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谈谈加密稳定币和它的投资机会

9 June 2025 at 00:00

stablecoin

加密货币中的稳定币这个概念其实很久了,USDT诞生于2014,超过10年了。只不过现在美国政府和香港政府极力拥抱它,大众便开始热议起它来了。

如果你曾经使用过USDT和USDC(前者相对不受监管,后者受美国政府监管),会发现它确实提高了支付效率——使用者不需要银行账号,没有中间商,只要有网络就行。降低了成本——费用极低,哪怕一笔几十亿的转账,它的gas费用(可理解为转账费)只需要几毛钱或者几块钱即可,要是不上公链的话,甚至都不需要费用(可理解为同一银行系统内部转账)。降本增效的东西怎么会没有市场?

目前,一些不方便使用美元支付的公司和个人在使用稳定币,比如灰产、黑产行业,据说好些做外贸的人就在使用USDT。还有众多不发达国家,它们有很多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直接使用稳定币,此外那些法定货币汇率贬值严峻的国家民众,也愿意使用USDT。即使这些使用群体,它的体量也已经巨大,流动性更是已经比肩Visa和Mastercard的支付量了。

如今美国政府如果立法支持稳定币,它的可靠性就更为可靠了,扫清了政策障碍,各大银行大机构都会跟进,毫无疑问它会更大程度上扩大稳定币的使用场景和人群,整个稳定币的体量也会变得更大。

这对美国有什么好处?按照稳定币的法律要求,每发行一枚稳定币,它的底层要求发行方都要有等量或超量的美元储备,这些储备一般会购买美国国债产生收益,这样来讲相当于美元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美元的发行体量也进一步增大,说得夸张一点,也就相当于可以凭空印出更多的美元,稳定币变成了美元的法定的影子货币。无利不起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美国政府支持拥抱稳定币有利于巩固美元的地位,而不是削弱。

对于加密货币来讲,一美元稳定币就是一美元法定货币,本身和法定美元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它不依赖于银行、以相对去中心化的方式流通、支付、和储藏价值(对于那些货币贬值厉害的国家而言),稳定币实际上拓宽和方便法币进入加密货币行业,因此对于比特币来讲,它存在潜在利好,长期来讲是让更多的法币进入到加密行业,这样有利于比特币的价格上涨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稳定币可以作为一个更好的支付工具。真正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好的东西,不需要你发红头文件去推广,它自然而然就会得到用户的支持和使用。

那么,其它国家发行自己国家相应的稳定币行不行?我认为没有太大的戏。稳定币的底层逻辑还是它相应国家的法定货币,相应国家的法定货如果不强,你发行相应的稳定币也不会有太多人使用。

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讲,关注稳定币本身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套利空间,因为它的币值跟法定货币一一对应。但是作为一个既新又不新的东西,美国政府如此重视它,它肯定是值得研究的。我们怎么从中发现投资机会呢?投资讲究的是趋势,你发现了这个趋势,可以看与它相关的哪些东西可以挖掘出价值?发现了金矿,未必要挖金矿。为了避免麻烦,这个问题就留给朋友们自己思考吧。

BTW 本文发布时,BTC的价格约为109000美元。

香港交易所HashKey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30 May 2025 at 00:00

HashKey

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HashKey近日被媒体报道,揭露其运营困境,甚至被批得一无是处:暴跌、裁员、现金流告急:HashKey陷入风暴中心……对此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凡事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享过。我身边就有朋友在使用HashKey,反馈体验其实还不错,不信你可以注册一个账户试试(HashKey注册链接)。

香港的独特优势在于背靠大陆,最大的市场潜力正是来自内地。虽然目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向大陆用户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就此消失。事实上,当前法币(尤其是人民币)与比特币之类的加密货币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看看那些基于人民币的OTC加密货币交易,动辄遭遇冻卡,甚至涉及违法犯罪。而通过香港合规交易所如HashKey,则可能打造出连接法币与加密货币的安全通道,毕竟人民币在大陆与香港之间的流通相对畅通。

目前已有少数人开始利用香港的加密服务为内地用户提供支持,实现加密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双向兑换。通过港币或美元进行合规跨境汇款,或以其他方式实现资金进出内地,这个需求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规模巨大。一部分人如我前面所说已直接使用香港服务,还有更多人则通过香港的代理渠道实现这一目的。

