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16 September 2024Main stream

AirPods 4 降噪版首发评测:舒适半入耳版的 AirPods Pro 2

16 September 2024 at 20:00

爱范儿为你带来本次苹果发布会最惊喜的新产品实测—— AirPods 第四代。

▲ 全新 AirPods 第四代

相比于三年前发布的第三代,这次可谓是全方面升级:

全新设计的电池仓和耳机,优化了声学结构提升音质,还有最重要的,这次全新推出了一个支持主动降噪功能的版本。

外观上,它比上一代瘦身 4mm,减轻了 3g,但续航能力保持一致。

▲ 左:AirPods 3,右:AirPods 4

取消了背面的实体配对按键,正面的指示灯也做成了隐藏式的,外壳除了背面的转轴和底部的开孔以外浑然一体。

▲ 降噪版比标准版多了电池仓的扬声器,用于 Find My 查找耳机

▲ 支持用 Apple Watch 充电器和普通的 Qi 认证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

取消掉了实体按键,苹果用加速度计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配对动作——敲击。

▲ 对着 LED 的位置敲两下是配对,敲三下就是重置。

敲击手势只有当耳机在盒子里而且开盖的情况下才会起作用,所以也不用担心误操作。

这一代耳机本体明显变扁了很多,出声孔也变成了扁的,在视觉上显得更「轻」了。

比起上一代的「发福」造型,AirPods 4 的佩戴会更加舒适。

▲ 左:AirPods 4,右:AirPods 3

电池柄依然支持压感控制,比 AirPods Pro 2 少了滑动调音量的功能。

底部的触点从两个大弧边变成了三个小点,其中内侧的两个是充电触点,外侧的是伪装起来的麦克风,上面的长条是抗风噪的麦克风,它们俩一起实现通话的收音和主动降噪功能。

▲ 左:AirPods 4,右:AirPods 3

耳机的听感和降噪效果,我们使用了人头麦克风进行录制,并与 AirPods Pro 2 和 AirPods 3 进行了对比,点击文章开头的视频链接即可播放。

AirPods 4 主动降噪版不仅支持通透模式和降噪模式,还支持了去年在 USB-C 版 AirPods Pro 2 上新增的「自适应降噪」和「对话感知」功能,还同样能支持 Vision Pro 的无损低延迟传输。

发现了吗,这和 AirPods Pro 2 就只有半入耳式的区别,它给了不想佩戴入耳式,但同时又需要降噪和体验的苹果用户一个迟来但必要的解决方案。

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欢迎给我们点个赞,接下来我们还会带来更多苹果这次新品的评测体验,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超三千种色彩搭配,戴森新耳机太潮了

2 August 2024 at 21:46


收到戴森大礼盒,打开以为是月饼,没想到是耳机。

这三个词放一块,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九唔搭八。

没错,就是那个做吸尘器、做吹风机的戴森。去年它的空气净化耳机像个面具,这次它做了一个纯音频的耳机。

但,还在继续整活。

关于这款耳机我想说两个方面,第一个,作为耳机它的表现怎样。

它的重量看起来夸张,但是戴头上其实并没有很重的感觉。

戴森的头梁用的是气垫设计,电池像马鞍一样横跨两侧,耳罩很大而且很软,人体工学方面做得很不错,其实佩戴还挺舒服的。

而牺牲重量换来的是长达 55 个小时的降噪续航,哪怕每天上下班都要坐两个小时地铁,充一次电就能听一个月。

机身有三种控制方式,按键控制电源和蓝牙,摇杆切歌调音量,拍两下切换降噪。有个很酷的音效,一定点开视频听听看!

它的频响范围由 6Hz 到 21KHz,远超人耳可以听到的范围(20Hz-20KHz),就像汽车的极限速度,代表整机的设计规格更高。

降噪和音质的对比效果请戳视频~

要讲的第二个方面是设计。

外壳可以拆,耳罩可以换,各有 7 种颜色,甚至不装外壳也能算一种,算下来能有三千多种组合。

除了颜色出挑,工艺也有不同,表面的光泽纹理各不相同、随心搭配。

有人笑这是「科技以换壳为本」,但颜色和质感的呈现,代表着品牌在许多方面的综合实力。

色彩、材料和工艺之间的碰撞,也正是工业设计的魅力所在。

以苹果 AirPods Max 为例,耳机正在成为时尚潮流的一部分。

戴森作为跨界者,一定不能只是做一个降噪耳机,而时尚,恰好就是戴森的关键词——不管是吸尘器还是电风扇,吹风机还是卷发棒,它们的造型、配色都独具一格。

市面上的耳机产品千千万,工程师将控制马达噪音的理解和戴森独特的美学理念,延续到了这款音频产品上,赋予它强烈的品牌符号。

让人只需远远看一眼就知道——

噢 是戴森的!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小米 MIX Fold4 评测:让我纠结的五个理由

20 July 2024 at 14:00

昨天,小米发布了新的大折 MIX Fold4 和 第一款小折 MIX Flip,这两部手机我们提前拿到了。

我去年首发购入了 MIX Fold3,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因此我很期待新一代。

但是,MIX Fold4 用了几天后,我却犹豫了。

正面几乎看不出是折叠屏

小米数字旗舰同款的四微曲外屏,和边框几乎融为一体的超薄转轴,正面看起来小巧精致,几乎不太看得出是折叠屏手机。

摄像头部分变大了,虽然有点挡手指,但因为是整片的玻璃盖板,而且它支持 IPX8 级防水,整机更好清洁了。


扬声器有个小细节,顶部的扬声器在外屏、底部的在内屏,把屏幕展开后它俩就是斜对角,声音的方向有微小的区别,而且无论怎么拿都会挡住其中一个。

强迫症会不会接受不了?

