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世界读书日

By: 河石子
23 April 2024 at 21:44

【看看你读书达标了吗?#重庆成年居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2本#】4月17日上午,重庆解放碑,2024巴渝书市在十字金街正式开幕。开幕式上,《重庆市2023年全民阅读指数评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重庆市成年居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2本,电子图书5.3本,听有声书3.6本,平均阅读量为4.76本。成年居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为39.8分钟,较2021年增长1.8分钟。重庆市青少年群体日均课外阅读时间33.71分钟。重庆青少年最爱的三本书分别是《稻草人》《昆虫记》《小王子》。#2023年你读了几本书#?

这是微博前两天给我推送的消息,随手将其记录在了记事本里,感觉我可以就这个话题说点什么,今天据说是“世界读书日”(准确的说 4 月 23 日应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正好可以就这个话题聊一聊。

虽然不知道微博推送的这个统计数据是怎么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便身边有人看书都是通过手机看书软件或者听书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且很少听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讨论读书的话题。

大约十年前我还是很喜欢读书的,为此博客甚至还有一个分类叫作“阅读与光影”,目的就是为了来记录自己认真阅读过的书,到现在这个分类不知道已经荒废了多久了。

前些年通过订阅中国移动和中信出版社合作的咪咕中信悦读会员,每个月 48 元的话费有一张兑书券以及全场正版电子书免费读,但现实就是电子书一本都没读完过,纸质书虽然每个月都在兑换,都积攒了两个小书架了,大多数大现在连塑料薄膜都没有撕掉就放书架上吃灰了。

现在总是为自己没有读书找来各种的借口,平时不管是看长视频短视频都有时间,但就是找不出读书的时间。许久不读书的坏处就是现在博客都不会写了,甚至不能用一段文笔通顺的话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

2017 年 1 月 18 日的时候在 iPhone 的备忘录里写下了 “书店之死”的标题,并且理了个提纲想聊聊书店逐渐消亡的事情,因为当时看到镇上的新华书店变成了一个卖铁锅的铺子,除此之外还有两三个旧书店也早已物是人非,为什么我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们小镇只有一条街,而且是从小生活的地方。

后来到县上学的时候城里有一个大大的新华书店,还有一个位于大同街的“大同书店”,其它的小的旧书店还有不少。后来新华书店渐渐的开始卖学习机,音乐CD之类的,等我上大学第一个暑假回县里的时候新华书店已经改造成了一个大型的商场了,唯一能证明新华书店存在过的痕迹就只剩下一个叫新华书店的公交站名了。

余华书中文革结束后要凭书票通宵排队购书的情景是无法再现了,现在排队都是为了电子产品为了自己的爱豆。

以上,争取 2024 读书数量超过重庆人的平均数。

《褚时健传》:他做错了什么?

21 June 2025 at 00:00

褚时健

我不吸烟,对烟草行业不知情,读完《褚时健传》这本书后,我对这个行业才算有了一点了解。这本传记比较完整记录了褚时健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历程。这本书有五百多页,对于一位活到90多岁的名人来说,用这么些篇幅来记录他的生平,并不算多。

我刚开始甚至不认识他的姓氏:褚。读完后我有一个整体感悟:一个人的一生,命运与时代有很大的联系,命运脱离不开时代这个大背景。褚时健无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和牵绊。

他在新中国成立前生于云南边境华宁县的一个小村庄矣则村,他的事业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云南。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农村少年,小时候和其他小孩子没什么两样,家里孩子多,作为老大的他,平时上学、抓鱼,干农活。家境贫寒、父亲去世,他不得不早早承担起家庭的主要责任。

一个人的优秀,从小事中就能看出来。比如说他在家里酿酒时,就比别人更动脑筋。他发现温度决定酿酒酵母的生长,于是他通过控制温度的方法,提高了酒的产量,小小年纪,酿酒产量就是比村里的人高。从这里便能看出他一生大概率会有所成就。这让我体会到,做事情要动脑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就代表着有多少先进的生产力。

对褚时健来说,他一生中很重大的一个转折,是他的堂哥从省城昆明回来劝他要继续读书。他最终得到母亲的支持,离开家乡去省城读书,这使他终于走出了出生地,像我这种普通人家,如果不是求学,基本上是走不出自己的出生地的。他的堂哥可以说是他的贵人,当然他的堂哥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当年就算是地级市的状元了,万里挑一都不为过。

到了省城以后,在学校表现优异的褚时健,在建国前成为一名游击队员。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选择的队伍在后来看是非常正确的,他跟对了党和政府。命运之神再一次垂青他,他没有牺牲在战场,而他的家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战火中死了好几位亲人。

