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一名港警被困柬埔寨诈骗园区 港府派员协助

31 August 2025 at 11:53

香港一名休班警员请假到大陆期间失踪,怀疑被带到柬埔寨诈骗园区。香港政府周五(8月29日)证实此事,称警方将派员赴柬埔寨调查,并提供协助。

综合香港01和《明报》报道,这名警察失踪的消息最初由社交媒体一则帖文披露。帖文称,男警务人员姓关,隶属香港马鞍山警署报案室。据称他上周以母亲在广西车祸受重伤为由,请假前往大陆,于8月22日经关口进入深圳后,再没回港上班,而是经广西前往柬埔寨。

香港马鞍山警署报案室星期三(27日)接获自称失踪警员的来电,对方清楚说出全名及警员编号,表示被带到柬埔寨诈骗园区,但已成功逃出,目前身处柬埔寨派出所,希望有关部门提供救援。

据了解,带他到诈骗园区的人士发现他持有香港警察委任证,于是将其放走

香港保安局证实,警方已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络,并确认他正身处柬埔寨,将派员到当地协助及进一步了解事件。

保安局发言人表示,香港入境事务处会继续与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中国驻柬埔寨王国大使馆和当事人家属保持紧密联系,积极跟进事件及按当事人家属的意愿提供可行的协助。

保安局说,去年至今接获29起涉及港人在东南亚国家声称被禁锢而无法离开当地的求助个案,其中26人已回港,两人不需进一步协助及跟进;专责小组会继续跟进余下一起在缅甸的求助个案,为求助人及其家属提供意见和协助。

挑灯看吳鈎|为何一些民警喜欢不辞辛苦星夜上门服务?

24 August 2025 at 05:51

img

此前,湖南男子盘某某的父母到湖南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办事,往返跑了很多趟未果。8月18日,父母拉着他一起去乡政府,发现乡政府上班时间有大量工作人员缺岗,他才把此事发到网上。

盘先生称,8月20日晚,4名民警前往其老家找他“谈话”,家中2名老人受到惊吓。盘先生说:“回去的时候,发现两个(老)人手上拿着农药,我看见(情况)不对,我就抢过来把农药给砸了。”

8月22日下午,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联合调查组就盘某某发布的“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缺岗”“民警夜访爆料人家里吓得老人想喝药自杀”的舆情事件通报了调查情况。

通报称,民警全程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没有语言恐吓,未发生过激言语,双方交流平和。但盘先生希望公开或者允许他个人观看执法记录仪的全程执法过程的视频。

CDT 档案卡
标题:挑灯看吳鈎|为何一些民警喜欢不辞辛苦星夜上门服务?
作者:挑灯看吳鈎
发表日期:2025.8.23
来源:微信公众号“挑灯看吳鈎”
主题归类:基层执法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或许是真的“未发生过激言语,双方交流平和”,但我觉得警方十有八九不会公开执法视频。盘先生的父母受到惊吓,欲喝农药自杀,这只能说明两位老人的胆子太小——即便如此,宁远警方能这样做吗?

盘某某向新黄河记者回应称,当天去他家里的4名民警中,有2名民警其实知晓他的手机号码,他认为民警根本没有夜访他家并惊动两位老人的必要。

盘先生说的没错,为了这点小事,民警有必要兴师动众星夜上门吗?在宁远,白天上班时间,有大量公职人员缺岗,正经事没人管,夜晚上门倒是积极,这不浪费资源吗?

乡政府缺岗问题曝光后,当地还没有回应社会,反而是民警提前夜晚上门了。有这功夫上门“谈话”,不如好好查查缺岗的问题,给老百姓一个交代。而且,公职人员在岗尽责是本分,接受监督更是应该的。一发帖,民警夜晚就上门,这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广西的“亮证姐”事件,在会车纠纷中“亮证姐”亮证威胁“平头哥”,“平头哥”报警未果后,便把事情发到网上,民警居然也是星夜上门。

同样,在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中,博主“李然于心”实名举报武汉大学学生杨某媛(“性骚扰”案女主角)论文造假后,结果,也是有民警和不明身份的人深夜上门。

大家知道,我们一直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普通人投诉点事却被一句“协商解决”打发。按道理,民警半夜上门应该仅限于刑事侦查、紧急治安案件等必要场景——为何热衷不辞辛苦星夜上门为人民服务呢?

紫泥海|为什么越界的警力终将反噬公信力?

24 August 2025 at 03:43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湖南宁远县村民盘某某遭四名民警上门,竟只因为其“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公安局内部信息’”?当他本人不在场时,还要由其年迈的父母直接面对持续半小时的问话?