毫无悬念的轻薄

去年,小米走了一条「轻薄又全能」的路线,而在这一年里,轻薄的概念已经被刷新了无数次。

这次 MIX Fold4 也更轻薄了,背后工艺和材料的进步雷总讲得比我好,咱可以直接看看对比。



虽然 MIX Fold4 不是最轻最薄的,但已经可以旗舰直板机不相上下了,这样的表现我很满意了,你觉得呢?

屏幕刀法精准,有得有失

内外双屏虽然是不同的发光材料,但绝大部分参数都完全一致,可以说是旗舰水准。

发光材料:华星光电 C8+(外屏)/ 三星 E7(内屏)
亮度:1700nit(全局)/ 3000nit(峰值)
分辨率:2520×1080(外屏)/ 2488×2224(内屏)
像素密度:418 PPI
刷新率:120Hz
均支持 2160Hz PWM + DC 调光

但,有一个盲点——内屏没有用 AR 抗反光膜。

和另外几款机器放在一起,包括小米自家的上一代折叠屏,反光的对比非常明显。

上一代都用了 AR 膜,这一代怎么就给刀了呢?

小米这次的折痕表现也算不上优秀。

内外双屏规格够高、够一致,但抗反光和折痕的表现差强人意,这个取舍真的很纠结。

影像的思路清晰且实用,但是……

MIX Fold4 这次依旧采用了徕卡光学,主摄是 1/1.55 英寸的光影猎人 800,比不了 14 Ultra 的一英寸,但可以和 14 Pro 简单对比一下。




▲ 同为 23mm,但 MIX Fold4 的视角比 14 Pro 的稍广一些

5x 长焦砍掉了微距功能,换来了效果显著的 UltraZoom AI 超级长焦。牺牲微距换来远摄能力,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

▲ 30x 以上时可激活「超级长焦」

长焦微距功能并不是直接被砍掉,而是安排在了全新的 2x 浮动长焦镜头中。

等效 47mm 焦距,日常拍照很实用,无论是拍人、拍食物或是宠物都有不俗的表现。

▲ 2x 镜头无论日间夜间表现都不错

微距的效果也很不错,还支持「浅景深/景深融合」两种模式,可以梦幻也可以清晰。


但是,这个 2x 镜头最大的缺点在于,它没有防抖!

从 1.9x 切换到 2.0x,我都怀疑我的眼睛和手肯定有哪一个出了问题,用这颗镜头放大得到的 4x 就更不用说了。

大屏的澎湃 OS 并不够澎湃

这应该是最值得小米好好琢磨的地方。

一年前,各家都还在摸索折叠屏交互的方式,小米的「平行窗口」和「自由小窗」在当时算是无功无过。

现在澎湃 OS 新增了一个「分屏快切」功能,分屏时可以切换大小屏,比左右 1:1 的分屏要好用一点。

不过,隔壁 OPPO 可以应用全屏三开、vivo 能控制苹果电脑、荣耀有任意门直达和键位不挡游戏画面的超级分屏。而小米折叠屏给我带来的效率提升,似乎只是因为屏幕变大了,系统却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功能。

在做到「轻薄全能」的同时小米也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功能会让消费者一眼就看到,闭眼就记住。

逆水行舟,______

很多选择折叠屏手机的人都和我一样,为了在有限的场景里享受大屏带来的效率提升。

哪怕这种场景可能只占一天里 20% 的时间,哪怕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还要牺牲手感、性能或影像质量。

小米的「轻薄全能」路线,说白了就是做水桶旗舰。这也就意味着,在折叠屏手机中,它不是最轻的、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大屏系统体验最好的。

确实,它做到了合起时手感上乘,展开后效率加倍,相比于前代产品,它更轻、更薄,性能和影像质量都有所提升。

但,这些提升都有限。反而,我们会发现它没有突出的亮点。这正是「全能」带来的副作用。

折叠屏市场可以说是激流勇进、逆水行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一些不够闪光的小进步,很可能会被当做没有进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整合邮件、日历和 RSS,这次更新让 Vivaldi 不止于浏览器

1 December 2020 at 03:41

2013 年,Opera 15 正式放弃 Presto 引擎,转而采用 WebKit 构建,同时也剥离了众多既有特性,其中包括备受欢迎的 M2 邮件客户端。这一转变直接促成了 Vivaldi 浏览器的诞生,Opera 联合创始人兼前 CEO 谭咏文希望能借此延续 Opera 的精神,构建一款适应用户,而非相反的浏览器。

2015 年,Vivaldi 发布了首个测试版本,谭咏文承诺,它将在未来内置邮件客户端。对追求简洁的现代浏览器来说,这似乎有些离经叛道,但谭咏文觉得,这就是浏览器应有的功能。而且,不要忘了,许多 Opera 用户自千禧年就开始使用 M2,Opera 背离其原始设计理念后,很难找到一款同样灵活且强大的替代品,而 Vivaldi 正是为这些老朋友们打造的。

2020 年,历时数年开发,在众多志愿者们的支持下,Vivaldi 终于迈出了这一步。11 月 24 日,在感恩节前夕,提供 Vivaldi Mail 等特性的技术预览版本开放下载,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 M3。除了管理邮件外,这一版本还整合了联系人、日历、任务和 RSS 阅读器等,听上去很棒,但它能否让你卸载现在的主力应用?我们不妨在本文中一探究竟。

