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旧闻评论|315:欠揍的媒体与该死的消费者

26 March 2025 at 17:19

file

今年的315揭示了一个存在很长时间的现象,哪怕是食安这种不算关键的社会问题,在它们被揭露后,被清算的都是机构媒体,被责骂的都是记者。在每一个被揭示的问题周围,拥挤着鲁迅笔下热闹又冷漠的看客,消费至死不死不休。‍‍‍‍‍‍‍‍‍

蜜雪冰城某家分店的诸多问题,被戏谑式的义务公关们聚焦在“熬夜柠檬”上,在低价策略前,真真假假的所谓消费者纷纷替它打抱不平。他们编排出十几家媒体蹲守的虚假场面,为的就是衬托媒体小题大做,故意与人民的奶茶店为敌。‍‍‍‍‍‍‍‍‍‍‍‍‍‍‍‍

在个案之外,一个更有蛊惑性的议题时否定315的合理性,认为媒体搜集食安或服务业的问题,专门放在某一天放送,耽误了问题解决的时间,体现了媒体的自私。315的无用之用,已经被看似维护新闻的奇怪逻辑认清,媒体更无法找补。‍‍‍‍‍‍‍‍‍‍‍‍‍‍‍‍‍‍‍‍

CDT 档案卡
标题:315:欠揍的媒体与该死的消费者
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发表日期:2025.3.26
来源: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315晚会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很不幸地,对315这个特定节日的媒体操作套路,批判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这种由央视主导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行动,以策划新闻的成瘾表现,取代了新闻策划的有益尝试。315成为媒体之殇,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已经退无可退。

迄今为止,315对无良商家的揭露,是媒体界唯一残存的大规模舆论监督方式。尽管现在的公关网络足以掀翻任何315媒体报道,但媒体借315展开的议程设置能力还是在的——当然重要的是保卫议程,媒体在这一点上完全落败于公关反击。‍‍‍‍‍‍

315前后,媒体跃跃欲试,可以光明正大地曝黑料,而品牌及其公关合同商也在严阵以待。这是一场近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游戏,媒体是为“螳螂”,以为稳操胜券,能让被揭露对象万劫不复;可公关犹如“黄雀”,隐身社媒中做法,化解媒体揭露于无形。‍‍‍‍‍‍‍‍‍‍‍‍‍

媒体在315受到的所有指责中,最无力反驳的一点就是:你们记者就知道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种指责戳中了媒体的脊梁骨,机构媒体多多少少感受到寒意——当媒体无法为更大、更多的公共利益发声后,它们也会在微不足道监督中“出血”。

315中媒体被蔑视的现象,实质上是新闻匮乏的表现。当大多数媒体的深度报道部门被裁撤,放弃了以更多资源投入全国性选题后,新闻生产能力只能集中在社会新闻上,且大多数是以流量为选题依据,成为泥沙俱下的内容世界中并不出色的一分子。‍‍‍‍

对媒体315报道的公关式硬怼,从另一个方面见证了中国特色消费者的可怜与下贱。他们的可怜体现在对无良商家的盲从,他们更为下贱的方面,就是对能让他们摆脱被消费的少数机会窗口的漠视,反而释放出过剩的自轻自贱之举。

当问题的“隔夜柠檬”被置换成网梗的“熬夜柠檬”,一个更恶劣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低价的劣质茶饮竟然会被骄傲地当作身份认同的象征。比如,“月入2400的我竟然喝得起4块钱的柠檬茶”,这是消费至死的社会绝症,竟然流行于社媒空间。‍‍‍‍‍‍‍‍‍‍‍

媒体的315表现遭到了公关驱动的“下沉市场”的全面围堵、全部否认与全盘消解。有的人看到了媒体的无力,有的人看到了商家的阴暗面,有的人看到了庸众的狂欢。实际上,这是新闻匮乏与愚民过剩的一体两面,是各种内生哀歌的绝望合唱。‍‍‍‍‍‍‍‍‍‍‍‍‍‍‍‍‍‍

打着各种融合旗号的媒体调整,在融合之中丢掉媒体安身立命的新闻内核,陷入各种动力的匮乏中不可自拔,只剩下自吹自擂的向上邀功——为了邀功必须要遮蔽听讲者的耳目。即使是315揭露的那点东西,也止步于本该负责的权力外围。

