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404帖子】非常道guo|俄乌战争逻辑:当年日本武装攻占中国,不是“侵略”是“去军事化”?

2 September 2024 at 09:31

CDT编者按:目前原帖已经被删除。发布该帖的微博账号非常道guo目前处于禁言状态。

img

img

原帖截图
CDT 档案卡
标题:填入标题
作者:非常道guo
发表日期:2024.9.1
来源:微博
主题归类:俄乌战争
投稿人:HairDesign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900多天,在宋忠平、司马南、李莉等专家的评论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下,我明白了以下几个道理:
1:当年日本武装攻占中国,不是“侵略”是“去军事化”;
2:历史上俄罗斯侵占中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不是沒有道理的,人家需要一个战略缓冲地带";
3:当年中国军民奋起抗日是不应该的,白死了不少人!正确的做法是把东北、华北乃至半壁河山让给日本,然后坐下来进行“对话”和平解决爭端;
4.我今天才明白,中日战争中,美国不应该建立驼峰航线给中国军民运送武器弹药,不应该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这是在拱火。

吸引力法则并不是向宇宙许愿

By: Steven
13 December 2022 at 21:16

很多年前国内流行过一本书,叫做《秘密》。它试图贩卖的理念叫做「吸引力法则」:你想要什么,就得一直想着这个东西,不断增强你想要它的念头,持续地向宇宙发射你真心想要拥有它的信号,这样宇宙就会在多年后回应你,让你获得这个东西。比如:一座房子、一位爱人、一段功成名就的伟大故事、一些令人羡慕的社会名望和利益。简而言之,就是:你关注什么,就会吸引来什么。

我和筱烨当时也一起看过这本书。年少的我们虽然也觉得书里的推论有点扯,但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也会时不时地尝试「向宇宙发愿」。许愿嘛,就算没看过这些书,普通人也是会许愿的呀。想起来就许个愿,也没什么。但毕竟只是一种类似奇闻怪谈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依据,所以只是当作日常许愿的一种而已。

如今距离看这本书已经过去了约莫十年,再想想这件事,似乎也有别的看待角度。

一方面是我们近些年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学习内观,察觉自己的情绪、欲望、想法和对事物的反应。向内观照自己的目的是掌握自己,尽可能不被身为人的生理限制和外物束缚住,成为自己的主人。方法很简单,就是练习冥想。从观察呼吸开始,到提高对身体的觉知力,逐步过渡到可以看见自己的念头和情绪,进而推己及人,提高对他人的感知力,在各种繁杂的事务当中,尽可能保持平常心,平静地面对和处理事情。

简单来说,是训练自己的主观思维去短暂地接管部分默认神经网络。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们是在修佛。但不是那种一定要出家修行的学习,只是学习的方法是相似的,并且我们俩也一直对佛学有着很浓的兴趣,各自也有一些些佛缘。因此,这些年似乎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走向了一种被称为斯多葛主义的方向上:

独立个体、自然法、逻辑

另一方面,确实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家庭经济压力的共同作用,我们对外物的欲望愈发少了。对消费没有过多的兴趣,对拥有什么不再有强烈的执念,对愿望的诉求在收缩,不再那么经常地许愿了。就连昨天筱烨生日,也提前大半个月要求我不要买任何东西,不要准备任何礼物。既是无欲,也是真正的愿望暂时无力实现。

于是乎,我觉得「吸引力法则」这个观念可以切换成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

求诸外物是无止尽的黑洞,念想越强烈,心中的挣扎和不安就会越剧烈。反之,持续观照自己,越了解,就越平静和坚定,越能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获得一个强大但不争不执的心。这颗心会自然而然地发光,你能够处理好很多事情,也能吸引来诸多同样美好的事物,其中就包括你曾经许愿的东西。

我们可以说:近朱者赤;

也可以是:天助自助者。

但回到「吸引力法则」这个词上,吸引力一定是一组对照关系,是磁铁的两极,那么就不可能是「向宇宙许愿」这种只求索取的单向行为,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独立的个体,成为其中一极,有互动,才会有磁力线指向自己,吸引而来。