全功能邮件客户端

目前,Vivaldi Mail 仍处于技术预览状态,因此,我们需要下载 最新桌面快照版本。出于稳定性考虑,如果你的默认浏览器是 Vivaldi,请慎重尝鲜。安装后,在地址栏输入 vivaldi://experiments/ 并回车,勾选「Calendar, Mail & Feeds」,然后重启浏览器,就能在侧栏面板中看到邮件、联系人和日历的图标了。

Vivaldi 实验性功能

现在,打开设置,你应当会发现多出了邮件、信息源和日历选项。Vivaldi Mail 支持 IMAP 和 POP3 协议,可以自动检测常见邮件服务器配置,免去手动填充的困扰。对了,如果你已经注册 Vivaldi 账号的话,还会自动拥有一个 @vivaldi.net 的免费邮件地址,验证手机号码即可开始使用。

邮件配置项

Vivaldi Mail 沿袭了 Vivaldi 一贯的高度可定制性,颜色主题、界面布局、工具栏按钮都随你心意。你可以按收件日期、邮件主题、发件人等属性排列自己的收件箱,也能决定要不要在列表中显示订阅邮件或垃圾邮件。进阶用户不要错过可完全自定义的键盘快捷键,Vivaldi 支持单键触发,工作更高效。不习惯敲键盘的话,所有操作都可以映射为鼠标手势,就是这么方便。

全键盘控制

同样可定制的,还有你的邮件工作流,用颜色旗标梳理邮件,或者添加自定义标签,然后创建智能过滤器并保存,用多重条件筛选邮件。值得一提的是,在 Vivaldi Mail 中,待处理邮件分为两种:「未览」和「未读」。前者是你尚未查看的邮件,后者则是已经阅读,却未进行后续操作的邮件。当然,Vivaldi 也允许你关闭这一功能,从而只显示「未读」计数。

未览与未读

我们都会订阅一堆邮件:新闻媒体的报道摘要,关注博客的最新动态,购物网站的折扣精选……Vivaldi Mail 会自动识别这些邮件列表,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你也可以手动将指定发件人视为邮件清单,并依照重要程度归类。不过,就我个人体验来说,这一功能还有待完善,许多完全不同的邮件都被归类在一起,而同一发件人的邮件又进了不同的列表,名称也难以辨识,可用性较低。

混乱的邮件列表

比收邮件更重要的,是发邮件。你不仅能用 Vivaldi Mail 创建一封格式丰富的邮件,还能将任意网页内容直接作为邮件发送,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笔记应用的剪藏扩展。如果不想现在发送,Vivaldi 允许你将草稿暂存为队列,留待进一步处理。在侧栏中,我们可以管理自己的联系人和所有往来过的邮件地址,查看历史邮件记录或撰写新邮件。

不小心点了发送

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是 Vivaldi 的核心理念,它默认启用端到端加密,将全部数据存储在本地。在 Vivaldi Mail 中,你的所有邮件都拥有本地副本,即使服务器设置是 30 天后永久删除,也可以在 Vivaldi 的回收站中找到它,彻底杜绝误操作可能。

发布第一个版本后,Vivaldi Mail 不会就此停下。未来,它计划支持导入和导出本地邮件库副本,引入 PGP 加密,并进一步完善过滤器等功能,值得期待。

更简单的 RSS 订阅

用浏览器订阅 RSS,并不是件新鲜事。然而,2018 年 12 月发布的 Firefox 64 移除「实时书签」功能后,这一传统从此与主流浏览器无缘。不过,同是 Mozilla 旗下的 Thunderbird 邮件客户端 依然允许你订阅感兴趣的内容。Vivaldi Mail 同样整合了一款 RSS 阅读器,而且与浏览器集成,可以自动检测当前网站是否提供信息源,并一键订阅。

在地址栏的角落呼唤 RSS

订阅之前,不妨先看看它能提供什么内容。Vivaldi 可以将单调的 XML 文件转换为类似杂志的排版样式,可读性更高。自然,这不局限于在线网站,你还可以直接打开用其它 RSS 服务导出的 OPML 等格式文件,然后直观预览其中包含的信息源列表,一键订阅全部,或者只选择自己想看的部分。

RSS 文件预览

点击订阅,编辑信息源标题,配置刷新周期,然后就能在邮件面板中看到它了。借助旗标和标签,你可以像对付普通邮件一样处理文章,还能直接转发至稍后读服务的邮件地址,完善自己的工作流。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由于 RSS 被整合在 Vivaldi Mail 中,你创建的邮件过滤器也对它有效,在每天更新数千条的信息流中,只看感兴趣的关键词,这可是 Inoreader 的付费功能。

好看的

虽然没怎么做优化,但 Vivaldi 还可以成为一款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方法也很简单,找到播客的 RSS 地址,点击订阅即可。Show Notes 会像普通文章一样渲染,音频则附在文末,点击即可收听。当然,我更推荐使用 Pocket Casts 等专业工具,但如果你只是偶尔听一期,又不是不能用,对吧。

禅修与浏览器开发技术

目前,RSS 阅读器与邮件客户端共享用户界面,但 Vivaldi 计划为其提供与邮件不同的 UI 设计,让阅读更舒心。

轻松规划你的生活

日历,是 Vivaldi 本次更新的另一重点,不仅常驻侧栏,还在开始页面拥有一席之地。Vivaldi 日历支持与自家的 Vivaldi.net、Google 日历、CalDAV 和其它网络日历同步。我本来想夸两句,却发现咕咕噜暂时停用了 Vivaldi 的登录权限,只能期盼尽快解决了。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创建几个本地账号,并试试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您的设备未经 Play 保护机制认证.webp

