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纽约时报》2024年度十大好书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纽约时报》2024年度十大好书

THE NEW YORK TIMES BOOKS STAFF
Karan Singh
以下是2024年10本最佳书籍。
我们书评版面整整一年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我们从春天就已经开始讨论我们的年度最佳书单,为我们喜欢的书不遗余力。到了秋天,我们又开始准备激烈的争执。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选出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书:它们讲述的故事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烙印,它们对生活的审视令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那些我们自以为了解的事物。
我们将在书评播客特别版中深入探讨每本书,并在每个视频中详细介绍三本精选书籍。想要了解更多好书,可以浏览“2024年的100本值得关注的书”,乃至这份名单,其中包括了自2000年以来我们评选出的最佳图书。
虚构类
All Fours》(暂译为《狗趴》)
米兰达·朱利 著
广告
这是朱利的第二部小说,讲述了一位已婚母亲兼艺术家的故事,她住进离家很近的一家汽车旅馆,与一位年轻的租车店员工发生了婚外情,令她的单人越野公路旅行泡汤。这部小说成了本年度的文学话题,被誉为“每个群聊里的话题——至少是每个40岁以上女性群聊里的话题”,是“第一部伟大的更年期小说”,这还只是众多讨论本书主题的文章中的两篇。这本书在性方面非常坦率,充满作者的疯狂幽默,最后提出了一个最普遍的问题:为了改变生活,你愿意冒什么风险?阅读我们的书评
Good Material》(《好素材》)
多莉·奥尔德顿 著
在奥尔德顿这部轻快诙谐的小说中,一位35岁的伦敦喜剧演员试图从最近的分手中吸取教训,而与此同时,他的大多数朋友似乎都有稳定的恋情。小说中有激烈的对话、尴尬的初次约会和令人难忘的寻找新家过程;抛弃了老套的性别角色,传统的婚姻情节和平淡无奇的幸福生活。奥尔德顿不仅把自己塑造成了现代版的诺拉·艾芙隆,还在经典的浪漫喜剧形式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好素材》里没有次要角色;每个角色都在大放异彩。一个意外的情节转折揭示了更深层次的信息,关乎独立、冒险和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阅读我们的书评
James》(《詹姆斯》)
帕西瓦尔·埃弗雷特 著
广告
要重塑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需要很大的雄心、技巧和远见,但埃弗雷特在《詹姆斯》一书中证明了他拥有这些品质。本书是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彻底再创作,不是从哈克的角度讲故事,而是从陪伴哈克沿密西西比河漂流的那个奴隶的角度讲述故事:这个人就是吉姆(或者,按照他本人的澄清,是詹姆斯)。从詹姆斯的眼中,我们看到他不仅仅是一个跟班,他是一个要在人前装作大字不识的思想者和写作者,在为自由奋力抗争。埃弗雷特的小说堪称一箭三雕——它凸显了美国历史中的恐怖,将一部美国经典著作复杂化,同时它本身也是一部极具原创性的精彩作品。阅读我们的书评
Martyr!》(《殉道者!》)
卡韦赫·阿克巴尔 著
赛勒斯·沙姆斯是个有志于成为诗人的伊朗裔美国人,正在戒毒的瘾君子,在一个虚构的中西部小镇生活,沉溺于大学毕业后的颓废之中。他做着没有前途的工作,了无兴致地参加匿名戒酒会,哀悼死去的父母,同时越来越频繁地幻想着自己的死亡。赛勒斯迷茫而又悲伤,但这本出自诗人之手的小说处女作本身却并非如此。随着阿克巴尔推动赛勒斯揭开家族过去的秘密,他把主人公对意义的追求——包括前往纽约的公路旅行和在布鲁克林博物馆的一次充满启发的邂逅——变成了对生命不可磨灭的肯定,全书充满创造性的美感,生动的人物和令人惊讶的情节转折。阅读我们的书评
You Dreamed of Empires》(《梦见了帝国》)
阿尔瓦罗·恩里格 著;娜塔莎·维默 译
广告
历史一直是恩里格的游乐场,他的最新小说把读者带到了16世纪的特诺奇蒂特兰,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城。埃尔南·科尔特斯和他的手下来到蒙特祖玛的宫殿,参加两种文化、两个帝国之间的一场外交会晤——这是场紧张的会面,双方的强弱差距之大令人感到滑稽。在这个故事中,虽然皇帝本人对幻觉臆想和国内威胁的执着导致了些麻烦,但蒙特祖玛的人还是占据着上风。书中有恶魔般肆无忌惮的屠杀,也有大量冷幽默。阅读我们的书评
非虚构类
Cold Crematorium》(《冰冷的火葬场》)
约瑟夫·德布赖采尼 著;保罗·欧尔奇瓦里 译
德布赖采尼在39岁那年被他的祖国匈牙利驱逐到他所谓的“奥斯维辛之地”,他后来在一本难以归类的书中回忆了这段经历。1950年首版的《冰冷的火葬场》是一部客观敏锐的杰作。在一辆运牛车里,他看到一个被驱逐出境的同伴,他的手保持着不断在抽烟的姿势;刚到奥斯维辛,他就遇到了他在家乡避之唯恐不及的蹩脚酒吧钢琴师。这不仅仅是绞刑架下的幽默;更是一场顽强的战斗,要保持人性,把难以想象的事物置于已知的背景下。看看在其他地方说滥了的赞美吧——德布赖采尼见证并报道了人类最好和最坏的一面,他把这些展示出来供我们自己去使用阅读我们的书评
Everyone Who Is Gone Is Here》(《走了的人都在这里》)
乔纳森·布利策 著
广告
《纽约客》专职撰稿人布利策对美国南部边境的局势做了及时的分析,把今天令人震惊的新闻、拘留营和无人陪伴的未成年人的责任归咎于冷战后的美国政策。他的叙事千变万化,在导致难民涌入美国的中美洲叛乱和导致难民问题恶化的政策之间穿梭,这些政策往往不断变化且经常前后不一。我们在书中见到一些道德上采取务实态度的国内政治人士,一位从萨尔瓦多搬到芝加哥的勤奋活动人士,难以摆脱成为帮派分子的宿命的洛杉矶青少年。这一切都不简单;都要付出可怕的代价。布利策以自信和优雅的态度处理了这个宏大的话题,从未忽视全球危机背后的人性因素。阅读我们的书评
I Heard Her Call My Name》(《我听到她叫我的名字》)
露西·桑特 著
这名资深的文学和文化评论家2021年公开自己的跨性别身份时已66岁,她在写给亲人的电子邮件中描述了她当时令人心碎的领悟:她的“并行生活”已和她擦肩而过,那是一款“性别转换”应用程序展示给她的生活,让她看到了自己如何以女孩和女人的样子出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50年时光隐藏在水下,我再也找不回它们。”桑特在书中回顾了自己作为“独生子女在与社会隔绝的移民家庭”长大,成年后不久在20世纪70年的纽约生活,以及她如何通过写作寻求真理的同时,隐瞒了一个关于自己的重要真相的职业生涯。桑特大胆地记录了这个既是内心,也是外在的转变,而这也是一种回归。阅读我们的书评
Reagan》(《里根》)
马克斯·布特 著
广告
这是一部关于第40任总统的文笔优雅的传记,尤为突出的是其知识渊博的权威性和灵活的风格。历史学家、外交政策分析师布特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崇拜罗纳德·里根,但经过10年的采访和研究,他发现自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他曾经的英雄是否为特朗普上台创造了条件,特朗普的掌权导致布特抛弃右派。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展示了里根如何从他的新政起源初露头角,成为一名用反共言论激发民众、玩弄种族主义“狗哨政治”的内行,最后成了一名乐观的、具有典型美国人特点的政治元老。“毫不夸张地说,”布特写道,“如果不首先了解罗纳德·里根的生平,就无法全面了解美国在20世纪发生的事情。”阅读我们的书评
The Wide Wide Sea》(《大海无边无涯》)
汉普顿·赛德斯 
在这部精湛的历史著作中,赛德斯追踪了18世纪英国海军军官詹姆斯·库克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环球航行,将几代学者的学术成果与欧洲水手的一手材料,以及太平洋岛屿原住民的口头传统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引人入胜的画面。故事从英国开始,随着启蒙运动的最后余光即将熄灭,人们对外界的好奇心和同理心被帝国野心和道德热情取代。穿插在外海冒险故事之中的是对波利尼西亚文化的复杂描述,以及亚严寒环境里丰富多彩的动物生活。赛德斯用精湛的笔法探讨了随着航行时间渐长,库克变得越来越愤怒和暴力的原因,以及这名探险家如何面对自己和其他人为扩大欧洲权力版图给世界带来的后果。阅读我们的书评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读这些是不够的

