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旧闻评论|315:欠揍的媒体与该死的消费者

26 March 2025 at 17:19

file

今年的315揭示了一个存在很长时间的现象,哪怕是食安这种不算关键的社会问题,在它们被揭露后,被清算的都是机构媒体,被责骂的都是记者。在每一个被揭示的问题周围,拥挤着鲁迅笔下热闹又冷漠的看客,消费至死不死不休。‍‍‍‍‍‍‍‍‍

蜜雪冰城某家分店的诸多问题,被戏谑式的义务公关们聚焦在“熬夜柠檬”上,在低价策略前,真真假假的所谓消费者纷纷替它打抱不平。他们编排出十几家媒体蹲守的虚假场面,为的就是衬托媒体小题大做,故意与人民的奶茶店为敌。‍‍‍‍‍‍‍‍‍‍‍‍‍‍‍‍

在个案之外,一个更有蛊惑性的议题时否定315的合理性,认为媒体搜集食安或服务业的问题,专门放在某一天放送,耽误了问题解决的时间,体现了媒体的自私。315的无用之用,已经被看似维护新闻的奇怪逻辑认清,媒体更无法找补。‍‍‍‍‍‍‍‍‍‍‍‍‍‍‍‍‍‍‍‍

CDT 档案卡
标题:315:欠揍的媒体与该死的消费者
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发表日期:2025.3.26
来源: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315晚会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很不幸地,对315这个特定节日的媒体操作套路,批判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这种由央视主导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行动,以策划新闻的成瘾表现,取代了新闻策划的有益尝试。315成为媒体之殇,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已经退无可退。

迄今为止,315对无良商家的揭露,是媒体界唯一残存的大规模舆论监督方式。尽管现在的公关网络足以掀翻任何315媒体报道,但媒体借315展开的议程设置能力还是在的——当然重要的是保卫议程,媒体在这一点上完全落败于公关反击。‍‍‍‍‍‍

315前后,媒体跃跃欲试,可以光明正大地曝黑料,而品牌及其公关合同商也在严阵以待。这是一场近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游戏,媒体是为“螳螂”,以为稳操胜券,能让被揭露对象万劫不复;可公关犹如“黄雀”,隐身社媒中做法,化解媒体揭露于无形。‍‍‍‍‍‍‍‍‍‍‍‍‍

媒体在315受到的所有指责中,最无力反驳的一点就是:你们记者就知道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种指责戳中了媒体的脊梁骨,机构媒体多多少少感受到寒意——当媒体无法为更大、更多的公共利益发声后,它们也会在微不足道监督中“出血”。

315中媒体被蔑视的现象,实质上是新闻匮乏的表现。当大多数媒体的深度报道部门被裁撤,放弃了以更多资源投入全国性选题后,新闻生产能力只能集中在社会新闻上,且大多数是以流量为选题依据,成为泥沙俱下的内容世界中并不出色的一分子。‍‍‍‍

对媒体315报道的公关式硬怼,从另一个方面见证了中国特色消费者的可怜与下贱。他们的可怜体现在对无良商家的盲从,他们更为下贱的方面,就是对能让他们摆脱被消费的少数机会窗口的漠视,反而释放出过剩的自轻自贱之举。

当问题的“隔夜柠檬”被置换成网梗的“熬夜柠檬”,一个更恶劣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低价的劣质茶饮竟然会被骄傲地当作身份认同的象征。比如,“月入2400的我竟然喝得起4块钱的柠檬茶”,这是消费至死的社会绝症,竟然流行于社媒空间。‍‍‍‍‍‍‍‍‍‍‍

媒体的315表现遭到了公关驱动的“下沉市场”的全面围堵、全部否认与全盘消解。有的人看到了媒体的无力,有的人看到了商家的阴暗面,有的人看到了庸众的狂欢。实际上,这是新闻匮乏与愚民过剩的一体两面,是各种内生哀歌的绝望合唱。‍‍‍‍‍‍‍‍‍‍‍‍‍‍‍‍‍‍

打着各种融合旗号的媒体调整,在融合之中丢掉媒体安身立命的新闻内核,陷入各种动力的匮乏中不可自拔,只剩下自吹自擂的向上邀功——为了邀功必须要遮蔽听讲者的耳目。即使是315揭露的那点东西,也止步于本该负责的权力外围。

