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六(统合综效) 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五(知彼解己) 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四(双赢思维) 2025年8月28日,星期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情感账户 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三(要事第一) 2025年8月24日,星期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二(以终为始) 2025年8月24日,星期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一(积极主动) 2025年8月14日,星期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
我们真正乐见的「卷」:联想卷轴屏笔电正式开售
放在今天,「折叠屏:怎么折,都有面」几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屏幕技术加持下,折叠并不是唯一的玩法了。
继 2020 年的折叠屏笔记本 ThinkPad X1 Fold 之后,联想又为我们整出了新活——今年年初的国际电子消费品展(CES)上,联想作为概念机展示的那台卷轴屏笔记本,正式上架开售了。
与标价 3899 美元的 X1 Fold 不同,这台卷轴屏笔记本被归属到了稍微中端一些的 ThinkBook 产品线里——更具体的说,是专门用来整活的 ThinkBook Plus 系列:
三年前的 ThinkBook Plus Gen 3|CNET
不过虽然 ThinkBook 看着是个中端系列,但 ThinkBook Plus Gen 6 Rollable 的功能可一点也不中端,从技术角度看,它甚至比 Think Pad X1 Fold 更吸引人一些。
图|HardwareZone
作为这一代的主要卖点,Gen 6 Rollable 在 14 寸笔记本的机身里面塞下了一块延展至键盘下方的 16.7 寸屏幕,通过两台电机控制升降,按下键盘上的开关后可以在 10 秒内实现形态切换:
图|YouTube @Engadget
除了古法按键控制之外,联想还给这块屏幕加上了隔空手势功能。只需要在摄像头前面举起手掌,然后向上抬一下,屏幕就会开始自动升降:
图|YouTube @Engadget
这块完全展开后面积达到 16.7 寸的屏幕,虽然在数字上看没有比普通的 16 寸笔记本大很多,但是它的长宽比为 8:9,实际屏幕面积比 16 寸 MacBook Pro 大了接近 150 平方厘米。
图|YouTube @Andrew Marc David
此时,你就得到了一块分辨率 2000 x 2350 的 120Hz 柔性 OLED 屏幕,最大亮度 400 尼特,可以上下并排放置两个完整的 16:9 窗口、或者一个巨大的短视频:
图|YouTube @CNET
除了 Windows 11 内置的分屏功能之外,联想还为 Gen 6 Rollable 制作了一个单独的 Workspace 应用,在常规分屏比例之外还支持创建虚拟显示器:
下方窗口上的工具栏就是联想 Workspace 的「下巴」|TheVerge
只不过根据 TheVerge 的体验,联想的 Worksapce 应用不算很好用,除了壁纸 bug 之外,还会导致类似曾经 HTC 上的「多层下巴」的问题。根据 TheVerge 的评测所述:
你可以选择展开屏幕时自动启动 Workspace,它甚至还有一个专用按键。但我发现 Workspace 带来的麻烦多于帮助,而且在将 Workspace 与多个虚拟桌面一起使用时遇到了一些错误,从壁纸故障到四指滑动切换桌面的手势失效。相反,我一直在使用 Windows 11 的原生窗口管理,它在这块变形屏幕上运行的丝滑程度让我感到很惊喜。
换句话说:各种五花八门的硬件形态,与 Windows 能否利用上这些新形态,将会是未来各种折叠或卷轴笔记本电脑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图|YouTube @Andrew Marc David
不过作为一个曾经的会计从业者,我不得不说——能够在笔记本上多显示 10~15 行 Excel 表格,这的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并且对于码农或者(特定内容的)修图剪辑也是适用的:
图|YouTube @CNET
既然说到写码和修图,ThinkBook Plus Gen 6 Rollable 的性能也没有拖后腿。作为目前唯一的 SKU,联想为 32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3700 元)的售价端出了这样一套配置:
- 4.8GHz 英特尔酷睿 Ultra 7 285V 处理器,搭配 Arc 140V 核显
- 32GB LPDDR5X 8533 内存
- 1TB M.2 PCIe Gen4 硬盘
- Wi-Fi 7 和蓝牙 5.4
- 66 瓦时电池
- 2 个 USB-C 接口,支持雷雳 4 、USB 40Gbps 以及 DP 输出
对于一台 14 寸的笔记本来讲,这是一套比较中规中矩的配置。根据 TheVerge 的上手实测,酷睿 Ultra 7 搭配 66 瓦时的电池,在屏幕展开的情况下办公续航可以达到 7~8 个小时,续航并没有受到这块大屏幕的影响。
图|TheVerge
然而续航没有受到影响,携带体验可就遭殃了。TheVerge 的编辑这样评论道:
(底部)额外的重量很可能是为了防止笔记本电脑在屏幕展开时向后翻倒。铰链也非常坚硬,需要两只手才能将合上的笔记本撬开,并且展开角度也非常有限,以防止笔记本翻倒。在展开模式下,开合角度受限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 14 寸模式就很难受。
不同于联想的另一款「高屏幕」概念机 ThinkBook Flip 在机身背后有个小支架,Gen 6 Rollable 的全部屏幕重量都要靠 CD 面机身平衡,因而造就了它全铝制机身和 1.69 千克的重量——都快赶上以重著称的 MacBook Pro 了。
图|TheVerge
除了重量要做出妥协之外,延展至键盘下方的屏幕也逼迫扬声器移到了掌托下方,开孔则是 D 面朝下发声的,虽然有哈曼卡顿的背书,但依然没能跳出「听个响」的范畴。
但充满妥协并不意味着 Gen 6 Rollable 是一个不好的产品,毕竟早期的折叠屏手机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Z Fold 1 甚至都不能叫妥协,叫首发翻车|Facebook @SuperSaf
恰恰相反,从 X1 Fold 到 ThinkBook Flip 概念机,再到实现了产品化的 Gen 6 Rollable,笔记本的「折叠化」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仍然处在技术落地初期、产品形态百花齐放的阶段。
图|苹果官网
并且只要人们对于显示内容的追求不会停止,手机和电脑屏幕变大的趋势就不会停止。除了 Gen 6 Rollable 和 MateBook Fold,我们在未来一定会见到越来越多利用折叠特性的超大屏笔记本产品,直到它超越物理尺寸的限制——
图|New Atlas
如果你手里有 2 万 5 的电脑预算,你会选择买一台能够在星巴克抢走所有 MacBook 目光的卷轴屏 ThinkBook Plus Gen 6 Rollable 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现代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Let Them) 2025年8月3日,星期天
《向上管理》 2025年7月18日,星期五
从全球流量排名看中文信息茧房
截止 2025 年 3 月 1 日,根据 Similarweb 网站排名, 当全球网民在 Google 检索知识、在 YouTube 观看视频、在 Facebook 分享生活时,中国互联网用户正困守在一个由百度(第 15 位)、淘宝(跌出前 100 位)和微信构筑的数字孤岛。
Alexa 数据显示,全球前 15 大流量平台中,仅百度(第 15 位)、俄罗斯 Yandex(第 12 位)和部分受限的雅虎(第 10 位)能在境内正常访问。
这种物理层面网络隔绝,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吊诡的景观:14 亿人口的市场与全球 60%的英语信息之间,横亘着无形的数字柏林墙。
搜索引擎的对比尤为刺眼:Google 以853 亿月访问量统治着全球信息分发,而百度虽在中国市场独占鳌头,其国际影响力却仅限于中文世界。
更令人深思的是,即便在被封锁的状态下,Google 仍以断层优势稳居榜首,这种”缺席的统治力”印证了开放生态的顽强生命力。
正如三星退出中国仍保持全球销量第一,谷歌被屏蔽 13 年依然傲视群雄,这些现象都在叩问:我们引以为傲的”市场规模”,是否只是温水煮青蛙的幻象?