所有的消费都像是自证苟活着的人类退化机能,一种更超脱的力量也许会认为这是让国民变身为“消费者”的最好理由。而在这个要让数以亿计的人退化为“消费者”的进程中,一些爆火的商品担任了不道德的胁从者,它们从批量制造“消费者”的认知战中获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315确实是一个鸡肋式的存在,是一种已经刮过媒体的狂风,它对媒体再无任何价值。当然,要说改造媒体的作风,让媒体恢复新闻的初心,这也是不可能办到的。机构媒体的衰微仍将继续,它们仍将承受消费者的鄙视。‍‍‍‍

而自我感觉良好、在各种公关伎俩中随波逐流的消费者们,仍会沉溺在内容农场的喂养中,饱食终日而脑力退化,将吮吸超廉价垃圾商品当作唯一可以炫耀的身份。这种身份之殇比媒体之殇更可悲,因为它将一直镌刻到骨灰上为止。‍‍‍‍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

雷叔写故事|315过后,我们该去哪买卫生巾?

By: elijah
17 March 2025 at 23:31

1

CDT 档案卡
标题: 315过后,我们该去哪买卫生巾?
作者:雷斯林、乌卡
发表日期:2025.3.17
来源:微信公众号“雷叔写故事”
主题归类:女性权益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次315我全程关注了,最让人焦虑的就是翻新卫生巾。

从去年开始,卫生巾一直在塌房。

先是长度不够,被指责缺斤少两;

后来又陷入PH值超标的争议;

现在更糟糕,直接变二手产品了。

被曝光的是一家名为“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的工厂。虽然名为纸制品公司,但他们并不生产,他们只是垃圾的搬运工。

img

工厂以每吨260-1400元的超低价格,从卫生巾、纸尿裤品牌厂家那里,收购本该被销毁的不合格产品。

从中挑拣出形状完整、没有明显破损或污渍的那些,由工人徒手把它们塞进新包装,没有任何卫生消毒设备。

img

工厂老板说,每30吨垃圾能捡出7-8吨的翻新货,甚至更多。它们转手就能买到每吨7000-8000元,利润率高到可怕。

剩下的垃圾会被分离成木浆等材料,用于制作一次性卫生用品,每吨价值3000元以上。

img

下游的采购商大多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少部分也做线下生意,普遍打着“厂商直销”的名号。

也就是说,这些不合格产品,最终回到了消费者手中。

看完新闻后,我简直浑身发凉。

卫生巾和纸尿裤这些东西,直接和身体肌肤接触,和人体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黏膜接触,按理来说,对卫生的要求和标准应该是最高级别。

结果现在,这么多被翻新的二手货都能堂而皇之被销售,谁能不心慌?

尤其是卫生巾,是女性们每个月都要用的东西,使用频率相当高。

月经时期,身体本来就更虚弱,免疫力更低,结果还要被迫使用这种不合规不安全的产品,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啊。

img

所以问题曝光以后大家都很愤怒,愤怒完了就只剩下焦虑。

焦虑自己以前用过的产品安不安全,焦虑用过的产品是不是已经对身体造成影响。

img

也焦虑不知道在哪找到安全的、对自己和家人有保障的产品。

焦虑不知道还有什么品牌值得信任。

img

2

截至目前,不少被牵涉到的品牌已经第一时间出来表态了。

苏菲强调瑕疵品已经按照国家要求“100%粉碎处理”;全棉时代、自由点纷纷否认有违规合作;没被直接点名的品牌也声明自家生产线没问题。

但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

如果每一家都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严格,又怎么会有那么多残次品流向二手市场呢?

唯一解释是,品牌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按照国家规定,不合格的生产垃圾被切碎处理后,才能流出企业。

img

我愿意相信品牌高层对此提出了严格要求。

但一层层向下执行到末端,很难保证没有任何漏洞出现。

涉事工厂老板毫不遮掩他勾结企业内部关系的事实,承认自己花钱买通了企业员工,使得原本应该切碎的不合格产品,跳过粉碎工序。

因此,大量完整的、未被切碎的产品,流向了黑心工厂。

他还声称,国内市场上,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他有联系。

一年处理的废料就有1万多吨,采购商要多少货就能出多少货,比肩无底洞和聚宝盆。

img

此时,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暴露出来。

这么多不符合规范的产品究竟是怎么上架销售的呢?