一眼看过去,Vivaldi 日历的界面似乎和同行没有多大区别:中规中矩的格子间,熟悉的日、周、月、年和日程视图,要说哪里不一样,大概是可以同时拥有左右两个侧栏,从而在同一屏中纵览三种视图。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Vivaldi 会智能调整网格宽度,以适应当天事件的标题。如果每天都被日程塞满,你还可以调整布局密度,不错过任何约会。

更多好看的

Vivaldi 日历的另一特性,是行内编辑,点击任意空白处,或者按下配置的快捷键,输入事件标题,回车,便大功告成。如有需要,你也可以添加地点、链接、循环,并邀请其他人参加。觉得空间太小施展不开,打开日历设置,将编辑模式改为 Dialog,传统的弹出窗口就出现了。不要忘了,Vivaldi 还是浏览器,选中任意网页中的文字,也能将它添加为日历事件,只可惜不能识别日期,还需再接再厉。

两种编辑模式

日程规划和任务管理,本就如出一辙,不妨将日历事件标记为任务,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要做到这一点,通知提醒必不可少,打开设置,除了系统通知和浏览器内通知两个一看就懂的选项,还有「融入浏览器」和「燃烧浏览器」两种通知样式。不用多想,就是字面意思,前者会让屏幕如雪崩般瓦解,后者会直接升一团火,绝不会错过。

Inside my heart feelin’ the inferno

不要错过这些特性

除了这次添加的新功能,Vivaldi 的其它特性也值得称道。首先要说的,是用户界面,官网上「彻底的灵便性」不单是一句口号,地址栏要在顶部还是底部,右键菜单该有哪些命令,当前时间段要用哪种颜色主题,都由你做主。Vivaldi 甚至可以联动 Razer Chroma 外设和飞利浦 HUE 照明系统,家是什么样,浏览器就是什么样。

多样主题

Vivaldi 的标签管理同样堪称独门绝技,预览、休眠、锁定、克隆、分组、平铺,样样俱全。侧栏的 Web 面板允许你添加任何需要经常查看的网站,并通过移动视图打开,可以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做笔记,也可以忙里偷闲处理社交网络动态。Vivaldi 还单独适配了个别常用网站,直接把本地图片拖进 Instagram,不用安装扩展就能做到。

Web 面板

如果你是进阶用户,不要错过 Vivaldi 的快捷命令菜单。它类似 Alfred 和 Listary,可以执行多种指令,涵盖标签行为、书签历史、网页搜索等类别,还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Vivaldi 的全键盘操作和鼠标手势同样是提高效率的利器,内置的笔记工具支持 Markdown,能自动附加网页截图和链接,是快速记录的好选择。

快捷命令

如果你喜欢用少数工具解决多数需求,功能丰富、定制自由、不断迭代,且将用户的隐私安全放在首位的 Vivaldi 就是为你准备的。想体验它的特色功能,可以在官网下载其 最新正式版本,要提前用上 Vivaldi Mail,安装 桌面快照版本 即可。希望因「情怀」而生的 Vivaldi,也能成为你的朋友。

Android 电纸书体验报告 | 圆桌测评

5 April 2020 at 18:37

本文为 少数派 Android 电纸书圆桌测评 中本人负责的部分。

有了 Kindle,为什么还要买 Android 电纸书

坦白地说,我对此前使用的 Kindle Voyage 没有任何不满,它足够轻便,续航持久,生态成熟。然而,在一次次更新换代后,KV 成为了我手头唯一一款采用 Micro USB 接口的设备,迫使我出行时多准备一条数据线。在剃须刀也升级为 Type-C 后,我才决心入手一款 Android 电纸书,而更大的屏幕尺寸、更开放的系统体验等优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这个决定更合理而冒出来的。换句话说,先决定要买,再构思理由,可以说是相当不理性了。

然而,对我来说,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的额外特性,真正促使我更换手头 Kindle Voyage 的,是屏幕尺寸。我们都知道,电纸书的核心功能是压方便面,KV 的 6 英寸身板足以应付合味道至大食桶的常见杯面型号,但如果你想尝尝炒面或干拌面,入手一部尺寸更大的墨水屏就成了当然之选。

更大的屏幕尺寸意味着什么

除了压泡面得心应手外,更大的屏幕尺寸还意味着更舒适的阅读体验。以我正在使用的文石 BOOX Note 为例,10.3 英寸的电子墨水屏约等于标准 A5 纸张大小,超过大多数单行本的 B6 尺寸,再加上对比度优化等系统功能,细节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堪称漫画阅读利器。

不过,如果你想在墨水屏上阅读教材或文献资料等,10.3 英寸并不是最佳选择,与 A4 纸张相当的 13 英寸及以上方能挥洒自如。在我看来,B5 是个相对完美的尺寸:能轻松塞进大部分背包、砸到脸上不会毁容、比大部头教材轻便、裁边后亦可舒适阅读文献。

尺寸之外,最影响阅读体验的当属屏幕素质。我目前正在使用的文石 BOOX Note 分辨率为 1404×1872,折合 227 ppi,低于 iPad Pro 10.5″ 的 265 ppi 和 Kindle Voyage 的 300 ppi。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这一差距几乎无法察觉,但如果你看漫画时脸与屏幕贴贴,颗粒感就比较明显了。其他作者也提到过,文石的多种刷新模式和 DPI 调整让墨水屏体验非常出色。但没有背光让我的阅读场景比较受限,实际阅读效果基本取决于周边环境,我命由天不由我大抵如是。