By: dimlau
5 September 2024 at 17:47

相比于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弄懂 XXX 读这篇文章就够了」一类标题,我自然更欣赏李如一兄截然相反的表述:要理解 Dynamicland 读这些书是不够的。重点不在于几篇文章或者几本书才够,而是或许多少篇多少本都不够。这和人人都能理解新事物并不矛盾,只要不把理解当作一种固定状态而是当作一种持续着的进程就可以。

fin.

装外宾

By: dimlau
2 August 2024 at 13:30

读到张爱玲的一篇文章,开篇就写:「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看看中国的一切,也不失为一桩有意味的事。」想起这些年我常被人说成装外宾,此时也释然了。

多数的年轻人爱中国而不知道他们所爱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抽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我们不幸生活于中国人之间,比不得华侨,可以一辈子安全地隔着适当的距离崇拜着神圣的祖国。那么,索性看个仔细罢!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观光一番罢。有了惊讶与眩异,才有明了,才有靠得住的爱。
张爱玲《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1940年代的文章,此时读来并不觉得过时。我想这和鲁迅先生「从来如此便对吗」的发问也相通。并不是遵守从来就有的规矩不做所谓外宾才是对的,「有了惊讶与眩异,才有明了,才有靠得住的爱」。

fin.

悉达多

By: dimlau
18 July 2024 at 15:46

黑塞这本《悉达多》开篇不久,写到悉达多不无嘲讽地说佛陀的「学说中最优秀的成果,我们早就品尝过了」,我就开始觉得有些讨厌。随后,这位悉达多又多次表现出对人、对事、对世界运行的方式的蔑视,仿佛他已经看透了一切,众人皆醉他独醒,但现实是,他一次次以为自己的内心什么死去了、什么新生了,然而还是会一次次重蹈覆辙。随着阅读进度增加,书本像是会聆听,把我心里的那些蔑视和嘲讽,逐个化解。从某个段落开始,悉达多从天赋过人的年轻婆罗门,变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然后又从这样的一个普通人,更具体些,成了我自己。芸芸众生值得同情,而我自己,我当然是想说我能理解。不过,当我想说能理解的时候,当我想说读懂了《悉达多》的时候,不正是回到了它的开篇吗?就像是在说这本书的「学说中最优秀的成果,我们早就品尝过了」。

悉达多年轻时就离开了家,几乎经历了一生的时间,在老年时,因为自己的孩子的离开,才终于想起当年自己的离开或许也给自己的父母带来了痛苦。可见,有些事情,宏大的学说当中根本没有提及;但这些事情正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谈这些疏漏之处,学说本身也无法代替经历和体验,读书,的确有时候让我感受到内心有什么东西死去了、有什么东西获得了新生,有些东西融入了血液成为我的一部分,但是当我遇到具体的事件,能否被这些所学指引着去行动?能否坚定地遵循指引而没有精神上的痛苦?我没有答案,只能去把人生过一遍。

fin.

