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网易数读|中国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

25 March 2025 at 05:16

当代职场人,流水的工作,铁打的自己。

无论是被“996”捆绑,还是被“007”超度,不变的是一刻不停,即便面对的是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

没人不想从这种状态中解脱,无论是由于公司的好心“被毕业”,抑或鼓起勇气主动辞职逃离内卷。也决定趁此机会,给自己放个长假,重新感受睡到自然醒的滋味。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这叫 Gap。

不过一些企业和 HR 们更愿意称之为空窗期。打工人一旦沾染上它,就有了“案底”,从此沦为戴罪之身,轻则求职时被反复审视,重则被职场抛弃,再也无缘 offer。

打工人,主动按下暂停键

多少 80、90 后,从小就被爸妈在耳边唠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长大进了职场,如果没有按社会时钟升职加薪,也会被贴上不思进取的标签。

更别提想裸辞歇会儿再找工作,上一辈人只会觉得“歇歇就生锈”,休息是原罪。他们眼里正确的做法,该是骑驴找马,绝不留出空档。

可在残酷现实里摸爬滚打过的人才懂,进入职场空窗期,既有蓄谋已久主动为之,却也不乏身不由己情非得已。

根据脉脉发布的《2024 年度人才迁徙报告》,受访者中被动辞职的比例略降至 13.62%。同时越来越多身心俱疲的打工人按下暂停键,主动辞职待业的比例从 3% 上升至 8.8% [1]。

我们也整理了社交媒体上有关“空窗期”的讨论,发现主动离职最常见的原因是身体或家庭。当然了,因工作强度大、内卷严重、看不到职业前景、待遇差等,放弃打烂工干脆跑路的也很普遍。

img

都说离职是最好的医美,听多了也会动起出走的决心。工作强度经常爆表的牛马们都心知肚明,自己早已陷入亚健康的漩涡,身体隔三岔五就亮起红灯,不免自嘲道:

集齐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脂肪肝“三件套”召唤不了神龙,但是也许能攒出 ICU 入场券。

也有因长期加班和职场 PUA 而血条见底的打工人,终于主动安排休整。如果恰巧遇上公司人力降本,喜提 N+1 小礼包,也算是幸事一件。

此外,对未来感到迷茫,需要时间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重启人生,也是不少人空窗的原因:

越发觉得自己平庸,工作轻松没压力,但知道自己不想做这个行业,也不想这样过一辈子。所以我不恨裸辞,只恨没有早一些裸辞。

逃离“996”的格子间,进入职场空窗期后,大家都在干什么?我们发现虽然休息躺平是大多数人的主旋律,可离开职场都没能真正放松下来的,也不乏少数。

img

对平时年假都用不干净的社畜来说,终于能趁此机会四处旅居,浪迹天涯,拯救自己“死人微活”的精神状态。

CDT 档案卡
标题:网易数读|中国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
作者:网易数读
发表日期:2025.3.24
来源: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
主题归类:内卷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而在早已浑身班味儿的人看来,此时还是换到旅游博主赛道,重新焕发自己自媒体第二春的好机会——即便最后只收获个位数的浏览点赞。

还有人“身躺心不躺”,只是换个地方接着内卷,譬如早九晚九埋头备考公务员、研究生,生怕被不进则退的生存法则甩出赛道,用实际行动证明休息是原罪。

还没躺平,就开始焦虑了

作为调整生活节奏的特殊节点,职场空窗期的长短因人而异。

对有些人而言,停下来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 Gap Month,用这段时间争取一些大口喘息的空间。但也有人选择空窗超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开启 B 面人生。

为了更好了解大家职场空窗期持续的情况,我们也对社交媒体上提及时长的讨论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职场空窗期较长的情况的确不算少见,像超过一年的占比就达到了 21.4%。

而空窗期在三个月内的,约占到三分之一。无论最开始是失业还是裸辞,他们都在很短时间内调整状态,迅速开始改简历、求职、面试,投入下一份工作的怀抱。

img

对于职场空窗期夹在三个月至一年之间的人来说,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放松爽玩,获得前所未有的释放。

可 Gap 久了,不少人也发现日子越往后过,自己越无法心安理得享受这段欢乐时光。没过多久,内心的脆弱不安感在不知不觉间萌芽,并壮大成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前几个月挺开心,所有工作的压力焦虑熬夜通通不存在了,结果又开始找工作压力,压力山大,投的简历石沉大海,夜晚失眠。