官方通报给出的理由,实难服众。通报轻描淡写地强调民警“全程佩戴执法记录仪”“交流平和”,但当事人表示,自己的父亲情绪崩溃几近轻生,透露了权力阴影下普通人的真实恐惧。

CDT 档案卡
标题:紫泥海|为什么越界的警力终将反噬公信力?
作者:紫泥海
发表日期:2025.8.23
来源:微信公众号“紫泥海”
主题归类:中国警察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通报将民警行动定义为“核查信息外传情况”,却对所谓“内部信息”的内容、密级及危害性只字不提。后来曝出的截图也显示,这不过是十分普通的一则内部通知而已,只不过可能让收发通知的部门脸上无光。

img

国家《保守国家秘密法》要求涉密信息必须明确标注密级(绝密、机密、秘密)并限定传播范围,而一句语焉不详的“内部”二字,竟成了四名警察擅闯民宅的全部理由,这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吗?

当公民的家门因一句模糊的指控而被迫敞开,个人的住宅安宁权已在权力的傲慢前无声瓦解。

最近,这类事件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就在一个月前,广西防城港的陈先生因曝光“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让路”,遭两名民警协同涉事女司机深夜10点上门施压,导致陈先生患高血压的母亲受惊发病。

耐人寻味的是,民警未调查女司机涉嫌滥用职权的嫌疑,反而将矛头对准曝光者。

同样,在宁远事件中,乡政府人员迟到缺岗的实质问题被一笔带过,转发“内部信息”的普通人却被四名警力“重点关照”。

这种选择性执法的背后,是一种扭曲的“维稳”逻辑:消除“负面影响”的紧迫性,远高于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而当民众因家暴、诈骗或校园霸凌报警求助时,常被告知“警力有限”;可当一条朋友圈或抖音视频触动某些部门的敏感神经,却能迅速调动多名警察星夜出动。纳税人的警力资源,究竟该用于保护公民安全,还是庇护权力颜面?

他们会说上门施压的威慑是“交流平和”,也不会告诉你,若不配合,下一步就是“寻衅滋事”的终极武器。

甘肃宁县家长邓建国的遭遇近期又被媒体提起:2023年,他因质疑儿子校服甲醛超标(后检测证实含棉量未达国标35%的要求)发布视频,被警方认定为“引发10万次阅读造成秩序混乱”,处以7天行政拘留。尽管法院终审判决警方违法并赔偿3237元,但邓建国已付出失业、离婚、罹患抑郁症的惨痛代价。

更荒诞的是湖南湘阴的肖新良案——他一句评论“还在搞豆腐渣工程,统一招牌?”仅收获6次点赞,却被警方以“引发他人诋毁言论”为由拘留5日,基层法院甚至支持警方观点,直至三年后省高院才还其清白。

法律条文中的“寻衅滋事”本需以“破坏社会秩序”为要件,但这条罪名早已异化为权力打压批评的万能工具。

宁远警方以“内部信息”作为上门依据的模糊说辞,恰恰暴露了权力运行的任意性。如果转发内部信息确涉公共安全,警方应依法说明其性质及转发危害;若仅属一般工作信息,则公民转发行为完全受《宪法》第35条言论自由保护。

现实中,“内部”二字已成黑箱,既能掩盖执法依据的缺失,又能规避公众监督。这种模糊性纵容了权力对私人领域的肆意侵入:从朋友圈内容到家庭住宅,从亲属牵连到心理威慑,公权力的触角以“维稳”之名无限延伸。而所谓“全程佩戴记录仪”的辩解,也不过变成了免责工具。

img

当公权力失去边界,首当其冲的是社会信任的崩塌。邓建国在胜诉后坦言,一纸“程序违法”的判决无法抹去被拘押的屈辱感,更难以挽回破碎的事业与家庭。

一些部门迷信“删帖维稳”能平息事态,殊不知每一次滥用警力的行为,都在维权者心中浇筑更深的愤懑,在公众心里播下恐惧的种子。警察的天职本该是保护公民免受侵害,而非充当个别部门的“舆情消防队”。倘若民警对校服厂商的报案反应神速,对问题校服却视而不见;对一条朋友圈的转发如临大敌,对乡政府人员缺岗却轻描淡写,那么“人民警察”的崇高性,终将在选择性执法中消磨殆尽。

当前最紧迫的,是以制度牢笼锁住恣意的权力:明确警察执法边界,严禁非紧急情况下无令状入民宅;废除“寻衅滋事”的口袋罪属性,严防网络言论入罪;设立跨区域警务督察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违法执法的包庇。