孝顺

By: dimlau
27 May 2024 at 13:05

白石一文《爱是谎言》里某个角色说了这句话:

孝顺是趋吉避凶最好的特效药。

我们日常能听到的说法略有不同,但意思大致是一样的。直说吧,我讨厌这种说法。

要劝那些并不怎么重感情的人去孝顺,这种话或许有些效用——是威慑也是利诱。但是对原本就重视亲情的人说种话,难道不是曲解了人家的感情?总之,不管是对谁说,感觉这话多多少少都有些侮辱人了。像是这些人原本都该死,要用孝顺来续命似的。非要捋顺因果的话,之所以有些人能趋吉避凶,倒不如说是因为这些人内心柔软、真诚待人,愿意与人为善自然降低了惹祸上身的风险。对陌生人都友善的人,自然也更可能是孝顺的人。孝顺是果,不是因。

fin.

旧书

By: dimlau
8 May 2024 at 15:13

有位朋友读书时喜欢把封套当作书签,不是拆下来、展平、夹在书页当中,而是把原本折进书籍封面和内页之间的封套的其中一侧——根据阅读进度来选择封面或封底的那一侧——展开,夹到正在阅读的书页之间。嗯,倒是方便,但是……

「这样弄,封套会变得很不平整。」

「为什么要保持平整呢?」

倒不是无言以对,但是这个为什么的答复只能是从个人审美的角度来说。我不喜欢自己书架上放着一些并不老旧、只是读过一遍就变得很丑的书。显然,并非每个人都会介意,所以我就不再多说。

其实说起来我蛮喜欢旧书,那些反复阅读的痕迹,或者时间的痕迹,泛黄、卷边、磨损……书籍像是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温润,更易与人融为一体似的。电子书,那些字节、比特,也会泛黄软化吗?

fin.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杠铃策略

By: Steven
23 April 2024 at 00:01

「杠铃策略」是一种投资思路,它主张同时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和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避免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等投资类项目,通过这样的组合来实现收益的平衡与稳健增长。它鼓励我们一边冒险一边保守,以下是这种策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不要每天早上都喝咖啡,这会让你过度依赖咖啡因,长期处于高兴奋状态会影响效率。应该避免平时一直喝咖啡,留到周末尽情喝,用它把有趣的事情变得更有趣。

📖 不要读那些含糊不清的科学书籍,而是读纯粹好玩的书(比如奇幻、科幻、漫画等)或者真正深入的科学书籍(教科书和综述论文)。

🧑‍🤝‍🧑 不要总交一些「还行」的朋友,而是通过聚会和互联网快速结识成百上千的人,然后找出一小群或几个跟你非常合得来的人,经常见面或聊天。

💻 不要一边写文章一边修改,这样太累了。可以一天写五六篇随笔,随时记录想法,然后在一周内逐渐合并修改成一篇好文章。这样,你的创作冲动就不会被心中的批评家扼杀,同时你内心的批评家也能确保你的写作质量。

💼 别用业余时间做些无聊的项目,尝试一段时间内同时做几份工作,然后用赚的钱去实现一些大胆的计划,比如创业、成为独立研究员等。

🧘 别只是每天用零碎时间冥想,不如每年集中花十天冥想,这样会更快地提升心灵,其他时间尽管随意生活。

📱 不要只是在上厕所的时候随手刷刷交友软件,不如花一个周末好好完善你的资料,然后尽可能多地和不同的人交流,这样你就有更多的可能性找到合适的伴侣。

📚 不要每天都读一章书,而是每几个月花两三周时间集中阅读,那时你可以一天读一本,然后用空闲时间思考书中的内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收获会更多。

💬 也别每周读一本书,而是多花点时间写书评,阐释它的主要观点,思考书中的内容,试图与作者的思想进行辩论。通过查找有关主题的更多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思考。

源一:Examples of barbell strategies

源二:Barbell Investment Strategy

配图:SUiTHiNK by Midjourney

翻译:ChatGPT 3.5

润色:SUiTHiNK

兔走临龙,也不能完全不立 Flag 对吧?

By: Steven
20 February 2024 at 02:29

去年,还是完成了一些事情的。

比如,一向不太愿意接商单的我,放开态度接品牌的约稿合作了。之前那么多年都几乎不接,从 2021 年开始松口,接了六个项目。前年和去年因为经济上的缺口,开始增加合作的次数。2022 年依然保持着全年六个的节奏,算是勉强平了缺口吧。去年为了把人情借款全部还清,为了续上小柒在舞蹈上的课时费,为了置换一些家里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破破烂烂的大家电,接单数量一下子翻了一倍,总共接了十三个项目。链接汇总如下:

包括 2022 年的六个项目(OPPO Find X5 文章 / 视频索尼 SONY LinkBuds方太集成烹饪中心TCL Q10 冰箱OPPO Find N2vivo X90)在内,我基本上做到了最开始对自己的要求:不写违背内心的东西,借商单的机会夹带一些面向大众的设计科普,并倡导一些自己相信的理念。在索尼的项目上,我还借机做了一期《设以观复》和两条简短的分析视频(包装设计 / 形态生成逻辑)。虽然这三期视频都不是索尼要求做的,但我自己有很多话想说,也就花心思做了出来。