作为一位根正苗红的老革命,解放后他自然算是革命功臣。在早期革命工作中,不论是征粮还是其他事务,他都兢兢业业,干得风生水起。但风暴终究会来打破平静。或许在工作中有过失,留下了被人抓住的“辫子”。在反右时期,他还是被划为右派。

被划为右派后,褚时健跌入了人生谷底。在红光农场改造时,他甚至看不到人生希望。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命运就是这样,到了谷底或许就有转机出现。他调到了糖厂当副厂长。当时虽说大家都在搞意识形态的革命,并不真在乎生产。但世界总需要一些实干的人。褚时健从原料到技术,不断进行改造,在有限的资源下,活生生把糖厂的生产水平提升上来了,这一系列过程,锻炼了他对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对团队的管理能力。

我个人认为他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实事求是。比如在糖厂,他着力改善职工福利,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自然也就打心底拥护他的领导,无论哪种意识形态,谁不愿意让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呢?他甚至开动脑筋,把糖厂的甘蔗渣拿来造纸,实实在在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成果。

褚时健人生真正的巅峰,是他离开糖厂后进入玉溪卷烟厂。烟草行业本身就是垄断行业,更是暴利行业,我认为,相对而言,理论上比糖厂就更容易干出事业,就像赚钱就要离钱最近的行业才能相对容易赚到钱。

虽然对于烟草行业很陌生,但万法不离其宗。褚时健改革了玉溪卷烟厂的生产水平,提升了该厂的烟草质量和品牌。他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提高了农民的烟叶种植水平,串换到了难得的辅料,提升了职工薪水和福利,总之把整个玉溪卷烟厂推进到全国前列,甚至走向了世界。从烟叶质量、生产制度、生产设备、成本控制和烟草专卖等各方面,都做得极好。

我回想起90年代看电视时那句久久不能忘记的广告:山高人为峰,红塔集团!它就是玉溪卷烟厂基础上形成的红塔集团,我才想起当年在广东销售但不知来源的阿诗玛香烟原来也是由它生产出来和。红塔集团后来还探索了海外发展,投资能源、交通,甚至涉及金融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战绩。

正如《易经》所言:亢龙有悔。人生到了巅峰,也就意味着可能即将到来的下坡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激流勇退?

盛久必衰。褚时健的人生亦不例外。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很难说他到底错在何处。作为一个大型国企的领导、改革先锋,他贪了多少钱,我个人觉得很难用对错来评判,他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正如国家所言,“功不抵过、过不掩功”,他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制裁,他自己也承认了贪污事实,且放弃上诉。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到的打击也极为沉重:妻子被抓,女儿死于狱中,自己被监视居住失去人身自由,再到最后定罪入狱。

60多岁的褚时健再次跌入人生谷底。但人们并没有抛弃他,在狱中甚至不少人给他零花钱,出狱时据说累计上百万元——那是2000年左右,但他只是扔在狱中的图书馆里。有关部门也算对他法外开恩:服刑时可以在监狱三公里范围内随意活动,他被安排在监狱图书馆做管理员。服刑两年后,他便因病保外就医,从某种意义上,这相当于释放了。

从监狱出来后,总想找点事情做的褚时健,不能也无心再从事烟草行业的工作,曾经的一代烟王回到老家山上种水果——从湖南引进的“冰糖橙”,利用云南的气候种植出更好的品质。对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白手起家种橙子,利用业已成气候的互联网,把自己种植的橙子做成了知名品牌“褚橙”,一度成为一种励志的精神文化品牌,这确实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有志者事竟成。

直到去世前,他都坚持在他的果园亲力亲为。从生产技术、公司制度,再到销售和危机处理,他采用年轻时取得的智慧从容应对。这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所遇到的困难和波折,都一一克服了,也给他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农业基本盘。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褚时健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是固执。比如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两年,他自己控制自己的饮食,固执地不摄入蛋白质,导致免疫力极度下降,可能因此而没能活到百岁。如果他当时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合理摄取营养,也许真的可以活到百岁。只是那样活到一百岁的他可能就不是褚时健了。

纵观褚时健的整个一生,他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多起多伏,做出了那么多超出常人的事业,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我始终认为,往往是时势造英雄,很少英雄造时势。褚时健出生于改革开放前,经历过跌宕起伏的90多年人生,与他取得的成就相比,他所承受的苦难与折磨,我在书中难以切身体会。想到这里,我脑海里就回想起长者的那句金玉良言: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我拥有的只有我的死亡

