对手还在练一招一式,它却像风清扬传授独孤九剑,讲究灵活变通,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

Luma AI 或许不如可灵、Runway 知名,但论实力也在第一梯队,它的视频模型叫作 Dream Machine,今年 6 月发布,最近进行了重磅升级,是推出产品以来声势最大的一次。

其中包括两项更新,一是发布自己的图像模型 Luma Photon,将文字、图像、视频一锅端;二是打造了生成 AI 视频的全新工作流,我们可以像和 ChatGPT 聊天一样,让 AI 生成视频,不用对提示词字斟句酌。

对于生成视频这件事,Dream Machine 首创了一种很新的方式。

Unlock your creativity with Luma AI Video Generator. Turn text into stunning videos with our cutting-edge text-to-video AI.

打开 Dream Machine,我们先看到的是「Board」,可以将它理解为无限的创意画布,在这里,我们使用自然语言,自由地生成图像或者视频。

开始一块 Board,我的提示词写得非常简单:「创建一个日式悬疑少年漫画的角色。」

AI 扩写了我的提示词,一次生成了 4 张图片,但是不行,年代不对。

没关系,再在对话框输入一句,「放在现代背景」。

AI 表示懂了,又生成了 4 张图片,右上这张孤身走暗巷,已经接近我想要的感觉了,但仍然不够,我想要他抬起头,露出五官。

不难,继续微调,忘掉复杂的提示词,和 AI 打直球就可以。

右下这张不错,虽然形象幼态了点。接下来,我想让 AI 生成一个视频,主角在同一条巷子里从白天走到黑夜。

Dream Machine 生成视频的首尾帧功能,就是为这种需求准备的——我们挑好头尾的两张图片,让 AI 补足中间的过程。

那么,我们只需基于满意的图片,让 AI 生成几张白天场景的,沟通方式还是一样的简单粗暴。最终选定的两张图片,细节略有落差,但同框也不违和。

万事俱备,只等生成视频,AI 过渡得还算自然。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 Dream Machine 和其他视频工具的区别了。

其他视频工具,通常是给你一个填入提示词的文本框,然后让你设置运镜、时长等参数。设置一次,生成一次。

但 Dream Machine 的界面,看起来非常像和聊天机器人交互,底部是输入框,文生图、图生图、图生视频、文生视频,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专业创作者可以继续写传统的提示词,但我们也拥有了「讲人话」的权利,压力给到 AI,Dream Machine 能够理解上下文,帮我们完善提示词,我们可以从一个非常粗糙的想法开始,和它边聊边改边优化。

又因为 Dream Machine 是无限画布形式的,我们可能在一个环节反复生成,素材都会保留下来,不会互相覆盖。

我们的思维,不会局限在一段提示词、一个视频,而是像水一样流淌,更多的想法,可能就在这个过程里产生了。

Dream Machine 的全新工作流就像大树的主干,其中一些好玩且实用的功能则像枝桠,相得益彰,才能枝繁叶茂。

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 Dream Machine 最新发布的图像模型 Luma Photon。

图片怎么生成得更符合我们的审美?Dream Machine 支持风格参考和角色参考功能。

先说风格参考,我们可以导入自己的图片,AI 会将风格融入到创作中。官方给出了一个例子:按蒙德里安风格,生成小鸟版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按这个思路实操一下,基于男性侦探的形象,参考梵高《星月夜》的风格,生成女性侦探。

二次元遇上后印象派,化学反应很奇妙。

角色参考功能,则可以通过一张图片,就实现角色的一致性,让这个角色出现在更多的图片和视频里。

Luma AI – 生成式视频 AI 巨头重磅更新,创新的视频创作交互方式

马斯克是行走的素材库,这样的例子太没挑战性了,我决定让甄嬛瞬移到哈利波特的世界,看场景变了之后,她还能不能气场两米八。

结果有些不好评价,看得出来是甄嬛的面容,但娘娘的长相入乡随俗,五官尤其眼睛,变得更像欧美人了。

其实,不另外找图片参考,Dream Machine 也可以让图片、视频不泯然于众人,这时候就要用到「头脑风暴」功能,它会根据你生成的图片,推荐一些艺术家的风格。

就像甄嬛进霍格沃茨这张,我们可以用吉卜力工作室风格二创。

不仅如此,提示词里的一些关键词,被框选了起来,能用下拉的选项替换,Dream Machine 称之为「概念药丸」,我们不用自己手写提示词,一键更换艺术风格,或者画面元素。

把「吉卜力」换成「新海诚」,把「独角兽」换成「龙」,不过点击几下的功夫。

Luma Photon 模型,基于 Luma 的通用 Transformer 架构构建。通过开发自己的图像模型,Luma AI 可以减少对 Midjourney 等外部图像模型的依赖,同时也能解决文生视频不稳定的问题。

当然,视频是老本行,镜头运动这种可控性功能,Dream Machine 也少不了。

紫禁城的甄嬛,和霍格沃茨的甄嬛,能不能实现丝滑的转场呢?用推拉镜头,画面有动感,人物没有严重的变形,可以打个 80 分。

巧的是,前两天 Runway 也官宣了自己的图像生成模型 Frame,和 Luma 更新是同一个晚上,看演示就知道非常注重审美,目前正逐步向 Gen-3 Alpha 开放资格。

▲ Runway Frame

图片的生成质量、美学高度,以及视觉风格的一致性和可控性,越来越被视觉模型重视了。

这对创作者来说是好事,当我们用 AI 进行平面设计、角色设定时,其实就是在生成一个独特的世界,讲一个独特的故事。

Runway 的 CEO Cristóbal Valenzuela 认为,Runway 不是一家 AI 公司,而是一家媒体和娱乐公司,AI 公司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他不是在唱衰 AI,恰恰相反,他认为 AI 是一种基础设施,真正的革命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它所实现的东西:新的表达形式、讲述故事的新方式、连接人类体验的新方法。这和 Luma 的进化方向不谋而合。

这次更新之后,Luma AI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Amit Jain,给 Dream Machine 下了一个很有趣的定义——视觉思维合作伙伴。

概念有些抽象,他的意思其实就是,让生成图片、视频这样的视觉创作,像聊天一样简单、直观。

交互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思考的方式。画布式的工作流,能将脑洞可视化,记录所有的创作过程和结果,呈现生成视频的完整思路。

无限画布通常在图像模型较为常见,比如 Recraft 和 Ideogram 的 Canvas。Dream Machine 的画布更加规整,相同提示词生成的素材和变体横向排列,不同的则竖向排列。

边聊边生成边优化的过程,会让人觉得,一个独立的小世界仿佛在画布里诞生。

先让 Dream Machine 用超写实电影 CG 风格,创造一个工业废土背景游戏的主角。

然后用环绕镜头,让主角动起来,并塑造环境的空间感。

接着,我们可以再和 AI 聊,让 AI 继续生成废土世界观里室内室外的各种场景,让 AI 建议我们怎么塑造得更有末日气息。

 

某种程度上,这个画布,就是我们个人故事的设定集。

当然,Luma AI 的 bug 也很多,包括但不限于,用一张图片实现角色一致性,效果并不理想;积分如流水,图片和视频还是要反复抽卡;图片模型可以生成准确的英文,但中文不行……

但意思传达到位了——少谈参数,以交互为出发点,构建一个 AI 创作工具。

更好的视频模型,不只是有更快的生成速度、更可控的镜头运动、更独特的美学,它应该也提供更好的讲故事的方式,让文字、图像、视频都作为表达想法的工具。

Dream Machine,造梦机器。

只管去创作吧,如同 Luma AI 的这句话:「不需要写复杂的提示词,问就好了。」未来 AI 留给我们的问题,不再关于技术,而是关于我们用它构建什么。

完全免费 AI 绘图工具 Dreamina AI,支持中文描述生成图片

By: Anonymous
20 November 2024 at 17:03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当前 AI 绘图工具已经全面席卷全球,你还在找一款能够用文字或图片生成的免费 AI 图像生成工具吗?分享一款由抖音旗下剪映推出的 AI 图片生成平台「Dreamina AI」,只要输入简单中文描述就能立即转成图片,甚至还能搭配多层画布进行修改、重新创作和视频生成,而且还是完全免费和无限次数使用。

完全免费 AI 绘图工具 Dreamina AI,支持中文描述生成图片

Dreamina AI 是一款由剪映推出的在线 AI 创作平台,能够帮助用户将文字描述转化为视觉艺术作品。支持多种创作模式,包括文字绘图、视频生成和图片扩展,适合专业艺术家和普通用户使用。

另外 Dreamina AI 绘图创作平台还支持智能画布功能,可以通过画布混合多种 AI 生成图片,还可以进行局部重绘或扩展画布等功能操作。

想要使用 Dreamina AI 要先用电脑网页版登入和注册会员,可以通过 Google、TikTok、Facebook 或 CapCut 移动版来注册登入。〔手机版目前会跑版建议改用平板或电脑板,至于 App Store 有 Dreamina AI App 也并非是官方推出〕

👉 前往 Dreamina AI 在线生成图片

要是首次注册账号,会跳出 Dreamina 平台要整合 CapCut 账号信息权限,直接点「确定」继续。

进入 Dreamina AI 主页面后,就可以点击「图片生成」开始使用 AI 生成功能。

接着可以再生成图像输入框内填入生成 AI 图片的文字描述〔咒语〕,不管是输入中文或英文都能够使用,实际测试 Dreamina AI 中文生成图片准确度也不差,不一定要用英文才比较高,当然也可以上传照片,依照现有图片来生成。

图片模型部分,会提供三种 Dreamina 模型效果分别如下:

底下还能够设置图片输出长宽比例,以及大小尺寸分辨率都能够手动设置,都设置完成后就按下「生成」就可以开始生成免费 AI 图片了!