我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是不怎么看这些商单的文章的,或者看了也不会信,觉得你都是吹牛拍马屁的东西。但这些事情你左右不了别人怎么想,只能是约束自己,但求一个问心无愧就好。有时候筱烨会觉得,我花了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去做的一篇文章,反反复复斟酌表达的字句,认认真真拍的样张和产品照,得不到应有的流量和反馈,很替我感到不值。可这是无法控制的事情,平台的发展变化和人的流动是我左右不了的,文章和视频的用心程度与流量本来也不是必然的关联,一款产品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是大家乐意看的,但只要有人在这里驻足停留过,感受到我的诚意,觉得有一点点启发,哪怕就一两个人,这点星火之光传递出去了,就值得我写。

直到前两天,还有一些偶遇的观众在视频下留言,说你这个分析给了我很多启发,太棒太好了,结果一看,发现是两三年前的,顿时觉得相见恨晚!我觉得,这种肯定虽然来得迟了一些,但他们确确实实看见我了,看懂我在说的,理解了这些需要想一想才明白的事情,那我就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虽然就算没有这些我也会继续做,因为输出内容本身就是自我构建的一部分,一切创作都是自传性质的,所以我不会停下来。

以上是其一。

其二,把家里的三大件都换新了。

冰箱,是 2012 年从红点跳槽去嘉兰图,搬家去南光村时,跟筱烨在实体商场里买的。具体多少钱我不记得了,大概是什么家电下乡的款式,补贴后差不多七八百上下的样子吧。一直用到我们搬去龙华、再搬回南山、再搬到龙岗,跟着我们跑遍了深圳。制冷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不密封了,容量也太小了。从我们两个人,用到一家四口另加十几只小动物,作为日常储量的仓库,是不够用了。于是,在 2023 年底换了一台大的。

同时期买了一台波轮洗衣机,因为不好用,三年后搬家就没带走。当时租了一间没有家具的房子,两个人狠狠操办了一翻,当时还因此上了一次《南方都市报》的专访。那会还买了一台热水器,可惜没跟着带走。搬去龙华之后换了一台滚筒洗衣机,算下来也是用了八九年的老伙伴了,年老力衰,皮带和电机都有问题,洗起衣服来跟地震似的哐哐响,这样吵了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吧,不得不换掉了。这也是给家里完成的的一件大事。

第三件就是前两天刚换上的电视机。原本的电视是 55 寸的 TCL,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反应慢了一些。年前买了新的遥控器,发现其实是遥控器的问题,心说还可以再干几年。谁知道,就是年二九那晚,九点来钟,正准备出门去宠物医院的店长家里给她喂猫,这电视突然就坏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小故障,我一检查,好家伙,有声音没画面,仔细一看,画面隐约可见,但只有特定角度下隐隐能看到。得,背光烧了。先不说修一下大几百,赶上半台电视的价格,这大过年的,也没人来修啊,况且人家有没有对应的背光零件可以换上去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心一铁,觉得也是用了快五年的老电视了,换台新的吧。等过了除夕和初一二三那几天,就下单了创维 75 寸的新款。来安装电视的师傅说,大概就是前一阵回南天湿气重,给弄坏的。

虽然去年没什么成果,但给家里更新了三件大家电,也算是一点成绩吧。

虽然我过去一年很疲惫,但起码,家是顾上了,人情债还了,小柒的舞也续上了。

这两年我老跟筱烨说,我们家就存不下来钱,刚进一笔,就立刻出去一笔,尤其有了孩子以后,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何况我们还没停过救助动物。家里就跟个水池子一样,一边进一边出,一刻也不敢停,进的也留不下。她总安慰我,说毕竟还是越过越好了,相比前些年,起码日子是慢慢过顺了的。是,也算是细水长流了。

其三,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其三了。

其实前面两点也可以归拢到一点:起码顾上家里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记录下来的,那就是今年春节期间,我把自己从囚笼里释放出来了。

一、被家族群隐形除名,任何活动不再叫上我;

二、和我妈袒露了三十多年来憋在心里的恶气,告诉她我既不恨她也不爱她,她的不在场和不作为在我的克制和理性中,演变成了我的锋利和独立。

筱烨和小柒,同时都是我的好朋友和战友,互相帮助、鼓励、撑腰、温暖,我好像也没什么再怕的了。

姑姑们愿意怎么双标,那是她们的事,但骂我的话,对我的无端指责,我不会忘记。她们是如何自私地维护自己,如何地冷漠和虚情假意,我也不在乎了。你们去那个重男轻女的大家族里抱团也好,对我们家冷暴力也好,那都是你们的业,我都不想参与了。假如将来,在温室中成长的三个弟弟妹妹不理解我,那也就算了,玫瑰花不需要也不应该承受和理解莲从淤泥中挤出来的苦。从前二十几年的虚幻泡影中醒来的感觉,其实挺好的。

但和她们不同,我妈,是我最大的心病。这是真的病。

她这三十七年来的不在场和不作为,让我在我爸这个巨婴的「照顾」下扭曲地度过了所有成长阶段。除了阿嬷,唯一的阿嬷,我在一个没有关注、没有照顾的危险环境中自顾自的长大成现在这样。被同学和老师用「你没有妈」反复凌辱的时候,我构建出了「我妈是英雄」的故事来武装自己;在六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学时,我望着右前方的红旗和人群,理解了「人生是旷野」的含义;在每一次独自面对未来的时候,我都给他们安排了了不起的角色故事,让我的悲凉变成理所当然的剧情;在每一次的呼喊都得不到回应时,我早早地找到了自己;在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赌局中,在她每一次努力逃离她的不幸却无视我的不幸时,我把悲凉吃了下肚,救了自己一命。

如果不是 Lizilong 自杀,我还没意识到自己内心之强大。尽管这种所谓的坚强,是建立在无数个自我欺骗之中的。但在小柒进入我的人生后,我才充分明白了,那些都是我在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下对自己的保护,是我自己让我自己活了下来,是我一次次打消了自己纵身一跃的冲动,那些美梦无人告诉过我,是我游向了岸边。