一个基础的逻辑是,无论线上线下,所有面对消费者的商品,都应该经过合规化的审核流程,确保它们是安全可靠有保障的。

当消费者在平台上消费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平台付出自己的信任。

如今,监管部门和某些平台都没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那些没有品牌、没有生产商、没有合规标准的商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店和一些不负责任的电商平台上。

消费者的信任被辜负了。

就在卫生巾屡屡爆雷以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攻略和教程,教我们怎么挑选卫生巾。

很多个人账号,自己花钱去做测评,去评判哪一款卫生用品符合国家规范,用起来最舒适。

大家绞尽脑汁,想要在遍地炸弹的市场上找到一款安全的产品。

但这明明不该是我们的功课啊。

那些有问题的东西,明明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流通在市场上。

3

问题最后回到了怎么办。

只能是要求并监督平台加强监管,买有口碑经过检验的大品牌。

这方面,京东就做得很好。

与其他主流电商平台不同,自营是京东独一无二的优势。

京东超市拥有专业买手团队,多年来深耕快消、生鲜等细分领域。京东上的自营商品都由他们直接采购销售,囊括采购、定价、品控、仓配运输快递、销售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全链条。

也就是说,京东自营上的商品,只有经过京东买手百里挑一的精选,通过重重验证,才能进入京东的商品库,得到对外销售的机会。

这就杜绝了很多商家钻空子骚操作的可能性。

所以在京东买东西,不用眼花缭乱自己挑选,因为京东买手已经帮你在同类商品里选了品质最优、服务最有保障的,甚至时时帮你检测着价格,确保实现全网最低。

这次315曝光涉事工厂以后,京东超市第一时间发布承诺:

“京东超市自营所售卫生巾、纸尿裤均为品牌直供,严格检测,绝不售卖二等品、残次品、销毁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卫生巾和纸尿裤。

如消费者购买京东超市自营商品出现二等品、残次品、销毁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卫生巾和纸尿裤,京东超市100倍赔偿。”

img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卖家生产或者销售的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应该按照“退一赔三”的标准进行赔付。

如果涉及食品或药品,赔偿标准则是“退一赔十”。

京东直接推出远超平均标准的“100倍赔偿”,既是对平台商品质量非常有信心的体现,也展现了他们倒逼供应商严守质量红线的决心。

为此,京东超市采取了七项领先行业的质量管理举措,从产地源头把控、商品资质审核、新品测评、商品入仓检测、突击抽查检测、用户反馈追踪,到风险商品汰换,立志把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

他们还组建了一支包括30位品质控制专家和上百位一线仓库质检员的品控队伍,专门建立了科学的实验室,采购高精设备进行检测。

img

这不仅仅是为了隔绝黑心卫生巾,更是为了给广大消费者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长久以来,京东都坚持零售平台的最高品质标准。

他们不图别的,就是希望最大程度管理商品生产和原料源头,让每一批入仓商品的安全质量得到保障,让消费者买得安全、买得放心。

这是其他平台给不了的信任感。

4

最后还想多说几句。

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很卷,连电商也跟着卷。

很多平台为了吸引用户,会无底线地卷低价,于是倒逼商家去做活动、去降价,导致很多商家怨声载道,纷纷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那些不良商家恰恰是看准了这种思潮,趁机钻空子,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去吸引用户。

他们采购的商品原料便宜,所以成本低,所以就算卖低价,也能有巨大的利润。

但如果正常销售合格商品的厂家,按照他们的价格去卷,就几乎没有利润空间了。

因为任何东西都不是生产出来就能用的,还要考虑设备、人工的成本,考虑产品的报销率,考虑生产环节中各种安全保障产生的费用。

如果价格卷得太厉害,那么好的厂家最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做不下去,只能放弃。 

久而久之,劣币就会驱逐良币。

但用户对背后的暗潮涌动是不知情的。

他们只是选择了自己相信的平台,选择了相信平台推荐的更便宜的产品,却不知道这种便宜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安全健康之上。

所以对于平台而言,也不能光顾着打价格战,而忽视了根本的质量问题。

在一味逼商家降价的时候,个别电商平台更应该停下来审视自己,究竟有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视角,为他们提供质量过关的商品,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毕竟用户的信任,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Z世代实验室| 3.15晚会与2024年度女性事件回响