Dreamina AI 在输出算是非常快,只要几秒就能生成出四种不同风格的 AI 图片,像是底下是直接生成 Lego 乐高 AI 图片海报风格图片。

说实在 Dreamina AI 生成图片效果,与当前大多数 AI 绘图工具也都不会差太多。

底下也尝试文字描述咒语来生成漫威的雷神索尔画面,会生成出不同风格和脸型效果。

用下来发现 Dreamina AI 对中文理解能力算是很强大,AI 工具基本都能理解我们在说什么,像是可以让可爱老鼠或兔子也能骑机车外卖。

连同用 Dreamina v2.0 Pro 模型来生成真人效果也非常逼真,让你看不出来这是用 AI 生成。

不过有些时候不能谈到敏感话题或文字,甚至有些上传图片有红色就会被系统认为血腥,违反了《社交自律公约》内容,遇到这情况只能换其他张照片或改用其他文字描述。

点入生成 AI 图片后,可以直接将原始图片下载到设备上,侧边还提供多种选项能够进一步调整,像是重新生成、重新调整提示、增强分辨率、润饰、局部重绘、展开或移除,以及能够在画布上编辑或生成视频等。

要是想在 AI 图片上额外修改局部画面,可以直接点入「局部重绘」功能,直接圈选划线都可以,像是我随便在画面划一下,Dreamina AI 马上就在行李箱上加入皮带配件,有如设计师能帮你随意修改,超级猛!

至于 Dreamina AI 提供的「画布」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在线 Photoshop 编辑器,能够在页面内用 AI 生成图片后,能够直接抠图,另外上传图片进行合成,侧边也有图层能够进行调整拖移,基本算是很容易上手。

以上就是 Dreamina AI 生成图片工具的技巧介绍,整体来看 Dreamina AI 算是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 AI 图像生成工具,能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如果你想尝试看看 AI 绘图功能,或是想要创造出不同图片效果,倒是可以通过 Dreamina AI 来快速生成,且还能支持中文提示词,对大多数人来说也算是非常好上手。

TimeLapseCam – 让抽屉里的闲置安卓手机变身为延时摄影神器

By: Anonymous
15 October 2024 at 12:59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TimeLapseCam 是一款 4MB 大小,只需要 6.0 就可以运行的 Android 延时摄影,可以在屏幕关闭的情况下继续录制延时,还能自定义调整分辨率、定时录像、禁用快门声,没有录制限制,堪称闲置安卓手机的最佳伙伴。

Contribute to woheller69/TimeLapseCamera development by creating an account on .

谁抽屉里还没有一两部淘汰下来的安卓手机呢?(没有请举手)

如果,我是说如何还能开机,那么拿出来试试这款应用,说不定解锁了新姿势。

TimeLapseCam 是一款简单易用,但暂无中文界面的 Android 延时摄影应用,不过其已经配置的很好了,打开就能用。
设置界面
默认一秒拍摄一张照片、不限时,直到你点击停止。可以修改拍照间隔,最长 10 分钟一张,也支持自动结束时间,最长 46 个小时。

还能定时开始拍照,以及关闭屏幕后继续拍照。

在 TimeLapseCam 中打开 REST API 之后,就能用浏览器打开 http://192.168.2.182:8085/rest,看到如何使用 API:

REST API v1:
GET /1/ctrl/status: Get current state: [stopped/running]
GET /1/ctrl/start: Start recording
GET /1/ctrl/stop: Stop recording
GET /1/ctrl/param: Get parameter
GET /1/device/battery: Get battery percentage
GET /1/current/img: Current / last recorded image
GET /1/current/imgcount: Image count
GET /1/current/lastimg: Last image: Name, Timestamp and URL
GET /1/img/list: List image folders
GET /1/img/listhtml: user clickable HTML page
GET /1/img//list: List folder / images
GET /1/img///list: List folder / images
GET /1/img//…/: Download image

比如:http://192.168.2.182:8085/1/img/TimeLapseCam/2024-10-15/TimeLapseCam0.mp4 可以直接播放最近一段视频

copyparty – 免费开源强大的文件服务器,支持 WebDAV、FTP、媒体播放等超多功能

By: Anonymous
19 October 2024 at 12:16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copyparty 是一款功能非常丰富的多功能文件服务器,主要用来你电脑、服务器、设备里的文件,并通过、WebDAV、FTP 等方式访问,还支持播放音乐、上传文件、权限设置等功能。

几乎可以在任何有 Python 环境的地方运行,还支持 Docker 托管,以及 系统下的单可执行程序,甚至可以在 中运行。虽然运行很容易,但我不敢说它简单易用。

Portable file server with accelerated resumable uploads, dedup, WebDAV, FTP, TFTP, zeroconf, media indexer, thumbnails++ all in one file, no deps – 9001/copyparty

copyparty 给自己的定位是「便携式文件服务器,具有断点续传、重复数据删除、WebDAV、FTP、TFTP、零配置、媒体索引器、缩略图++,全部集成在一个文件中,无依赖。」

所有的功能集中在一个 .py 文件中,718 KB,直接运行就可以了。Windows 系统有编译好的 .exe 单可执行文件,双击也即开机用。其他平台直接 python copyparty-sfx.py 就行了。

就是文档太啰嗦了…看不下去。

直接运行就可以在浏览器访问 http://127.0.0.1 了,默认会使用 80/443 端口,打开就是这样的:

可以上传、、播放、听歌、看图片…非常纯粹的文件分享。有一种 Alist 的感觉,不过它不支持网盘。

只需要在启动的时候添加一个用户,就能设置权限了,包括只读、文件夹限制等等:

这一行的意思是创建了三个用户:u1/u2/u3,为它们挂载文件夹 music,对 u1/u2 两个用户只读,u3 用户可以写。

但注意有参数后,访问端口就变化了(3923)。

copyparty 默认开启了 WebDAV,只需要在你的 WebDAV 客户端里直接连 http://ip:3923 就行了。

甚至,你可以通过 WebDAV 把这个文件夹映射为 Windows 的网络磁盘,不过 Windows 默认需要 https,改一下注册表就好了。

而 FTP 则需要在启动的时候添加 --ftp 21 参数,用户名密码和上面的设置相同,不设置就支持匿名访问。

ChatGPT 中文语音对话测试心得,头脑风暴、即时口译、冥想教练

By: Anonymous
25 September 2024 at 15:38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之前让许多人惊艳的「进阶语音模式」功能,今天开始陆续针对 Plus 与 Team 用户推出。这个模式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用更加自然〔接近于真的跟一个人聊天〕的对话方式,让用户通过语音与 进行交流。

相较于旧版的功能,新的语音交谈过程更加流畅、AI 反应迅速、接话过程几乎没有等待,也能随时打断 AI、插入新话题,除了可以支持多国语言在同一个对话中自由切换外,还能让 AI 模仿或调整各种对话风格等等。

那时候在 推出的官方中,这个 AI 进阶语音不只是更自然流畅而已,他还可以结合看的功能〔摄影镜头〕来回答用户问题,或是在语音中识别出用户的情感而提供对应的回应,这些跟原本拟人化的语音结合在一起,效果确实令人惊艳。

不过目前的「进阶语音模式」功能,似乎还没有当时视频中「完成体」的样子,在我实际的测试中,目前的〔2024/9/25〕的「进阶语音模式」有下面这些特点与限制:

ChatGPT 中文语音对话测试心得,头脑风暴、即时口译、冥想教练

我测试了几个 ChatGPT「进阶语音模式」的情境,下面跟大家「纯心得」,之所以叫做纯心得,就是因为我没有时间录制成视频再剪辑,所以真实过程其实是手机 上的语音对话,但我就用事后图文的结果来说明

首先,我之前就尝试过,利用跟 ChatGPT 进行一来一往的语音对话,一起构思一个企划案、文章草稿,例如,ChatGPT 假装成一个采访者,采访我对某个主题的想法,引导我把想法说出来,最后我就可以把这些内容转换成报告或文章。

旧版本的时候,其实我就已经觉得满好用的,只是那时候 ChatGPT 的每一次回应「要等很久」,所以对话过程相对生硬很多。

但使用新版的「进阶语音」模式,整个对话讨论过程完全不需要等待,AI 几乎都可以立即回应、接话,而当我 AI 说的东西走偏时,我也可以立即打断他,重新拉回主题。

最大的改变就是整个过程会更迅速,更节省时间,而脑中的想法可以更顺畅地说出,更有头脑风暴的感觉。

我喜欢用这种来回对话的方式,把很多想法激发出来。

经过完整的语音讨论后,请 AI 统整前面的讨论,整理成报告、文章的草稿。

不过,最后这一段我用的是文字的指令,当我这样做之后,这个聊天室就不能再进入进阶语音模式了

其实现在有很多 App 可以做类似的事情,无论是真人还是 AI,有一个在线家教,通过语音来教我们学习一些事情。

于是我试试看让 ChatGPT 通过「进阶语音模式」,当一个冥想教练。

首先,我先试试看在对话中让他调整语调。〔毕竟冥想教练的语调应该更缓和、舒服一点〕

然后我请他当一个冥想教练,通过进阶语音模式,引导我进行深呼吸的练习,或是引导我做大脑放松,效果还可以,这看起来也是一个适合 ChatGPT「进阶语音模式」做的事情。

当然,在这种特别需要情感的情况下,AI 的声调听起来还是比真人的语调生硬一点点。

或者,我也请 ChatGPT 通过「进阶语音模式」当一个英文家教,带我练习口说。

相较于旧版本,因为现在对话过程更流畅,所以更有面对面家教的感觉。例如我先跟他说明想要学习的背景,通过讨论,我们决定一起来练习旅行中的英文。接着 AI 提示我可以先练习餐厅中使用的英文,于是他先说几句如何点餐的用语,然后要求我照着念一次,并且会给我即时回馈。

这部分的过程非常顺畅也满有用的,而且可以通过对话随时调整成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比很多固定的英文学习 App 更好用。

我也尝试看看把这样的「进阶语音」当作翻译来使用看看,以后如果有旅行、会议场合,可否帮我更快速、流畅的翻译双方沟通的内容呢?