聪明的你可能已经想到:如果你拥有香港身份或HashKey交易权限,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套利管道,帮助无法使用香港交易所的内地用户间接实现法币与加密货币的流动,特别是人民币与加密货币的交易。虽然目前HashKey对这一需求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胜利证券就是利用HashKey作为底层来实现加密资产交易),但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块市场潜力会逐渐被发掘和利用。

乐观来看,若未来内地有条件放开香港交易所服务,带来的市场规模将不可估量。此外,随着香港合规稳定币的发展,或许能通过这一桥梁间接连接内地与加密货币市场。到那时,香港交易所将发挥出更大的枢纽作用。

说到底,HashKey虽然香港本土用户有限,境外其它国家用户也缺乏使用动机,但其真正的未来在于服务内地用户的刚需。即便当前真的面临困境(目前的报道有可能是竞争对手抹黑),HashKey仍有其存在价值。若能渡过眼前难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全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局面。

香港加密资产交易所的现状与未来

18 March 2025 at 00:00

HashKey

这两年关注香港金融比较多,比如HashKey长桥证券。我其实是HashKey的推荐大使,但数据表明通过我的推荐链接注册的人数不多,通过验证使用的几乎没有,比起通过我的长桥注册链接的朋友数量,HashKey似乎存在感不强。

其实,香港的另一家加密资产交易所OSL一直让我去实名验证,发了数不清次数的邮件催促我,但我根本不愿意去体验(它比HashKey规模小)……

难道我的感觉是错觉?香港的加密资产交易市场现状是不是真的不行?这是为什么?

HashKey作为香港最大的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一些香港证券公司甚至套壳使用它来交易加密资产,它每天的交易量非常小,通常BTC/USD交易对一天只有几百个BTC,香港的本位法币BTC/HKD交易对就更小了,一天甚至只有个位数的BTC交易量,多的时候也不过两位数。

比起Binance动辄上万个BTC的交易量,HashKey的交易深度完全不值一提,而事实上HashKey的交易体验非常好,完全支持法币的出入金,交易费用也不高,和Binance并无区别。

另一方面,香港的现货加密ETF资产交易量也不大,流动性较差,比起美国的也是不值一提,哪怕香港的ETH现货ETF已经实现质押收益(美国目前还没有实现)。

为什么没多少人去使用HashKey?其实原因不复杂。

香港本岛人口基数并不大,因此光靠香港本地人,用户数量自然不大,而且不少有钱的、年轻的香港人似乎去了其它国家。香港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人家完全可以使用欧美的交易所,或者Binance之类的交易所。欧美用户正常情况下有大把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为什么要来香港交易?除非为了避税。

更为关键的是,数量最为庞大也是最有需求的内地大陆人,鉴于目前的合规要求,不得使用香港的加密资产相关服务,包括HashKey和加密货币ETF交易。

虽然HashKey目前的交易量很小,但不排除它在未来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香港本身作为曾经的世界金融中心,如今极力拥抱加密资产,非常需要它来激活经济活力,推动香港发展为全球虚拟资产中心。而香港也能作为内地的一块试验田,在未来完成内地的一些想法,毕竟美国都把比特币作为国家战略储备了,其它国家不可能忽视它。

此外,还是有一些人群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需要使用香港的加密交易服务,比如,我们的确看到香港有些人背着成袋的资金去香港的找换店交易,也发现交易所的USDT/USD交易对远大于其它交易对。

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我们未来再来回看。

最新境外银行和券商开户的坏消息与好消息

19 November 2024 at 00:00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

出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那篇关于境外长桥券商开户教程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被要求删除了。

此外,OCBC关闭了中国大陆用户开户的通道,堵住了往新加坡券商出入金的口子,因为像新加坡长桥这类券商和香港不一样的地方是可以投资购买加密ETF资产这是一般的普通人能接触加密资产最方便最便捷的途径

与此对应,香港汇丰倒是为了抢这波潜在客户,汇丰香港支持大陆身份在内地在线开户了!汇丰APP在线申请即可,在通过后的90天内前往香港境内,通过汇丰APP在线激活即可,无需去线下支行网点了。但是激活必须人在香港,因为需要出入境记录。总体来说比之前方便多了,可以不必再跑网点排队预约。还没开通香港银行卡的朋友可以提上日程了。