By: elijah
17 March 2025 at 22:56

3.15晚会中对卫生巾(裤)安全问题的报道,以及对胖猫事件中垃圾清运量高达90余吨的报道被大量讨论。

CDT 档案卡
标题: 3.15晚会与2024年度女性事件回响
作者:宋雅昕 张奕萱
发表日期:2025.3.17
来源:微信公众号“Z世代实验室”
主题归类:女性权利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新月伴《年度女性事件回顾》的第二季中,我们曾对胖猫事件、女性妇科安全等相关议题做过总结,在这里与大家回顾。

胖猫投江引发大型祭奠现象

2024年4月11日,游戏代练“胖猫”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4月23日 “胖猫”遗体被打捞上岸。5月2日胖猫姐姐发文,讲述胖猫的女友在二人交往期间花费了50余万,将其与胖猫跳江自杀的举动勾连。

此事在网上引起了针对胖猫的大型祭奠,也有不少网友自发前往长江大桥悼念(据央视新闻3.15报道,在胖猫事件中食物垃圾的清运量达到94.6吨),大量的鲜花与外卖铺满桥道两侧,在此过程中有食品企业被指发送空盒、缺斤短两,也有企业以胖猫之名成立了相关公益基金。

而胖猫的女友尽管发文否认了“在一起是为了钱”,并公布了转账明细和调解记录,仍然被大量网友谴责,个人信息被泄露,生活受到严重打扰。

img

在舆论发酵的阶段,还出现了网民许某冒充“胖猫”事件女主角,发布与“胖猫”之间的资金往来、聊天记录等不实内容,对胖猫女友造成了不良影响,进一步搅乱舆论,后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在事件发生后通过冒充女性受害人、事件当事人的情况也并非首例,通过编造女性未做过的不实内容博取关注和获得收益的行为应当被严厉抵制,对女性的遐想也应停止。

img

鸭嘴钳和女性妇科权益

2024年5月,妇科检查工具鸭嘴钳应该被改进引发大众讨论。大量曾接受过该检查的患者表示,鸭嘴钳作为妇科检查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却会给患者身心上带来“紧张”、“害怕”、“不舒服”等不适,除工具本身,检查者的手法、态度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感受。

img

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患者进行的6项妇科体检中的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ctc、hpv检查都会用到鸭嘴钳。

也有不少医疗从业者表示,鸭嘴钳是当下最有效的妇科检查工具,但这些年妇科检查器械有无得到有效的重视和研发值得深入探讨。

引发大量女性网友愤怒的也不只是鸭嘴钳,还有从卫生巾安全,内衣不适,妇科检查体验不好,怀孕后的一系列身体不良反应等被忽视的妇科权益,这些问题也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妥善解决。

img

2024年下旬,北大女性教授肖瑞平女士因女儿痛经研发了新药HMI-115,目前新药已经完成二期临床试验并得到药监局突破疗法的认证。新月伴也会持续关注女性妇科相关问题。

年年被提及的卫生巾

2024年11月,有网友测量发现,多款卫生巾实际长度与标示长度不一,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众多知名卫生巾品牌陷入舆论风波。在相关测量后网友发现许多品牌卫生巾的标的长度、实际长度和棉长都存在长度差,大多参照上下浮动的下线标准,甚至还有不达标准的产品。

img

卫生巾塌房冲上热搜。据报道,ABC客服曾回应机器生产的卫生巾稍微偏差属于正常情况,不属于偷工减料,并表示如果消费者觉得接受不了可以不买,ABC创始人在此事热议后发布录制视频鞠躬道歉。除ABC品牌外,也有其他品牌的回应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

责令相关企业更正之外,也要呼吁卫生巾标准的改进与落实。据报道,计划号为20241954-T-607的国家标准计划《卫生巾(护垫)》已在2024年6月28日落实起草,项目周期16个月。

除卫生巾长度事件,近年来卫生巾互助盒、卫生巾贫困、卫生巾不在高铁售卖、视障女性的卫生巾应特别设计、卫生巾减税的呼吁等事件轮番出现。每隔一段时间,卫生巾议题就会伴随着不同问题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要陪伴女性30年的卫生巾能否受到保障,女性的卫生巾困境何时能被解决?

img

CCTV2025年3.15晚会中的报道画面。

男子“家暴”被判11年,婚姻下的女性安全能否保障?