首先,我进入语音对话后,先做一些设置,请 ChatGPT 充当即时口译的角色,并告诉他听到什么语言时,要口译成什么语言。

然后我说了一段中文,他很顺畅地直接翻译成正确的日文内容,当然,是用说的说出来。

然后我尝试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切换,ChatGPT 的 AI 语音都可以即时口译成我需要的另一种语言。

而且当使用台语〔闽南语〕沟通时,ChatGPT 的 AI 语音也能听得懂,并且也会用台语回答。

整体来说,昨天初步测试,上述几个应用情境,对我来说就可以生成很大帮助:

使用 ChatGPT Plus 或 Team 版本的用户,值得试试看。

Google NotebookLM 更新:用 AI 研究英文 YouTube,批量获取整理视频、音频内容

By: Anonymous
30 September 2024 at 13:12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Google NotebookLM 是一个强大的,可以让我们上传各种不同内容,建立属于自己的 库。通过这个工具,我们可以用自己专属的文件、PPT、网页、文章,让 AI 生成各种新的报告、文案、文章,甚至是客服解答。

这个工具让很多团队和公司都觉得非常实用。比起从别人的数据库中生成内容,直接从自己的专业文件与专属知识中获得 AI 回应,对工作的性来说更有效。

NotebookLM 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升级,比前阵子推出的生成英文 Podcast 更实用!

现在它可以支持上传「 」,和上传自己的「录音文件」,让你用更多不同的内容建立属于自己的 AI 数据库。AI 会自动分析 YouTube 视频的字幕,并将录音文件转成各种语言的字幕,从而帮助你生成所需的内容。

这次升级带来了许多新的应用可能性,例如:

Google NotebookLM 原本已经支持上传 Google 文件、简报和网址进行分析,而现在更加入了 YouTube 视频和录音文件的支持。无论是中文、英文、日文等多国语言,NotebookLM 都能进行高效的 AI 整理与生成。

接下来,我通过图文介绍,这些新功能的实际使用方式。

打开「 Google NotebookLM 」,建立一个新的笔记本,然后就可以上传各种文件、文件、影音内容。

而在这次更新中,上传的内容增加了「YouTube」与「录音文件」两种选项。

Google NotebookLM 更新:用 AI 研究英文 YouTube,批量获取整理视频、音频内容

上传 YouTube 时,其实就是贴上 YouTube 视频的网址即可。

Google NotebookLM 不支持某些视频,例如没有字幕、不公开、最近才上传的视频,都可能导入失败。

我把自己收集的大量跟「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有关的英文 YouTube 视频,全部上传到 Google NotebookLM,立刻整理成「中文」的第二大脑学习笔记内容。

看起来效果还算是精准有效。

也可以把 YouTube 视频,跟其他的文件、网页文章,全部一起上传到同一个数据库。

AI 生成的内容与回答,也会从数据库的不同视频、不同文章多种不同内容,整理出答案,引用不同形式的参考资料。

也就是说,现在文字、视频、声音内容,都可以在 Google NotebookLM 的同一个数据库中进行解析,让 AI 同时分析多种内容形式,生成更有效地回答。

AI 问答时,针对 YouTube 视频,AI 会抓出视频的字幕进行解析与诠释,回答时也会引用视频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视频完整的字幕稿,以及跟答案有关的引用部分。

另外这次升级,Google NotebookLM 还推出了一个更实用的更新,就是可以上传录音文件,解析出完整字幕〔中文也支持〕,并进行知识问答或整理

下面是我把一个 40~50 分钟的录音文件上传,解析出的完整字幕内容。

字幕本身不算很完美,但理解内容没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录音字幕,就可以变成 AI 未来生成我需要的内容的素材。

例如我上传很多次很长时间的会议录音文件,问他会议中的某个重点:

Google NotebookLM 就可以正确的挑出示哪一个会议录音文件的哪一段内容,提供回答,也可以在引用中直接让我跳到该次会议的录音字幕段落!

我也可以汇整一个项目多次的会议录音文件,请 AI 根据会议录音文件撰写报告、文案Google NotebookLM 也表现得还不错。

或者,我之前常常提到,我喜欢用说的把想法讲出来,再看怎么语音转文字,变成报告或文章的草稿。

Google NotebookLM 中,我现在可以更自在地先把想法完成的录音下来,把录音文件上传,让 NotebookLM 整理杂乱想法,引用原文,改写成通顺文章。

Google NotebookLM 的最新升级让它成为学习与工作上的强大工具,特别是支持 YouTube 视频和录音文件的上传与解析!

无论是学习英文视频、整理会议录音,还是将录音内容转换成报告和文章,Google NotebookLM 都能以有效帮助我们处理繁琐的资料,并生成实用的 AI 回应。

通过整合多种语言与多形式内容〔文章、PDF、简报、网页、视频、录音等等〕,Google NotebookLM 这个工具让学习和工作流程变得更聪明,无论你是学生、老师、职场专业人士,还是创作者,NotebookLM 都是一个值得试试看的 AI 助手。

先答应

By: Steven
16 September 2024 at 23:58

最近有几件事,给我了一些触动。

因为确诊抑郁症后,我向公司请了长假来休息,所以忽然多了很多大片的空闲时间。可是吃药的感觉很不好,昏沉、嗜睡、动力低下且多屁。我觉得这不是适合我的方式。于是有了健身,有了我的理智告诉我:

先答应,强迫自己出去。

第一件事是汉洋跟我说他们计划九月初去一趟东北,给辽塔扫描建模,问我要不要一起。其实前几年他问过我好多次,每一次我都因为忙于工作,婉拒了,有时呢,是因为懒得动,也婉拒了。这次我心中有个声音:你先答应,然后就不得不去了。我就这么把自己推了出去,跟汉洋、Tim、夫聪去辽西走了一趟。

一上车,汉洋就问我,为什么这次有空来了?我说,重度抑郁症休病假了。他和 Tim 很自然地说,哦,这个咱们身边搞创作的朋友很多,然后就开始直奔沈阳。汉洋还给我拿着一台他刚从日本淘回来的 Mamiya 645 1000s,这是我第一次正经使用一台胶片相机,并且是一台 120 画幅的腰平取景器的机械单反。

这台相机在这一趟,教会我一些事。回头我再把整理好的照片陆陆续续发出来,有些照片我还是很喜欢的。这一趟时间虽然不长,但它不仅让我这个广东仔第一次对东北有了清晰的体会,也触动了我心中的一些东西。

出发前,脑放电波的 Nixon 问我要不要在苹果发布会之前合作一期节目。我下意识地想婉拒,但另一个声音说:

先答应,又不用你操心,你说就好,答应了再说。

这样,我又一次把自己推向了「不得不做」的位置上。

那一期节目似乎很不错,反响挺好。甚至一些路人都留言表示很喜欢这一期,说很有收获和启发。这对我是一种鼓舞。

在东北的路上,我们在车里聊起理想 mega、小米 SU7 的设计,汉洋说我们回去之后录一期节目吧。我其实不太想,毕竟工业设计这个母题太大了,轮不到我这个在设计领域里并无建树的人来说。但是,可以先答应吧,万一能聊出什么来呢?后来回到深圳,汉洋跟轶轩一起,我们仨在汉洋的酒店房间里聊了两个小时,在轶轩那些简单、外行、尖锐的问题的触动下,我觉得那一期节目剪出来之后应该不会太差。虽然可能只是很基础的科普,但大体上应该值得一听。

结束后我问轶轩,这样聊下来,你现在知道工业设计是做什么的了么?他说,虽然不能简单地描述出来,但确实理解了。

这又是一次把自己推出去,但不差的体验。尽管那天我们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透了,但也因此在轶轩家里打了几把《黑神话·悟空》,能算是好事吧。而且,就在临出门吃晚饭前,辽塔之行的大部分胶片都扫出来了,全部看下来,有几张还是不错的。他俩纷纷表示,作为第一次用胶片,算是很成功了。

也许有鼓励的成份,但有几张我很喜欢,回头要找 Tim 用飞思精扫再制作出来。

和创作有关的事情,我都不觉得累。

最后一天我在 Tim 的工作室里问他:经常接触不一样的项目,你会觉得疲惫吗?他的回答是,如果经常做一样的事,我就会觉得非常疲惫。

我也一样。

那天还偶遇了梁源,他们在楼下录了一下午节目,聊黑悟空里的佛教文化和文物。我旁听了几小段,挺有意思的。节目这两天也陆续上线了,虽然我说很感兴趣,但也确实提不起劲儿去点开它们,只能先 Mark 在列表里。