与此配套,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可以分享给大家。长桥证券现在支持香港账户和新加坡账户之间互转资金(免手续费)。意味着长桥香港账户里的资金可以划转到新加坡长桥账户里——反之亦然,这样就解决了没有新加坡银行卡也能完成资金出入新加坡长桥账户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借助新加坡长桥账户投资加密ETF的难题。

土木坛子

具体操作非常简单,直接在长桥的APP里申请授权(见上图),等待审核通过即可完成,一个APP里申请两个账户系统,资金互相划转,利用不同的政策实现不同的投资行为。

好在目前去香港办理银行账户非常方便,有了香港银行账号后,再申请长桥香港和新加坡两地的证券账号即可。先办理拥有这些管道再说,免得将来政策变化生变。

长桥官方给土木坛子博客读者配置了一个渠道专属注册优惠,推荐码是:783XQW,专门的注册开户网页链接:

香港长桥:https://app.longbridgehk.com/ac/oa?account_channel=lb&channel=HB100006&invite-code=783XQW

新加坡长桥(可买数字加密货币ETF):https://activity.lbmkt.ing/pages/longbridge/7415/index.html?appid=longbridge&orgid=1&account_channel=lb&lang=zh-CN&channel=HB100006&invite-code=783XQW

渠道专属活动,注册后(注册时填写土木坛子渠道邀请码:783XQW)通常每个月都有丰厚福利奖励(长桥新加坡账号入资对应等值新币,奖励相应免佣等福利)。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你如果实在还有疑问(包括但不限于境外银行开户、券商账户开户等),可扫描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号( tumuhk ),请注明“美股”,我尽力解答你的相关问题。

土木坛子

最后插播一个小福利,能用的U卡不多了,VCard目前一切正常,博主提供福利一枚:VCard黑五圣诞狂欢盛大来袭!半价开卡尽享超值优惠!本次活动将为土木坛子的读者提供10个VCard半价开卡名额,让更多粉丝能够以超值价格拥有专属VCard,享受购物狂欢!

  • 活动时间:2024年11月11日 – 2024年12月25日
  • 参与方式:读者加微信( tumuhk ),注明需要VCard福利,先到先得,每人限一次机会。

VCard注册安装推荐链接(邀请码110316):https://webapp.51vcard.com/#InviteRegisterPage?inviteCode=110316

香港汇丰银行借记卡申请试用经验

3 November 2024 at 00:00

HSBC HK Debit Card
之前分享过中国银行香港万事达借记卡(扣账卡),没想到很多朋友对这类信息很感兴趣。这次分享一下与之对应的汇丰银行香港万事达借记卡。

我申请中银借记卡时,顺手就在香港汇丰银行APP里申请了它的万事达借记卡。几天时间后的周末收到了通过EMS邮寄过来的实体卡,一顿操作就绑定到了我的微信和支付宝上。使用下来,我觉得它和中银的卡有所区别。以下是汇丰香港官网对此卡的简单优点介绍:

  • 轻松使用全球主要货币:一卡在手,即可用12种主要货币消费及提取现金。我们会从您的汇丰综合理财账户中相应的货币账户直接扣款。12种货币包括港元、美元、英镑、日元、人民币、欧元、泰铢、澳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加拿大元及瑞士法郎。其他货币的消费,则根据现行汇率以港元结算。
  • 所有消费免收手续费:无论您是在商店还是网上购物,我们都不会向您收取任何本地或海外交易费用。
  • 全球各地免费提款:在全球汇丰自动柜员机提取现金,手续费全免。
  • 签账可享现金回赠:所有合资格签账免收外币交易费,更可享0.4%现金回赠。
  • 为挚爱申请附属借记卡:与至亲一同享受一卡多币及零手续费的便利。

可以看出,汇丰和中银这家银行相同的是都是万事达借记卡,都是和各自储蓄账户关联,透过万事达网络可以在境内消费和提现人民币,免收外币交易费、不占国人外汇额度。这里主要说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异。

汇丰申请后很快邮寄实体卡(APP中也可以查看到卡号信息),中银在APP中第一时间申请到了虚拟卡的账号,与虚拟卡信息一致的中银实体借记卡邮寄速度没有汇丰快。收到汇丰实体卡后,直接在APP上激活,然后拨打APP上的电话设置卡密码。

