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17 September 2024Main stream

先答应

By: Steven
16 September 2024 at 23:58

最近有几件事,给我了一些触动。

因为确诊抑郁症后,我向公司请了长假来休息,所以忽然多了很多大片的空闲时间。可是吃药的感觉很不好,昏沉、嗜睡、动力低下且多屁。我觉得这不是适合我的方式。于是有了健身,有了我的理智告诉我:

先答应,强迫自己出去。

第一件事是汉洋跟我说他们计划九月初去一趟东北,给辽塔扫描建模,问我要不要一起。其实前几年他问过我好多次,每一次我都因为忙于工作,婉拒了,有时呢,是因为懒得动,也婉拒了。这次我心中有个声音:你先答应,然后就不得不去了。我就这么把自己推了出去,跟汉洋、Tim、夫聪去辽西走了一趟。

一上车,汉洋就问我,为什么这次有空来了?我说,重度抑郁症休病假了。他和 Tim 很自然地说,哦,这个咱们身边搞创作的朋友很多,然后就开始直奔沈阳。汉洋还给我拿着一台他刚从日本淘回来的 Mamiya 645 1000s,这是我第一次正经使用一台胶片相机,并且是一台 120 画幅的腰平取景器的机械单反。

这台相机在这一趟,教会我一些事。回头我再把整理好的照片陆陆续续发出来,有些照片我还是很喜欢的。这一趟时间虽然不长,但它不仅让我这个广东仔第一次对东北有了清晰的体会,也触动了我心中的一些东西。

出发前,脑放电波的 Nixon 问我要不要在苹果发布会之前合作一期节目。我下意识地想婉拒,但另一个声音说:

先答应,又不用你操心,你说就好,答应了再说。

这样,我又一次把自己推向了「不得不做」的位置上。

那一期节目似乎很不错,反响挺好。甚至一些路人都留言表示很喜欢这一期,说很有收获和启发。这对我是一种鼓舞。

在东北的路上,我们在车里聊起理想 mega、小米 SU7 的设计,汉洋说我们回去之后录一期节目吧。我其实不太想,毕竟工业设计这个母题太大了,轮不到我这个在设计领域里并无建树的人来说。但是,可以先答应吧,万一能聊出什么来呢?后来回到深圳,汉洋跟轶轩一起,我们仨在汉洋的酒店房间里聊了两个小时,在轶轩那些简单、外行、尖锐的问题的触动下,我觉得那一期节目剪出来之后应该不会太差。虽然可能只是很基础的科普,但大体上应该只得一听。

结束后我问轶轩,这样聊下来,你现在知道工业设计是做什么的了么?他说,虽然不能简单地描述出来,但确实理解了。

这又是一次把自己推出去,但不差的体验。尽管那天我们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透了,但也因此在轶轩家里打了几把《黑神话·悟空》,能算是好事吧。而且,就在临出门吃晚饭前,辽塔之行的大部分胶片都扫出来了,全部看下来,有几张还是不错的。他俩纷纷表示,作为第一次用胶片,算是很成功了。

也许有鼓励的成份,但有几张我很喜欢,回头要找 Tim 用飞思精扫再制作出来。

和创作有关的事情,我都不觉得累。

最后一天我在 Tim 的工作室里问他:经常接触不一样的项目,你会觉得疲惫吗?他的回答是,如果经常做一样的事,我就会觉得非常疲惫。

我也一样。

那天还偶遇了梁源,他们在楼下录了一下午节目,聊黑悟空里的佛教文化和文物。我旁听了几小段,挺有意思的。节目这两天也陆续上线了,虽然我说很感兴趣,但也确实提不起劲儿去点开它们,只能先 Mark 在列表里。

今天早上突然想看看苹果新品,手欠翻了翻图纸,看着看着就似乎琢磨出一些线索……截图往群里一放,两颗皮蛋就来问我要不要一起做一期节目。

好吧,虽然我原本可能想搞一期《设以观复》的,但我可能做不动了,如果有他们一起搞的话,是不是我自己的节目真的无所谓,但起码算是对一直关注我的人们有一个交待吧。他俩八月份就问过我和 Toby 要不要在发布会后一起录一期播客,没曾想居然还凭空出来期视频。

且不管能出来什么,先答应吧。

答应了就得不得不面对,不能偷懒。

我是病了,但不是傻了,如果说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什么之前没注意到的事情的话,那就是「先答应」吧。

我过去很紧张,要有安排,要有预期,要有 planB 和后手,但渐渐发现有这些也不怎么管用,突发状况永远层出不穷,它们总能在预想之外的地方出现。先答应,硬着头皮上,反而似乎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多阻力。