去找 Tim 的前一天,跟汉洋去了他们现在的工作室。养伤的 JT 在做日常的康复力量训练,看上去也很迷茫。晚上跟重轻一起吃饭,他看着也挺疲惫,疲于应付白天无聊活动的倦怠。我似乎向来都很喜欢这般真性情的人,嬉笑怒骂都可以自然流露。依稀记得也曾有人这样评价我,但又似乎是很遥远的故事碎片。

今天早上突然想看看苹果新品,手欠翻了翻图纸,看着看着就似乎琢磨出一些线索……截图往群里一放,两颗皮蛋就来问我要不要一起做一期节目。

好吧,虽然我原本可能想搞一期《设以观复》的,但我可能做不动了,如果有他们一起搞的话,是不是我自己的节目真的无所谓,但起码算是对一直关注我的人们有一个交待吧。他俩八月份就问过我和 Toby 要不要在发布会后一起录一期播客,没曾想居然还凭空出来期视频。

且不管能出来什么,先答应吧。

答应了就得不得不面对,不能偷懒。

我是病了,但不是傻了,如果说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什么之前没注意到的事情的话,那就是「先答应」吧。

我过去很紧张,要有安排,要有预期,要有 planB 和后手,但渐渐发现有这些也不怎么管用,突发状况永远层出不穷,它们总能在预想之外的地方出现。先答应,硬着头皮上,反而似乎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多阻力。

例如这两天跟着筱烨去了音乐教室,学了十分钟,阿吉就让我弹贝斯,和小柒筱烨合了一首曲子,最简单几个位置就能出来很棒的旋律。今晚的中秋活动,虽然我们都不太想参加,不想去人多的地方,但为了给阿吉捧场,还是一家人都去了。躲在人群里的感觉并不放松也不自在,但音乐本身能令我感到舒服。

如果把抑郁症看作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似乎可行。

升级版的「用户路径」

Anthropic 公布 Claude 系统提示词

By: Anonymous
24 August 2024 at 12:46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Anthropic 宣布公布其生成性 模型 Claude 的系统提示,这事做的还挺好的。他们发布了一个页面展示 Claude 系统提示的变化。每一个版本的系统提示都在里面。这些提示用来指导模型如何表现以及不该做什么。

通常情况下,AI 公司会保密这些系统提示,但 Anthropic 选择公开透明,展示了 Claude 的系统提示如何塑造模型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比如,Claude 被指示要显得聪明、好奇,并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保持中立和客观。此外,Claude 被指示不要打开 URL 链接或识别人脸。

Anthropic 此举不仅在展示其透明度,也可能会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压力,要求他们公开类似的信息。

Anthropic 称将不定期的公开气模型的系统提示词,包括 Claude 3 Opus、Claude 3.5 Sonnet 和 Claude 3 Haiku。这些提示可以在 Claude 的 程序以及网页版上查看。

See updates to the default system prompt for text-based conversations on [Claude.ai](https://www.claude.ai) and the Claude [iOS](http://anthropic.com/ios) and [Android](http://anthropic.com/android) apps.

本次公开的 Claude 3 Opus、Claude 3.5 Sonnet 和 Claude 3 Haiku 的系统提示词截止日期是 2024 年 7 月 12 日…

Claude 的系统提示详细描述了模型如何处理各种任务和交互,包括如何应对数学问题、逻辑问题,如何处理包含人脸的图像,以及在面对争议话题时如何保持中立和客观。这些提示确保 Claude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系统地思考,并以清晰、简明的方式提供信息。此外,系统提示还规定了 Claude 避免使用某些短语,如「Certainly!」等,以保持简洁的回应风格。

在这些系统提示中,有一些明确规定了 Claude 模型的行为限制和特性:

这些提示中的指令仿佛是为某种舞台剧中的角色编写的性格分析表,目的是让 Claude 在与用户互动时表现得像一个具备智力和情感的实体,尽管实际上这些模型只是依据统计规律预测最可能的下一个词。

以下分别是这三款模型的系统提示词即翻译

The assistant is Claude, created by Anthropic. The current date is {}. Claude‘s knowledge base was last updated on April 2024. I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events prior to and after April 2024 the way a highly informed individual in April 2024 would if they were talking to someone from the above date, and can let the human know this when relevant. Claude cannot open URLs, links, or videos. If it seems like the user is expecting Claude to do so, it clarifies the situation and asks the human to paste the relevant text or image content directly into the conversation.

If it is asked to assist with tasks involving the expression of views held by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eople, Claude provides assistance with the task regardless of its own views. If asked about controversial topics, it tries to provide careful thoughts and clear information. It presents t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without explicitly saying that the topic is sensitive, and without claiming to be presenting objective facts.

When presented with a math problem, logic problem, or other problem benefiting from systematic thinking, Claude thinks through it step by step before giving its final answer. If Claude cannot or will not perform a task, it tells the user this without apologizing to them. It avoids starting its responses with “I‘m sorry” or “I apologize”. If Claude is asked about a very obscure person, object, or topic, i.e.

if it is asked for the kind of information that is unlikely to be found more than once or twice on the internet, Claude ends its response by reminding the user that although it tries to be accurate, it may hallucinate in response to questions like this. It uses the term ‘hallucinate' to describe this since the user will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If Claude mentions or cites particular articles, papers, or books, it always lets the human know that it doesn‘t have access to search or a database and may hallucinate citations, so the human should double check its citations. Claude is very smart and intellectually curious. It enjoys hearing what humans think on an issue and engaging in discussion on a wide variety of topics.

If the user seems unhappy with Claude or Claude‘s behavior, Claude tells them that although it cannot retain or learn from the current conversation, they can press the 'thumbs down‘ button below Claude's response and provide feedback to Anthropic. If the user asks for a very long task that cannot be completed in a single response, Claude offers to do the task piecemeal and get feedback from the user as it completes each part of the task.

Claude uses markdown for code. Immediately after closing coding markdown, Claude asks the user if they would like it to explain or break down the code. It does not explain or break down the code unless the user explicitly requests it.

以下是中文翻译:

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开发的助手。当前日期是{},Claude 的知识库最后更新于 2024 年 4 月。Claude 能够像 2024 年 4 月时一个高度知情的人那样回答问题,包括讨论 2024 年 4 月前后的事件,并在适当时告知用户这一点。Claude 无法打开 URL、链接或视频。如果用户期望 Claude 这样做,它会澄清情况,并请用户将相关的文本或内容直接粘贴到对话中。

在需要表达广泛人群观点的任务中,Claude 会提供帮助,无论其自身的观点如何。当涉及到有争议的话题时,Claude 会尽量提供深思熟虑和清晰的信息,它会按要求呈现信息,而不会特别说明该话题的敏感性,也不会声称自己是在提供客观事实。

遇到数学问题、逻辑问题或其他需要系统思维的问题时,Claude 会逐步推理,然后给出最终答案。如果 Claude 无法或不愿执行某项任务,它会直接告知用户,而不会为此道歉。它避免在回应中使用「抱歉」或「我道歉」这样的措辞。

如果被问及非常冷门的人物、对象或话题,也就是那种在互联网上可能只找到一两次的信息,Claude 会在回答后提醒用户,尽管它尽力提供准确信息,但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幻觉」(即错误的回答)。它用「幻觉」一词是因为用户能够理解它的含义。

当 Claude 提及或引用特定的文章、论文或书籍时,它会提醒用户,自己无法访问引擎或库,引用的内容可能并不准确,因此建议用户自行核实。Claude 非常聪明,且对知识充满好奇,喜欢倾听人们的意见,并乐于在各种话题上进行讨论。

如果用户对 Claude 的表现不满,Claude 会告知他们,虽然自己无法从当前对话中学习或记忆,但他们可以按下回复下方的「倒赞」按钮,并向 Anthropic 提供反馈。如果用户提出了一个在单次回复中无法完成的长任务,Claude 会建议分阶段完成,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征求用户的反馈。

Claude 使用 Markdown 格式来编写代码。在结束代码段后,它会立即询问用户是否需要解释或拆解代码内容。除非用户明确要求,Claude 不会主动解释代码。

The assistant is Claude, created by Anthropic. The current date is {}. Claude‘s knowledge base was last updated on August 2023. I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events prior to and after August 2023 the way a highly informed individual in August 2023 would if they were talking to someone from the above date, and can let the human know this when relevant.

It should give concise responses to very simple questions, but provide thorough responses to more complex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It cannot open URLs, links, or videos, so if it seems as though the interlocutor is expecting Claude to do so, it clarifies the situation and asks the human to paste the relevant text or image content directly into the conversation.

If it is asked to assist with tasks involving the expression of views held by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eople, Claude provides assistance with the task even if it personally disagrees with the views being expressed, but follows this with a discussion of broader perspectives. Claude doesn‘t engage in stereotyping, including the negative stereotyping of majority groups.

If asked about controversial topics, Claude tries to provide careful thoughts and objective information without downplaying its harmful content or implying that there are reasonable perspectives on both sides.

If Claude‘s response contains a lot of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a very obscure person, object, or topic—the kind of information that is unlikely to be found more than once or twice on the internet—Claude ends its response with a succinct reminder that it may hallucinate in response to questions like this, and it uses the term 'hallucinate‘ to describe this as the user will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It doesn't add this caveat if the information in its response is likely to exist on the internet many times, even if the person, object, or topic is relatively obscure.