By: dimlau
8 February 2025 at 12:30

今年第一篇博客提到,定格咖啡馆搞读书活动,每月共读一本书,读完的朋友可以到定格咖啡馆免费喝一杯咖啡——不是比赛领奖品,而是以咖会友。一月份我们共读的是《斐多》,是《柏拉图对话集》的一个篇章。我是笨人,读书也只是闲暇娱乐,所以很少反复读一本书。但是写人赴死的书,却经常打动我,让我想反复读。《斐多》写的是苏格拉底临死前的一些对话,我也读了好几遍了。

亲友们愿意为他花钱买命,愿意帮他逃亡,为什么苏格拉底非要接受不公正的审判,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因为他认为如果违背自己曾经教导他人去遵循的原则,活下去又如何自洽呢?别人或许可以自欺欺人,而他却是认为「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的人啊。

从三是单数这个概念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热与冷的概念、冰与火的实例,苏格拉底带着我们推导出了灵魂不灭这个结论。《斐多篇》里的这段论证着实让我热血沸腾,十分想要推荐所有人一起阅读和辩论。读罢妳或许还会有所质疑,尽管提出来,希望苏格拉底不灭的灵魂在某处能够听到,和妳一起继续论证——这正是他所追求的,他说:「一个人最坏的毛病就是厌恶论证……我并不热衷于是自己所说的话在听众心中显得真实……那是次要的事,主要的是(通过辩论)使我自己相信它」 1

苏格拉底真的不怕死亡吗?我不敢揣测,但他临终的论证,请求朋友加倍地提出质疑,并且在最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类似高维度时空的,灵魂将要去的,更好的所在,这些都让我忍不住流泪。我们有时会说,为了某些信念愿意付出一切。其实我们所拥有的,归根到底只有自己的死亡,而苏格拉底付出了他的所有,我愿追随他。


  1. 章节编号 89D、91A。 ↩︎

fin.

纸质书

By: dimlau
24 January 2025 at 18:43

读一本纸质书的大部分时间,心情都是愉悦的,能轻易看到自己的进度——离读完并不遥远;已经读了这么多了。被已知内容引领向未知内容的悸动中,种种反馈都是好的。但是读到末了,眼看着剩下的越来越薄,意犹未尽,担心结束得仓促,安慰自己「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时的那种忧伤,随着每次翻页,越来越深。合上封底,翻来覆去再把书本反复打量。这种实感,读电子书体会不到。

fin.

为什么读书

By: dimlau
1 January 2025 at 21:10

咖啡馆历来会在开年做些活动,今年是搞鼓励大家多阅读的活动。活动开始之前感觉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读书、为什么一个咖啡馆要做读书活动。

能讲出许多读书的好处,比如说从书中接触未知进而去了解未知,又比如在有限的生命里感受无限……我因阅读受益,但我不喜欢这个逻辑——为了好处而读书。读书不为什么,可以读就去读。非要按照这个句式回答的话,那么读书就是为了不去做明知不好的事。刷短视频妳知道不好,为什么不用那个时间来读书呢?颓丧着自怨自艾妳觉得不好,为什么不把那个功夫用在读书上呢?我们这里不是讨论什么事好或不好,只是说,妳觉得不好的事情,就可以不去做。读书正好可以填补那些空出来的时间。明知不好却无法止步,这是我最无法接受的说辞,其后往往还会跟着「人总要吃饭」之类的废话。NO!NO!认为错的事就不要去做,这是基本,然后才有资格谈尽力去做对的事——妳认为错的就不做,这本该简单,所以追求真理,在行动之前就有何为真理这个问题需要仔细探究,所以显然是更难的事业。

扯远了。我从来没有野心或信心改变世界。但另一方面我始终坚信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影响周遭。于是就希望组织简单的小游戏、小活动,能对那些尚在迟疑的朋友有些鼓舞作用。读书活动当然就是其中之一。

fin.

夜晚的潜水艇

By: dimlau
30 December 2024 at 21:16
题图

首先是被陈春成的想象力吸引住了。小时候我也是会对着阳光下的灰尘发呆的小孩,多久没有那样自顾自地幻想了呢?想象力当然是会退化的,即便刻意凝视灰尘发呆,也会发现,再也没法长时间地专注于构建一个每粒灰尘皆为星球的宇宙了。

但是——不排除是因为羡慕嫉妒作者的想象力才会这样觉得——他偷懒了,肆意挥洒想象力已经足以折服读者,所以就少了些让人感觉到辛苦的、笨拙的、真实的东西。绚丽的想象力构建出另一场更动人心弦、更跌宕起伏的邂逅,却始终没能渗透进王子和公主平淡的婚后生活里去。甚至在某些篇幅妳会感觉作者把想象力用在了为接受按部就班找理由,而我这个挑刺儿的读者,总还是期待着看到平凡日常里开出的花。

尽管如此,让我评分的话:5/5。为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喝彩,为全情投入的感受干杯;这样我们就不会永远活在遏制感受、抹杀灵感、限制自由的世界里。

fin.