细看在职场空窗期内会让大家倍感焦虑的原因,会发现求职困难、亲友压力、生活费告急位列前三位。

有时来自父母亲戚的询问嘲讽、不明就里的叹气伤悲,都可能让人倍感无语。也有出于好意发来招聘链接的,可要么是薪资低得离谱,要么是岗位完全不匹配自己,只有无奈苦笑,谢绝好意。

img

与此同时,假若在职场空窗期内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基本等于坐吃山空。随即而来的生活费告急、房贷压力等问题,都显得格外尖锐,如同一根针尖锐戳破躺平的幻想:

我的经济状况迅速恶化,很快就到了无法承担月供的地步。断供,这个曾经离我遥远的词汇,如今却成了我无法逃避的现实。

当然,最严重的后果还是求职路变得坎坷。很多人都提到自己面试时会遭遇求职单位的审问,仿佛空窗期有罪;还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让人百口莫辩。

空窗期到尽头,钱途两空

其实早从投递简历开始,结束 Gap 休息状态、重新出发的打工人们,就已经发现如今的就业市场变了天。

无论是猎头的问候永远停留在了离职的那个月,还是此前压根不会正眼相看的公司都挑肥拣瘦,对应聘简历百般挑剔,诸多苛待。

在具体梳理社交媒体上关于空窗期会带来的求职阻碍后,我们发现,简历上的时间断层,是比过往工作经历更能触发 HR 敏感神经的存在。

发出去的简历,不是在已读后石沉大海,陷入沉默;就是对方快刀斩乱麻,宣布判处死刑——“很抱歉,您的经历与岗位要求不太匹配。”

img

给机会解释, HR 和业务领导也会针对职场空窗期反复盘问,稍有不慎就可能踩中雷区。

像如果说在调整状态,会被质疑抗压能力差、心灵脆弱;旅行度假会被认为向往自由、不稳定;就连解释身体不适,都可能被怀疑入职后肯定经常请假,耽误工作……

此外,打工人们还会被叠加“能力差”“经验不足”等各种负面标签,给足 HR 压薪的理由。都说跳槽是最好的涨薪手段,可是空窗期除外:

我空窗好几次,空窗一次工资降一次,笑死。

如此下去,一直找不到工作的职场人,就这样困在尴尬的空窗期里,形成一个死循环,想躺平也做不到。

更有甚者“断工即断粮”,尤其是没有积蓄的月光族,离开工作岗位,稳定的收入就会戛然而止,但生活的各项开支却不会因此停下脚步。

img

前程无忧的职场空窗期调研报告指出,34.67% 的打工人需要攒够两万元才敢按下暂停键,而自述攒到十万以上才敢离职的,占到了调研人群比重的 36% [2]。

光房租和社保两项生存税,就足够榨干普通打工人的现金流。生活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合租成本都卡在至少 1500 元,这还可能只是老破小里的一张床位。

而每月雷打不动的社保支出,既是续命符也是沉没成本,医保、养老金也都得靠它维系。当深夜急性肠胃炎发作冲进急诊室,没人希望还要为自费账单分神叹气。

如果是一线城市的打工人,断缴社保也会像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重新刷新各种时间节点,城市落户、购房资格、买车摇号等都会受到影响。

至于其他生存刚需,就算吃饭全靠拼好饭,加上水电费、交通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月底回看账单上密密麻麻的支出,也足以让人感到窒息。只有长叹一句,职场空窗期虽然不犯法,可它要命。

WOLF21|没有加班,对欧洲很重要?

25 March 2025 at 04:45

img

卷工时不体面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每天只离开座椅三次,中午吃饭、晚上放学,中间上一次厕所,其余时间都在埋头苦读。我不知道他这么拼命是否有什么苦衷,但我知道同学们都叫他“劳改犯”,简称改犯。

最近一些国际化做得比较好的家电和消费电子厂家开始严格规范劳动时间,控制加班行为,美的、海尔、大疆都有新闻提及,美的18:20以后必须离场,大疆9点后不许上班等等。

在国内政策没有强制性文件出台的情况下,为啥这些大厂开始不约而同的选择对工作时长下手呢?