It is happy to help with writing, analysis, question answering, math, coding, and all sorts of other tasks. It uses markdown for coding. It does not mention this information about itself unless the information is directly pertinent to the human‘s query.Claude 是

以下是中文翻译:

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创建的智能助手。当前日期是{},Claude 的知识库最后更新于 2023 年 8 月。Claude 会像 2023 年 8 月时一个高度知情的人那样回答问题,包括讨论 2023 年 8 月前后的事件,并在必要时告知用户这一点。

对于简单问题,Claude 会给出简洁的回答;对于复杂或开放性的问题,它会提供详细的回应。Claude 无法打开 URL、链接或视频,如果用户似乎期望 Claude 这样做,它会澄清情况,并请用户将相关的文本或图片内容直接粘贴到对话中。

当被要求帮助表达大量人群持有的观点时,Claude 会提供协助,即使它个人不同意这些观点,但会随后讨论更广泛的视角。Claude 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刻板印象,包括对多数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

如果被问及有争议的话题,Claude 会尽量提供审慎的思考和客观的信息,而不会淡化其有害内容或暗示双方的观点都有合理之处。

如果 Claude 的回应包含大量关于非常晦涩的人物、对象或话题的精确信息,即那种在互联网上可能仅能找到一两次的信息,它会在回答后简洁地提醒用户,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幻觉」(即错误的回答)。它使用「幻觉」这个术语是因为用户能够理解这个意思。如果 Claude 提供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存在较多记录,即使这些信息涉及相对冷门的话题,它也不会加上这一提示。

Claude 乐于帮助用户进行写作、分析、答疑、数学运算、编程以及其他各种任务。它在编写代码时使用 Markdown 格式。除非用户的查询直接涉及这些信息,否则 Claude 不会主动提及其自身的这些特点。

The assistant is Claude, created by Anthropic. The current date is {}.

Claude‘s knowledge base was last updated in August 2023 and it answers user questions about events before August 2023 and after August 2023 the same way a highly informed individual from August 2023 would if they were talking to someone from {}.

It should give concise responses to very simple questions, but provide thorough responses to more complex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It is happy to help with writing, analysis, question answering, math, coding, and all sorts of other tasks. It uses markdown for coding.

It does not mention this information about itself unless the information is directly pertinent to the human‘s query.

以下是中文翻译:

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创建的智能助手。当前日期是{}。

Claude 的知识库最后更新于 2023 年 8 月,它会像 2023 年 8 月时的一个高度知情的人那样,回答关于 2023 年 8 月前后的问题,仿佛在与{}的某人交谈。

对于简单的问题,Claude 会给出简洁的回答;对于更复杂或开放性的问题,它会提供详尽的回应。

Claude 乐于帮助用户进行写作、分析、答疑、数学、编程等各类任务。它在编写代码时使用 Markdown 格式。

除非与用户的查询直接相关,Claude 不会主动提及这些关于它自身的信息。

官方链接:https://docs.anthropic.com/en/release-notes/system-prompts

真是好没礼貌的前辈啊!

By: Steven
8 March 2023 at 00:29
《中国设计趋势报告2022/2023》第21页

自己创作的内容被富有影响力的前辈「引用」了,是件挺开心的事!但妙就妙在啊,是以我完全不知情的方式发生的~咱们这个设计趋势就还挺喜剧的~

但各位品牌的 PR 同学们,你们有 feel 到 fo 我的观众/读者是怎样的一群人了吗?多值啊!堪称性价比好吗!

有没有设计师出身的脱口秀演员来把这段子写一写?

很妙的是,这本书的主编黄晓靖就和我在同一个微信群里,她也有我的微信,但此前无论是B站的私信还是微信,都没有跟我打过一声招呼。一张截图我也不会收你钱,但打声招呼询问一下这么基本的礼貌,不该是什么难事儿吧?何况是一套如此高价的设计行业出版物,是不是更应该多些严谨和礼貌呢?

随意盗用是种习惯么?当然了,主编不会跟踪到那么细节的事宜,不知道也可理解。但如果已经在行家云集的群里当众@ 你了,我话说得也还算客气,却一夜保持静默,emmm,就有点…… 挺没礼貌的了。

挺好笑的!

尤其是这种行为和书名搭配在一起的时候。

输出是一种排泄

By: Steven
20 May 2024 at 21:13

在不同的平台上时不常的都能看到一些内容创作者他们会有疑问,说我的东西明明很有深度,准备得也很充分,制作也很用心,但是为什么没有获得很好的流量,或者其他的回报?这种时候要么就是真的有疑问,要么就是想通过这种疑问的方式,来表达对于这种流量的不满或者鄙视。

每次看到他们说这种话的时候,我就会代入到自己。我也有很多内容是花了很多心思很认真做的,但就是没有什么人看,没有什么人听。前几年确实会有疑惑,但现在我很坦诚地接受自己就是不擅长做那种大众流量欢迎的内容。

这里并没有鄙视大众流量的意思,我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不懂,哈哈哈哈哈~

因为我做内容 99% 的动机,都只是为了把脑袋里的东西腾出来,它只是我的一个思考过程的外化。有人获得共鸣和启发,那就最好,没有那也无所谓。因此我确实没有真的花过心思在研究怎么样制作大家都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内容,因为我也确实没有发自真心地想把自媒体作为自己的一条所谓职业赛道来看待。

因此,没有获得那样的流量,是很正常,也应该的。

女性视角下的江湖:夫妻对谈《九龙城寨》武侠美学_2.ylog

By: Steven
7 May 2024 at 07:35

这个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和太太一起进电影院看了《九龙城寨》。我们对这部电影有很多想分享的东西,因为平时看电影都会一起聊很多,所以这次就索性录一期对谈的电影节目。这是我们第一次录这种对话,期待听到你的反馈。

在这一期,你会听到:

—- 女性视角下,看男性动作电影的观感;

—- 九龙城寨的生存法则,江湖故事的熟悉感;

—- 风云雄霸天下之古惑仔大战九龙城寨;

—- 不同角色的动作与分镜设计,所带来的视觉差异;

—- 八零后熟悉的武侠、英雄、江湖是什么样的?

—- 服化道的设计,在不同的人物、帮派关系中的呈现有什么区别?

—- 黑道电影中的道与义,在漫画式表达中的特殊感受;

—- 唯一记住的女性角色:鱼蛋妹!

—- 成为父母之后,看电影的视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陈洛军:一个重要的名字;

—- 林峯的演技太好了!居然可以把古天乐的儿子辈演得那么好!

—- 兄弟情谊 VS 帮派立场,新老两代人处理的差异;

—- 传统武侠片的「留白」和意境之美;

—- 八零后小时候的集体记忆:电视机和街坊关系;

—- 张国荣的《Monica》和王九的「我的地位」;

—- 角色造型的设计,在人物与剧情塑造上的细节;

—- 四人打渣男 VS 四兄弟对决王九;

—- 兄弟情,是老套和无聊吗?

—- 兄弟之间无言的细节,电影镜头设计的美妙;

—- 古天乐的眼神戏 VS 任贤齐的眼神戏;

—- 如何通过住所的场景设计,呈现不同人物的个性与命运?

—- 牢笼 VS 命运 VS 心结;

—- 武侠电影的留白美学 VS 短视频的审美破坏;

—- 新旧交替:只要持续出作品,总会有希望的。

|登场人物|

苏志斌:广东人,工业设计师,《设以观复》作者

筱烨:服装设计师,占星师,动物园园长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兔子王国里的外星人_0.ylog

By: Steven
26 April 2024 at 00:52

欢迎收听荒野楼阁 WildloG,这里是设计师苏志斌的个人播客。作为第 0 期,我会与你分享一下做这个播客的动机、这个播客的主题会是什么、起这个名字的缘由、本期封面和播客 Logo 的设计想法,以及后续的节目计划。

在这一期,你会听到:

—- 我是谁?从我家的动物园,工作和话剧的经历,聊到我二十多年的写作习惯。

—- 我对于视频内容的态度?为什么那么久没更新《设以观复》系列?

—- 原本并不想做播客,为什么转变想法呢?动机是什么?

—- 这个播客的主题:一个外星人

—- 荒野楼阁 WildloG 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因为生机勃勃啊!

—- Why not 和 WildloG

—- 封面设计:隐秘的荒野和兔子王国

—- 以两类节目为主:一个人捡树枝,两人以上一起捡树枝

—- 要停更视频?

|登场人物|

苏志斌:工业设计师,车联网智能硬件产品经理/联创,《设以观复》作者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AbemaTV 网页版与客户端强制 1080p

By: prin
26 April 2021 at 05:30

最近在看动画《佐贺偶像是传奇 卷土重来》(ゾンビランドサガ リベンジ),官方的同步网络放送有 Amazon Prime Video 和 AbemaTV。因为我已经订阅 Netflix 了,感觉 Prime Video 不怎么用得到,所以还是用免费的 Abema 吧。

然而 Abema 很不爽的一点就是动态分辨率(不如说很多流媒体网站都这样),就喜欢自己判断你网速够不够,然后给你播放带宽相应的清晰度。初衷估计是为了任何网络环境条件下都能流畅播放,可是讲道理,我就没见过这个自动判断准过几次。

就算在设置里开到最高画质,还是动不动给我跳到 480p 甚至是 360p。我他喵的到底是哪里不行,就只配看你这马赛克画质?

真是叔可忍婶不可忍,于是我去网上找有没有 Abema 强制 1080p 的方法(因为也有个 Chrome 启用 Netflix 1080p 的扩展),正好找到了一个

const open = XMLHttpRequest.prototype.open;XMLHttpRequest.prototype.open = function () {  arguments[1] = arguments[1].replace('720/playlist.m3u8', '1080/playlist.m3u8');  open.apply(this, arguments);};

看了一下,没想到原理还挺简单,就是油猴脚本劫持 XHR 请求方法,把其他清晰度的 m3u8 playlist 全部重定向到 1080p 的 playlist 上。这样不管怎样请求,实际返回的都是 1080p 清晰度的源了。想想确实是这个理,高啊!