夜晚的潜水艇

By: dimlau
30 December 2024 at 21:16
题图

首先是被陈春成的想象力吸引住了。小时候我也是会对着阳光下的灰尘发呆的小孩,多久没有那样自顾自地幻想了呢?想象力当然是会退化的,即便刻意凝视灰尘发呆,也会发现,再也没法长时间地专注于构建一个每粒灰尘皆为星球的宇宙了。

但是——不排除是因为羡慕嫉妒作者的想象力才会这样觉得——他偷懒了,肆意挥洒想象力已经足以折服读者,所以就少了些让人感觉到辛苦的、笨拙的、真实的东西。绚丽的想象力构建出另一场更动人心弦、更跌宕起伏的邂逅,却始终没能渗透进王子和公主平淡的婚后生活里去。甚至在某些篇幅妳会感觉作者把想象力用在了为接受按部就班找理由,而我这个挑刺儿的读者,总还是期待着看到平凡日常里开出的花。

尽管如此,让我评分的话:5/5。为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喝彩,为全情投入的感受干杯;这样我们就不会永远活在遏制感受、抹杀灵感、限制自由的世界里。

fin.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杠铃策略

By: Steven
23 April 2024 at 00:01

「杠铃策略」是一种投资思路,它主张同时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和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避免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等投资类项目,通过这样的组合来实现收益的平衡与稳健增长。它鼓励我们一边冒险一边保守,以下是这种策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不要每天早上都喝咖啡,这会让你过度依赖咖啡因,长期处于高兴奋状态会影响效率。应该避免平时一直喝咖啡,留到周末尽情喝,用它把有趣的事情变得更有趣。

📖 不要读那些含糊不清的科学书籍,而是读纯粹好玩的书(比如奇幻、科幻、漫画等)或者真正深入的科学书籍(教科书和综述论文)。

🧑‍🤝‍🧑 不要总交一些「还行」的朋友,而是通过聚会和互联网快速结识成百上千的人,然后找出一小群或几个跟你非常合得来的人,经常见面或聊天。

💻 不要一边写文章一边修改,这样太累了。可以一天写五六篇随笔,随时记录想法,然后在一周内逐渐合并修改成一篇好文章。这样,你的创作冲动就不会被心中的批评家扼杀,同时你内心的批评家也能确保你的写作质量。

💼 别用业余时间做些无聊的项目,尝试一段时间内同时做几份工作,然后用赚的钱去实现一些大胆的计划,比如创业、成为独立研究员等。

🧘 别只是每天用零碎时间冥想,不如每年集中花十天冥想,这样会更快地提升心灵,其他时间尽管随意生活。

📱 不要只是在上厕所的时候随手刷刷交友软件,不如花一个周末好好完善你的资料,然后尽可能多地和不同的人交流,这样你就有更多的可能性找到合适的伴侣。

📚 不要每天都读一章书,而是每几个月花两三周时间集中阅读,那时你可以一天读一本,然后用空闲时间思考书中的内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收获会更多。

💬 也别每周读一本书,而是多花点时间写书评,阐释它的主要观点,思考书中的内容,试图与作者的思想进行辩论。通过查找有关主题的更多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思考。

源一:Examples of barbell strategies

源二:Barbell Investment Strategy

配图:SUiTHiNK by Midjourney

翻译:ChatGPT 3.5

润色:SUiTHiNK

兔走临龙,也不能完全不立 Flag 对吧?

By: Steven
20 February 2024 at 02:29

去年,还是完成了一些事情的。

比如,一向不太愿意接商单的我,放开态度接品牌的约稿合作了。之前那么多年都几乎不接,从 2021 年开始松口,接了六个项目。前年和去年因为经济上的缺口,开始增加合作的次数。2022 年依然保持着全年六个的节奏,算是勉强平了缺口吧。去年为了把人情借款全部还清,为了续上小柒在舞蹈上的课时费,为了置换一些家里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破破烂烂的大家电,接单数量一下子翻了一倍,总共接了十三个项目。链接汇总如下:

包括 2022 年的六个项目(OPPO Find X5 文章 / 视频索尼 SONY LinkBuds方太集成烹饪中心TCL Q10 冰箱OPPO Find N2vivo X90)在内,我基本上做到了最开始对自己的要求:不写违背内心的东西,借商单的机会夹带一些面向大众的设计科普,并倡导一些自己相信的理念。在索尼的项目上,我还借机做了一期《设以观复》和两条简短的分析视频(包装设计 / 形态生成逻辑)。虽然这三期视频都不是索尼要求做的,但我自己有很多话想说,也就花心思做了出来。