例如这两天跟着筱烨去了音乐教室,十分钟,阿吉就让我和小柒筱烨合了一首曲子,最简单几个位置就能出来很棒的旋律。今晚的中秋活动,虽然我们都不太想参加,不想去人多的地方,但为了给阿吉捧场,还是一家人都去了。躲在人群里的感觉并不放松也不自在,但音乐本身能令我感到舒服。

如果把抑郁症看作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似乎可行。

升级版的「用户路径」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苹果发布会上没说的这个细节,会让国行 iPhone 16 和新手表体验受影响

By: 王萌
13 September 2024 at 10:18

每年 Apple 发布会上,我们都看到不少新的功能、更新,但这些新的功能在具体落地时,却往往会因为各地法规、政策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差异。

今年这个差异尤其明显——对 iPhone 16 和新的 Apple Watch 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无线充电新规,让苹果的「牙膏」越挤越少

这一切还要从今年工信部发布的一项新规说起。

由工业信息化部印发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称《暂行规定》)已于 2024 年 9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第四条规定:

移动、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为 100-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 频段,且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 80W。

这其中,实际用于智能手机、手表、耳机盒等外设充电的频率只有 100-148.5kHz,覆盖了 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 主导的 Qi 1.x 规范所使用的部分频率,这也是目前绝大部分无线充电设备所实际使用的协议规范。

而近几年如火如荼发展的 Apple MagSafe 技术,以及基于此技术的 Qi2 MPP 规范,所使用的无线充电中心频率为 360kHz,并不在《暂行规定》划分的频率范围中。

工信部在回复留言时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325-405KHz 频段被划分用于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在我国不可用于无线充电设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部长信箱公开的答复

虽然 Apple 并未公布其无线充电频率,但其供给第三方使用的 C962 无线充电模块工作频率在 326.5kHz 和 1.778Mhz(1778kHz),这两个工作频率都不符合《暂行规定》限定的频段。

▲ 图片来自 Apple 官方提供的配件规格 Accessory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R43

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给 Apple Watch 发放的 FCC ID 数据库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Apple Watch 磁吸充电线的工作频率参数为 326.5kHz。

新 Apple Watch 想要正常在国内使用,就必须将其充电频率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可这样一来,充电速度被限、发热等一系列问题也将接踵而至。

▲ FCC ID 数据库中的相关描述

不仅如此,《暂行规定》中的第十六条这样规定:

本规定自 202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停止生产或者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无线充电设备,在此之前生产或进口的无线充电设备可以继续销售和使用到报废为止。

此举显然是为设备换代提供一个过渡期。但问题在于,新的充电器只能成为针对特定机型的「定制款」,当旧的充电设备无法生产之后,新旧设备之间的匹配显然难以解决。

▲ Apple 官网上新旧充电线描述对比

实际上,并非只有中国在考虑监管无线充电,随着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紧张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能会效仿中国的做法,出台类似的无线充电规范。

此前举行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 2023 (WRC-23) 上,就通过了一项有关决议,要求各国研究并规范无线电设备的频段范围,以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减少潜在的电磁干扰,避免影响航空航天、天文研究等其他业务。

但 Apple 的应对略显迟缓。

《暂行规定》在 2023 年 5 月就已经正式印发,在这之前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早在 2021 年 2 月就已经开始起草,在征求意见稿中就已标注了对无线充工作频率的限制参数。

显然 Apple 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充电协议,但却一直没有从技术上做出新的兼容方案。直到如今发布会后推出专机专用的充电器,Apple 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意味着充电速度的下降。新旧充电器之间仅有一个标识,设备混用等问题或许也会成为在所难免。

▲ 根据 Apple 官网描述,新充电器将会带有特定标识

在发布会上,Apple 对新 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描述是「迄今为止最薄、最大屏、充电速度最快的苹果手表」,且首次具有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功能——但国行版本的充电效率受到限制,睡眠呼吸暂停检测功能还在等待审批,产品吸引力减分不少。

▲ Apple 中国官网的参数对比,两款 Apple Watch 新品都失去快充

iPhone 16 无线充电升级,但国内缩水

不仅国行 Apple Watch 面临充电功率缩水的尴尬,iPhone 16 同样在无线充电方面受到新规限制。

不同于 Apple Watch,iPhone 同时支持 MagSafe、Qi、Qi2 无线充电,能够在 127.8 kHz 和 360kHz 的频率下进行无线充电。

面对新规限制,iPhone 可以选择屏蔽 360kHz,使用 127.77kHz 工作频率充电,虽然充电功率降到 7.5W,但至少保住了无线充电。

▲ 官网上工作频率和传输功率的描述已经修改

在官网 iPhone 16 Pro 技术规格页面,我们也可以看到,iPhone 16 同时支持 15W、7.5W 无线充电功率,而在 Apple(美国)官网 的 iPhone 16 Pro 介绍页面却显示,在使用 30W 或更高功率的适配器时,MagSafe 磁吸快充的功率可以达到 25W。