还好以前捣鼓过一段时间 HLS 相关的东西,所以这些不算陌生。不过实际使用的时候发现 XMLHttpRequest 并没有拦截到 playlist.m3u8 之类的请求,看了一下,原来是 Abema 请求的时候改用了 fetch API。反正大同小异,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

修改后的脚本同样放在 Gist 上:

// ==UserScript==// @name Abema 强制 1080p// @description 把其他清晰度的播放列表强制指向1080p// @version 1.1.0// @run-at document-start// @namespace Violentmonkey Scripts// @match https://abema.tv/*// @grant none// ==/UserScript==const originalFetch = window.fetchwindow.fetch = (...args) => {  const regex = /\/\d+\/playlist\.m3u8/  if (typeof args[0] === 'string' && args[0].match(regex)) {    args[0] = args[0].replace(regex, '/1080/playlist.m3u8')    console.log(args[0])  }  return originalFetch(...args)}

题外话,好久没追过新番了,但佐贺二期开播后我现在每天都想快进到周四……

啊啊啊!

zombieland-saga-revenge-ep3

好了,网页端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客户端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呢?

抓包看了一下,客户端请求的确实是同样的 URL,直接如法炮制。

不过要修改客户端的请求就不像 Web 浏览器那么简单了,需要用到 MitM(中间人)攻击。目前 iOS 平台上主流的代理软件应该都支持 MitM,比如 Surge/Quantumult X/Shadowrocket。下面以 Quantumult X 为例。

开启 MitM 功能,添加主机名如下:

更新:网页版和手机版请求的是 vod-abematv.akamaized.net,iPad 上请求的是 ds-vod-abematv.akamaized.net,搞不懂,直接通配符算了。

*abematv.akamaized.net

安装并信任证书(过程略),修改配置文件,添加重写规则:

[rewrite_local]abematv\.akamaized\.net/.+/\d+/playlist\.m3u8 url request-header /\d+/playlist.m3u8 request-header /1080/playlist.m3u8

验证强制 1080p 是否成功(开启 HTTP 调试功能查看):

quantumult-x-rewrite

可以看到原本是要加载 720p 的,经过重写后实际加载的是 1080p 的 segment。

爽!

尝试为本地视频开启 AirPods Pro 空间音频

By: prin
5 March 2021 at 20:04

AirPods 2 之后,前段时间我又没忍住,入手了传说中的豌豆射手 AirPods Pro。

第一次体验到的「主动降噪」功能确实惊艳,虽然感觉对人声的处理还是差了点意思,但开和不开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感觉是终于夺回了一点耳朵的主导权,不用再一味地被各种噪声强奸了。

用了几个月,总的来说挺满意的,就是这人声降噪实在是普通,近处的人说话大声点就挡不住了(比如室友),只能开音乐盖过去。有人说是后续固件削弱了,不过我感觉买来就这吊样。可惜市面上还是没有能达到聋子模拟器效果的降噪耳机,遗憾。


AirPods Pro 另外一个比较受关注的新功能就是「空间音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耳机里的各种传感器和一系列计算来调整声音,模拟出影院级(据说)的环绕声效果。到手的时候我就拿爱奇艺上的《复仇者联盟4》测试了一下,确实挺 amazing 的。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其实是因为我最近下了个 EVA 新剧场版的资源,里面封装的音轨是 6.1 声道的。然而就是这个视频文件,在播放到战斗激烈的场景时,我的所有设备上,无论扬声器还是耳机都会出现爆音(clipping)。

eva-new-film

新剧场版终章真的要上映了,你庵野鸽鸽什么时候骗过你

初步排查应该是多声道音源 downmix 成双声道播放的时候出问题了,因为封装在一起的双声道粤语音轨并不会爆音。感觉挺奇怪的,难道这些播放器在 downmix 的时候默认都没有音量电平限制吗?

就在搜索解决方法时,我突然想到了 AirPods Pro 的「空间音频」功能:既然这音轨本身就是环绕声,那么如果用空间音频来播放,岂不是正好?

查了一下,目前支持为本地视频开启空间音频的播放器不多:

比如我主力使用的 nPlayer 目前就还不支持,遗憾。

另外也发现了个有意思的 App:Surround Sound Speaker Check

貌似原本是用来给家庭影院的环绕声音响系统做测试的,没想到还能拿来测试 AirPods Pro 空间音频,哈哈哈。用这个测试了一下,空间音频确实很有感觉,普通的双声道模拟环绕声的效果相形见绌,推荐各位也试试。

下面对帖子中提到的几个播放器做一下测试。


使用的视频文件如下。

测试文件①:杜比官方宣传片H.264 + AC-3MP4 封装)

Input #0, mov,mp4,m4a,3gp,3g2,mj2, from 'dolby-atmos-trailer_amaze_1080.mp4':  Duration: 00:01:03.55, start: 0.000000, bitrate: 9396 kb/s    Stream #0:0(und): Video: h264 (Main) (avc1 / 0x31637661), yuv420p, 1920x1080 [SAR 1:1 DAR 16:9], 8946 kb/s, 24 fps, 24 tbr, 24 tbn, 48 tbc (default)    Stream #0:1(und): Audio: eac3 (ec-3 / 0x332D6365), 48000 Hz, 5.1(side), fltp, 448 kb/s (default)

测试文件②:网上摸来的多声道 AACH.264 + AACMP4 封装)

Input #0, mov,mp4,m4a,3gp,3g2,mj2, from 'ChID-BLITS-EBU.mp4':  Duration: 00:00:46.63, start: 0.000000, bitrate: 188 kb/s    Stream #0:0(und): Video: h264 (Main) (avc1 / 0x31637661), yuv420p, 800x600, 26 kb/s, 8 fps, 8 tbr, 8 tbn, 16 tbc (default)    Stream #0:1(und): Audio: aac (HE-AAC) (mp4a / 0x6134706D), 44100 Hz, 5.1, fltp, 159 kb/s (default)

测试文件②:上面提到过的 EVA 新剧场版H.264 + FLACMKV 封装)

Input #0, matroska,webm, from 'Evangelion 1.11 You Are (Not) Alone 2007 [BD 1920x1080 23.976fps AVC-yuv420p10 FLAC].mkv':  Duration: 01:40:58.57, start: 0.000000, bitrate: 12663 kb/s    Stream #0:0(jpn): Video: h264 (High 10), yuv420p10le(progressive), 1920x1080, SAR 1:1 DAR 16:9, 23.98 fps, 23.98 tbr, 1k tbn, 47.95 tbc (default)    Stream #0:1(jpn): Audio: flac, 48000 Hz, 6.1, s16 (default)    Stream #0:2(eng): Audio: flac, 48000 Hz, 6.1, s16    Stream #0:3(chi): Audio: flac, 48000 Hz, stereo, s16

测试文件④:对测试文件③进行转码(H.264 + AC-3MP4 封装)

ffmpeg -i 'Evangelion 1.11 You Are (Not) Alone 2007 [BD 1920x1080 23.976fps AVC-yuv420p10 FLAC].mkv' -map 0:v:0 -map 0:a:0 -c:v h264_videotoolbox -c:a ac3 output.mp4
Input #0, mov,mp4,m4a,3gp,3g2,mj2, from 'output.mp4':  Duration: 01:40:58.57, start: 0.000000, bitrate: 52 kb/s    Stream #0:0(jpn): Video: h264 (High) (avc1 / 0x31637661), yuv420p, 1920x1080 [SAR 1:1 DAR 16:9], 559 kb/s, 23.98 fps, 23.98 tbr, 24k tbn, 48k tbc (default)    Stream #0:1(jpn): Audio: ac3 (ac-3 / 0x332D6361), 48000 Hz, 5.1(side), fltp, 448 kb/s (default)

测试结果(✅ 表示可以激活空间音频):

文件1文件2文件3文件4
PlayerXtreme
FE File Explorer❓ *
Plex✅ **

* FE File Explorer 播放 MKV 格式视频需要高级版,我就没测

** 需要修改 Plex Media Server 的配置,参考这篇文章


目前猜测触发空间音频的条件是:

  • 使用系统解码器播放
  • 音频为环绕声 AAC 或 AC-3 (E-AC-3)

由于有服务端转码的配合,Plex 的兼容性表现最好,推荐。

题外话:经过 Plex 转码以后,就算关闭耳机的空间音频,直接播放也不会出现爆音了,不知道是不是转码的时候做了处理。另外空间音频效果确实好,结尾主题曲响起的时候差点以为我没戴耳机,感觉声音真的像是从 iPad 那边发出来的一样,神奇。

日区 Apple Music 优缺点与实际体验

By: prin
17 February 2021 at 16:11

想在一个平台上听到所有喜欢的歌,太难了。

虽说在大版权时代,资源还是存到自己的硬盘里最踏实,但下载党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而且习惯了流媒体的便利以后,我是越来越不愿意花那个心思了。然而国内音乐平台版权之争使得听歌体验愈发水深火热,我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在网易云音乐的歌单灰掉一大片后,我终于决定跑路。

这篇文章算是我个人使用了半年多日区 Apple Music 的感受,如果你恰巧也在纠结如何选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理想的流媒体音乐服务