她是空白的。

尽管她说了一些细节,但是,一共就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细节,连个完整的画面都没有的仅仅只有细节的细节。当我终于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我的母亲从来就不爱我时,那一片空白中渐渐燃起了熊熊大火。阿嬷临终前的三个月对我说,你爸妈靠不住,以后怎么办;姨婆在阿嬷过世后,也跟我说他们不是你的靠山,要照顾好自己;就连姑婆都和我说过,你爸妈不管你,靠不住,自己在外面要小心。临近三十,我眼前的迷雾才慢慢散开。

我不想冤枉他们。但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地方时,那就是真相。

她是空白,所以我不会恨她,但我也不会爱她。

我说出来了。

我终于不用假装了。

她说要弥补,可是碎了一地的玻璃渣要怎么补?不用补了。我已经自己把它们捡起来,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玻璃渣球。我不需要谁来弥补,因为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过去的就是既定事实,是补不了的。人要改变一个习惯,不是通过额外培养一个新习惯来实现的,而是在习惯回路中替换惯常行为,来转移的。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不在习惯回路里。赎罪券买的只是她自己的心安理得,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但,我也无法掩盖 CPTSD 对我的影响

我做不到原谅。但我一直在努力,对抗这头怪兽。

写出来,不是如某些网友说的「你还是在乎」,而是我完成了这一个「仪式」,我要为自己记录下来。写作不只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心理治疗手段,是华生从战场上回来之后的那种写作,是把碎片一片片捡起来拼成马赛克的那种写作。即便后半辈子我都要与之战斗,起码我已经知道我的敌人是谁、在哪。只要怪兽有名字,它就可以被杀死。

回顾到此结束,今年,2024 年,我要完成一些目标:

1、从三月起,每月至少产出 1 条视频

2、每日饮水量平均数达到 2.5L 以上

3、三月起,每月累计跑 40km 以上

4、恢复周期性运动训练,目标是增肌,体重 65-67kg,体脂率 15-16%;

5、每日至少冥想 10 分钟,睡眠 7 小时,日照 75 分钟,0:30 前入睡;

6、读完 7 本书

7、完成捐发

明年二月,我回来验收。

读完一本不好看的书,但心里很舒坦

By: Steven
13 February 2024 at 19:04

在西西弗里偶遇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被设定吸引了,就一下看了前九章。

二十三天后回到书店里把余下的二十二章看完了,满足的同时又觉得很失望。

满足的是,这个下午是我近一年来完整读完了一本书的时刻;失望的是,前半截一直吊着我胃口的摆渡世界的故事,最后居然演变成了俗气的爱情故事和死而复生的怪诞情节。我不喜欢这样的收尾。

但是,迪伦凭着自己的信念从死亡的世界回到人间这段路,这一路的勇气,是我愿意把第三颗星打上来的原因。书里的男女角色我都不怎么喜欢,无辜枉死的三十六岁女士也很莫名其妙,但对于此刻低气压的我而言,我喜欢迪伦一路冲过去的那份勇气和冒险的决心。

对多数人而言,读这本书是浪费时间。但我之所以感觉还行,是因为我太久没有体会到「完成」一件事时「结束」的那一刻了。哪怕这一刻并不欢欣鼓舞,但我完成了。

相对应的,前两天看完的两部片子,让我感到心里非常的舒坦。一个是贾玲的新电影《热辣滚烫YOLO》,另外一个是 Casey 最新的一条 vlog《Sisyphus and the Impossible Dream》。

一方面惊叹于贾玲真的一年瘦下来一百斤,练成了可以和职业拳击运动员打几下的状态;二来佩服于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一切向生活挥拳而做的事情。她不是瘦了,而是变了一个人,瘦下来只是一个副产品。

Casey 的 vlog 时间跨度长达 17 年。从大腿骨折,到跑进三小时以内,从二十来岁到四十多,一切的付出,就像西西弗斯一次次推石头上山,不仅过程令我震动,结果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希望!

他俩是我 2024 年初的第一束光。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14 December 2023 at 00:00

来来去去,世间永远愚蠢又邪恶。
—— 伏尔泰

改变对书名的偏见?

起初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人生的智慧》,十分不屑,但凡这种名字很大的书——何况是关于人生的意义之类的议题,一般人驾驭不了,哪怕作者是哲学家阿尔图·叔本华,我也没有信心。而哲学著作本身又很烧脑,不像小说那样有情节,读起来似乎有牵引力一样,吸引着读者不断追求情节的发展。

但我在不同场合下见到过不同的人推荐过这本书,我觉得是时候修正我对本书名的偏见了,正好有朋友让我找此类书籍,于是我找来读了读。

读下来,我倒觉得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内容体系也并不庞大,但我还是很有收获。我个人认为本书与其叫《人生的智慧》,还不如叫《人生的幸福》,确实有中文翻译本的副标题就是:《如何才能幸福的度过一生》。

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不能自发产生,也很难在别人那获得。
—— 尚福尔

什么是幸福的人生?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没有人喜欢痛苦的人生吧。这自然需要人生的智慧。

于是,叔本华一开始就开宗明义,他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根本差别取决于以下三项不同的内容:

  1. 人是什么 :可以用“个性”一词来概括,广义的“个性”包括了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智力和教养。
  2. 人有什么 :即外在财产和一切占有物。
  3. 人在他人的眼中是怎么样的:人向外界呈现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而他人看法则是基于这个人已经获得的荣誉、社会地位和名声而来。