我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是不怎么看这些商单的文章的,或者看了也不会信,觉得你都是吹牛拍马屁的东西。但这些事情你左右不了别人怎么想,只能是约束自己,但求一个问心无愧就好。有时候筱烨会觉得,我花了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去做的一篇文章,反反复复斟酌表达的字句,认认真真拍的样张和产品照,得不到应有的流量和反馈,很替我感到不值。可这是无法控制的事情,平台的发展变化和人的流动是我左右不了的,文章和视频的用心程度与流量本来也不是必然的关联,一款产品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是大家乐意看的,但只要有人在这里驻足停留过,感受到我的诚意,觉得有一点点启发,哪怕就一两个人,这点星火之光传递出去了,就值得我写。

直到前两天,还有一些偶遇的观众在视频下留言,说你这个分析给了我很多启发,太棒太好了,结果一看,发现是两三年前的,顿时觉得相见恨晚!我觉得,这种肯定虽然来得迟了一些,但他们确确实实看见我了,看懂我在说的,理解了这些需要想一想才明白的事情,那我就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虽然就算没有这些我也会继续做,因为输出内容本身就是自我构建的一部分,一切创作都是自传性质的,所以我不会停下来。

以上是其一。

其二,把家里的三大件都换新了。

冰箱,是 2012 年从红点跳槽去嘉兰图,搬家去南光村时,跟筱烨在实体商场里买的。具体多少钱我不记得了,大概是什么家电下乡的款式,补贴后差不多七八百上下的样子吧。一直用到我们搬去龙华、再搬回南山、再搬到龙岗,跟着我们跑遍了深圳。制冷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不密封了,容量也太小了。从我们两个人,用到一家四口另加十几只小动物,作为日常储量的仓库,是不够用了。于是,在 2023 年底换了一台大的。

同时期买了一台波轮洗衣机,因为不好用,三年后搬家就没带走。当时租了一间没有家具的房子,两个人狠狠操办了一翻,当时还因此上了一次《南方都市报》的专访。那会还买了一台热水器,可惜没跟着带走。搬去龙华之后换了一台滚筒洗衣机,算下来也是用了八九年的老伙伴了,年老力衰,皮带和电机都有问题,洗起衣服来跟地震似的哐哐响,这样吵了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吧,不得不换掉了。这也是给家里完成的的一件大事。

第三件就是前两天刚换上的电视机。原本的电视是 55 寸的 TCL,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反应慢了一些。年前买了新的遥控器,发现其实是遥控器的问题,心说还可以再干几年。谁知道,就是年二九那晚,九点来钟,正准备出门去宠物医院的店长家里给她喂猫,这电视突然就坏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小故障,我一检查,好家伙,有声音没画面,仔细一看,画面隐约可见,但只有特定角度下隐隐能看到。得,背光烧了。先不说修一下大几百,赶上半台电视的价格,这大过年的,也没人来修啊,况且人家有没有对应的背光零件可以换上去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心一铁,觉得也是用了快五年的老电视了,换台新的吧。等过了除夕和初一二三那几天,就下单了创维 75 寸的新款。来安装电视的师傅说,大概就是前一阵回南天湿气重,给弄坏的。

虽然去年没什么成果,但给家里更新了三件大家电,也算是一点成绩吧。

虽然我过去一年很疲惫,但起码,家是顾上了,人情债还了,小柒的舞也续上了。

这两年我老跟筱烨说,我们家就存不下来钱,刚进一笔,就立刻出去一笔,尤其有了孩子以后,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何况我们还没停过救助动物。家里就跟个水池子一样,一边进一边出,一刻也不敢停,进的也留不下。她总安慰我,说毕竟还是越过越好了,相比前些年,起码日子是慢慢过顺了的。是,也算是细水长流了。

其三,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其三了。

其实前面两点也可以归拢到一点:起码顾上家里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记录下来的,那就是今年春节期间,我把自己从囚笼里释放出来了。

一、被家族群隐形除名,任何活动不再叫上我;

二、和我妈袒露了三十多年来憋在心里的恶气,告诉她我既不恨她也不爱她,她的不在场和不作为在我的克制和理性中,演变成了我的锋利和独立。

筱烨和小柒,同时都是我的好朋友和战友,互相帮助、鼓励、撑腰、温暖,我好像也没什么再怕的了。

姑姑们愿意怎么双标,那是她们的事,但骂我的话,对我的无端指责,我不会忘记。她们是如何自私地维护自己,如何地冷漠和虚情假意,我也不在乎了。你们去那个重男轻女的大家族里抱团也好,对我们家冷暴力也好,那都是你们的业,我都不想参与了。假如将来,在温室中成长的三个弟弟妹妹不理解我,那也就算了,玫瑰花不需要也不应该承受和理解莲从淤泥中挤出来的苦。从前二十几年的虚幻泡影中醒来的感觉,其实挺好的。