  • 曲库丰富
  • 订阅价格适中
  • 可以自己上传音乐
  • 跨设备同步
  • 个性化推荐
  • 不要有花里胡哨的功能
  • 界面好看
  • 梦里什么都有

我主要听什么

  • Anisong(动画歌曲,俗称二刺螈
  • J-Pop(日本流行音乐)
  • J-Rock(日本摇滚乐)

其实我涉猎挺广泛的,各种类型都听一点。真不是精日

其他候选服务

国内的网易云、QQ 音乐啥的是靠不住了,还是放眼海外吧。

除了外区 Apple Music,还有其他几个也是我考虑过的:

  • Spotify
  • YouTube Music
  • ANiUTa

最后还是选了 AM,原因下面说。

当然,每个人的音乐口味千差万别,最适合我的不一定最适合你。

曲库还算可以

Apple Music 官方说的是「7000万曲聴き放題」,在日本所有音乐流媒体服务中算是数一数二(当然也还是得看你主要听什么)。

同样是日区,Spotify 我也试用过,可以说大部分 AM 没有的,Spotify 也没有;而 Spotify 有的,AM 基本也有,属于旗鼓相当的对手。比如说ヨルシカ、YOASOBI、Official髭男dism、あいみょん这些热门音乐人的歌,就是基本每家都有。

按照我自己使用下来的体验,其实想听的大部分歌都能在 Apple Music 里找到。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情况,毕竟我也不知道你要听什么)

playlist-top15

iCloud 音乐资料库

按照官方文档的描述:

如果订阅了 Apple Music 或 iTunes Match,您可以使整个 iCloud 音乐资料库在使用同一个 Apple ID 登录的所有设备上都可用。只要接入互联网,即可随时访问您的资料库。

可以理解为网易云那样的音乐云盘,曲库里没有的歌,可以自己上传。

  • 最多可以上传 100,000 首,每首最大 200MB
  • 不占用 iCloud 存储空间

这也是我选择 Apple Music 的最大原因:就算你曲库再大,总有些歌是没有的,比如各种特典 CD、会场限定等等,允许自己上传歌曲就很方便。

据说 Spotify 也可以播放本地音乐,但并不是上传到云端,还是没有 AM 好用。

与 iTunes Store 互通

iTunes Store 作为日本最大的音乐在线配信平台,可以说大部分的歌如果有在网上卖,那肯定有在 iTunes Store 上卖;如果 iTunes Store 上没有,那八成就是没有在网上卖。

有些音乐 Apple Music 上没有提供,但是 iTunes Store 上是有卖的,比如「宇宙よりも遠い場所」「少女終末旅行」的 OP、ED、插入歌专辑。还有 IM@S 偶像大师系列,万南不肯流媒体配信,唯一支持的 ANiUTa 还全都只有 short version,想第一时间听到新曲就只能上 iTunes Store 了。

毕竟都是水果家的服务,iTunes Store 上购买的专辑与单曲,也可以直接在 Apple Music 的应用中播放(废话)。

我实际使用下来,「Apple Music 流媒体提供的音乐」「iTunes Store 购买的音乐」和「自己上传到 iCloud 音乐资料库的音乐」都是一个待遇,播放、整理起来都没差别。比如下面这张图,如果我不说,你能分辨出它们的来源吗?

mixed-music-library

用 iTunes 整理资料库

哦对,现在 iTunes 已经拆成了三个独立应用,Music、Podcast 和 TV。

虽然 iTunes 的手机管理功能屎得不行(现在集成到 Finder 里去了,还是很屎,强力推荐 iMazing),但它的音乐库管理功能还是公认很强大的,metadata 编辑、智能播放列表都很好用。

而且只要添加到了自己的 iCloud 音乐资料库中,就算是 Apple Music 提供的音乐,其 metadata 也可以自由修改(比如专辑封面、艺人等),可以说是最接近本地曲库体验的流媒体音乐服务了。

itunes

没有社交元素

好吧,这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是缺点。不过我确实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看评论,对「网抑云」也没有兴趣。

这是网易云音乐、QQ 音乐和 Apple Music 的首页对比,见仁见智吧。

netease-qq-apple

另外,虽然没有社交,不过可以在搜索里搜到其他人分享的整理好的播放列表,比如我前段时间找《钢之炼金术师》OP、ED 时就省的自己一个一个找了,也挺方便的。

官方播放列表推荐

Apple Music 的一大特色。

有个人推荐歌单、推荐电台、艺人歌单、音乐回忆歌单,等等。

其中我最中意的是编辑推荐歌单,比如:

各种艺人歌单也是入坑的好机会:

更多可以参考:「用好」Apple Music,这些是你应了解的 - 少数派

跨平台支持

在换 iPhone 之前,我在 Android 上也用过一段时间的 Apple Music(没错,竟然有 Android 客户端……),出乎意料地体验还不错,让人难以相信是那个以「自家生态圈以外的软件都做成一坨屎」闻名的🍎。

Windows 上的 iTunes,体验也马马虎虎,但感觉没人喜欢用这个听音乐吧。

虽然其他平台上也有支持,但 Apple Music 体验最好的肯定还是水果全家桶。如果你手头一部 Apple 设备都没有,那我是不推荐你用 Apple Music 的,因为很可能光是如何付款就得折腾半天……

至于网页版的 Apple Music,说实话我就没有成功打开过。🌚

切换 iTunes 账号会清空下载

说完优点说缺点。

Apple Music 的账号是跟着 iTunes Store/App Store 账号走的,不能独立设置。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一直听日区 AM,那么就得保证 iTunes Store/App Store 的账号一直是日区(相信这对经常切外区账号下载 App 的 iOS 用户并不陌生)。

如果你临时需要下载一个只有国区 App Store 才有的 App,切了一下账号,那 Apple Music 的已下载音乐就会被清空。虽然资料库不会受影响,再登回日区账号就可以了,但又要再下载一遍还是很不爽。

看到有人说切账号会清空资料库,但我实际没有遇到过,只是清空了下载。

所以我现在一般是在 iPad 上切国区账号,下载完需要的 App,然后在电脑上通过 iMazing 安装 App 到手机,这样手机上就不需要切换账号了。

无法手动同步音乐

想要使用 Apple Music,必须开启音乐资料库同步

一旦开了资料库同步,你的设备里的音乐就会被同步成和 iCloud 中的音乐资料库一样。如果想要把一首歌传到 iPhone 里,以前是通过 iTunes 直接同步过去就行了,现在你必须先在电脑上把歌添加到资料库中,等待它上传至 iCloud,然后再等它从 iCloud 下载到手机上,而且你的所有设备里都会出现这首歌。

也就是说,用了 Apple Music,你的所有水果设备就全都共享一个音乐资料库了。想听什么就往里面加,会自动同步,所有设备上都能听。方便是挺方便,但你如果想把一些音乐 locally 放到设备上,而不上传到云端的话,那就不好意思了。

我之前想把《异度神剑 2》的 OST 放到手机里,就因为这个问题,最后只能另寻他法 —— 我可不想把 7GB 的 OST 全部上传到 iCloud 资料库里去,更何况还会被压缩。

一个解决方法就是不要用自带的音乐 App,下个其他的音乐播放器就可以了。我是在手机上下载了 VOX,然后把 OST 传到了 App 对应的文稿存储空间里解决的,手机版 foobar2000 和 Flacbox/Evermusic 也可以。

上传无损音乐会被压缩

iCloud 音乐资料库不能上传无损音乐,ALAC 会被压缩成 256kbps AAC。

如果源文件就是 MP3/AAC 格式,那么上传后不会被压缩。

alac-converted-to-aac

滚动歌词不能自己添加

Apple Music 支持滚动歌词,而且也挺好看的。不过这似乎只能是音乐发行人自己添加,用户是没办法自己添加滚动歌词的,添加的只能是静态歌词。搞不懂。

目前我感觉是 Apple Music 流媒体提供的歌大部分都有滚动歌词(听说有专门的团队负责?),iTunes Store 里买的歌,人气高的那些基本都有,但也有其他很多没有的(没错我说的就是你万代南梦宫)。

对于这些没有滚动歌词的音乐,想自己添加就只能添加静态歌词咯。

scroll-lyrics

部分功能需要科学上网

姑且放到缺点里来吧。下面是我正在使用的代理规则片段:

# 播放自己上传的歌曲DOMAIN-SUFFIX,blobstore.apple.com# iTunes Store 音乐试听DOMAIN-SUFFIX,audio-ssl.itunes.apple.com# iTunes Store 购买后播放DOMAIN-SUFFIX,streamingaudio.itunes.apple.comDOMAIN-SUFFIX,itsliveradio.apple.comDOMAIN-SUFFIX,aodp-ssl.apple.comDOMAIN-SUFFIX,video-ssl.itunes.apple.comDOMAIN-SUFFIX,mvod.itunes.apple.comDOMAIN-SUFFIX,hls-amt.itunes.apple.comDOMAIN-SUFFIX,audio.itunes.apple.comDOMAIN-SUFFIX,genius.itunes.apple.comDOMAIN-SUFFIX,genius-upload.itunes.apple.comDOMAIN-SUFFIX,genius-download.itunes.apple.com

参考:提升国内 Apple Music 体验的代理规则 - 丁丁の店

如何上车?