▲ Apple 官网相关描述对比

而这个更高功率的适配器,就是 Apple 在外区上架的升级版 MagSafe 充电器,但这个产品在中国官网并未出现。

▲ Apple(美国)官网

除了 Apple 以外的其他厂商,由于其无线充电大多使用私有协议,因而并不会受到太多新规的影响。

例如今年发布的 vivo X100s pro,虽然无线充电功率已经达到了 50W,但其支持的 Qi 协议无线充电版本却仍然是 1.3.3,并没有超出《暂行规定》限制的范围。

不仅如此,此前不少厂商无线充电功率最高只能到达 50W,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限制,而是由于当时工信部的旧规定,将无线充功率人为地控制在了 50W 以内。

▲ 曾经的 50W 无线充电功率上限

此次《暂行规定》将功率限制放宽到 80W,可以预见的是,这些使用私有无线充电协议的厂商,想必会展开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但对于 iPhone 16 及 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用户而言,或许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Phone 16 选购指南,4 款机型这样买最省钱|附全系新品购买建议

By: 肖凡博
11 September 2024 at 14:08

看完今年的苹果秋季发布会,有些朋友动了换新机的念头。

不过大家也很纠结到底要不要下手?一方面,全新的 iPhone、AirPods 和 Apple Watch,虽说从外观上看,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发布会好像还是更新了很多功能;

另一方面,自己手上的设备似乎还能再战几年,不过又担心错过了一些新体验。

所以我们根据发布会的重点信息,以及大家想了解的新品细节,整理了一份能帮你省心且省钱的选购建议。

先说结论:

  • iPhone 16 系列:

预算在 7000 元左右,选 iPhone 16;
预算在 10000 元上下,想要大屏和续航,就看 iPhone 16 Plus,对影像和性能有需求,直接上 iPhone 16 Pro;
预算在 12000 元以上,闭眼冲 iPhone 16 Pro Max。

  • AirPods 系列:

需要降噪选 AirPods Pro 2,受不了耳塞的选 AirPods 4。

  • Apple Watch S10:

从 SE 升级迭代,或者想要大屏手表的朋友,值得关注;
若是单纯冲着新增功能去的,不建议入手,因为大概率你都用不到。

「性价比」最高的一代 iPhone

不管大家对苹果的新机抱以或期待、或失望的看法,iPhone 16 还是中规中矩地走来了。

不谈预算买 iPhone,相当于耍流氓,因为选购新 iPhone,标准款的基础配置和 Pro 版的大内存价格,往往能差出 6000 块还有余。

所以根据价格分类分层,我们来看看哪一台最适合你。

7000 元段:16 标准版

放在往年,买一台入门款的 iPhone,可能和高配版本的差别会很多,但实话说,这代 iPhone 的配置在明面上拉得很齐,很多上代的专属,现在都成了全系标配:

看侧边,操作按钮、相机操作按钮全系都有;自定义按键,快速启动相机,更好的拍照体验,入门款也能拥有;

看背面,虽然基础款少了颗长焦镜头,但新的镜头布局依然能拍空间视频,和 Vision Pro 梦幻联动;

看里面,A18 芯片虽然比 Pro 少了一个 GPU,但苹果智能现在全系能用。

简单来讲,即使预算没有那么充足,你也能在 iPhone 16 标准版上体验到大部分新增的功能,因此它更适合这些朋友:

  • 喜欢张扬的色彩,且注重外观个性;颜色相比于上一代的清新风格,饱和度变得更高,跟 Pro 系列比起来,色彩选择也会更丰富。
  • 觉得花一万多买台手机属实没必要,但又离不开苹果生态;
  • 手机满足日常使用即可,没有其他专业需求。

如果你平常比较注重握持手感,对大屏没有刚需,或者就是想尝鲜最新的苹果手机,选 iPhone 16 标准版完全足够。

10000 元段:16 Plus/16 Pro

iPhone 16 Plus 的起售价是 6999 元,但为什么要把它放到万元价位段来推荐呢?

因为我们并不认为在视频照片画质疯涨,万物都需要 App 的 2024 年,选择一台 128GB 的手机是明智之举,不排除有一些朋友觉得完全够用,起码对大部分人而言 128GB 真的不够用。