但和她们不同,我妈,是我最大的心病。这是真的病。

她这三十七年来的不在场和不作为,让我在我爸这个巨婴的「照顾」下扭曲地度过了所有成长阶段。除了阿嬷,唯一的阿嬷,我在一个没有关注、没有照顾的危险环境中自顾自的长大成现在这样。被同学和老师用「你没有妈」反复凌辱的时候,我构建出了「我妈是英雄」的故事来武装自己;在六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学时,我望着右前方的红旗和人群,理解了「人生是旷野」的含义;在每一次独自面对未来的时候,我都给他们安排了了不起的角色故事,让我的悲凉变成理所当然的剧情;在每一次的呼喊都得不到回应时,我早早地找到了自己;在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赌局中,在她每一次努力逃离她的不幸却无视我的不幸时,我把悲凉吃了下肚,救了自己一命。

如果不是 Lizilong 自杀,我还没意识到自己内心之强大。尽管这种所谓的坚强,是建立在无数个自我欺骗之中的。但在小柒进入我的人生后,我才充分明白了,那些都是我在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下对自己的保护,是我自己让我自己活了下来,是我一次次打消了自己纵身一跃的冲动,那些美梦无人告诉过我,是我游向了岸边。

她是空白的。

尽管她说了一些细节,但是,一共就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细节,连个完整的画面都没有的仅仅只有细节的细节。当我终于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我的母亲从来就不爱我时,那一片空白中渐渐燃起了熊熊大火。阿嬷临终前的三个月对我说,你爸妈靠不住,以后怎么办;姨婆在阿嬷过世后,也跟我说他们不是你的靠山,要照顾好自己;就连姑婆都和我说过,你爸妈不管你,靠不住,自己在外面要小心。临近三十,我眼前的迷雾才慢慢散开。

我不想冤枉他们。但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地方时,那就是真相。

她是空白,所以我不会恨她,但我也不会爱她。

我说出来了。

我终于不用假装了。

她说要弥补,可是碎了一地的玻璃渣要怎么补?不用补了。我已经自己把它们捡起来,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玻璃渣球。我不需要谁来弥补,因为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过去的就是既定事实,是补不了的。人要改变一个习惯,不是通过额外培养一个新习惯来实现的,而是在习惯回路中替换惯常行为,来转移的。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不在习惯回路里。赎罪券买的只是她自己的心安理得,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但,我也无法掩盖 CPTSD 对我的影响

我做不到原谅。但我一直在努力,对抗这头怪兽。

写出来,不是如某些网友说的「你还是在乎」,而是我完成了这一个「仪式」,我要为自己记录下来。写作不只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心理治疗手段,是华生从战场上回来之后的那种写作,是把碎片一片片捡起来拼成马赛克的那种写作。即便后半辈子我都要与之战斗,起码我已经知道我的敌人是谁、在哪。只要怪兽有名字,它就可以被杀死。

回顾到此结束,今年,2024 年,我要完成一些目标:

1、从三月起,每月至少产出 1 条视频

2、每日饮水量平均数达到 2.5L 以上

3、三月起,每月累计跑 40km 以上

4、恢复周期性运动训练,目标是增肌,体重 65-67kg,体脂率 15-16%;

5、每日至少冥想 10 分钟,睡眠 7 小时,日照 75 分钟,0:30 前入睡;

6、读完 7 本书

7、完成捐发

明年二月,我回来验收。

读完一本不好看的书,但心里很舒坦

By: Steven
13 February 2024 at 19:04

在西西弗里偶遇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被设定吸引了,就一下看了前九章。

二十三天后回到书店里把余下的二十二章看完了,满足的同时又觉得很失望。

满足的是,这个下午是我近一年来完整读完了一本书的时刻;失望的是,前半截一直吊着我胃口的摆渡世界的故事,最后居然演变成了俗气的爱情故事和死而复生的怪诞情节。我不喜欢这样的收尾。

但是,迪伦凭着自己的信念从死亡的世界回到人间这段路,这一路的勇气,是我愿意把第三颗星打上来的原因。书里的男女角色我都不怎么喜欢,无辜枉死的三十六岁女士也很莫名其妙,但对于此刻低气压的我而言,我喜欢迪伦一路冲过去的那份勇气和冒险的决心。