开放系统的特别履职姿势

除了我独享的躺床上看漫画 Moment 外,文石 BOOX Note 还是一款新闻阅读利器。对于 Really Simple 的 RSS 格式来说,墨水屏不伤眼,不伤肾,轻便易携带,蹲坑好伴侣。得益于墨水屏的低功耗特性,我在写作时还会把它竖在桌边检视大纲、查阅资料等,相当好用。如果你倾向于开箱即用,文石 BOOX Note 与京东读书合作,提供类似 Kindle 的在线书城,京东 PLUS 会员还可以免费领取京东读书 VIP,借阅会员免费书籍。

当然,除了以上正经用法,Android 电纸书还有许多「骚」操作,例如改装成闹钟日历、智能音箱、离线下载服务器甚至外接显示器等。如果你的脑回路比较独特,还可以将它夹在实体书中作为书签、看 120 帧电影、做色盲测试等,可玩性相当高。

在这里,我也为大家推荐几款在墨水屏下表现出色的 Android 应用,希望能让你的电纸书更加好用。如果你不喜欢原生启动器,可以尝试专为墨水屏设计、支持更换图标还能看天气的 奶糖桌面;如果你不忘初心,Kindle微信读书AIReader 等都是优质选择;想了解天下事,不妨试试自带墨水屏模式的 RSS 阅读器 FeedMe;要预习 abandon,动画效果少、界面简洁的 墨墨背单词 在墨水屏下表现也相当出色。

无从评判的压感手写体验

差点忘了,文石 BOOX Note 的一大卖点是支持 4096 级压感的电磁笔,不过我对此不予置评,主要有以下原因:我的字很丑;我不会画画;我一般用 iPad Pro 记笔记;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入手不久,原装电磁笔就负气出走,至今未归,故而无从评测。

所以到底要不要买它呢

当年领到一个 136 块钱的红包,叠加活动价,最后以 1844 元入手文石 BOOX Note,性价比还不错。但你要问我是否推荐现在入手,我只能说还请三思,主要原因也有三点:

  1. 2018 年 3 月发布至今,BOOX Note 没有得到任何大版本更新,出厂 Android 6.0,至今坚守 6.0。这点我在此前的评测中已经提及,而随着时间推移,弊端也愈发显著,许多 App 只能使用旧版;

  1. 文石对系统的优化有些捉急,时常出现「XX 无响应」的弹框,甚至连自家的启动器 ContentBrowser 都可能崩溃,严重影响了正常使用。另一方面,BOOX Note 的系统还存在不少小 bug,续航也较为堪忧;

  1. 上个月,科大讯飞和掌阅都推出了彩色墨水屏设备,有理由相信下半年各品牌都会推出类似产品,现在显然不是购买电纸书的良机。而文石也在去年底发布了 BOOX Note 的继任机型,补齐了大部分短板,但其价格仍处于高位,不建议原价入手。

至于我自己,则在静候小米高级产品总监在知乎上疯狂暗示的,将在八月发布、采用 300 ppi、对标 Kindle Paperwhite 至 Oasis、让得到阅读器自叹弗如、可能还是彩色全面屏的新款多看电纸书,希望不会咕咕。

文石 BOOX Note 三日体验报告

7 June 2019 at 11:13

众所周知,Kindle 的主要功能是盖方便面,但由于我最近吃起了干拌面,原先的 Kindle Voyage 尺寸就有些不合适了。经过一番探寻,我决定买一部文石 BOOX Note 担此重任。在实际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想借本文谈谈它除了当泡面盖之外的功能体验。

你看这板子它又大又宽

与 Kindle Voyage 的 6 英寸小身板相比,文石 BOOX Note 10.3 英寸的三围着实有些巨大,也使得单手操控成了件难事。不过,更大的尺寸也意味着更优秀的 PDF 阅读体验,与 A5 纸张相仿的可视区域足以应对大部分文档浏览需求,不会因字号太小而纠结。

与 Kindle Voyage 对比

与我的 469 克的 10.5 英寸 iPad Pro 相比,文石 BOOX Note 的重量仅有 325 克,握持更轻松,躺床上举高高时也不用担心砸到脸会毁容。其厚度同样只有 6.8 毫米,在尺寸和重量间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平衡,符合其介于 iPad Pro 与 Kindle 之间的定位。

与 iPad Pro 10.5 对比

在外观方面,文石 BOOX Note 的屏幕并没有采用全贴合设计,也没有背光功能,关灯后就不要想着继续读书了。当然,以上两点可以用一分钱一分货安慰自己,但令本强迫症不满的是,底部 Type-C 接口居然不居中,怎么看怎么别扭,想自己动手把他掰过来。

逼死强迫症的接口位置

在硬件配置方面,文石 BOOX Note 采用了一块 1872×1404 分辨率的电子墨水屏,像素密度为 227 ppi,低于 iPad Pro 10.5 的 264 ppi 和 Kindle Voyage 的 300 ppi,显示效果略差。其运行内存为 2 GB,储存空间为 32 GB,不支持存储卡扩容,也只能说是堪堪够用。

细看还是有差距的

可能是最好用的漫画阅读器

除了阅读本地文件外,文石 BOOX Note 还自带了与京东读书合作的在线书城,对国内网络小说和出版文学覆盖还是比较全面的。再加上我开通 PLUS 会员时赠送的 VIP 畅读会员(现在已经不送了),不少热门书籍都可以免费阅读。可惜原装的精简版京东读书不支持筛选 VIP 免费书籍,还需要在手机上添加,体验较差。

书城

如果你不喜欢自带的书城,可以在应用商店中自行下载 Kindle App。与我的正牌 Kindle Voyage 相比,文石 BOOX Note 从尺寸上就赢得一局,大屏让阅读更舒适。但如果你的手比较小或希望塞进口袋随身携带,这也可能成为减分项。此外,在保持 Wi-Fi 开启的情况下,文石 BOOX Note 的耗电极快,基本是两三天一充的节奏,与动辄几周的 Kindle 相距甚远。