以我和身边伙伴的亲身经历,512GB 应该是当下最保险,也是最适合绝大多数人的一种选择。

而 512GB 的 16 Plus 要去到 9999 元。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哪种存储更适合自己,买手机前先看看手上旧机的存储空间,如果已经占到了 85% 以上,建议新机的存储翻一倍;如果还在 70% 以下,按照原来的配置买就行。

iPhone 16 Plus 说到底就是把 16 的尺寸和电池拉大了。

平时比较喜欢用手机看电影刷视频,或者偶尔需要用手机处理工作学习上的文档表格,而且还有一点续航焦虑的朋友,建议选择屏幕和电池更大的 iPhone 16 Plus。

但是,如果你对手机的影像有需求,而且还是一个游戏发烧友,甚至想把它当成生产力工具来用,我比较建议你在万元价位段,看看屏幕小一号儿的 iPhone 16 Pro。

16 Pro 和 16 Plus 的主要区别集中在「材质-性能-影像」三方面。

首先是外观材质,16 Pro 系列上还是和上代一样的钛金属中框和亚光玻璃背板,低调沉稳,握持手感也会更舒适。

接着是全新的 A18 Pro 的芯片,它虽然和 iPhone 16/Plus 上的 A18 代号一样,但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A18 Pro 比 A18 多了一个 GPU(图像处理器)。

说到底 A18 实际上是基于 A17 Pro 的重制,而 A18 Pro 则是全新设计的芯片,特别是在游戏和高清视频的体验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最后是影像体验。去年 iPhone 15 Pro 和 Pro Max 有一个让人非常纠结的点在于,5 倍长焦镜头是 15 Pro Max 的专属,小一号的 15 Pro 用的还是 3 倍长焦。

这回苹果把差异直接抹平,5 倍长焦成了 Pro 系列的标配,大家不会再因为镜头的差异犹豫不决,而被迫选择了大小不合适的那一台。

除了多出的一个长焦镜头,16 Pro 相较于 16 Plus 的广角镜头也有升级:从 12 MP 升级为 48MP,Pro 的广角像素更高画质更好。

综合看来,在预算相同的情况下,16 Pro 更适合:

  • 手机就是日常生产力之一,自媒体个人博主等;
  • 需要 USB 3.0 更快的文件传输速度;
  • 喜欢拍照,对长焦拍摄有需求,对高清画质也有要求;
  • 经常拿来记录生活,还会剪剪视频;
  • 大型手游爱好者甚至发烧友;
  • 超喜欢钛金属和亚光玻璃的高级质感。

12000 元段:16 Pro Max

购机预算比较充足的朋友,其实也很好选,上手喜欢哪台选哪台,配置直接拉满,这是最直观也是最省心的选择方式。

而且今年也不用担心 Pro 和 Max 有哪些隐藏差异,看得见的屏幕尺寸和电池容量,就是唯二的差别,摄像头、芯片和材质两台机子完全一致。

那这一大一小的机型选哪台更合适呢?这就看你对大屏、续航和握持感的需求了。

对屏幕大小不敏感,每天都在重度使用手机,一天可能要两充甚至三充的朋友,我建议你看看 iPhone 16 Pro Max。

电池更大、续航更长,而且大屏的观感也更好,更适合刷剧、打手游。

反过来说,如果你对续航、大屏没那么重的需求,或者是手小一点儿的朋友,iPhone 16 Pro 肯定更适合你,把大屏幕和大电池的预算放在更大的存储上,会更实用,而且小屏幕小机型的握持舒适度,谁用谁知道。

假设你本身就是苹果用户,值得换吗?

  • 如果你是 iPhone 15 Pro/Max 的用户,我觉得完全可以再战几年,因为总体来说没有颠覆性的更新,iPhone 15 Pro 及以上机型也都支持苹果智能,95% 的功能你都有,为了一个拍摄按钮或者一颗 5 倍长焦买单,不太划算。
  • 如果你是 iPhone 15 Pro 之前版本的机型,可以根据预算区间和购买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 iPhone 16。

当然,新机发售旧机降价,没有迫切要追求买新不买旧的朋友,可以等等降价后的 iPhone 15 Pro/Max。

降噪,AirPods 是高低配的分界线

时隔三年,无数朋友在后台天天念叨的 AirPods 终于迎来了下一代,而且还是好事成双,一次发俩。

苹果在秋季发布会上,带来了 AirPods 第四代,而且还带来了两个版本。

贵一点的 AirPods 4 相当于 AirPods Pro 2 的无耳塞版,一些专属功能都会同步下放:

  • 主动降噪
  • 无线充电
  • 充电盒扬声器

而 999 元的 AirPods 4 更像是上一代 AirPods 的迭代款,主打性价比,上面的功能都不支持。

虽说新耳机的配置有所差异,不过相比于上一代,还是有很多统一的升级。

首先最让苹果用户皆大欢喜的就是 4 代耳机终于换上了 C 口,出门在外再也不用多带一条 Lightning 充电线了。

另外新耳机也用上了 AirPods Pro 同款的 H2 芯片,官方介绍续航和音质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总体来说,如果你比较看重耳机的音质,经常坐办公室或者自习室,需要降噪来帮你与世隔绝,但受不了入耳式耳塞的折磨, 就选带降噪的 AirPods 4。