所有的消费都像是自证苟活着的人类退化机能,一种更超脱的力量也许会认为这是让国民变身为“消费者”的最好理由。而在这个要让数以亿计的人退化为“消费者”的进程中,一些爆火的商品担任了不道德的胁从者,它们从批量制造“消费者”的认知战中获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315确实是一个鸡肋式的存在,是一种已经刮过媒体的狂风,它对媒体再无任何价值。当然,要说改造媒体的作风,让媒体恢复新闻的初心,这也是不可能办到的。机构媒体的衰微仍将继续,它们仍将承受消费者的鄙视。‍‍‍‍

而自我感觉良好、在各种公关伎俩中随波逐流的消费者们,仍会沉溺在内容农场的喂养中,饱食终日而脑力退化,将吮吸超廉价垃圾商品当作唯一可以炫耀的身份。这种身份之殇比媒体之殇更可悲,因为它将一直镌刻到骨灰上为止。‍‍‍‍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

四环青年|卧底记者提醒“11点前别点外卖”,打工人破防了

By: elijah
17 March 2025 at 22:45

img

这两天,打工人的天塌了又塌,其中造孽的,就有“杨铭宇黄焖鸡米饭”。

几天前,新京报记者在卧底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多家加盟店时,发现了不少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

餐饮店员工告诉记者可以把顾客吃剩凝固的汤、香菇等收集起来“循环利用”,更是成功恶心了所有人。

img

3月17日一早,曝光黄焖鸡米饭问题的记者在直播连线中,提醒大家“11点前最好不要点外卖”,因为“前一天剩下的食物可能会售卖给第二天先点单的人”

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CDT 档案卡
标题:卧底记者提醒“11点前别点外卖”,打工人破防了
作者:半糖可乐
发表日期:2025.3.17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环青年”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记者这么提醒,当然是好意,但问题在于,消费者自己注意管用吗?你不点,我不点,但是总有人第一批点,难不成要把“循环利用”的剩菜剩鸡肉,卖给那些不看热搜、不看新闻的人?

网友的愤怒情绪并非针对记者,更多是借着话题发泄心中的无奈。

此前曾有财经媒体针对消费者的快餐习惯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在“当你选择吃快餐时,你最在意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里,高达80%的人选了“干净卫生”这个选项,甚至连“好吃”都屈居第二。

可见大家对曝出卫生问题的餐馆,会有多怨恨。

img

作为打工人最爱吃的中式快餐之一,“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这两年发展的势头可谓有目共睹,在最巅峰的时期号称有6000多家门店,甚至把门店开到了美国和新加坡。

就是这么一家国民度如此之高的快餐,居然干出回收食客剩菜重复使用的恶心事,怎能不让消费者生气?

在被媒体曝光后,杨铭宇管理方永久关停了涉事的三家加盟门店,并且承诺要深度排查全国的门店,彻查食材储存、加工流程、环境卫生等环节。

这些动作能不能挽回消费者的信任,不好说。

作为品牌方,杨铭宇总部应该对加盟店提供经营指导并确保其合规运营,但是从某些加盟商的反映来看,杨铭宇黄焖鸡在盲目追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忽视了实质监管,存在权责失衡的问题。

加上行政监管的缺位,导致一些加盟商为了追逐利润失去了底线。

img

令人唏嘘的是,杨铭宇黄焖鸡米饭曾以低加盟费为卖点,也就是说,他们的加盟商大部分可能是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勉力支撑小店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事件发生之后,一些商家试图通过直播后厨的方法,力证自己的店没有问题。

可见少数不守规矩的从业者,也会连累别的无辜商家丧失消费者信任

同“杨铭宇黄焖鸡米饭”一样,在今年的315行动中,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坑害消费者,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些企业在被媒体点名后,也立马承诺要整改,当地相关部门也“连夜”处置,但这些动作消费者都太习惯了,担心各方更多是迫于舆论压力表演,等到风头一过,就故态复萌。

不管是保障食品卫生安全,还是远离问题产品,不能靠消费者自己注意,也不能单靠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揭黑狂欢,而是需要行业自身的规范和监管的日常给力。

至于“11点前别点外卖”的建议,不可能有什么实际作用,只能算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

当消费者只能靠这样的心理安慰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多少是有些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