间歇开启 Wi-Fi 情况下的续航

在体验上,Android 版 Kindle 与原汁原味的 Kindle Voyage 并无太大差别,同样支持远程推送、X-Ray 等特性。在某些地方,Android App 甚至更为优秀,例如支持多种颜色标注(虽然在电子纸上看不出来)、夜间模式、分享至微信和微博等,完全满足我的阅读所需。

Android 版 Kindle 应用

不过,我买文石 BOOX Note 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看漫画:纸质太贵还不好买、iPad 太重又伤眼、手机和 Kindle 屏幕太小看不清。而 BOOX Note 就完美弥补了以上缺点:可以从网络下载资源、轻薄无频闪、屏幕比纸质漫画书还要大,再装个 B 漫,就成了全方位漫画利器。唯一遗憾的,就是 Neo Reader 不支持从右向左翻页,对日漫比较不友好。

大即是好

玩转第三方 App

由于采用的是定制版 Android 系统,文石 BOOX Note 支持安装第三方 App。在其自带的应用商店中,已经提供了多看、豆瓣、微信、掌阅、Kindle 等众多主流阅读 App,均针对电子墨水屏进行了优化。不过,这些 App 基本都不是最新版本,想紧跟时代,只能自己从官网安装了。

文石应用市场

除了上文提到的阅读 App 外,文石 BOOX Note 应用商店中还提供了 WPS Office、Pocket、欧路词典、百度网盘等第三方应用,活用它们,就能发掘出更多可能。例如用讯飞语音朗读书籍全文、用 WPS 浏览工作文档、用印象笔记和 OneNote 记录书摘、用百度网盘和坚果云同步云端文件等,Android 平板能干的,文石 BOOX Note 也可以。

应用列表

对于非应用商店安装的第三方 App,文石 BOOX Note 还提供了详尽的显示优化选项。例如增强对比度、调整 DPI、文本字体加粗和颜色加深、过滤浅色背景和动画效果等,让 App 在电子墨水屏上使用时更舒心。此外,你还可以从云端一键同步其他用户对第三方 App 的优化配置,省去自己操作的辛劳。

App 优化配置

PDF 阅读才是正经事

除了阅读漫画外,我购买文石 BOOX Note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浏览和批注 PDF 文档了,而在实际体验中,它也没有令我失望。由于大部分 PDF 都采用 A4 尺寸,文石特别开发了 PDF 一键裁边功能,将文档四周的留白删除,只保留文档主体,不浪费屏幕空间。

裁边前后对比

为了满足论文和教材的阅读需求,文石 BOOX Note 支持单文档双页展示、文档四栏拆分、多标签页快捷切换、智能留白、去水印、图片锐化、对齐方式设置等功能,可以快速打开超过 500 MB 的大型文档,并兼容 PDF、EPUB、MOBI、DOCX、HTML 等数十种文件格式,比索尼电子纸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阅读设置

读文档时,当然要顺手记录所思所想,而文石 BOOX Note 在这方面也做得十分到位。你可以拿起电磁笔,直接在书上圈点段落、绘制形状;也可以长按文字,设置高亮、划线等标注格式,在一处便捷管理,并将标注内嵌在文件内一并导出。此外,文石 BOOX Note 还支持对选中的文字快速查询词典、调用在线翻译、使用浏览器搜索等动作,功能全面。

查询释义

你甚至可以用电子纸画画

尽管电子墨水屏仅有黑白两色,但文石 BOOX Note 却配备了一支 Wacom 电磁笔,并支持 4096 级压感和五种笔迹色彩(虽然看不出来)。如果你是一名大触,可以试试用其内置的笔记应用勾勒骨架,之后再连接电脑上色,当作一块数位屏使用。

涂了个鸦

在手绘方面,文石 BOOX Note 也是比较认真的。为了弥补电子墨水屏天生的低刷新率缺陷,其支持 A2 刷新模式,降低残留拖影痕迹。其笔记界面支持绘制形状、套索旋转移动、插入文本,还可以更换背景为横线、方格、英文、五线谱、田字格、计划本等模板,练字写歌都靠它。

更换背景

此外,文石 BOOX Note 还可以识别手写文字,一键转换为可编辑文本,其支持中英日韩等 59 种语言,并能够搜索原笔迹。你所写的笔记都支持云端同步,并可以绑定印象笔记、OneNote、有道云笔记等第三方服务,还能一键分享至微信、微博等常用社交服务。

搜索手写笔迹

略拖后腿的操作系统

刚拿到手时,这部文石 BOOX Note 运行的还是 Neo Reader 2.0 版本,仅支持本地书库和不稳定的云推送,甚至无法有线连接电脑后传输文件,一时间只有退货的冲动。不过,我很快就收到了更新推送,升级至 3.0 版本,终于可以被电脑识别和使用 Wi-Fi 传书功能了。

Wi-Fi 传书

那么,我为什么要说系统是文石 BOOX Note 的短板呢?答案很简单,在 Android Q 都已亮相的 2019 年还使用着 Android 6.0 系统,且大版本升级似乎遥不可及。尽管你可以说我并不需要新系统的新功能,但这也意味着更差的 App 兼容性和稳定性,许多最新 App 都无法安装。在这一点上,小米生态链近期推出的墨案智能电子纸就要好很多。

系统版本

不过,文石 BOOX Note 的系统在许多小细节上都做得不错。例如支持悬浮球导航、自动冻结后台 App、智能休眠、书库中用标题代替文件名、扫描所有本地文件夹、更换锁屏图片等。你甚至可以从电脑导入音乐,在阅读的同时听一首喜欢的歌。(真的会有人用电子纸听歌么?)