The-Wisdom-of-Life

人是什么取决于自身。

一个人首先是并确实是寄居于他自身的皮囊中,而不是存在于他人的看法中。

得于我们自身的幸福,要比我们从外界获取的更伟大。

凡事溯本求原,人最终只能依靠自身。
—— 歌德

与其求诸于外,不如求诸于己。自身的首要因素是健康。想想不是这样吗?当一个人处于病态不健康时,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呢?唯求健康。

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所谓宁可做健康的乞丐,也比做病恹恹的国王快活得多。性情乐观、体格健康、充满活力、温文尔雅、有良知、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地位或财富无法弥补或取代的优势。

发自我们内在的美好素质,如高贵的品性、杰出的智力、良好的气质、乐观开朗的精神以及健康的体魄,一句话,身心健康,就是幸福的首要关键。我们应当致力于提升并保持这些品质,而不是专注于去占有外在的财富和荣誉。

物质财富、名声地位,不是不重要——“才华在贫穷面前不堪一击”,而是说它不是幸福最本质的东西,叔本华也认可佩特罗尼乌斯的话“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决定了这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他甚至清晰地辩解:

幸福的本质在于“人”,那么集中精力保持身体健康、培养能力,无疑要比一心积累财富更明智, 但千万不要误以为我们就应该忽略掉对生活必需品的获取。

财富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是“过剩”,这对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帮助不大——许多富人感觉不幸福,是因为他们精神思想很贫乏,没有真正的文化或知识,对事物没有客观的兴趣和见地。

叔本华说,我们首先要保证有健康的体魄和自己独特的个性,富足的精神世界,思想平和与内心满足,保持好奇心,探索世界,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做内心认可且擅长的事情。叔本华本人甚至认为唯有作品永垂不朽。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并遵循符合个人品质的方向去追求发展,避免其他的情形,再选择最适合我们个性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幸福意味着充满活力地做你擅长的事并获得预期的结果。
—— 斯托拜乌

快乐的来源是什么?

作者叔本华还提出乐趣(快乐)的三种来源。

  1. 生命力,包括饮食、作息、消化和睡眠,也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这一类的快乐甚至已成为某种全民娱乐。
  2. 发挥肌力获得的乐趣,有时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出现,譬如走路、跑步、摔跤、跳舞、击剑、骑车等等,有时则在军旅生活或是战事中体现。
  3. 最后是情感,或说是感觉的能力,带给我们的乐趣,譬如通过观察、思考、感受获得的乐趣,或是品鉴诗歌和文化、音乐而来的乐趣,或是学习、冥想、阅读、发明创造、哲学思索等等带来的乐趣,诸如此类。

第一种与生理方面有关,吃喝拉撒。我去全国各地游玩的时候,各大景点基本以小吃为主,既便宜,也能满足大部分人们的快乐需求。

再高级一点的是体育运动,难怪有人以运动为乐,因为它带来了多巴胺的奖赏,也是一种快乐。

至于感觉能力方面的乐趣,观察、思考、感受、学习、冥想、阅读、发明创造、哲学思索,这些活动,一般人并不是很喜欢,因为它不够直觉,不够方便,甚至都是非常消耗脑力的能力,大部分人脑力常常赶不上他们旺盛的精力和过剩的体力。庸人天生不具有智力需求,只有生理需求。然而:

每个人都期望得到更多,但格局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视野限制了我们的所得。

如何对待独处闲暇?

最反直觉的是,感觉能力方面的乐趣,要求人独处,忙碌的人们通常难以拥有也难以对付闲暇。叔本华说,各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都将不被打扰的闲暇视作最宝贵的东西,其价值堪比一个人本身的价值。

幸福存在于闲暇中。
—— 亚里士多德

闲暇是生命存在的花儿,更确切地说,是存在的果实。只有闲暇可以让一个人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光。

千万不要牺牲自我的内在去换取外在,不要用一个人整个或绝大部分的安宁、闲暇和独立,去换取荣耀、地位、头衔和名气,否则就是最愚蠢的行为。

面对闲暇,副产品是无聊。作者认为:

人类幸福的两大宿敌是痛苦和无聊,我再补充一下,当我们足够幸运逃离了其中一端时,我们就接近了另外一端,也就是说免得了痛苦却免不了无聊,反之亦然。实际上,生活就像是钟摆一般,在这两端之间或激烈或温和地来回摇摆——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

究其根源,痛苦和无聊是一种双重对立的存在,一是外部的或客观的,一是内在的或主观的。匮乏的环境和贫穷会导致痛苦;而一个人衣食无忧,那么他就会无聊。因此,当下层人们迫于生计而疲于奔命时,换句话说,为摆脱痛苦而挣扎,上层阶级的人们则和无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且时常陷入绝望的鏖战。

再通俗一点来说,物质贫乏的人是穷人,他们不断痛苦劳作,只有痛苦,没有空无聊。与之相反,富人不需要痛苦地劳作,闲暇时间一多,就显得相对空虚无聊了,而这个时候精神世界不富足的话,无聊就开始侵蚀富人的幸福。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纨绔子弟穷奢极欲,通常会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把钱财挥霍一空,败家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原因何在?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空虚无聊。

借助物质方面的刺激带来快感,它没有穷尽。

无所事事,就会躁动不安。

我们一般人因为忙碌,可能体会不到无聊带来的像忙碌一样的痛苦,一生衣食无忧的叔本华应该有感而发,我们观察到财力雄厚的达官贵人们干出的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就是无聊造成的。无论如何,这都告诉我们,精神世界富足有多么重要,否则配不上珍贵的闲暇自由。

如果外在的、不被打扰的闲暇,和内在的、伟大的智力禀赋,这两个特殊的条件恰好凑在一起,刚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可真是最大的幸运。被命运如此眷顾的这个人可以过一种更加高级的生活,免遭人类两大痛苦根源——物质匮乏和精神无聊——的折磨;不用再承受为生存而努力挣扎之苦,也不用忍受长时间的闲暇造成的无聊之感——人生这两种痛苦唯有相互中和,人们才能摆脱困扰。

不要活在别人嘴中?