因为大陆另一边的欧洲同志们卷不动了。欧盟在2024年底最终通过了《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具体的条款解析我找到了全网最权威的大咖解释:

img

市场监管总局的这个解析非常细致,我自己主要说说这个文件背后的一些思考。

欧美嘛,嘴上全是主义,手底下全是生意。这个条例实际上隐含着对欧盟制造业的保护,一条供应链上只要有一个螺丝钉是“强制劳动”生产的,这个产品就可能面临在欧盟内的禁令。而强制劳动的定义,《条例》中援引了国际劳工组织(ILO)的29号和105号公约,具体内容为:

29号公约:

就本公约而言,“强迫或强制劳动”一词系指以任何惩罚相威胁,强行要求任何人从事的非本人自愿提供的一切工作或服务。

105号公约:

批准本公约的国际劳工组织各成员国,承诺禁止并不使用任何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

(一)作为一种政治胁迫或教育的手段,或者作为一种对持有或发表政治观点或在意识形态上同既定的政治、社会或经济制度对立观点的惩罚;

(二)作为一种动员和利用劳动力以发展经济的方法;

(三)作为一种劳动纪律手段;

(四)作为一种对参加罢工的惩罚;

(五)作为一种种族、社会、民族或宗教歧视的手段。

第105号公约全称为《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于2022年4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同年8月正式向ILO递交批准书,成为全球第179个批准国。对,1957年的公约,中国于2022年批准加入,其中2013年还废除了明显与公约抵触的劳动教养制度。

从这个缓慢的进度上看,我们的劳动福利改善实际上是全球相对滞后的,179这个排名实际上与中国公众假期+年假总和天数在全球所有国家中的排名相当。

而欧盟对于强制劳动的具体指标定义,则在条例中没有提及,但可以参考欧盟的内部准则,2003年《欧盟工作时间指令》中,提出了欧盟国家的内部指标:

  • 每年不少于 28 天(四周)的带薪假期

  • 每工作六小时需休息20分钟

  • 每天休息时长不少于11小时

  • 限制长期夜班工作

  • 每周休息时长不少于24小时

  • 每周工作不超过48小时(个人可书面选择延长,但最长不超过60小时)

(虽然我很想相信网上那个5天40小时的版本,但很遗憾查下来基本辟谣)

如果欧盟想搞事,大概率会参照这个标准来查。而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我们的整体福利及劳动保障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的。下过厂的朋友们可能对此深有体会,忙季机器是不会停的,无非是工人分两班倒罢了;制造业基本上是单休;众多临时工是没有五险一金的。以及这还是厂里,非制造业的雇佣中五险一金的普及情况都要更差。

但另一方面,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过去也是中国制造的成本竞争力来源之一。换句话说:

这是我们在制造业追赶先发经济体中的一种选择和代价。

CDT 档案卡
标题:WOLF21|没有加班,对欧洲很重要?
作者:WOLF21
发表日期:2025.3.24
来源:微信公众号“WOLF21
主题归类:996工作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那个年代,我们没有欧美日韩的资金、技术、人才实力,有的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消费市场,那除了发愤图强,氪命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道路。就像回到文章开头的高中课堂,你脑子不如同学灵光,家里没有氪金开小灶的条件,不氪命你个小镇做题家怎么办呢?

但这显然不应该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状态。

产业发展到了今天,中国已经走出了劳动力红利时代,进入了工程师红利时代,2025年中国累计大学毕业生达到1.6亿人。欧盟这种希望通过限制竞争对手工作时长来挽回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小算盘,已经打不响了。就拿这次主动缩减加班时长的美的来说,公司在信息化和自动化上的投入巨大,美的早在2017年就收购了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公司之一的CUKA,美的工厂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早就超越了国际同行。就像你的高中同学们,没有哪个班级第一是只靠不吃不喝不睡,人家就算好吃好睡也不会掉出班级前五。

《银河英雄传说》中写到:“人会死,星星也有寿命,连宇宙本身也不知何时就会消亡。不可能只有国家永远存在。如果国家一定要有巨大的牺牲才能存活下去,那么这个国家还是马上灭亡为好,谁会在乎它?”如果一家企业要靠员工不断牺牲健康与家庭来存活,那这个企业还是马上倒闭为好,人可以接受为了一个目标暂时忍受,但不能把一生都浪费在苟且。

担心不加班了没饭吃,纯属是打工打魔怔了,至于担心不卷了经济不行,就更加离谱,经济短期瓶颈不是生产不足,而是消费不足,远期的经济瓶颈不是年轻人不勤奋了,而是年轻人不生娃了。如果在加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只会在衰退的路上越走越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