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我对于文石 BOOX Note 还是比较满意的。如果你喜欢吃干拌面,或者希望用对眼部更友好的方式记笔记和涂鸦,不妨试试买一部电子纸;如果你只吃杯面,或者想随时专注阅读,Kindle 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你说我全都要,iPad 也许是最佳答案,还请诸君各取所需,享受阅读的乐趣。

AirPods 2 到手半个月,我的实际体验如何?

By: prin
8 September 2020 at 19:51

先说好,这不是安利文:我没有推荐任何人购买 AirPods 2 的意思。

这篇文章仅旨在向各位分享我入手 AirPods 2 后的真实使用体验,有吐槽也有真香。

数码圈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总有那么些人抢着当「厂商孝子」「精神股东」,批评一句产品好像要了他们的命似的(更好笑的是还会互相扣帽子),对此我实在是难以理解。反正我对数码产品的态度一直都是:喜欢就买,开心就好。

如果你恰巧在考虑是否要入手 AirPods 2,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剁手的缘由

其实直到几个月以前,我对 AirPods 一直都是不怎么感冒的。虽然 AirPods Pro 发布的那段时间各路数码圈 KOL 都在吹,但我也并没有什么感觉。一是手头没有苹果设备,买了也无法发挥其最大能力;第二,就是穷。

就算有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现在 AirPods 2 也要八百多好吗!AirPods Pro 更是要一千四百多,我一个穷逼大学生何德何能用这么贵的耳机!反正都是一万以下听个响,只有 QCY T1 和 Redmi AirDots 这种平民 TWS 耳机才是我的朋友呜呜呜。

然而,自从今年入手了 iPad Air 3 后(我买过最值的数码产品之一,以后有机会也会写一写),我却越来越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对 AirPods 种的草也越来越高。正好前段时间接的外包项目也小赚了一点……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终究还是败给了欲望,于拼夕夕购入了本文的主角 —— AirPods (第二代)

(¥839 分六期,一个月加手续费 ¥146,一天 ¥5,四舍五入就是不要钱)

airpods-2-unsplash

▲ 配图来自 Unsplash,懒得自己拍了,反正到处都有

在哪里买?

从近年的评论来看,在拼多多百亿补贴购买 AirPods 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关键词在什么值得买、V2EX、酷安等社区搜索,大部分都是安全下车的案例。当然这里要注意必须认准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商品,在其他地方买可能就变成并夕夕了。

另外一个比较靠谱且实惠的渠道是 Apple 官方的教育优惠。今年 Apple 的返校季活动是买 iPad/Mac 送 AirPods,合计起来性价比绝对是不输第三方的。当时看到教育优惠 ¥3701 就能买到 iPad Air 3 64G + AirPods 2 时,我也就只能安慰自己早买早享受了……

如果你只想要耳机,也可以去微博的 #iPad# 超话逛一逛,有很多买了平板的人在出耳机回血。AirPods 2 基本上 ¥800 左右就能收到,商量一下还可以刻字或者加钱上 Pro,就是对方靠不靠谱要自己斟酌了。

到手如何验机

最近的山寨 AirPods 完成度据说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包括开盖弹窗、反磁铰链(就是开盖以后把耳机盒横过来,盖子由于磁铁斥力不会自动合上)、电量显示、三码合一、改名、定位啥的都实现了,只能说华强北还是牛逼。

bilibili-fake-airpods

下面是一些现时点可用的鉴别真伪方法,供各位参考:

  1. 耳机连接上 iPhone/iPad 后,在「设置 > 通用 > 关于本机」中可以看到 AirPods 的序列号,检查其与包装盒、充电盒上盖上的序列号是否一致,以及序列号是否可以在 Apple 官网查询到;

  2. AirPods 2 和 AirPods Pro 都可以在戴耳机时直接呼叫 Siri。把 iPhone/iPad 放在房间里,自己走到一个比较远声音传不过去的地方,说一声「嘿,Siri」,Siri 会回复「嗯?」(我经常在煮面时喊 Siri 帮忙倒计时)

  3. AirPods 2 背部有个黑色长条形的开孔,起到类似音箱导相管的作用,堵住以后耳机声音会明显失去低频,很容易听出来。至于 Pro,毕竟正品有主动降噪,这是目前华强北还做不到的,应该更好区分。

都验证了一遍后,拼爹爹安全下车,可喜可贺。

要不要买 Apple Care+

没错,耳机也有 Apple Care+。简单来说,如果你花了 299 元买了 AC+,就可以享受为期两年的专家技术支持、额外硬件保修服务,以及最多两次的意外损坏保修服务。(每次事件收取 199 元,两只耳机带充电盒全坏了也收 199。而保外维修费用为 549 元一只)

299 都够再买一副普通耳机了……我这么小心的人,真的有必要吗?