2024年12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对贺某阳两年16次对妻子小谢实施的暴力行为,致受害人小谢身体多处重伤、需挂粪袋生活的案件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贺某阳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因此事引起大众关注,法院特意出具了相关说明解释量刑标准的合法性,但“家暴”的立法和量刑标准是否应当被修订值得深思。

img

2005年CCTV新闻调查栏目的特别节目《沉默在尖叫:女子监区调查》,采访了十一位在常年遭受来自丈夫的、危及自己和孩子生命安全的家暴行为后杀夫的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据相关报道,截至2024年10月底,各级人民法院共作出近2.6万份人身安全保护令,签发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据《国务院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报告》等显示,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以来,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仍有差距。

img

去年的女性事件回顾迎来热烈的反响后,我们的小红书账号也在此后被严重限流,而今年我们的年度总结只能最后以这样的形式重新与大家相见。

某种程度上,这仿佛现代女性的处境隐喻——在像被撕裂开的世界中,一面被关注,一面被隔绝。

最近,2021年西安地铁的保安扒衣事件被重新提起,2024年家暴案中的受害人小谢在最新的参访中提到自己的信息被泄露遭遇“开户”,3.15报道中对卫生巾二次利用和胖猫事件中垃圾清运量达到94.6吨的报道引发热议。

事件正在发生,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我们可以不只当旁观者。

只要每一年都在破窗,那每一年都是元年。”希望大家保持对女性事件的持续关注和发声。

四环青年|卧底记者提醒“11点前别点外卖”,打工人破防了

By: elijah
17 March 2025 at 22:45

img

这两天,打工人的天塌了又塌,其中造孽的,就有“杨铭宇黄焖鸡米饭”。

几天前,新京报记者在卧底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多家加盟店时,发现了不少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

餐饮店员工告诉记者可以把顾客吃剩凝固的汤、香菇等收集起来“循环利用”,更是成功恶心了所有人。

img

3月17日一早,曝光黄焖鸡米饭问题的记者在直播连线中,提醒大家“11点前最好不要点外卖”,因为“前一天剩下的食物可能会售卖给第二天先点单的人”

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CDT 档案卡
标题:卧底记者提醒“11点前别点外卖”,打工人破防了
作者:半糖可乐
发表日期:2025.3.17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环青年”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记者这么提醒,当然是好意,但问题在于,消费者自己注意管用吗?你不点,我不点,但是总有人第一批点,难不成要把“循环利用”的剩菜剩鸡肉,卖给那些不看热搜、不看新闻的人?

网友的愤怒情绪并非针对记者,更多是借着话题发泄心中的无奈。

此前曾有财经媒体针对消费者的快餐习惯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在“当你选择吃快餐时,你最在意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里,高达80%的人选了“干净卫生”这个选项,甚至连“好吃”都屈居第二。

可见大家对曝出卫生问题的餐馆,会有多怨恨。

img

作为打工人最爱吃的中式快餐之一,“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这两年发展的势头可谓有目共睹,在最巅峰的时期号称有6000多家门店,甚至把门店开到了美国和新加坡。

就是这么一家国民度如此之高的快餐,居然干出回收食客剩菜重复使用的恶心事,怎能不让消费者生气?

在被媒体曝光后,杨铭宇管理方永久关停了涉事的三家加盟门店,并且承诺要深度排查全国的门店,彻查食材储存、加工流程、环境卫生等环节。

这些动作能不能挽回消费者的信任,不好说。

作为品牌方,杨铭宇总部应该对加盟店提供经营指导并确保其合规运营,但是从某些加盟商的反映来看,杨铭宇黄焖鸡在盲目追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忽视了实质监管,存在权责失衡的问题。

加上行政监管的缺位,导致一些加盟商为了追逐利润失去了底线。

img

令人唏嘘的是,杨铭宇黄焖鸡米饭曾以低加盟费为卖点,也就是说,他们的加盟商大部分可能是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勉力支撑小店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事件发生之后,一些商家试图通过直播后厨的方法,力证自己的店没有问题。

可见少数不守规矩的从业者,也会连累别的无辜商家丧失消费者信任

同“杨铭宇黄焖鸡米饭”一样,在今年的315行动中,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坑害消费者,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些企业在被媒体点名后,也立马承诺要整改,当地相关部门也“连夜”处置,但这些动作消费者都太习惯了,担心各方更多是迫于舆论压力表演,等到风头一过,就故态复萌。

不管是保障食品卫生安全,还是远离问题产品,不能靠消费者自己注意,也不能单靠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揭黑狂欢,而是需要行业自身的规范和监管的日常给力。

至于“11点前别点外卖”的建议,不可能有什么实际作用,只能算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

当消费者只能靠这样的心理安慰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多少是有些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