要是你本身就受不了降噪的听诊器效应,会感觉头晕胸闷,也没有降噪需求,只是想买一副苹果的无线蓝牙耳机,基础款 AirPods 4 就完全够用。

虽说 AirPods 4 刚刚发布买新不买旧,但两年前发售的 AirPods Pro 2 依然是苹果 TWS 耳机里,配置最高、音质最好的一个,只要你能接受入耳式,又有高配的需求,AirPods Pro 2 则是你最好的选择,直到它的下一代发布。

最后吐槽一嘴 AirPods Max,本以为起码会更新个 H2 芯片,但只有 C 口和颜色的翻新,再无其他,所以今天也不做推荐。

变化最大的 Apple Watch S10 ,和没啥变化的产品线

Apple Watch 是后乔布斯时代的第一个 one more thing,今年也是苹果手表的十周年。

iPhone 十周年,库克用 iPhone X 开启了苹果的全面屏时代;Apple Watch 十周年,苹果手表也迎来了大屏时代。

虽说发布会把所有 Apple Watch 系列的产品都提了一嘴,但真正更新的,只有 Apple Watch S10,Ultra 2 只是外壳配色有变化,SE 只出现在了家族合照里压根儿没提。

如果你平时只是看个时间、通知等,能满足基础需求的 SE 会更适合你。

反过来,如果你平时有运动的习惯,需要监测一些特殊的体征数据,或者只能单手操作手表,功能更全、有手势操作,可以看看 Watch S10。

因为它比 Watch SE 多出了很多功能:

  • 手势操作
  • 血氧饱和度
  • 心电图房颤提示
  • 排卵期预估
  • 体温检测
  • 边框更窄,屏幕更大,亮度更高

相较之下,Watch Ultra 2 更适合有户外运动、特别是极限运动爱好的朋友:

  • 更深的防水深度(Watch S10 50m;Ultra 2 100m)
  • 更精准的 GPS 定位
  • 更长的续航(最高可达 72 小时,是 Watch S10 的两倍)
  • 警笛功能

前提是你的预算更充足,毕竟一块 Watch Ultra 2 能买两块 Watch S10,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普通的跑步跳绳,或者常规的室内外健身,Watch S10 完全够用了。

每年 Apple Watch 发新机,都会伴随着新功能,比如这回新增了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等,不过想要冲着这些新功能下单的朋友得先等等, 因为国内在短时间内还没法用到。

「买新不买旧、配置堆最高」是一种无脑且保险的做法,但不同版本间的差异,往往都是上千元甚至大千元的价格断层,而我们始终认为,不买贵也不买亏,选到最符合你日常使用习惯的产品,才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结合这三个系列新品的对比和推荐,每个有换机需求、想法和冲动的朋友都能买到最适合自己的苹果新品。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用上塑料的 Apple Watch SE,会成为下一个 iPhone 5c 么?

By: 肖凡博
7 August 2024 at 18:00

下个月就是苹果的秋季发布会了,翻了一圈先导爆料,其中有三条还是挺有话题度的。

①iPhone 16 会在届时发布:入门版机型的摄像头将采用竖向排列;侧边按键可能会采用电容式按钮,新增「拍摄按钮」;机身两侧会增加两颗马达。

▲ 图片来自:Google

②苹果智能大概率不会和新机一起发布,WWDC 上的 iOS 18 完全体估计要等到十月之后,甚至明年。

③Apple Watch 十周年,苹果手表或将迎来大更新:表身变薄,表带改为磁吸连接,命名极有可能会是「Apple Watch X」。

▲ 图片来自:Google

十年前,Apple Watch 作为乔布斯后时代的第一款 One More Thing 产品,出现在 2014 年苹果的秋季发布会上。

一转眼,Apple Watch 都已经出了 Series 9 了,Ultra 都推到了第二代了。

至于 Apple Watch 有没有做到智能手表届的 iPhone,这很难讲,也比较难比较。

不过很清楚的一点是,当你想要拥有一块智能手表,不管是拿来运动还是检测睡眠,Apple Watch 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参考标准。

而且根据彭博社 Mark Gurman 的消息,苹果在下个月的发布会上,除了会发布 Apple Watch X,还会带来一款塑料材质的苹果手表。

廉价感的锅,别让塑料背

用上塑料的 Apple Watch,会掉价不?