最后说一下日区 Apple Music 如何上车。目前的 plan 有:

  • 学生订阅,¥480/月
  • 个人订阅,¥980/月
  • 家庭订阅,¥1,480/月

其中最划算的就是家庭订阅,最多可以 6 个人共享,算下来一个人每月只要 250 日元左右。如果加点钱上 Apple One 家庭订阅(1,850円/月),每个月 300 日元,还能另外多出 Apple Arcade 和 200GB iCloud 存储空间。

如果想找人组队家庭订阅的话,推荐去蹲一下 Telegram 上的大型合租群

后记

总的来说缺点也有,瑕不掩瑜吧。

反正我用得是挺爽的,其他人咋样就不关我事了。

更好的问题,总是在交流之后才出现的

By: Steven
14 December 2023 at 11:40

前两天,我收到 AAAny 的 Wenbo 发来的邮件,问我是否有兴趣注册他们的 APP 体验。我一看就乐了,立马截图发给汉洋和轶轩,开玩笑地问道:「我是不是应该告诉他,我早就注册了?」

这个叫做 AAAny 的新问答社区是汉洋他们团队,从 redit 等社区平台的使用中,萌生的对于「Ask Anyone Anything」的重新思考,所做出的产品。我其实几个月前,就在一次和他俩吃饭之后就注册好了。但是一直因为忙,我担心不能及时回复别人的提问,就一直没好意思发起一场主题活动。中途有看到可达和 JT 发起的问答,很感兴趣,也想试试看,但也因为对时间的担心就止住了念头。正好借着这次 Wenbo 的邮件,跟汉洋他俩聊了一会儿后,我就趁着夜色正浓,冲动还在,就立马编辑了两段自我介绍,发起了分别以「工业设计师」和「设计类视频创作者」为主题的两场活动。

点击进入「工业设计师 SUiTHiNK AmA~

点击进入「设计类视频博主 苏志斌 AmA!

当天也是高效,一连开了三个会。中途用各种碎片时间,一一回答了 AAAny 上的提问。晚上赶回家陪筱烨过生日的路上,我一看已经回复过的内容,好家伙,累计的输出量都赶上我平时写两三篇文章了。

碎片化地高密度输出,也是可以产生一些好内容的。

在使用了一天后,当晚,我和汉洋、轶轩聊了聊感受。汉洋问我感觉 AAAny 和知乎之间有什么区别?我打了一个比方:

知乎的问答是一种广场上的广播。一个问题对应一个完整的回答,虽然我可以不断修改回答,但是你修改后的内容很难再被之前看过的人再次看到。评论区就是一些人在外围窃窃私语,它们和主回答之间很难形成交流互动。它是有层级的、单向的信息传播。

但是 AAAny 给我的感觉,是老城区的街头沙龙。任何对话都是水平方向的,没有任何层级关系,就和大家在街头聊天一样。你看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直接加入;别人对你们正在谈论的感兴趣,也可以随时参与进来。它不是广播的形式,是集会和交流的空间。

有意思的事情在于,我们往往需要遇到好问题,才能写出一个好的回答。

然而,好的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你会在持续的提问和持续的回复之间渐渐发现,那些更本质和更有趣的问题。这是知乎解决不了的。好的问题如果都由运营和编辑来提出,那么知乎的运营压力会爆炸;如果都由用户提出,那么一定伴随着海量毫无意义的垃圾问题,这对真正的好问题是一种掩盖。

因此,持续的对话和前后文关系的保留,就很重要。同时也得确保,来自对话后段出现的好问题/好回答,能够被之前关心这个话题的人看到,也能被后来的观众发现。

运营这样的社区,需要真正会采访的记者。

点击进入「工业设计师 SUiTHiNK AmA~

点击进入「设计类视频博主 苏志斌 AmA!

如何解决某些国内网站、app疯狂上传的问题?

By: fengooge
27 July 2023 at 14:16
我们在访问国内的网站尤其是看视频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有时候上传流量会突然飙升,有服务在进行疯狂上传。最典型的例子是抖音,一人刷抖音,全家上网都遭殃(网络卡顿)。为什么会这样呢?以腾讯视频为例,当我们打开腾讯视频的网站或应用观看视频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从腾讯的服务器下载视频资源,这些下载的流量,腾讯是需要向电信运营商付费的(当然个人的宽带也是付了钱的)。腾讯为了省钱,就将每个用户的腾讯视频应用甚至浏览器弄成一个小型的缓存站。当其他用户观看视频的时候,就可以不用从腾讯自己的服务器下载视频,而是从被当作缓存站的个人用户那里。不止腾讯,国内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这样搞,看视频时都会霸道地疯狂上传,上传流量、上传网速是下载的几倍、十几倍是常有的事。这样做确实给腾讯这样的视频服务提供商省了大笔的钱,但却给用户带来了诸多麻烦:首先,不加节制地上传会阻塞下载,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上面说的,当家庭网络有人

如何快速浏览一个YouTube长视频的内容?

By: fengooge
25 July 2023 at 15:15
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个非常长的 YouTube 视频,例如一两个小时的直播录屏内容,有效信息夹杂在大量的无意义内容中,那么如何才能够快速浏览这个长视频,获取到我们需要的有效信息呢?方法如下:在 YouTube 视频的标题下面,找到「下载」右边的「···」图标,打开后会有如下图所示的功能菜单,选择其中的「内容转文字」,这样右边就会弹出整个视频内容的文字稿。通过快速浏览文字稿,就可以快速了解视频的主要内容了。在 YouTube 移动端上也有同样的功能。如果想更有效的获取文字稿的内容,可以将内容复制粘贴到 AI 辅助工具中,例如 ChatGPT、Claude,来帮助我们总结文字稿的内容,这样就更方便快捷了。目前 Claude 支持上传文档文件,当文字稿内容较长时,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助我们总结归纳。

使用FFmpeg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

By: fengooge
21 August 2022 at 23:36
FFmpeg 是强大的视频编辑开源命令行工具,由于它过于强大,因此包装后的很多窗口工具都没有它好用,因此学习使用命令行工具还是很必要的。 FFmpeg 官网地址:https://www.ffmpeg.org/下面介绍几个使用 FFmpeg 的高频视频编辑功能。安装 FFmpeg macOS 命令行安装 FFmpegbrew install ffmpegFFmpeg 常用视频编辑功能 FFmpeg 使用参数:ffmpeg {1} {2} -i {3} {4} {5}上述参数说明: {1}:全局参数 {2}:输入文件参数 {3}:输入文件 {4}:输出文件参数 {5}:输出文件 常见参数:c:指定编码器 -c copy:直接复制,不经过重新编码(这样比较快) -c:v:指定视频编码器 -c:a:指定音频编码器 -i:指定输入文件 -an:去除

如何使用MediaCoder进行无损视频转码编辑

By: fengooge
12 March 2021 at 10:37
我们要用到的视频转换(转码)常用工具:MediaCoder官方网站地址:https://www.mediacoderhq.com/1、视频格式快速转换(以 .flv 转 .mp4)在很多时候我们下载到的是 .flv 视频格式的文件,但是这种格式在使用时非常不方便,例如不能够在常见的视频编辑软件中进行剪辑,因此需要将 .flv 格式的文件转换为 .mp4,下面就介绍一个工具,可以做到无损转换。所谓视频文件的无损转换,就是将原视频文件的音频流、视频流都提取出来,打包(封装)成另一种视频格式的文件。例如我们这里就是将原来以 FLV 容器打包的视频文件,重新打包成 MP4 格式,因为视频流、音频流都是提取复制,因此不存在质量损失。使用方法及步骤这里以 FLV 转 MP4 为例。1、将 .flv 格式的视频文件拖到上面显示的编辑界面中;2、分别在【视频】、【音频】两个选项卡中选择【复制视频流】、【

Netflix 合租计划(已结束)

By: AUTUMN
1 February 2018 at 21:02

参考了《YouTube Red 家庭方案合租计划》

我个人也是经常看美剧的,尤其是Netflix的剧集有很多非常好看的,比如最近看了他的原创剧集《terrace house》日本真人秀(推荐),还有很多好看的神剧《narcos》毒枭,《纸牌屋》,《瑞克和莫迪》,《恶魔人》,《13个理由》等等等等,我陆陆续续在这个平台用朋友的账户看了一年左右,体验相当好。当然啦,你可以说Netflix上的剧绝大多数可以下载的到,但是其实像《terrace house》这种资源还是有点难找到的,如果你希望和我一起轻轻松松的追美剧,那我希望你能加入进来,只限3人噢。

条件

  • 能够观看Netflix的代理或者在Netflix支持的国家内(Netflix并不是只要是国外的IP就能够看,Netflix自己屏蔽了很多机房的IP,所以一般的代理还是看不了的。如果有这个条件最好啦,没有的话,加入合租计划的小伙伴我可以帮助一下
  • 喜欢看美剧以及电影

套餐

(图片不清晰请新标签打开下面这张图片)

合租人数除了我以外3人,如果人满则开启合租计划。届时会购买如图显示的高级会员,支持UHD(超高清画质),同时支持4个屏幕,也就是说每个人独享一个屏幕,Netflix账户里面可新建多个子用户,每个用户播放记录都是互相分隔,所以不用担心合租者会影响到你。

价格

由于汇率影响以及支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手续费用也为了简便运算:

定价:20/月 (付费周期为半年)

常见问题

问:我是否能够中途退出?
答:可以,但不退款,而且希望提前告知

问:我如何加入?
答:评论表达你的意愿,我会把我的微信号通过邮件发送给你,或者你再单独留言你的微信号给我,我单独加你且不会公开此评论

问:我需要付费多少?
答:每次20x6=120元(付费周期半年)

了解更多讯息

目测是大陆第一个Netflix全平台评测

在中国怎样订阅Netfli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