汇丰的借记卡也有消费现金返现,力度是千分之四,和中银是千分之五区别不大。汇丰的港币与人民币汇率和中银几乎一致,和市场中间价几乎持平。

实际使用中,汇丰借记卡在境内使用有一个巨大“BUG”。汇丰采用了欧洲银行通行的安全验证方法,它在支付的时候偶尔会使用网页启动APP二次确认,但此网页需要科学上网手段才能访问,一般情况下内地会因连不上网页导致支付失败。

相比之下,中银借记卡没有采用上述验证手段,因此不会遇到这种因特殊国情导致的问题,也许这就是中资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更符合国情一些?

但汇丰有一个“致命”好处,它的借记卡可以在全球汇丰ATM柜员机上免费提取现金,真的像一台提款机。中银的借记卡也可以提现,但每次有50元手续费。

此外,两家银行的借记卡都支持申请附属卡,但汇丰只支持附属卡主使用护照作为身份证件,中银则除了护照之外,还可以使用身份证和港澳通行证的组合来申请附属卡。

总体而言,我觉得如果你拥有上述两家银行的香港账户,趁现在开放时机两家的万事达借记卡都去申请,卡的有效期长达10年,且不要年费。拿汇丰的借记卡在境内提现,中银的借记卡国内日常小额支付,组合起来更好用。

中国银行香港扣账卡申请试用经验

1 November 2024 at 00:00

中国银行香港万事达卡扣账卡

由于某些原因,我的中国银行香港银行卡里有一点港币,之前是直接通过中银快汇汇到内地的中国银行账户后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

最近直接在中国银行香港APP里申请了它的万事达扣账卡(支持附属卡),操作路径:APP里“选单”、“账户”、“申请扣账卡”,简单操作后,两个工作日就获批准通过,直接获得虚拟卡的账号、CVV码和有效日期,之后还可申请邮寄实体卡。

中银香港的扣账卡其实就是借记卡Debit Card,因此很好申请——相比之下信用卡难以申请通过,但它由于是和信用卡一样的16位万事达卡号,相当于是没有额度直接使用银行账户余额的准信用卡(但不是信用卡),所以可以很方便地绑定内地微信支付、支付宝、苹果支付、Google支付后在内地消费使用。

绑定后在国内消费人民币很方便,速度很快,有即时短信和邮件提醒,汇率算下来和市场上的汇率几乎一致,直接在账户余额中扣除,并且还有0.5%的消费现金奖励,虽然不多,但好过没有。

和其它境外信用卡、借记卡相比,中银香港的扣账卡除了汇率公平、无年费、消费不占外汇额度外,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任何额外的汇率转换费之类的费用,像香港众安VISA卡、新加坡OCBC的VISA卡、英国运通信用卡都明确有1.95-2.95%不等的外币转换费。

唯一的美中不足,每次微信、支付宝消费额度超过200元时,需要支付3%的手续费,200以内的小额消费免手续费。中银香港扣账卡默认每天消费额度是50000等值港币,取现额度30000等值港币——但在内地取现每次有50元手续费,额度支持自行APP修改。

香港汇丰银行也支持万事达借记卡实体卡申请(无虚拟卡),在全球汇丰银行提取现金不需要手续费,我还没有申请,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申请试用。

和我需要在境内消费外币相反,有些朋友需要绑定境外一些支付场景——比如OpenAI之类的每月订阅服务费,当国内信用卡不被支持时,中银香港借记卡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的建议是趁现在开放申请,先申请为快吧,免得未来说不定就关上大门不让申请了。

香港存款利率高达10%是真的吗?

27 July 2024 at 00:00

money

因内地这些年的存款利率越来越低,而年轻的朋友越来越喜欢存款,于是偶尔有朋友或者文章提到香港那边的存款利率很高,有的高达10%,简直不敢想象。为什么这样的好事我没有碰到?