先说结论:不会。

我们展开聊聊几个原因。

先从 Apple Watch 的产品系列来看,目前苹果官网在售的手表共有三个系列:

  • Apple Watch Series 9
  • Apple Watch Ultra 2
  • Apple Watch SE

极有可能换上塑料材质的是 SE 系列,主流的 Series 和高端的 Ultra 还是会沿用之前的铝合金/不锈钢/钛金属材质。

相较于其他两个系列,SE 本身的适用人群就更年轻,价格也相对亲民。

不过到目前为止,SE 并没有彰显自己独特的优势,既然单独成为一个系列,那从厂家的角度出发,特别是负责 SE 产品线的负责人,最不愿被贴上的标签就是「阉割版」。

但现实就是如此,SE 续航最短,且不支持心电图、血氧浓度、体温检测、屏幕常亮…… 作为入门版,它在 Watch 系列中的定位和价位,决定了它的功能和上限。

而让 SE 显得简陋的,实际上是和主流系列几乎没有区别的外观设计和用料。

乍一看一模一样的长相,好像给足了面子,但许多重要传感器的缺失,让功能体验和主流系列少了一大截,这就给人一种「省了开模费用,只在内部进行了暴力拆除」的感觉。

先不管上述的功能是否每天都会用到,起码在用户心里,先打了个膈应的结。

更矛盾的一点,主打年轻时尚的 SE,理论上应该有更多大胆张扬的配色,来迎合更有活力的青年市场。

▲ Apple Watch SE 配色. 图片来自:apple.com

但你看看官网,SE 只有「黑-银-金」3 种配色,而数字系列足足有 8 种。

▲Apple Watch Series 9 配色. 图片来自:apple.com

倒不是说其他系列抢了 SE 的风头,而是 SE 应该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甚至一些在设计上的独有配色,当软硬件功能受限的时候,时尚和个性就成了产品很好的落脚点。

现在的 Apple Watch SE,很像星巴克里卖 20 多块的依云矿泉水,最大甚至唯一的作用是凸显主流产品售价的合理性(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

这时,塑料材质的加入,就有点仙人指路的意思了,因为它完全符合个性、多彩和年轻的设计要求。

 

▲ 图片来自:Google

2013 年,iPhone 5c 发布,苹果用聚碳酸酯材料把手机的中框和后盖融为一体。

上手和拥有过 5c 的朋友,应该对这台特殊 iPhone 的手感还有比较深的印象,因为它不仅没有因为塑料变得「廉价」,甚至还把一体式的塑料做成了最大的卖点。

看起来,苹果把 5c 的后盖打磨得非常平整,强光下仔细看,也找不出不平整、有形变的地方。

拿起来,机身上柔顺的过渡曲线,加上聚碳酸酯材料本身的亲肤特性,让 5c 非常衬手。

一般我们想说一个产品的质感好的时候,几乎不会讲「做的真像塑料」,这不仅没夸到点上,反而有点阴阳怪气。

▲ 图片来自:Google

我们只从产品外观材质评, iPhone 5c 当年通过不被看好的塑料破圈,苹果把塑料做出了高级感:

  • 这块背板有陶瓷的光泽和玻璃的质感;
  • 塑料更好塑形,能容纳设计师更多大胆的设计;
  • 产品的颜色不受漆面和金属的限制,可以更奔放;
  • 塑料本身的弹性形变比金属好,更抗摔 ,维修成本也更低。

这些是苹果已经拥有的过去,也是 Apple Watch SE 可以预见的未来。

所以用上塑料,或者说用上经过苹果设计的塑料的 SE,我还挺期待的。

毕竟它的功能也就那些,与其当个「油改电」的简陋版 Watch,不如在设计和用料上多下点功夫。

The Verge 对即将用上新材料的 SE 评价到:

塑料材质的 Apple Watch SE 可能适合儿童,这确实令人兴奋。

塑料的确会给 SE 的设计提供不少新思路,但如果只用几个花里胡哨的配色,就想让 Apple Watch 受到孩子们的青睐,打开儿童的市场?恐怕没这么简单。

材料只是引子,产品的核心叫需求

5 月份,Google 发布了旗下全新的儿童手表 Fitbit Ace LTE。

它和即将到来的 Apple Watch SE 一样,外壳大面积采用了塑料材质。

不同的是,这是一款由内而外都受到游戏厂商影响的产品。

表身侧边的功能按键,很像乐高的彩色积木,上面的凸起纹理,也是游戏机上常见的 △○✕□ 符号。

▲ 图片来自:Inverse

表带的连接方式,也参考了过去 NES 和 SNES 游戏卡带的启动,每一次更换新的表带,机械结构解锁和卡紧的声音都很有小时候的感觉。

而且,不同的表带不仅是颜色纹理的区别,和手表连接后,还能解锁新的表盘主题、头像和系统物品。

▲ 图片来自:Inverse

给儿童做的电子设备,往往是人和娱乐的中介,通过这些产品,孩子们能玩儿到不一样的游戏。

Fitbit Ace LTE 在此基础上多做了一步,它不仅能玩儿游戏,它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好玩儿的玩具。

此外,手表系统里的各种软件功能,都是以「儿童」为核心做出来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80% 的孩子没有达到他们的日常活动目标。