对多数人而言,读这本书是浪费时间。但我之所以感觉还行,是因为我太久没有体会到「完成」一件事时「结束」的那一刻了。哪怕这一刻并不欢欣鼓舞,但我完成了。

相对应的,前两天看完的两部片子,让我感到心里非常的舒坦。一个是贾玲的新电影《热辣滚烫YOLO》,另外一个是 Casey 最新的一条 vlog《Sisyphus and the Impossible Dream》。

一方面惊叹于贾玲真的一年瘦下来一百斤,练成了可以和职业拳击运动员打几下的状态;二来佩服于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一切向生活挥拳而做的事情。她不是瘦了,而是变了一个人,瘦下来只是一个副产品。

Casey 的 vlog 时间跨度长达 17 年。从大腿骨折,到跑进三小时以内,从二十来岁到四十多,一切的付出,就像西西弗斯一次次推石头上山,不仅过程令我震动,结果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希望!

他俩是我 2024 年初的第一束光。

复刻在腾讯微博中的回忆

By: 胡中元
20 July 2018 at 21:47

大概是微博这个东西刚刚流行起来之时,也就是我初中的时候,我便用心的经营着我的腾讯微博,倒不是想要成为微博大咖,只是认为在同龄人坐在电脑前都只会打游戏时,我刷刷微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更有意思的一件事。

然而腾讯微博迅速就被新浪微博超越,市场占有率几乎为 0 了。我自然也投靠了人多势众的新浪微博,但之前在腾讯微博中发的超过 1000 条微博是我的回忆 —— 中二青春。

我有一种预感,过不了多久腾讯微博就要被腾讯关停了,我可不能让之前写的那些碎碎念就这么消失,于是我用 Python 写了一个爬虫,将所有 [微博+图片+时间+转发微博+转发微博的所有信息] 都给爬到了本地数据库中,然后使用 React 做成了一个网站,名曰“复刻版腾讯微博”,将我发的微博放心地永远留在了自己的服务器中。

查看我的腾讯微博复刻网站,请点击:

https://hzy.pw/i/qqweibo/

## 基于服务器心情而工作的爬虫

截至目前,我的腾讯微博上共 1661 条微博,收听 65 人,听众 765 人。然而爬虫运行完毕之后获取到的微博数量为 1620,另外 41 条数据不翼而飞。我发布的微博和转发的微博中共包含了 1220 张图片,其中 6 张已被他们服务器丢失。微博中共包含 98 个视频,其中的 88 个均丢失(这是视频网站的锅,我们上传到优酷上的视频真的会被他们永远存放着吗,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微博中还包括了 785 条诸如 http://url.cn/482SZS 这样的短链接,其中 90% 均已失效,访问时直接提示 您访问的网址有误或该网址已过期 :( 此外,虽然 2011 年的微博也还给我留着,但所有微博的评论均没有了,数据被删掉了。。。

我想说的是,要是再不使用爬虫将这些宝贵的回忆取回,真说不定哪天就被腾讯给删掉了 ToT

讲真,各种复杂的情况都被我遇到了: 微博不提供 API,使用 Python 爬取 HTML 再解析,关键是 HTML 结构每次都会变,我花了很久很久的时间才适配了所有情况。另外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并不可信,第一次得到的数据显示我在某一天发了 1 条微博,带有图片,再获取一次变成了发了 4 条,却无任何图片上传。(这不是腾讯为了防爬虫设计出来的,因为浏览器访问也是这样的,大概是腾讯微博在临死前,为了降低服务器负载而采用的拒绝式服务。。。)

于是我的爬虫在经过数天的完善后,拥有了应对前后数据不一致、连接握手失败、适应 HTTP 结构变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又运行了四五天,才完成了爬取。因为对我那 1000 条微博的每一躺爬取,结果都是不一致的,直到最后连续运行十个小时也没爬出新数据后,我才认为是爬完了。

最终顺利爬取了能找到的所有数据,并存在了数据库里,真的是超级辛苦,让我激动的发了个微博(新浪微博~~)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除了格式上的规范,还标记了一些重复的微博,这些微博在我的博客、空间里面重复,我的微博镜像站中没有必要包含这一部分内容。

此外为了制作微博镜像站,使用 Pillow 库将图片原图批量压缩成了 webp 格式的缩略图,在我的微博镜像站中,点击缩略图即可查看大图。 然而事实证明选择 webp 格式是错误的 ,虽然谷歌的 webp 格式拥有很高的压缩率,但是兼容性是个问题,不支持 Firefox、IE 和 iOS,几乎是只有 Chrome 能显示,所谓的 WebP JS 兼容性修复库其实是使用了 Flash 实现,然而后者本身就不值得使用。 所以说 WebP 格式的图片只适合客户端而不适合浏览器端。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 jpg 格式作为缩略图。毕竟我的服务器拥有 自动转换为 WebP 功能

