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意见|第十批药品集采已经废了4家,第十一批集采又开始了
10月22日,国家药品联采办正式公布第十一批药品集采相关信息。本次集采共纳入55个品种,覆盖抗感染、抗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用药等重大疾病领域。
去年第十批药品集采结果公布后,关于“3分钱一片阿司匹林,2毛2一支间苯三酚注射液”的讨论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当时官方的表态是集采药品虽然低价但是药效有保障,还有一些正能量博主说3分钱生产阿司匹林足够,2毛2的间苯三酚也很合理。
现在一年过去了,这些药都还好吗?
2毛2的间苯三酚好像不太行
今年3月,药监部门检查发现,集采中标间苯三酚注射液生产的四川太极制药在关键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未按规范要求开展偏差处理,不符合GMP要求。
![]()
这批间苯三酚注射液是由四川海梦智森公司集采中标后委托太极制药生产的。官方通报说的是“关键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我帮大家翻译成民间大白话,就是“中标的厂家随便看看,生产的厂家随便做做”,交差就行。
四川海梦智森公司中标间苯三酚的价格你猜是多少?正是登上热搜头条的2毛2一支。你说这是巧合呢还是巧合呢?
查出生产过程不符合规范后,药监部门暂停了四川太极制药间苯三酚注射液的生产和销售,并废除其集采中标资格。
帕拉米韦注射液也不太好
今年4月,山西国润制药生产的帕拉米韦注射液被查出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被暂停生产销售,同样被废除集采中标资格。
帕拉米韦注射液是用于重症流感治疗的药物,第十批集采中,山西阳和医药以7.19元每支的价格中标,委托山西国润制药生产。
![]()
第一批药品生产出来还没上市,就被查出来生产质量管理不规范。请注意,这是中标之后的第一批就不合格,厂家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我不装了,摊牌了,这药就是这么生产的,反正也没利润,爱要不要吧。
那,对于这样完全不负责任的集采中标企业,除了废除此次中标资格外,还有什么处罚吗?
有的!国家集采办将这两家企业列入违规名单,暂停了未来18个月的集采申报资格。
18个月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惩罚就问你怕不怕吧?
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也不太好
今年8月,中标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的江西璟瑞药业在确认与验证方面存在缺陷,被药监部门责令暂停生产与销售。随后,国采办取消江西璟瑞药业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中选资格。
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是用来治疗代谢性酸中毒,补充电解质的药品,一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出现酮症酸中毒,或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酸中毒,就要靠这个药来救命。这个药如果质量不好,真的会死人的。
![]()
通报所说的“确认与验证方面存在缺陷”不太好理解,我帮大家翻译一下:
保障药品生产质量,既要靠硬件(厂房、设施、设备),也要靠软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或方法、系统),软件硬件都非常可靠,能确保达到药品质量预期结果,就称为“确认与验证合格”。
“确认与验证方面存在缺陷”,就是关键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缺陷,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药品符合质量要求。
那为什么不直接点出哪个环节不合格呢?这就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了:一种可能是问题不大所以模糊处理,另一种可能是这家药企的漏洞像筛子那么多实在不知道从哪说起。
聪明的你,相信哪一种呢?
同样的,江西璟瑞药业也被列入“违规名单”,并暂停国家药品集采申报资格18个月。
化疗药氟尿嘧啶注射剂也不太好
上周,第十批集采中标企业宁波大红鹰药业委托黑龙江福和制药生产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注射液,被浙江药监查出属于“劣药”。
![]()
和前面几家过程违规的药企不同,这个是在药品抽检的结果发现不合格。
![]()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定义,劣药是指成份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被污染的药品,未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超过有效期、未注明或者更改产品批号的药品,擅自添加防腐剂和辅料的药品。
对于需要化疗的患者来说,以上劣药的哪一种情形都是性命攸关的。
那么,查出生产劣药的集采中标企业,受到了怎样的惩罚呢?
浙江省药监局对该企业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处理。
国家集采办就比较严格了,将这两家企业列入违规名单,暂停了未来18个月的集采申报资格。
这两家优质药企,只不过是生产了一点劣质药品,就被剥夺中标资格,还要苦苦等到2027年才能再次参加国家药品集采,实在是太凄惨太可怜了,简直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
当然,北京的朋友们可能会哭得更大声一些。
根据第十批药品集采的中标结果,浙江大红鹰药业中标的氟尿嘧啶注射剂供应市场包括北京、浙江、安徽、贵州和新疆。
是不是有点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