公权力的每一次越界,都在透支社会的信任资本。因此应该时刻牢记,警察是人民的盾牌,而非权力的打手。

歪脑|东德斯塔西博物馆: “只有在梦中,我才是自由的”

17 August 2025 at 00:00

CDT编辑注:自由亚洲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歪脑”日前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而暂停运营。成立于2017年的歪脑主要面向华语世界青年群体传播自由主义价值。本篇报道发表于2024年12月18日。CDT近期将回顾歪脑的报道。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东德斯塔西博物馆: “只有在梦中,我才是自由的”
作者:雍明
发表日期:2024.12.18
来源:歪脑
主题归类:歪脑
CDS收藏:老大哥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Leonard Norman Cohen,《Anthem》

旅行,并不总以欢愉的样貌出现。当下的世界,战争、冲突、死亡、灾难仍在恣意横行,人类历史中重复的悲剧,似乎也要从过去的遗址上探寻。人类留下的“黑暗遗产”(Dark Heritage)建筑和地点,也逐渐成为“黑暗旅游”(dark tourism)的景点,成为各国记录自身历史、反思不公、推动转型的重要空间。

《歪脑》将逐步推出“黑暗遗址巡礼”的特别企划,邀请各地记者探访世界多个“黑暗遗产”,让空间与建筑成为叙述者,代替受难者讲述发生过的历史悲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些黑暗遗址静默无声,被遮蔽的总要透进光,在石墙上生花。

img

曾经的斯塔西总部,今天的斯塔西博物馆

那是一张相片。相片里一个男人的后背纹上:Nur wenn ich traume, bin ich frei,也就是标题中“只有在梦中,我才是自由的”。他可能是东德年代中某个异议人士,但更可能只是个嬉皮士,留着长发,看不到他的正面,却看到东德时代整整几代人的阴暗面——现实的不自由。

img

男人的后背纹上:Nur wenn ich traume, bin ich frei (只有在梦中,我才是自由的”)。

斯塔西(Stasi),是Staatssicherheit的简写,意即“国家安全”。从1961年起,斯塔西就如影随形渗透到每一个东德人的生活里,监控思想,防止境外势力颠覆。同样斯塔西也会刺探西方国家情报,当中最有名的是他们安排间谍纪尧姆在时任西德总理布兰特(Willy Brandt)身边,纪尧姆最终成为总理左右手,窃取西德不少最高机密。德国的朋友跟我说,以前斯塔西潜入异议人士家中,会刻意留下痕迹,如轻轻调整沙发的位置,让回到家的人体验到赤裸又深入脊髓的恶寒。这在德语中名为“Zersetzung”(心理侵蚀)。

1989年柏林围墙倒下后,大批东德民众闯入斯塔西总部,不为别的,就是想取回自己的档案。1990年1月,大批市民来到斯塔西大楼,堆积如山的碎纸映入眼帘,他们多年来秘密纪录下来他人的人生,变成足足16000袋麻袋。碎纸机早早严重超负荷而故障。统一后的德国成立档案管理委员会,整理卷宗,并制定民众申请阅读自己档案的流程。

img

斯塔西总部留存多年他人人生的秘密纪录,足足有16000袋麻袋。

 每一份档案犹如东德人纸上的人生,详细记载出生到成长到嫁娶成家,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发生过什么事;东德人知道斯塔西都有他们的档案,但斯塔西最高明的一点是,东德人并不知道他们档案的资料由谁提供。被刺探的人,可能同时刺探另一个人的隐私。来到曾经的斯塔西总部,今天的斯塔西博物馆,大楼看上去平平无奇,低调、色泽暗沉,即使阳光很大,角落里总有阳光无法企及的阴影。如果将当年东德人的生命经验用线连系,那么所有线的终点便是斯塔西总部。

走到博物馆门口,正门有一系列的展板,呈现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前后,东德的民主化诉求和示威。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苏联对东欧各国的控制减弱。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分别解除边境控制,东德一方面涌现新一轮人口逃亡潮,另一方面莱比锡发起“星期一示威”(Montagsdemonstrationen),高呼“我们是人民”(Wir Sind das Volk)。由莱比锡开始,示威浪潮席卷全国。

img

斯塔西博物馆门口的一系列展板。

记得曾看过柏林围墙倒下当晚的新闻片段,记者访问东、西柏林的市民,他们有的狂喜,有人拆掉砖墙,扔下去,又有人随即将砖头捡走。有的流泪诉说数十年后又可以重见彼端的亲友;有人疑惑看着围墙倒下,对未知的将来一脸茫然。街上人潮大肆狂欢,涌到地下铁搭免费列车。而斯塔西呢,应该就在那些晚上命人发疯似地烧毁东德人民的档案。