众所周知,真无线蓝牙耳机是消耗品。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其内置的锂电池不可避免地会被损耗,而且 AirPods 的高集成度也使得电池更换十分困难(当然这可难不倒人民群众,现在淘宝上已经有 AirPods 换电池的服务了)。从其他用户实际体验来看,刚买来充满电可以使用五个小时的续航,使用两年后可能就只有两个小时不到了。

而如果你买了 AC+,那么在这两年内电池健康用到低于 80% 的话,可以免费更换。就算这两年内什么也没发生,到时候花个 199 直接换一副新耳机也未必不值。

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购买 AC+,敞开用就完事儿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AC+ 的服务范围不包括 AirPods 变成 AirPod 或变成 Air。

airpods-airpod-air

要不要买无线充电盒

你可能并不需要无线充电盒。

买之前我也在纠结,无线充电听起来很诱人,每天回来把耳机盒往那一放就行,不怕忘记充电。但我又一想,我手机又不支持无线充电,难道还要专门再买个无线充电器不成?可是,我下一部手机可能就有无线充电了呀……

纠结良久,最后我还是下单了有线充电盒的版本(主要拼多多百亿补贴也没有无线充电版本)。实际使用下来,我并没有发现有线充电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一天戴耳机五个小时左右的话,耳机盒基本可以做到三天一充,而且一小时就能充满。

当然,有钱人忽视就好,不就多加 300 嘛,不差那点钱。

音质

既然是耳机,音质肯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但我这里必须要说,听感是个很玄学的概念。不要全盘相信网上的信息,吹捧也好贬低也好,只有自己耳朵收货才是最靠谱的。

曾经我也很纠结于 AirPods 的音质,毕竟网上的评价都是清一色的「白开水」「音质差」「抬走」。要是买回来真的很难听怎么办,硬着头皮习惯就好?虽然我并不是什么金耳朵 HiFi 玩家,但地摊水平的音质肯定也是难以接受的。

还好,事实证明 AirPods 2 的音质并不烂。至少对我而言,是「耐听」的水平。

我主要听的音乐是 J-pop 和 Anisong,在使用 AirPods 2 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受到三频有明显的短板,乐器人声都挺好听,解析也足够到位。不过听纯音乐就比较拉胯了,总有种不太行的感觉,还比不上我的 AM800。

再说一遍,听感是非常个人的,如果真的很重视音质的话,买之前推荐先借别人的来试听一下。

album-hatsukoi-kumikyoku

降噪与佩戴舒适度

我购买 AirPods 2 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是半入耳式的耳机。

相比起入耳式耳机,半入耳式在佩戴舒适度上肯定是要领先一大截的。入耳式耳机我佩戴两个小时左右就得摘下来休息一下,不然耳朵堵得慌,而半入耳式可以戴一天也没什么异物感(当然也有部分人的耳朵戴不住 AirPods,我是没这个问题)。

虽然戴起来舒服了,但比起入耳式耳机,AirPods 2 可以说是一点降噪效果也没有。到了嘈杂的环境下,基本就是听个响。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算缺点,走在街上用入耳式耳机总有种不踏实的感觉,半入耳式相对还更安全一些。

所以在我看来,AirPods 和 AirPods Pro 是互补而非互相替代的关系,预算允许当然是双持最爽啦(非要我选其中一个的话,我会选 AirPods 而非 Pro)。

连接稳定性与延迟

这个可以说完全不用担心了,配合 Apple 自家的设备使用,连接质量和延迟在所有 TWS 耳机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实际体验下来,iPad 放在卧室里,人戴着耳机在家里到处乱走从来没出现过断连现象,这是我之前使用的 Redmi AirDots 完全比不了的。配合我的一加 6 手机会稍微逊色一点,隔两堵墙就不行了,但普通使用情况下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至于延迟,我是真的没想到 AirPods 2 竟然可以拿来打音游,惊了个呆。

ipad-airpods-2-bangdream

▲ 实测关闭 SE,判定调节 +2 左右打邦邦体验非常不错

多设备切换与兼容性

虽然我买了 AirPods,但其实我手头只有 iPad 一个果子家的设备,手机还是用的 Android。实际使用下来,AirPods 2 配合 Android 设备依然有着很 OK 的使用体验,包括开盖弹窗、电量显示、入耳检测、通话、轻点操作等功能都可以实现(有些需要配合第三方软件,我用的是 AndPods)。

airpods-android-compatibility

戴着耳机时可以在已配对的设备中无痛切换,爽到。

至于 Windows 嘛……能用是能用,但是一来 Windows 不支持蓝牙 AAC 音频编码,使用起来音质是可感知地明显下降了一截;二来 Windows 会抢连接:比如你当前正连着手机听音乐,一开电脑就自动给你连到电脑上去了,非常可恶。所以记得在 Windows 上使用完毕后顺手删除配对,不然真的烦人。

不足之处

说完优点说缺点。

首先,这玩意的光面外壳真的很容易刮花。如果平时经常放口袋里摩擦的话,过几个月可能外壳就惨不忍睹了。虽然有 AC+ 到时候可以换新,但磨花的外壳看着也不舒服啊是不是。所以不像手机随便裸奔,AirPods 还是推荐买个保护套。

第二,充电盒边缘容易吸附铁屑。虽然没有这位兄弟这么夸张,但日常使用中还是会脏,看着很不爽,清理起来还麻烦。怪不得某宝上还有卖内盖防尘贴的……

taobao-airpods-sticker

第三,做工差。真的很难想象 AirPods 这感人的接缝竟然是出自 Apple 之手,我他妈一两百块的耳机都没你这么大的接缝好吗!我手上这台充电盒的铰链还能轻微左右晃动,什么品控啊这都。

不过其他倒是真没啥了,不愧是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选手。

写在后面

除了 AirPods 系列,近几年各大厂商也推出了不少 TWS 耳机,比如广受好评的 Galaxy Buds,中低端市场无敌的 QCY,以及音质说第二没几个敢说第一的森海塞尔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可以说是选择的余地非常多了。

而我也是看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测评,最后选择了 AirPods 2。其他我不敢说,不过收到耳机这两个星期以来,我确实用得很快乐。从结果来看,这次的购物我十分满意。

以上就是我的真实体验,如果你正好在种草的话,不妨参考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