怎样能让孩子主动地运动?游戏就是一个绝佳突破点。

Fitbit Ace LTE 内置了很多小游戏,而每一款游戏,都能让孩子动起来。

《马里奥赛车》需要左右倾斜手腕来控制「卡丁车」的前进路线;钓鱼游戏需要向后甩动手臂,就和真的钓鱼甩竿一样。

▲ 图片来自:Inverse

这些游戏虽然玩法多样,但核心都是是参考了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原理:孩子们能在短时间的游戏中获得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休息。

当然奖励也不能少,闯关成功后,玩家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券」,以此来兑换能装饰手表里虚拟房间和形象的物品。

反馈对孩子非常重要,这也是让他们愿意动起来的原动力。

▲ 图片来自:Inverse

像消息通知、血氧心率、睡眠监测这些,确实很重要,但你几乎能在任何一个主流厂商的手表上体验到,反而是上述的定制功能,你可能只有购买了 Fitbit Ace LTE 和小天才等的产品,才能用上。

也难怪 Fitbit Ace LTE 首发之后,国外许多网友都高呼到「这对于大人来说也极具吸引力!」

我们花了大篇幅来了解 Fitbit Ace LTE,是因为它给智能手表市场,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模式:分众化。

当下的大众智能手表,求的是全,在功能一个不落的基础上,选择一下表盘是方是圆,如果是三方品牌就力求性价比,若是厂商自研的产品就和其本身的生态链紧密相连。

▲ 图片来自:Google

这是一个不会出错的路线,但也失去了产品功能的趣味性。

Google 副总裁 Anil Sabharwal 在谈到 Fitbit Ace LTE 的理念时说:

如果你想为孩子们打造一款产品,你就必须以一种吸引他们的方式来打造它……具有个性化、可收藏性和游戏体验。

这也是每一款分众产品需要进行的头脑风暴:为谁做?怎么做?

从结果来看,Fitbit Ace LTE 起码在他的用户群体里做出了成绩:

有 2/3 参与测试的数百名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锻炼得更多了。

而这种成功,并不是因为用了塑料,更不是因为用了塑料的手表更廉价更好卖。

塑料能让产品在形态上有更多的可能,但真正能留住用户、打动人心的,是由内而外,由硬件到软件,由外观设计到系统功能,把指定群体的需求,做成产品的亮点。

如果真如 Mark Gurman 所说的一样, Apple Watch SE 想要用新设计、新材料,打开新赛道,那 Google 的这款儿童手表,加上苹果本身对塑料材质的充分理解,就是一份已经验证为真的参考答案。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用 Newbing 辅助写的第一篇 blog / The first blog to be aided by NewBing / NewBingによって助けられた最初のブログです

By: Steven
2 March 2023 at 11:54
一週裡有一半時間都坐在這裡工作 / I spend half of the time in a week working here / 私は一週間の半分の時間をここで働いています
我讓店裡特意給我保留的專用裂口杯 / I asked the store to keep a special slit cup for me / 私は店に特別なスリットカップを取っておいてもらった

原本被通知早上要和客戶開會,騎到平時停車的地方時卻被臨時告知先不開了。因為起來得比平時早一些,所以覺得有一點睏睏的。於是,就在店裡坐著冥想了五分鐘,借倆口咖啡因下肚先回點血。

I was originally notified that I had to meet with a client in the morning, but when I rode to the place where I usually park, I was told that it was not going to happen. Because I got up earlier than usual, I felt a little sleepy. So, I sat in the shop and meditated for five minutes, and took a couple of sips of caffeine to get some blood back.

元々は朝にクライアントと会うことになっていたのですが、いつも駐車する場所に着いたら、やめることになったと急に言われました。普段よりも早く起きたので、少し眠気がありました。そこで、店の中で座って5分間瞑想し、カフェインを2口飲んで血が回るようにしました。

在最近幾次冥想的過程中發現,Apple Watch 的這個呼吸頻率對我來說已經偏快了,如果完全按照我自己的節奏來控制,起碼得是 3 次,或者 2.5 次這個頻率,但 Apple Watch 已經不能設置更慢的呼吸節奏了。

I found out in the last few meditations that this breathing rate of Apple Watch is too fast for me. If I completely control it according to my own rhythm, it should be at least 3 times, or 2.5 times this frequency, but Apple Watch can no longer set a slower breathing rhythm.

最近の瞑想の過程で分かったのですが、Apple Watchのこの呼吸頻度は私にとっては早すぎます。自分のリズムに完全に合わせてコントロールするなら、少なくとも3回、あるいは2.5回この頻度で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が、Apple Watchではもう遅い呼吸リズムを設定できません。

剛才測了一下時間,我三次呼吸(一呼一吸)的總時長是 2:03 (兩分零三秒)。這樣的話,換成 AW 的呼吸頻率計算方式應該是「每分鐘呼吸 1.5 次」。

I just measured the time and found that the total duration of my three breaths (one inhale and one exhale) was 2:03 (two minutes and three seconds). In this case, using AW’s breathing frequency calculation method, it should be “1.5 breaths per minute”.