愉悦的 React 开发体验

感谢 facebook/create-react-app 提供的脚手架,webpack+eslint+react 开发环境开箱即用。另外不得不感叹 React 的模块化使得逻辑相当清晰,很方便省心。

另外还要感谢 clean-blog CSS 主题lightgallery.js 图片灯箱插件

接下来

如果 QQ 空间、朋友圈、微博、豆瓣 这些网站在某一天宣布关停,我也会把自己的数据通通扒回本地,当我真心不希望这样,因为这个网站本身,就是一代回忆。

有空的话还要干几件事:试着统计下我发的微博中的一些有趣的数据,比如口头禅、文字情感之类的。再来就是把微博中的短链接替换成为长链接,因为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很多短链接都在陆续失效了。

就酱。

现已完成,对我的腾讯微博的大数据统计挺有意思,请访问: https://hzy.pw/p/2569

关于 GMS 教务系统

By: 胡中元
27 February 2017 at 11:22

 简介 

这是一个用于高校毕业生毕业流程线上管理的教务系统,由 Moshel 独立开发,并与 2016 年末开始被应用在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内。

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学生与老师所出的题目建立一个多对一的关系,教师出题需要两层审核,而学生拥有三轮选题的机会,并且学生之间可相互竞选题目,此外,管理员可统揽全局,控制教务流程的进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处理。这些就是本系统的大致功能。

答辩环节的完全线上化将是本系统的下一个主要开发方向。

链接:http://bkbysj.xsyu.edu.cn/(限西石大内网访问)

 系统功能 

作为一个完善的业务系统,除了 “选题” 功能外,还拥有完善的账号管理系统及附件管理系统等。

这张用例图是系统设计阶段所画,目前系统的功能已不局限于此。

教师拥有的功能

  

(↑ 点击可查看大图)

教师可以出题,并且实时跟踪自己题目的状态,历年所出题目会形成一个自己的题库以供复用,题目支持上传附件。这些特性弥补了旧选题系统的遗憾。

值得一说的是,本系统中所有的用户头像均不相同,根据用户 UID 哈希生成的随机矢量风格,避免了所有老师学生都使用默认头像的尴尬又无聊的景象。

学生角色

学生是本系统中最简单的角色,可进行选题,以及在选题成功之后通过此系统向老师发送文件。

在选题方面设计了 2 个人性化的特性:1、能看到某道题当前已选人数,这大大避免某道题被大家集中选择。2、在教师查看你的选题志愿之前,可以取消申请,并另选一道题。(事实上在此系统中所有的状态转移均支持最大程度的撤销操作)

管理员信息统揽

(↑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专门为管理员设计的功能占整个系统工作量的 70% 以上。管理员面板中,可以管理所有的用户类型,设定每位用户的类型,也可以看到现在所有选题配对情况。

值得一说的是,管理员支持使用 Excel 批量导入每届学生老师信息,系统会自动解析 xlsx 文档,并创建对应的登陆账号。

此外,本系统网页中所有可见的表格信息均可一键导出为 Excel 或 Word 文档,方便进一步办公处理。

仪表盘

数据可视化算是最近几年的技术热点,所以我为管理员开发了一个单独的仪表盘页面,用于总览整个选题流程的进行。

在这里,可以直观的看到待选题目和学生总数的柱状对比图,也可以分专业以饼状图的形式看到当前各专业学生的选题状态分布。这些都是选题流程中管理员需要掌握的数据。

数据库备份还原

 

本系统还拥有一个强大的自动备份还原功能,系统会自动在每天凌晨 3 时进行一次数据库备份,同时自动删除 15 天前的备份(不支持手动删除),当然,用户可以选择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手动创建一个备份。

这样的设计使得系统更加稳定,无论是管理员的误操作,还是被任何形式的恶意攻击,都不会对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公告系统

 

(↑ 点击可查看大图)

本系统拥有完善的公告系统,支持富文本编辑、设置置顶、支持设置公告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可见性,以及附件支持。

 关于技术 

以上说的是功能介绍,关于技术的细节欢迎大家点击以下两个链接继续阅读:

1、我在 2016 年 9 月写的:Meteor + React 教务系统开发经历

2、我在 2016 年 10 月发的相关论文:A High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Graduation Management Cloud

技术亮点预告

1、使用 Javascript 全栈开发,包括 Node 作为后端,React 作为前端框架,MongoDB 作为数据库。

2、使用 Websocket 进行前后端通信,而不是 HTML 或者 AJAX。

3、使用黑科技实现前端浏览器直接操作数据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