实际上情况是这样的吗?美国因这些年的加息导致目前存款贷款利率比较高,本文写作的今天,美联储的贷款基准利率大概是5.50%,美国财政部的国债收益率2个月期的年化收益率确实高达5.369%。

香港因为其资本自由,港元与美元采用固定汇率制度:通常1美元兑换7.8港元左右,因此,理论上香港的存款利率高自然就理所当然了。

我在众安、中银香港、汇丰银行的APP上认真查看了一下,存款利率实际上很低,低到不到年化利率1%,比我们内地好不到哪里去。那些鼓吹存款利率达到5%甚至10%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种收益率也不是没有,而是众银行的营销策略,也就是说给一个很短期的高利率产品,比如你存一周的周期存款,这一周的年化利率可以给到你10%以上,但由于时间短,其实利息也没有多少。像众安银行经常发利率优惠券,变相把短期利率内加到6%甚至更高。

对于银行来说,这样的高存款利率基本上就是一个营销口号,不明真相的人们把这个信息片面理解成存款利率高达10%,心存鬼胎的自媒体为了流量,更是不断加强传播这种片面的信息。

既然美国国债的收益可以高达5%左右,理论上在香港这样的自由市场也可以获得这么高的年化收益率,只是它就不能是银行存款这样的产品了。

我发现,通过香港银行或者证券商的渠道,可以购买美元或者港元货币基金,收益率基本上能达到年化5%以上,因为它基本上是和美国国债挂钩,所以它的利润来源合理,基金风险也极小,当然,它是基金产品,理论上不能说和存款那样完全没有风险。

比如众安银行APP里就有货币基金购买服务,免佣金,只收一个极低的管理费,美元货币基金是5.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港元基金也可以,年化利率低一点,接近5%。当然通过像长桥这样的券商购买货币基金费用和收益也类似。

在我看来,这种年头风险极低但年化收益率能高达5%的事情,也算是相当不错了。不过,下半年美国大概率要降息,收益率也大概率会多少下降了。

因此,香港存款利率高达10%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真也是假,但你至少不会被这种信息带偏了。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赚钱的事情要趁早

25 July 2024 at 00:00

趁早

上午去中国银行一问,才知道我的银行卡被限额每天5000块。要提高限额的话,需要我拿一堆资料申请,银行再看我的资金流水再决定。问题是我因为限额,一直没怎么使用这张银行卡,于是一下子陷入了鸡与蛋的死循环了。气得我直接劝告银行工作人员:你们赶紧找个其它的工作吧,银行业这样子下去,你们是没有希望的。

我其实一直都觉得银行不靠谱感,直接说就是三个字:不信任。前几天查阅资料,居然发现“历史上,咱们曾经发生过四次冻结银行存款的事情”

今天再去搜索这篇文章时,好几个链接已经无法查看,想想都有点不淡定了。看来读文章也得趁早,晚了就看不到了。还好我没什么存款,拥有的是银行负债,贫穷是我的保护伞。

新闻说贷款LPR利率下降了,明年房贷估计能少交一点钱,感谢国家关心我这样的房奴一族。贷款利率下降后,存款利率也得下降,不然银行吃什么?

最新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化利率为1.8%,进入了2时代。记得几年前大额存单是3.99%的年化利率。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看来假如有存款,也得趁早存进去锁定利率收益。还好我没有存款可存,也就没有遗憾了。

近日收到券商长桥通知,马上新加坡长桥开户的条件之一是存量用户,或者就是海外生活工作的人。

何谓存量用户,即2024年6月1日前已经拥有其它海外券商账户才能开通新的券商账户,国人不是存量用户的话那就需要你肉身在境外,比如跑一趟香港。

6月1日前没有在其它境外券商开过户的话,就不能随意再开其它新的新加坡账户了(其它地区未知),看来开户也得趁早。

好消息是,目前还有办法,我似乎找到了系统的BUG,暂时还可以低成本解决上面的开户新规,有需要的有缘人加我微信: tumuhk (注明新加坡),这种信息差只能私聊。

只是不知道这要求国人存量用户开户的背后逻辑是什么,也许资金只能在境内玩?也说不定将来国人完全不能境外开户了,彻底“保护”好大家的资金不被境外资本赚走,肉烂在锅里也好过被别人吃了。

机会的大门不会永远敞开,看来开个玩美股的境外证券账户也得趁早。为什么是新加坡券商?因为新加坡OCBC银行非常方便线上开户,再配合新加坡券商账户,可以自由地玩转美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