哪怕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要学会欣赏自己。

无聊的人会喜欢无聊的东西,平庸的人只能欣赏俗套,思想复杂的人会对混乱模糊感兴趣,没有头脑的人则会被愚蠢的东西吸引。

哪怕是世人追求的名声,作者也认为:

名声越是晚到,能够持续的时间就越长——“优秀”需要时间来成就。

别太乎别人的评价。拥有伟大的心灵或伟大的头脑,而不仅仅是名声,才是值得的,才是通往幸福的关键。伟大的灵魂或健全的理智,是快乐的根源。

大众的头脑多么空洞浅薄啊,怎么能把我们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幻想之中呢?别人说你幸福,你就真的幸福了吗?

叔本华本尊怎么样?

叔本华身为一伟大的哲学家,他本身的人生并没有完全按他的哲学理念去施行,即没有完全做到知行合一,他甚至在书中指名点姓近似人身攻击地批评同时代的哲学家黑格尔:

“被一群吹捧他的在校大学生们大肆宣扬,然后在空洞的头脑中产生了虚假的共鸣——他那荒诞不经的语言结构,犹如一个精致的鸟巢,里面的鸟儿早就飞走了;敲开那不出意外早已破败了的结构之门,就会发现其中空空如也!连一丝能让过客驻足的思想痕迹都没有,这样所谓的大名鼎鼎只会令后人发噱。”

叔本华甚至因为有一回一个上了年纪的女裁缝在他的房间门外边对朋友讲话,惹得他动火,把她扔下楼去,造成终身伤残。

从叔本华经常在上等菜馆里吃得很好这一细节,推断出他家境不错——父亲是一大商人、母亲为一出身贵族的文艺青年,衣食无忧的他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更像是个自由撰稿人,且作品在生时也不怎么畅销。但他长时间的哲学思考在两百多年后的我看来,依然带给我思想上的强烈震撼,比如他在两百多前讨论人的个性之重要性时曾说:

最廉价的骄傲是民族骄傲,也就是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如果一个人号称为他的国家或民族自豪,那只能说明他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否则也不会抓着那些千百万人共有的东西引以为荣了。

后来德国的纳粹和对犹太人的屠杀与过于排他的民族自豪感不无关系。

虽然叔本华作为一个自然人来讲,他有着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和一常人无异,但他在哲学上关于人生的智慧、幸福,在两百多年前就替我们思考过很多的大问题,令我想起了: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也许有人会说,叔本华老爷子说的不就是现在人们喝腻了的心灵鸡汤吗?如果非要这样说,我觉得叔本华这碗哲学味的心灵鸡汤,也熬了两百多年,早已熬成高汤了,多少比现在化学速成的鸡汤更有营养、更有味道。

人生苦短,不可浪掷虚度,应该物尽其用地好好享受生活的馈赠。

The-Wisdom-of-Life-Digest

复刻在腾讯微博中的回忆

By: 胡中元
20 July 2018 at 21:47

大概是微博这个东西刚刚流行起来之时,也就是我初中的时候,我便用心的经营着我的腾讯微博,倒不是想要成为微博大咖,只是认为在同龄人坐在电脑前都只会打游戏时,我刷刷微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更有意思的一件事。

然而腾讯微博迅速就被新浪微博超越,市场占有率几乎为 0 了。我自然也投靠了人多势众的新浪微博,但之前在腾讯微博中发的超过 1000 条微博是我的回忆 —— 中二青春。

我有一种预感,过不了多久腾讯微博就要被腾讯关停了,我可不能让之前写的那些碎碎念就这么消失,于是我用 Python 写了一个爬虫,将所有 [微博+图片+时间+转发微博+转发微博的所有信息] 都给爬到了本地数据库中,然后使用 React 做成了一个网站,名曰“复刻版腾讯微博”,将我发的微博放心地永远留在了自己的服务器中。

查看我的腾讯微博复刻网站,请点击:

https://hzy.pw/i/qqweibo/

## 基于服务器心情而工作的爬虫

截至目前,我的腾讯微博上共 1661 条微博,收听 65 人,听众 765 人。然而爬虫运行完毕之后获取到的微博数量为 1620,另外 41 条数据不翼而飞。我发布的微博和转发的微博中共包含了 1220 张图片,其中 6 张已被他们服务器丢失。微博中共包含 98 个视频,其中的 88 个均丢失(这是视频网站的锅,我们上传到优酷上的视频真的会被他们永远存放着吗,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微博中还包括了 785 条诸如 http://url.cn/482SZS 这样的短链接,其中 90% 均已失效,访问时直接提示 您访问的网址有误或该网址已过期 :( 此外,虽然 2011 年的微博也还给我留着,但所有微博的评论均没有了,数据被删掉了。。。

我想说的是,要是再不使用爬虫将这些宝贵的回忆取回,真说不定哪天就被腾讯给删掉了 ToT

讲真,各种复杂的情况都被我遇到了: 微博不提供 API,使用 Python 爬取 HTML 再解析,关键是 HTML 结构每次都会变,我花了很久很久的时间才适配了所有情况。另外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并不可信,第一次得到的数据显示我在某一天发了 1 条微博,带有图片,再获取一次变成了发了 4 条,却无任何图片上传。(这不是腾讯为了防爬虫设计出来的,因为浏览器访问也是这样的,大概是腾讯微博在临死前,为了降低服务器负载而采用的拒绝式服务。。。)