看到东德的结局,我走入博物馆,走入东德的开始,也走入斯塔西的起源。

社会主义——你的世界

img

购票后走到一楼,一系列斯塔西人员监控的相片映入眼帘。我见到一本书,标题是《社会主义:你的世界》;我也知道,斯塔西的口号是“我们无处不在”(Wir Sind Überall)。他们在你的世界无处不在,包括你已知的和不曾知道的地方。

img

《社会主义:你的世界》

相片中的斯塔西人员,在示威的角落,在楼下,举起摄录机或就这样站着。试想像,他们若隐若现,提示你他们的存在。你不知所措,害怕随时会被他们闯进屋内带走,更害怕他们与你若即若离,尾随着,伫立着,就是不让你脑海中那个终极想像成真,却带来了更大的恐惧。

每166名东德人之中,就有一名斯塔西秘密警察,加上另外雇用的线人、狗仔队、私家侦探的话,一场10至12人的派对中,起码有一个线人。如果你是学生,起码有一个老师是线人,如果你是妻子,丈夫可能是线人;如果你单纯在街上走,起码会和好几个线人擦身而过——你尽管不认识他们,他们却可对你熟悉得很。

斯塔西主要有两大任务,第一是渗透到西方国家阵营刺探情报,一如纪尧姆潜伏西德总理身边,第二是严防西方阵营的意识型态入侵,以免颠覆政权,让你的世界只能有社会主义规范。我看到一幅斯塔西列出的欧美意识型态清单,一只骷髅枯手刻着“CIA”名字,然后被“正义”的铁手牢牢捉住,刚好“意识型态入侵”(Ideologische Beeinflussung)附有一张邪魔骷髅的图片,心想斯塔西把这也描绘得太准确了吧,活脱是一张重金属乐队专辑封面,随后一查,还真的是斯塔西直接借用某知名死亡重金属乐队的专辑。其实不止重金属乐队,后来我在某间审讯室看到当年一个青年,因为打扮得相当庞克,发型像个染色鸡冠那种,就被抓去讯问,那是八十年代的事情。

img

当年某间审讯室的一个青年,因为打扮庞克,被抓去讯问。

严防这个,严防那个,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最让我感叹的还是其中一些前斯塔西线人的证词,他们有相片,却在眼睛上打码,可能有人已经死去,可能仍活到现在,对于围墙倒下三十五周年的今天,会作何感想?

她是一个主妇,生于1927年,84年老公去世后被斯塔西招募成为线人。她老公在60年代中就是线人了,夫唱妇随,她让斯塔西人员用她的房子作为侦查和秘密会议室。有趣的是她虽然一片忠心,在报各邻居动向时,不忘长舌妇本色上身,向情报人员大发牢骚,物价贵了多少,社区规划怎样不好等等。后来她发现经常有陌生男人出入自己单位终究不体面,招人闲言闲语,就拒绝让出房子了。

img

斯塔西招募主妇成为线人。

走到二楼便是斯塔西局长的起居室和会议室,三十五年前许多个晚上,那里仍有很多紧急会议要开吧?一大堆东德每个平凡人的档案,由他们决定生杀大权多年,却猝不及防,轮到他们的命运被人民的意志所定夺。斯塔西有个精神叫“who is who”,简单来说他们存在意义就是要分清敌我,知道你是谁,却又不能让人民知道他们是谁。除了有头有脸的要员可能在两德统一后接受过审讯,那些一般的探员、线人,庞大的情报体系里每一部份,真要除恶务尽只怕是没可能的了,斯塔西不是超然于东德社会的机构,而是所有线索的起点和终点,是每个人只能仰其鼻息的利维坦。要是我活在那个社会,清白很难,每天无时无刻面对心理挣扎,因为那个社会形塑出来的一种现实,并不欢迎我,坦白很难,清白很难,生活里所有的踪迹是灰色的线,延展出来的轨迹,抛接两端都是斯塔西。

img

斯塔西局长的起居室和会议室。

我明白那个男子背上纹身,如果现实只有那么一种,那么在梦中我方可自由。为什么我明白?斯塔西毕竟死去了,可是往事并不如烟,今天“国家安全”仍像一把利剑,悬在世上各地不少人民的心灵之上。走出博物馆,阳光变得猛烈,愈是猛烈,就愈提醒我阴影必定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