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感觉的代价?

By: fivestone
21 January 2025 at 23:03

看到网友的一篇帖子:

在我二十歲以前,我是一個可以穿牛仔褲睡覺的人。我可以在,今日看起來實在不太舒適的環境下睡覺,不會特別覺得怎麼樣;舉例來說,那時我的床板上鋪的是幾張囤起來準備做模型用的紙板,冬天時實在被床板沁上來的寒意冷得受不了,才去買薄床墊。

那時的我是非常荒廢「感覺」的,我不僅和內在的感覺疏離,也很鈍於外在的感覺,我認為那是我可以穿著牛仔褲睡覺的原因。現在的我,即使穿著柔軟的睡褲,有時候還嫌壓到衣褶子不舒服,差不多是個豌豆公主。

就算現在的我想越過時空去對過去的我表達憐惜,那時的我也一定感覺不到吧。

回頭一看,真是跋涉了好長的路,來到這裡。#

这样的视角,我还是第一次见,于是感到很惊讶。以往看到过很多描述,和年轻时可以随意风餐露宿的状态的对比,最终都是自嘲几句如今娇气了。而这一篇,则认为从前的状态,是一种「不重视感觉」?与之相对的,如今的豌豆公主,是一种重视感觉后的进步?or 至少是进步的代价?

我提出这样的疑问。对方也是日常在 follow 的,多数三观比较一致的网友,于是回复的氛围也很融洽。对方的回复:

的確也有想過自己是不是變得嬌貴了,不過畢竟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那時發生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事,年輕時的我很自己為可以用理智壓制自己的一切,卻在重要關頭發現身體與意志不統合,情緒會逃出來控制身體。

至於豌豆公主是好是壞,我倒沒有想評價,而是接受。頂多就是,感謝現在的我有一些外在條件讓我可以是豌豆公主吧。

其它有着共鸣的人也来讨论:

這樣的狀態是一種進步嗎?我覺得我不會用進步形容它。比較像是在爬一座山,一開始在山腳時,我的身心靈狀態,和登上山後,身心靈狀態已經皆然不同了。

以前的我因為一些事情,常常是伴著淚水入睡的,或是餓著肚子入睡的。從現在往回看,那時候我的身心靈是身.心.靈,三者分開,處於一種先各自顧好自己,無暇顧及其他的狀態。

后面更多地在交流,重视感觉的重要性,和渐渐懂得要重视感觉的心路历程……


我当然赞同重视感觉的重要性;但我大概明白,这个思路的 bug 在哪里。把风餐露宿的青春,和不重视感觉的青春,过度地绑定在一起,以致于前者连带着一同被否定。以及,在发言者之后的人生历程中,那些风餐露宿,并不是什么需要被重视、发展的能力,所以也就无妨被顺带抛弃。抛弃时甚至不会想着,要不要捡回来珍念一下。

发言的人,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在其它维度的一些倾向,也符合我的预期。所以也只是大家对不同东西的权重不同吧。并没有否定对方的意思;只是这样的思路我第一次见,记录一下。

我喜欢

By: fivestone
5 October 2023 at 03:05

大概我们每个人,哪怕三观再正的人,应该都经历过:一些自己真的有在喜欢的东西,可能是「不正确」的,由此产生的内心冲突和纠结。

  • 喜欢的文学作品、武侠小说、网文……里面,充满了腐臭的男性气概;
  • 各种爱豆或综艺秀,有多少是女性凝视?
  • 喜欢看的马戏表演、宠物店、或者一些消费品,在虐待动物;
  • 喜欢吃的冰淇淋,厂商卖过毒奶粉;
  • 自己的一些性癖,或者心动的对象,是不是在「慕强」?

这个内心冲突的过程,可能会很难受,而且很可能没有确定的答案。——很多时候,是选择继续喜欢下去的,因为从「喜欢」变得「让自己不喜欢」,其实是个很玄学,很难做到的事情。于是只能喜欢且痛苦着,或者让自己把那些痛苦的思考,渐渐无视遗忘。

也可能,通过反思,真的能让自己对以前喜欢的东西祛魅,从此对它没啥感觉。——(其实很多时候,是被「反思成功」的成就感所掩盖……)。但失去了一个兴趣,也是很难受的事,尤其是周围还有很多人,仍然把这个当作兴趣,甚至是日常交流沟通的话题的时候。

也有很多时候,是脱离了二分法,就这么在二者之间悬浮着。因为那个「不正确」的事情,是否 100% 不正确,有没有好的一面,通常也是可以辩论的……以及,这个发现「不正确」的过程,可能是自己渐渐觉悟到,也可能是别人硬戳过来,说你喜欢这个不对。于是又涉及维护面子;或者先声讨对方的态度……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反应。——甚至连艰难地无视,也可以说是合理的。因为,如果避开那些「不正确」背后的,错综复杂到无法撼动的因素和体系,而单纯要求你拿出一个面面俱到的态度,这本身也是一种不公。


但至少不要——

因为「我真的喜欢」,所以理直气壮地认为这东西没有问题。

「我喜欢」,从来都不是「这个东西是正确的」的理由。一方面,你之所以喜欢它,可能已经是某种糟粕文化的后果。另一方面,同样的事物或行为,不同环境下人们对它的感受是不同的。就像跳脱衣舞或者买芭比娃娃,可能在你的环境下,它真的意味着个性、张扬、多样性;而对其它很多人而言,也确实是剥削、是凝视、是痛苦的印象。那么,这东西的合理性,是否因此对你就没那么理直气壮?

如今的很多争吵,大概都源于某种「我的个性自由不应被阻挡」的态度。但很多事情,是需要在微妙地平衡中,甚至是在让自我痛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形成的。


就像恋爱脑爱上了渣男。尽管会为此而痛苦、犹豫,最终可能选择爱或不爱,但毕竟是清楚他是个渣男的;而不是拼命要去说服他并不渣呀。

❌
❌