于是我的爬虫在经过数天的完善后,拥有了应对前后数据不一致、连接握手失败、适应 HTTP 结构变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又运行了四五天,才完成了爬取。因为对我那 1000 条微博的每一躺爬取,结果都是不一致的,直到最后连续运行十个小时也没爬出新数据后,我才认为是爬完了。

最终顺利爬取了能找到的所有数据,并存在了数据库里,真的是超级辛苦,让我激动的发了个微博(新浪微博~~)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除了格式上的规范,还标记了一些重复的微博,这些微博在我的博客、空间里面重复,我的微博镜像站中没有必要包含这一部分内容。

此外为了制作微博镜像站,使用 Pillow 库将图片原图批量压缩成了 webp 格式的缩略图,在我的微博镜像站中,点击缩略图即可查看大图。 然而事实证明选择 webp 格式是错误的 ,虽然谷歌的 webp 格式拥有很高的压缩率,但是兼容性是个问题,不支持 Firefox、IE 和 iOS,几乎是只有 Chrome 能显示,所谓的 WebP JS 兼容性修复库其实是使用了 Flash 实现,然而后者本身就不值得使用。 所以说 WebP 格式的图片只适合客户端而不适合浏览器端。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 jpg 格式作为缩略图。毕竟我的服务器拥有 自动转换为 WebP 功能

愉悦的 React 开发体验

感谢 facebook/create-react-app 提供的脚手架,webpack+eslint+react 开发环境开箱即用。另外不得不感叹 React 的模块化使得逻辑相当清晰,很方便省心。

另外还要感谢 clean-blog CSS 主题lightgallery.js 图片灯箱插件

接下来

如果 QQ 空间、朋友圈、微博、豆瓣 这些网站在某一天宣布关停,我也会把自己的数据通通扒回本地,当我真心不希望这样,因为这个网站本身,就是一代回忆。

有空的话还要干几件事:试着统计下我发的微博中的一些有趣的数据,比如口头禅、文字情感之类的。再来就是把微博中的短链接替换成为长链接,因为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很多短链接都在陆续失效了。

就酱。

现已完成,对我的腾讯微博的大数据统计挺有意思,请访问: https://hzy.pw/p/2569

关于 GMS 教务系统

By: 胡中元
27 February 2017 at 11:22

 简介 

这是一个用于高校毕业生毕业流程线上管理的教务系统,由 Moshel 独立开发,并与 2016 年末开始被应用在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内。

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学生与老师所出的题目建立一个多对一的关系,教师出题需要两层审核,而学生拥有三轮选题的机会,并且学生之间可相互竞选题目,此外,管理员可统揽全局,控制教务流程的进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处理。这些就是本系统的大致功能。

答辩环节的完全线上化将是本系统的下一个主要开发方向。

链接:http://bkbysj.xsyu.edu.cn/(限西石大内网访问)

 系统功能 

作为一个完善的业务系统,除了 “选题” 功能外,还拥有完善的账号管理系统及附件管理系统等。

这张用例图是系统设计阶段所画,目前系统的功能已不局限于此。

教师拥有的功能

  

(↑ 点击可查看大图)

教师可以出题,并且实时跟踪自己题目的状态,历年所出题目会形成一个自己的题库以供复用,题目支持上传附件。这些特性弥补了旧选题系统的遗憾。

值得一说的是,本系统中所有的用户头像均不相同,根据用户 UID 哈希生成的随机矢量风格,避免了所有老师学生都使用默认头像的尴尬又无聊的景象。

学生角色

学生是本系统中最简单的角色,可进行选题,以及在选题成功之后通过此系统向老师发送文件。

在选题方面设计了 2 个人性化的特性:1、能看到某道题当前已选人数,这大大避免某道题被大家集中选择。2、在教师查看你的选题志愿之前,可以取消申请,并另选一道题。(事实上在此系统中所有的状态转移均支持最大程度的撤销操作)

管理员信息统揽

(↑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专门为管理员设计的功能占整个系统工作量的 70% 以上。管理员面板中,可以管理所有的用户类型,设定每位用户的类型,也可以看到现在所有选题配对情况。

值得一说的是,管理员支持使用 Excel 批量导入每届学生老师信息,系统会自动解析 xlsx 文档,并创建对应的登陆账号。

此外,本系统网页中所有可见的表格信息均可一键导出为 Excel 或 Word 文档,方便进一步办公处理。

仪表盘

数据可视化算是最近几年的技术热点,所以我为管理员开发了一个单独的仪表盘页面,用于总览整个选题流程的进行。

在这里,可以直观的看到待选题目和学生总数的柱状对比图,也可以分专业以饼状图的形式看到当前各专业学生的选题状态分布。这些都是选题流程中管理员需要掌握的数据。

数据库备份还原

 

本系统还拥有一个强大的自动备份还原功能,系统会自动在每天凌晨 3 时进行一次数据库备份,同时自动删除 15 天前的备份(不支持手动删除),当然,用户可以选择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手动创建一个备份。

这样的设计使得系统更加稳定,无论是管理员的误操作,还是被任何形式的恶意攻击,都不会对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公告系统

 

(↑ 点击可查看大图)

本系统拥有完善的公告系统,支持富文本编辑、设置置顶、支持设置公告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可见性,以及附件支持。

 关于技术 

以上说的是功能介绍,关于技术的细节欢迎大家点击以下两个链接继续阅读:

1、我在 2016 年 9 月写的:Meteor + React 教务系统开发经历

2、我在 2016 年 10 月发的相关论文:A High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Graduation Management Cloud

技术亮点预告

1、使用 Javascript 全栈开发,包括 Node 作为后端,React 作为前端框架,MongoDB 作为数据库。

2、使用 Websocket 进行前后端通信,而不是 HTML 或者 AJAX。

3、使用黑科技实现前端浏览器直接操作数据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