近两三年常常充当红娘的角色,给不少朋友、熟人介绍了业务或者合作关系,也促成了不少人成为朋友。今天又给我常去的咖啡店 coffee vendor 的老板 DY 介绍了两个设计师朋友,给他的新店开张和老店装修出谋划策。说来也是神奇,我过去从没有那么多的所谓「人脉」或者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然而随着这些年的专业内容写作与视频制作,慢慢地,这些人、事、物都开始向我聚拢而来。人和人之间组成的那张网,似乎正在缓缓拉开。

这一切,都不是我许愿或求来的。

还有 51 个月就是不惑之年,希望到那时,真的可以修成一颗不惑的心。

今晚下雨,咖啡师杠杠借我的一把伞

登月、国宝、逻辑

By: dimlau
23 May 2024 at 12:04

这阵子打开知乎首页,经常看到美国人到底有没有登过月的话题。我打开看了一圈,猛然发现,那些认为美国人登月造假的人,和我前段时间看到的那些坚决不相信自己收藏了赝品的人,想法一脉相承。

当然,可以怀疑一切,没准世界就是一团虚幻的烟云呢。但是如果相信某些事情是真的,那这些真,必然要求妳认可另一些事物——真之为真的必要条件。比如妳认可中国宣布的拍到了阿波罗计划在月球上留下遗迹的照片,这个照片为真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有遗迹,妳不能既相信拍到遗迹的照片为真,又坚持不存在遗迹。收藏爱好者们也是同样的问题,既相信自己的藏品是官窑出品,又完全无视官窑出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必然符合官窑记录在案的形制,所以才会出现那种抱着奇形怪状的臆造形制的器物硬说是官窑品的情况。

中国的学校教育里什么时候才会加入逻辑相关的知识内容呢?

fin.

偏见和缺陷是创作的灵药:人类和 Ai 有什么区别_3.ylog

By: Steven
16 May 2024 at 21:00

无论你对 Ai 秉持怎样的态度和观点,都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带去一些思维激荡的时刻。作为工业设计师,我认为,如果不时常忏悔,不为自己做的东西(无论是否在自己的意志下,通常都不在)对这个世界造成的影响抱有歉意,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误以为自己是夜神月的弥海砂。

这是一期需要配图食用的播客,从近期一组以「戏剧感」为创作目标的十二生肖聊起,关于 Ai 创作的评价和人类作品之间的区别,谈到如何在这个 AIGC 爆发的时代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创作者的骄傲和创作者的骄傲,是南辕北辙的两件事。

在这一期,你会听到:

—— 什么样的作品是有「人味儿」的?

——「偏见」和「缺陷」是艺术创作的灵药?

—— 为什么 Ai 会在创作领域疯狂爆发?

—— 现当代艺术常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抽象

—— 细节!什么是令人信服的细节?

—— 这些 Ai 正在拓宽我的眼界;

—— 人不能创造出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吗?

—— 设计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象,它是一种「劳作」;

—— 超人的诞生;

—— 超人的洞察和创新,与人类无关;

—— 能耗、模型与错觉;

—— 涌现、艺术与创新;

—— 马车夫的工作经验如何平移到汽车司机?

—— 选择 AIGC 工具的基本思路;

—— 向藻类致敬!

|相关图片|

—- 十二生肖系列中的兔、马、猴,完整图集和介绍 见链接

—-《城堡下的人群》(参考马列维奇的风格)

—- 毫无表达意图的随手测试图

—- 似是而非的剃须刀设计图

—- 汽车设计草图的测试

|相关阅读|

—- 十二生肖·Midjourney·戏剧角色设计

—- 描觀念 繪感受|超微型 AI 觀念畫展

—- 艺术可以糊弄,体力劳作也是高级智能

—- 表达的精度就是人类外延的尺度

—- 镜头的变幻就是故事

|登场人物|

苏志斌:工业设计师,智能硬件产品经理,《设以观复》作者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