さっき時間を測ってみたら、私の3回の呼吸(一呼吸)の合計時間は2:03(2分3秒)でした。この場合、AWの呼吸頻度の計算方法に換算すると、「1分間に1.5回呼吸」となります。

*以上英語和日語翻譯採用 New Bing 的 AI 完成。

*The English and Japanese translations are done by New Bing’s AI.

*以上の英語と日本語の翻訳は、New Bing の AI によって行われました。

但是,翻譯完之後,它居然一直反問我新的問題,是對我和我的行為感到好奇嗎?

But after translating, it kept asking me new questions. Is it curious about me and my behavior?

しかし、翻訳した後、新しい質問をずっと聞いてきました。私と私の行動に興味があるのでしょうか?

不是的。據我所知,它只是一個根據字詞關係來生成對話的超大模型,這種對話其實非常可能來自人類語庫中不要讓話掉在地上的社交禮貌用例。所以,這種反問並不能證明這個對話 AI 已經具備了意識。

No. As far as I know, it is just a huge model that generates dialogue based on word relationships. This kind of dialogue is very likely to come from human language libraries that do not want to let the conversation fall to the ground. Therefore, this kind of rhetorical question cannot prove that this dialogue AI already has consciousness.

いいえ。私の知る限り、それは単に単語の関係に基づいて対話を生成する巨大なモデルです。このような対話は、会話を地面に落とさないようにする人間の言語ライブラリから非常に可能性が高く来ています。したがって、このような反語的な質問は、この対話 AI がすでに意識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を証明できません。

如果 MacBook 要搭载触摸屏,可能怎么做?

By: Steven
17 January 2023 at 17:32

问题来源:苹果或将在 2025 年推出触摸屏 Mac,此前其一直抵触触摸笔记本设计,如何解读这一改变?

我的观点是:

媒体们捕风捉影的思路错了,克雷格可没有说是什么形态的 MacBook 啊。

我们假设苹果真的要推出触摸屏笔记本,那么:

1、手臂悬空地在屏幕上点点划划,这是人体工学的死穴,体验极差,所以触摸屏的笔记本一定需要搭配外翻折的结构,折过去变成平板电脑才堪可用;

2;苹果自家目前有着全球最好用、市占率最高的平板电脑 iPad,那么一个带触摸屏的外翻折笔记本可以给公司提供什么「价值」呢?有两个,一是冲击平板的销售,二是让 MacBook 变成另一个装了妙控键盘的 iPad Pro。可见,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对公司的经营都没有好处。

既然触摸屏 MacBook 不应该是 iPad Pro 的平替,那么如果非要做,可以怎么做呢?一个比较正常的产品思路是,跳出去,成为另一个东西,例如:

《设以观复 vol.14》视频位置 33:31 点击截图播放视频

图中自左向右的白块分别是:Apple Watch、iPhone、iPad 和 iMac

那么,如果苹果需要打造一款搭载触摸屏的 MacBook 的话,更好的做法一定不是直接在笔记本上装一块触摸屏,因为一款既不好用又影响销量和品牌声誉的产品,百无一用。但是,如果跳出笔记本现有形态的固有观念,在 iPad 和 iMac 之间仍然存在一个有待开发的产品形态:

《设以观复 vol.11》视频位置 13:04 点击截图播放视频

也就是说,这块可能存在的触摸屏不是给现在这个形态的 MacBook 使用的,而是为折叠屏形态的 MacBook 去准备的。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克雷格说的「谁说得准呢?」,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至少这么理解比较符合商业公司的基础利益逻辑,做一个世人都知道不合理的产品,它图什么?

从近几年的消息和产品更新来看,苹果正在全力打造 AR/VR 产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只是发布时间在何时了;与此同时,各个产品线的更新一方面在性能和芯片上开始疯一般堆料,另一方面开始在交互设计上有各种动作,无论是AOD、台前调度、灵动岛、悬空的笔尖操作,都在指向那个万众瞩目的 AR/VR 产品方案。

一头是打破产业困局的新形态产品,是引领全新交互设计的探索;另一头是早已完整的旧形态的非必要、高争议、不赚钱的更新。但凡是个正常脑回路的产品经理,都不会选后者。

何况现在公司的精力都在 AR/VR 和汽车这两件生死攸关的事情上,哪还有多余的研发力量折腾这种没钱途的东西?简单算一下投入产出,这项目就当场黄了。

*本篇内容为应 巫冬 邀请所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