当英语世界创造着占全球 60%的互联网内容,中文信息仅贡献 1.3%的微小份额,这种悬殊对比揭开了残酷真相:每个中文网民本质上都生活在经过三重过滤的”楚门世界”。
在抖音推送的娱乐至死中,在微博热搜的议程设置里,在微信朋友圈的信息茧房内,人们接触的所谓”海量信息”,不过是浩瀚知识海洋中的涓滴之水。
这种认知局限在学术领域尤为致命。
维基百科(第 8 位)作为全球最大的知识共享平台,其英文词条数量是中文版的 15 倍。
当中国学生还在百度百科检索被阉割的知识时,国际学术界早已在 arXiv、PubMed 等开放平台实现知识共享。
更可怕的是,那些呼吁”取消英语教育”的喧嚣,正在将阶层固化推向深渊——精英阶层通过匿名服务突破封锁获取全球 60%的信息,而普通民众却被永久禁锢在 1.3%的围城之中。
中国互联网企业看似辉煌的流量数据,实则暴露出结构性危机。
淘宝虽在国内电商市场称雄,其全球排名却已跌出前 100;腾讯视频坐拥庞大用户群,但内容创新力远逊于 Netflix(第 18 位);即便是引以为傲的短视频平台 TikTok(第 14 位),也因地缘政治风险在多个市场遭遇封杀。
这种”内卷式繁荣”折射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致命伤:过度依赖封闭市场,缺乏真正的全球竞争力。
反观亚马逊(第 13 位)的全球化布局,其日本、德国、印度站点同步跻身全球百强,这种”多点开花”的生态正是中国企业欠缺的。
当我们的电商平台还在为”二选一”垄断沾沾自喜时,Booking.com 已通过全球化运营实现月访问量飙升。这种对比残酷地揭示:在温室里培育的巨头,终究难敌旷野中生长的猛兽。
打破困局需要三重觉醒:
首先,必须承认中文信息生态的先天不足,1.3%的占比不仅是数量劣势,更是质量危机——当百度百科充斥着商业软文,当知网沦为空壳论文的仓库,我们拿什么参与全球知识生产?
其次,要正视语言壁垒带来的认知断层,英语不应是特权的通行证,而应成为公民的基础素养。
最后,需要重建开放包容的互联网精神,正如 B 站通过引进国际优质内容实现破圈,真正的文化自信从来不是闭关锁国。
那些叫嚣”取消英语”的愚昧,那些沉醉”市场规模”的虚妄,那些迷信”信息管控”的短视,终将被证明是文明进程中的逆流。
当俄罗斯 Yandex 都在努力突破语言边界时,我们是否该反思:困守 1.3%的信息孤岛,真的能孕育出引领人类文明的力量吗?答案,早已写在谷歌 853 亿月访问量的星辰大海里。
Aux Machina – AI 驱动的免费图片生成工具,简单高效神器
Aux Machina 是一款由人工智能 AI 技术驱动的图片生成工具,协助设计师、运营人员和内容创作者快速、轻松地创建设置视觉内容,以往常见的图片生成器大多使用提示词〔Prompt〕来描述要生成的图片,Aux Machina 提供用户上传图片来制作类似结果,再利用文字描述对生成后的图片进行微调,最终生成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Aux Machina 将这样的流程简化,直接上传图片后就可以快速生成四张相似、但又不太一样的结果。此外,也能够以关键词查找网络上的图片,再将它加入 Aux Machina 以生成近似的图片。
Aux Machina 在操作上也很容易,用户必须先注册账户〔免费〕,就能在免费试用方案下生成图片,每月最高的生成数量为 100 张图片,可使用于商业用途,若有更多生成需求可付费升级 Pro 方案或购买单次付费,不过当前服务的计价方式尚未很完整,有兴趣的朋友就先去试玩一下吧!
No Description
进入 Aux Machina 网站后点击右上角「Try for Free」,接着会看到注册、登入页面,推荐直接使用 Google 或是 Facebook 账户注册登入即可,完全不用经过任何验证。
关键词查找图片
登入后就会看到 AI 图片生成工具,先介绍第一种方法,直接输入关键词查找网络上的图片〔下方有 AI 图片生成器服务列表,不过在免费方案只能使用 Berserq 无法选择其他服务〕。
点击图片右上角「爱心」后再点击下方工具栏的「Generate」就能以 AI 生成相似的图片结果。
以图生图功能
另一个「以图生图」方式是点击查找栏位右侧的「相机」图标,会出现上传图片的功能,支持 JPEG、PNG、WEBP、AVIF、JFIF 五种图片格式。
把要生成的原始图片拖曳后点击「Upload Images」上传。
设置细部调整
Aux Machina 就会以 AI 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四张类似、但又有一点不太一样的图片。
下方会有一个「Want to make changes?」功能,可以在选择图片后输入描述、对画面进行细部修改编辑。
下载与使用图片
将光标移动到图片上方,点击右下角「Download」就能下载、保存图片,以 AI 生成的图片素材可自由使用于个人和商业用途,无需标示出处来源,也不用担心会有侵权问题。
Aux Machina 网站有提到未来还会加入更多 AI 辅助图片工具,例如:更换背景、影像变化、图片文字编辑、图片分辨率增强、去除背景、转为草图、魔术橡皮擦或是转向量图等等,不过目前的图片生成器已经很有用,若有需要各种图片素材的话可以使用它进行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